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4063745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治理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道治理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治理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治理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道治理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 围堰填筑1.1.1 工艺流程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预埋木桩编织袋投放、堆码筑土振捣防水布铺设围堰加固。1.1.2 施工方法进行现场勘察,查看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准备好合适的材料。根据图纸、基槽开挖放坡程度及工作面等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出围堰位置。投放袋装量为袋容量1/31/2的编织袋,编织袋投放前尽可能清除堰底河床上的杂物、树根、杂草等,以减少渗漏;袋口应用麻绳或绑扎丝绑扎,并进行平整。投放编织袋时不宜采用抛投,应采用顺坡滑落的方式,并要求上下层互相错缝,且尽可能堆码整齐,在水中投放编织袋,可用一对带钩子的杆子钩送就位,当围堰至水中心时由于流水

2、面减小而水流流速变大时,外侧丝袋可装小卵石或粗砂以免冲走。编织袋应顺坡送入水中,以免离析,造成渗漏。投放编织袋的同时要预埋好用于加固杆件拉结的铁丝或钢筋等拉结件。堰堤的宽度、坡度应视水的深度和流速而定,一般堰顶宽度要保持在23米的宽度,堰堤外侧放坡1:0.51:1,堰堤内侧放坡1:0.21:0.5。编织袋堆码到一定长度时,要注意及时填筑抗渗性能较好的土(粘土)。填筑土方时,要注意填筑速度,不宜超过码袋的速度,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编织袋直接落在松散填土上,但也不宜太滞后,否则投袋码袋不方便。在填筑(粘土)时不要直接向水中倒土,而应将土倒在已出水面的堰头上,自河床的浅水侧逐步向深水方推进,严防涌

3、水,避免堰堤坍塌是围堰成败的关键,为此筑土时,应同步进行振捣振实,以减少渗漏,加强堰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待围堰合拢成型后,用防水布将围堰外侧进行整体包封,防水布要保证一定量的搭接长度,以减少渗漏,避免编织袋、筑土被水冲刷流失。防水布的河床端和堰顶端,要用编织袋压牢,以免被流水冲刷走或被风吹跑。为保证围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应及时对围堰进行加固处理。1.2 围堰拆除1.1.1 施工方法(1)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施工方法,凡能用机械处尽量用机械,尽快开辟工作面。施工图规定的区域线,标高和断面进行测量放线。用油漆木桩等标明拆除物起始位置及范围,明确可利用物及不能利用的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并由监理工程师确

4、认。(2)勘察探明拆除范围内的管线位置,明确标处,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有地下管线的位置用人工拆除。(3)拆除工程的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定出拆除物范围拆除砖、石及其它构筑物挖土机挖除拆除物人工配合拆除自卸汽车运拆除物。(4)施工方法,使用挖掘机、自卸汽车配合进行拆除,人工辅助施工。可利用的拆除物应及时清理,运输堆放于指定地点。拆除后的杂物、废料、坏土等要倾卸在指定的倾土场,不准乱倾乱倒。废物应及时清除,并注意雨水排除。弃渣地点应选择在相关部门允许的地方。1.3 明水排除明式排水是指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在基坑内布设排水明沟、设置集水井,抽水泵站而形成的一套排水系统。(1)基坑开挖排水系统该

5、系统布置原则是:不能妨碍开挖和运输,一般布置方法是为了两侧出土方便,在基坑的中线部位布置排水干沟,而且要随着基坑开挖进度,逐渐加深排水沟,干沟深度一般保持1-1.5米,支沟0.3-0.5米。集水井的地步要低于干沟的底部。(2)排水沟的布置一般根据断面尺寸,水沟边坡的陡缓、水沟底坡的大小等,主要根据排水量大小来决定。(3)集水井布置一般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以外比较低的地方,集水井、干沟与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原则是不能影响建筑物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堆放、运输等。1.4 管道施工对污水厂出水管道原有出口进行改造,使用玻纤增强聚丙烯(FRPP),管径DN1000,承插式橡胶圈接口。1.4.1 材

6、料要求(1)管材、橡胶圈等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具有质量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性能说明书,并表明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日期。(2)管材外观一致,内壁光滑平整,管身无裂缝,管口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3)管道连接用的弹性橡胶密封圈,应有管材生产厂家配套供应。(4)密封圈的外观光滑平整,无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皮等缺陷。(5)密封圈采用具有耐酸、碱、污水腐蚀的合成橡胶。1.4.2 装卸、运输和贮存(1)管材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避免撞击、重压、严禁抛摔。(2)管材成批运输时,承口、插口应分层交错排列,并应捆扎牢固。固定处及管端宜用软质材料妥加保护。(3)管材短距离搬运时,严禁在坚硬地面或碎石面层上

