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4074687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9 试验9.1 一般规定9.1.1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极限承载力的0.8倍。9.1.2试验用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位移计)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9.1.3试验用加荷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9.1.4 荷载分散型锚杆的试验宜采用等荷载法;也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验规则和验收标准。9.2 基本试验9.2.1 对任何一种新型锚杆,或锚杆用于未应用过的地层时,必须进行极限抗拔试验。9.2.2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为得出锚固体的

2、极限抗拔力,必要时可加大杆体的截面面积。9.2.3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符合表9.2.3的规定。注:1第五循环前加荷速率为100kN/min,第六循环的加荷速率为50kN/min;2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3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9.2.4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锚杆破坏: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时;2锚头位移不稳定;3锚杆杆体拉断。

3、9.2.5 试验结果宜按循环荷载与对应的锚头位移读数列表整理,并绘制锚杆荷载位移 (Q-s)曲线,锚杆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锚杆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本规程附录E)。9.2.6锚杆极限承载力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9.2.4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9.2.7 当每组试验锚杆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差值不大于30%时,应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当最大差值大于30%时,应增加试验锚杆数量,且按95%保证概率计算锚杆的极限承载力。9.3 蠕变试验9.3.1 对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锚杆,极度风化的泥质岩层中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粘性土的岩层

4、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用作蠕变试验的锚杆不得少于3根。9.3.2 锚杆蠕变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应满足表9.3.2的规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9.3.3每级荷载按时间间隔1、2、3、4、5、10、15、20、30、45、60、75、90min记录蠕变量。9.3.4 试验结果宜按每级荷载在观测时间内不同时段的蠕变量列表整理,并绘制蠕变量时间对数(s-lgt)曲线(本规程附录G),蠕变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时所测得的蠕变量;时所测得的蠕变量。9.3.5蠕变试验和验收标准为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系数小于2.0mm/对数周期。9.4 验收试验9.4.1 验收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得少于锚

5、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增加验收锚杆的数量。9.4.2 永久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临时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2倍。9.4.3 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初始荷载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0倍,分级加荷值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50、0.75、1.00、1.20、1.33、1.50倍。9.4.4 验收试验中,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10min,并记录位移增量。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在110min内锚头位移增量超过1.0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

6、min时记录锚头位移增量。9.4.5加荷至最大试验荷载并观测10min,待位移稳定后即卸荷至0.1Nt,然后加荷至锁定荷载锁定。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本规程附录F)。9.4.6 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判定验收合格: 1 拉力型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量,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2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110min锚杆蠕变量大于1.0mm,如超过,则660min内锚杆蠕变量不大于2.0mm。10 监测和维护管理10.2 监测项目10.2.1 永久性锚杆锚固工程应进行下列项目的监测:1锚杆拉力2

7、锚固结构的变形3锚杆腐蚀状况。10.2.2 根据工程需要,必要时可对锚杆承载力、锚杆应力和变形、锚固地层变形、地质环境变化等项目进行检验或监测。10.3预应力锚杆拉力长期监测10.3.1永久性预应力锚杆和破坏后果严重的临时性预应力锚杆应进行锚杆拉力长期监测。10.3.2 预应力锚杆的监测数量,对永久性锚杆应为工程锚杆总量的5%10%,临时性锚杆应为工程锚杆总量的3%,且均不得少于3根。10.3.3锚杆拉力的监测,在安装测力计后的最初10d内宜每天测定一次,第1130d宜每3d测定一次,以后每月测定一次。但当遇有降雨、临近地层开挖、相邻锚杆张拉、爆破震动以及拉力测定结果发生突变等情况时,应加密监

8、测频率。锚杆拉力监测时间不宜少于12个月。10.3.4锚杆拉力的监测宜采用钢弦式,电阻应变式或液压式测力计,监测仪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工作性能。使用前应进行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10.3.5对可重复张拉锚杆,还可采用张拉方法进行锚杆拉力和承载力测定。10.5 监测信息反馈和处理10.5.1 对锚杆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单位或工程管理部门。10.5.2当所监测锚杆初始预应力值的变化大于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0%时,应采取重复张拉或适当卸荷的措施。10.5.3 锚头或被锚固结构的变形明显增大并接近容许变形值时,应增补锚杆或采用其他措施予以加强。10.5.4 当锚杆防腐保护体系存在缺

9、陷或失效时,应采取修补措施,并根据锚杆腐蚀情况进行补强处理。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

10、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

11、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

12、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建筑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