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4108103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冷和热第1课 冷热与温度【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小企鹅的追问下很快明白,光凭手指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水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水的冷热需要使用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然后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做热水变凉实验,发现水温下降的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过其中的规律。这一部分重在

2、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热水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发现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为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安排学生先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在操作中掌握温

3、度计的使用方法。第三部分,观察不同种类的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材最后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这些温度计虽然在外形、结构上不同,但它们都能测量温度。在此基础上,认识各种温度计的不同特点和用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选择的依据与所测量的温度范围以及特殊需求有关。【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正确

4、使用温度计。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学生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春:暖; 夏:热;秋:凉;冬:寒。)2、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二、讲授新课(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1、你能判断出1号杯和3号杯,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我们可以运用感官观察法进行观察。)方法观察现象1号杯3号杯2、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1号杯热水和3号杯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2号杯温水中,两

5、只手的感觉一样吗?(放入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感觉热。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并不一样。仅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3、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1、曾经学过用来测量气温的寒暑表,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专门是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它的结构和寒暑表一样,包括三部分:液泡、刻度和液柱。温度单位:摄氏度()【资料】摄氏温度的由来:摄氏温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3、温

6、度计的量程不同,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回答: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4、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注意使用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资料】歌谣测量温度要注意,轻拿轻放不易碎;液泡全插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和壁;等到液柱不动时,视线要与液柱平。5、读数甲乙“甲”温度计是( ),“乙”温度计是( )。6、练习使用温度计:测一测前面三杯水的温度,然后记录下来。(三)

7、、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变化的规律1、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先快后慢地下降,或是其他?请做出自己的假设。2、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热水、温度计、秒表、石棉网、三脚架3、实验设计摆好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2分测量水温,知道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钟记录一次,连续记录6次。时间(分钟)0246810温度(摄氏度)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4、

8、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我们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时间(分钟)0246810温度(摄氏度)625651474340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实验结论:热水变凉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5、实验讨论(1)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2)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量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3)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我的预测是水温继续下降,直到与室内温度相同为止。)(四)、课堂练习1.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A.俯视B.平视C.仰视2、如图的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A.27B.33C

9、.253、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4、一杯开水,由热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A.均匀变化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五)、拓展提高:观察各种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六)、作业布置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阅读资料(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仅凭感官不能准确判定物体温度,必须借助实验用的温度计。我们在掌握温度计的正

10、确使用方法后,探索出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先快后慢。【教学后记】第2课 热胀冷缩【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特性。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幅度比较小,在生活中不易觉察到,因而对热胀冷缩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知之甚少。为此,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以揭示这一科学现象。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开篇借助复习旧知的方法,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引发思考:为什么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聚焦研究主题: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会产生影响。活动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

11、时体积的变化。先由学生就“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三部分,研究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确定实验方案,由于该实验较复杂,且酒精灯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四部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将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

12、巩固所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有液泡、液柱和刻度等。)2、观察:把两支刻度一样的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热水中

13、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冷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下降。)3、液泡和玻璃管中装着红色液体。当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液面会随着水的冷热变化而变化,从而显示水的准确温度。想一想,红水增加或减少了吗?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璃管里,红水不可能增加或减少,液柱的上升或下降是怎么回事呢?)我的猜测:液泡里的红水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变小。二、实验探究(一)实验1: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吗?1、实验材料红墨水、水、热水、冷水、带塞的玻璃瓶、细管等2、实验设计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可以自制)和配套的烧瓶。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

14、瓶口。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3、实验记录表1液体名称液体受热时发现液体遇冷时发现液面变化体积变化液面变化体积变化红墨水4、像水这样受热体积就增大,受冷体积就缩小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不过温度计里装的不是水,而是酒精、煤油或水银。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实验2: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你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吗?1、实验设计用气球嘴套住烧瓶瓶口。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将烧

15、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2、实验记录表2瓶子所在地方热水中冷水中气球变化3、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实验3: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1、观察演示实验回答:观察常温下,铁球能否刚好通过铁圈。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2、实验记录表3物体名称常温下加热后冷却后气球变化3、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温馨提示铜球加热后不要触摸,以免烫伤。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5、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物体。加热完成后,用灯帽

16、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6、酒精灯结构酒精灯由灯帽、灯芯和盛酒精的灯壶三部分组成。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外焰、內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7、讨论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播放视频)三、巩固应用1.生活中哪些例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A.压瘪的乒乓球浸入热水能重新鼓起来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冒“白烟”C.摇晃汽水,气体冒出2.如图所示,关于酒精灯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将空烧瓶A放入热水中,会观察到()A.B杯中有气泡冒出B.B杯中玻璃细管中水柱上升C.没有现象发生4.要做热胀冷缩实验,下列装置效

17、果最好的是()。5.如图所示,铁轨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A.防止因热胀冷缩引起对铁轨的破坏B.减轻铁轨重量C.降低火车经过铁轨时发出的噪声四、拓展提高: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1、夏天轮胎容易爆胎(轮胎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2、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球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3、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温度低,电线收缩)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六、作业布置生活中,你遇到哪些热胀冷缩现象?收集起来,与大家分

18、享。【教学后记】第3课 水受热以后【教材分析】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影响其状态变化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和压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冰、水和水蒸气非常熟悉,也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对于转化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本课着重从受热这一条件下,揭示冰水水蒸气转化过程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运用多种感官,将冰、水和水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猜想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观察并描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知道冰受热以后从