7、拖动。(4)管材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高变不得超过2m,距热源不小于1m,不得露天曝晒,贮存期自生产日期起,不宜超过两年。(5)橡胶圈在运输及保存中不应受挤压变形,其贮存条件与管材相同,并标明相配套的管材规格。1.4.3 管道敷设(1)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当管道穿越障碍物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管。套管内径大于管材外径300mm。套管设计应按路堤的有关规定执行。(2)管道基础的埋深低于建(构)筑物基础底面时,管道不得敷设在建(构)筑物基础下地基扩散角受压范围内。(3)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0.3-0

8、.5m。管道在安装、回填的全部过程中,槽底不得积水或泡槽受冻。必须在回填土回填到管道的抗浮稳定的高度后才可停止降低地下水。(4)管道施工的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等技术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有关规定执行。(5)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上0.2-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清理至设计标高。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不得回填泥土,可换填最大粒子径10-15mm和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槽底如有坚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6)雨季施工时,应尽可能缩短开

9、槽长度,且成槽快、回填快,并采取防泡槽措施。一旦发生泡槽,应将受泡的软化土层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7)沟槽允许偏差见表2-1:表2-1 沟槽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槽底高程-30mm两井之间3用水准仪测量2槽底中线不小于规定两井之间6挂中线用尺量,每侧计3点3沟槽边坡不小于规定两井之间6用坡度尺检验,每侧计3点(8)管道基础采用砂砾垫层基础。对一般的土质地段,基底可铺一层厚度为0.1mm的粗砂基础;对软土地基,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下层用粒径5-40mm的碎石铺垫,厚度不超过过150mm,上层用粗砂铺平,厚度不小于50mm。(9)管道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

10、。管道基础的接口位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砂回填密实。1.4.4 管道安装及连接(1)管道安装可采用人工安装,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大于3m或管径不于400mm时,可用非金属绳索溜管入槽,依次平稳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严禁用金属绳索色住两端口将管材自槽边滚抛入槽中。混合槽或支撑槽,可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送到位。(2)管材安装时,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安装应由低点向高点依次安装。(3)调整管材长短时可用手锯切割,断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4)管道接头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连接,橡胶圈接口应遵守下列规定: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

11、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插口插入承口时,小口径管可由人力用软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端部设置横挡板,由人工用长橇棍斜插入基础,并抵住管端部中心位置挡板,然后用力将该管徐徐插入承口内。公称直径大于400mm的管道,可用缆绳系住管材,用手搬葫芦等得力工具安装。严禁采用施工机械强行推顶管子承口。为防接口合拢时已辅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辅设管道的顶部,管道连接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雨季施工应采用防止管材漂浮

12、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大于一位管径的高度。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回土而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出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1.4.5 回填1.4.5.1 一般规定(1)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应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高度。(2)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3)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可采用机械碾压。(4)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

13、硬物体。(5)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取限位措施。1.4.5.2 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1)从管底到管顶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砂砾、中砾、粗砂或挖出的优良土。(2)槽底在管基支承角2a范围内必须用中砂或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它材料填充。(3)沟槽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小于0.2m。在管顶以上0.4m范围不得用夯实机具夯实。(4)回填土的压实度,管底到管顶范围内应不小于95%,管顶以上0.4m范围内不小于80%,其它部位应不小于90%。(5)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见表

14、2-2。表2-2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槽内部位最佳压实度回填土质超挖部分95%石砂料或大粒径小于40mm碎石管道基础管顶以下90%中砂、粗砂、软土地基按本规程规定管顶腋角2a范围95%中砂、粗砂管两侧95%小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于40mm的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管顶以上0.4m管两侧90%管上部80%管顶0.4m以上按地面或道要求,但不得80%原土回填1.4.6 变形控制和检测(1)埋地塑料管材应通过管区回填材料的选择、填筑和压实等控制手段,使管一土共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减少塑料管的变形量。(2)要充分利用管道胸膛部分回填压实过程中出现的管道竖向反向变形这一有利因素,来抵消一部分由于管道上部静荷载和活荷载引起的管道变形,使管道周围填土产生较大的支承反力。(3)管道变形中间检测应在管区范围填筑实后进行,管道具最终变形检测在填土结束或路面铺筑后一周内进行。(4)管道变形检测方法可采用:人不能够进入管内的塑料管可采用圆度板管内拖拉法进行检测;人能够进入管内的塑料管可直接进入管内检测其实际变形度。(5)管道反向变形应根据管道环刚度大小和覆土高度选择,一般控制3%-5%范围内,埋地管道总变形量应控制在5%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