19、固态变成液态,建立融化的概念。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第三部分,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变少。第四部分,了解满壶的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

20、教师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学生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观察图片)(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态不同。)物质形态水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水蒸气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冰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2、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温度的变化。二、讲授新课(一)、冰的融化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发生怎样的变化?1、实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

21、化(1)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冰块、温度计、秒表(2)实验设计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C时为止。(3)温馨提示实验器材的摆放自下而上进行: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冰、温度计温度计不要触碰烧杯壁和底。正确使用酒精灯。(4)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时间(分)12345678910温度C2、分析数据这是根据冰融化的温度记录绘制的折线图。阅读后分析回答: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冰融化前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

22、0,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水的沸腾1、师生交流:你见过水沸腾的现象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沸腾时会发生哪些现象?2、实验: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怎么摆放?提醒学生参考上面的实验。(展示图片)(2)实验设计加热前,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用酒精灯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4分钟,停止加热。待水面平静后,观察、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3)提示想一想:实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水加热过程中温度记录表时间(分)123456789101112131415温度C3、数据分析把下图中的点连成线,即为水沸

23、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3)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保持不变。)3、讨论(1)撤走酒精灯,水还在沸腾吗?说明什么问题?(撤走酒精灯,水会逐渐停止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2)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加热水面上升;停止加热水面下降。主要原因:热胀冷缩变成水蒸气)(3)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什么现象?(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大;沸腾后:气泡由小变大

24、,声音小。)4、知识卡片在一般情況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三、课堂练习1、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B.气态转化成液态C.液态转化成固态2、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始终( )0A.保持B.高于C.低于3、水沸腾时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杯中的水( )A.增加B.减少C.不变4、装满水的水壶加热,沸腾时水会溢出来,是因为水温升高后,水的( )变化了。A.浓度B.质量C.体积四、拓展提高1、满壶的水烧开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什么?(现象 :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 ;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 :分别发生了沸

25、腾和凝结。)2、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不能沸腾。)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有三态变化:液态、固态和气态。掌握了冰在融化的过程中以及水加热到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而理解沸点的科学概念。同时,能运用融化和沸腾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六、作业布置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查阅资料,与大家分享。【教学后记】第4课 水遇冷以后【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遇冷这一条件下,揭示水蒸气水冰转化过程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凝结和凝固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凝结与凝固现象。有了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会

26、轻松一些。在学完本课后,教师要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时进行梳理,做好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帮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见过露水,见到露水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凝结现象,然后做水蒸气遇冷的实验,观察并描述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通过讨论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知道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建立凝结的概念。第二部分,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当温度达到0 时,水会结冰,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0 不变;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第三部分,利用所学

27、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结和凝固现象。最后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知道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从而得出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 时,水会结冰。3.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学生实

28、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迷语(打一自然物)小珍珠,真可爱,花儿草儿身上戴。太阳公公一出来,急急忙忙都躲开。(谜底:露水)2、师生交流:你见过露水吗?什么时候见过的?那时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还是最低?小结:露水,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3、露水是怎么形成的?(播放视频)傍晚或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草叶上的小水滴,称为露水。4、拓展:自然界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在高空便是云,在低空便是雾,降落到地面便是雨,落在草木叶子上便是露。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1、实验器材:石

29、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温水、锡纸等。2、实验设计放上三脚架,摆平石棉网,放上烧杯,加半杯温水,用铝箔纸包住烧杯口,并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3、实验现象:玻璃棒上有小水珠滚动。4、温馨提示为了加快实验速度和保障安全,请使用温水。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撤离酒精灯时,小心开水烫伤。5、讨论: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棒,水蒸气迅速冷却,凝结为液体。)6、知识卡片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

30、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二)、实验: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1、回顾冰在0时,开始融化为液态的水。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成冰呢?2、实验设计在试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温度计,再记下水面的位置。把试管连同温度计放到加了盐的碎冰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温度降到-2时为止。观察试管中冰面的位置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温馨提示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首先记录插入水中时温度计的读数。正确使用秒表计数。小组分工合作。4、实验观察记录表时间(分)012345678温度()试管清水中加盐碎冰中5、绘制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6、知识卡片: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方法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几个时间段。绘出纵坐

31、标轴,按相等的差值标上温度值。将表中各时间段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完成气温曲线图。7、分析数据回答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试管中冰面的位置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8、我们的发现:一般情况下,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水结冰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9、讨论实验中,为什么要在碎冰中食盐?(盐会在冰中溶解而发生吸热作用,从而使冰的温度降低。)10、小结: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三、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

32、干B.冰袋上的小水珠C.河面结冰2.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A.改变水的颜色 B.产生更低的温度 C.改变水的味道3.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 )。A.膨胀 B.不变 C.缩小4.水结冰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在0不变5.下列现象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 )A初春,冰融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的露珠C深秋,树叶上的白霜D严冬,树枝上的雾凇四、拓展提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球(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瓶子外壁凝结而成)水缸里的水结冰后缸裂开(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房檐下挂满冰凌(房檐上的雪融化成水,水在0结成冰)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室内温度高,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结成小水珠)冬天水管容易爆裂(冬天温度低,水管结冰后,体积变大造成的)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六、作业布置: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水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教学后记】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