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doc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062141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doc(1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 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2、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 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与“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A、天涯涕泪一身遥。(唐杜甫) B、与尔同消万古愁。(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唐李商隐) D、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

3、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答案:C 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

4、、“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5、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答案:B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

5、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

6、年号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答案:D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7、“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

7、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答案:C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阴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

8、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大,地势低湿,岸下难受光照;北岸反之。江阴:处于长江南岸。汉阳:汉水的北边。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8、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

9、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答案:A解析: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由此推算: 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 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 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点”是比“更

10、”小的夜计时单位。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9、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

11、、张仲景、王羲之答案:B解析: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10、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唐诗是汉文化宝库中

12、的一颗明珠,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诗豪”的诗人分别是:( ) A、王维、 李白、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B、李贺、 王维、李白、 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 C、白居易、李贺、王维、 李白、 杜甫、 刘禹锡 D、李白、 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王维答案:C解析: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诗佛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

13、,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诗圣 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七绝圣手-王昌龄,

14、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称之为“七绝圣手”。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古代文化常识精练(2) 11、清代【张鹏翮h】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A、韩愈、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答案:D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

15、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12、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 ,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16、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

17、部史书。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13、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

18、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19、。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4、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数 R;再求 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 1234567890X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345678910110Y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公元2000年的

20、干支如何? (2000-3)60= 33 . 余数(R)17 ,(R)1710= 1 . 7(X), (R)1712= 1 . 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现在,计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A、甲午年 B、丙申年 C、乙未年 D、丁酉年答案:C解析:“干支纪法”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这种“干支纪法”形成的一种历法,叫干支历。十天干:甲(ji)、乙(y)、丙(bng)、丁(dng)、戊(w)、己(j)、庚(gng)、辛(xn)、壬(rn)、癸(gu);

21、 十二地支:子(z)、丑(chu)、寅(yn)、卯(mo)、辰(chn)、巳(s)、午(w)、未(wi)、申(shn)、酉(yu)、戌(x)、亥(hi)。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07 庚午

22、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15、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

23、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答案:A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三省,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

24、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1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答案:B解析:“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 、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25、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之一篇,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一部古代占筮之书,古人创造它是为预知社会人事的吉凶祸福变化。国语是中国最

26、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的编年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17、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 B、礼、乐、书、数C、诗、书、礼、易 D、经、史、子、集答案:D解析: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

27、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合称“六艺”。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炼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现在来说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的“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18、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

28、、“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答案:C解析:及笄j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14岁; 及笄之年:

29、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学文舞);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 (学武舞); 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耄耋(modi)之年:80、90岁(耄:八九十岁年纪;耋:七八十岁年纪); 期颐之年:男子100岁。 喜寿:77岁;米寿:88岁;白寿:99岁;茶寿:108岁。 按照中国人习俗,向高龄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把“喜”“米”“白”“茶”四字作为高龄老人的寿年,是有讲究的。“喜

30、寿”是指七十七岁。这是因为“喜”字写成草体很像七十七。“米寿”指八十八岁。这是因为“米”字上部一点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个“八”,中间一横一竖像“十”,加起来八十八。“白寿”指九十九。这是因为“白”字是“百”字上面少一横,百减去一,不是九十九吗?“茶寿”指一百零八岁。这是因为“茶”的草头为“二十”,“茶”字下半部是“八十八”,加起来就不是一百零八。19、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C、

31、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答案:A解析: “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海拔2155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512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五岳景色各有特点,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许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泰山和嵩山曾经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全世界。20、“五行学说”

32、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 B、火、土、水、金、木 C、木、火、土、水、金 D、土、水、金、木、火 答案:C 解析: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古代文化常识精练(3)2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

33、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割鼻)、剕(fi砍脚)、宫、大辟(p死刑)B、笞(ch)、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ng墨字)、劓(y割鼻)、斩趾、枭首(xio砍头)、菹(z剁肉酱)D、磔(zh凌迟)、髡(kn剃发)、髌(bn割膝骨)、炮烙、刵(r割耳朵) 答案:B解析:奴隶制五刑: (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割鼻)、剕(fi,也写作“刖”yu,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o砍头示众)、菹(

34、z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隋唐封建制五刑: (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封建五刑之外还有磔(zh俗称凌迟)、髡(kn即剃发)、髌(bn也作膑,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r割耳朵)22、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

35、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答案:B 解析: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从史实看,除以“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例如,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如“伯夷”、“仲尼”、“叔向”、“季路”, 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老大、老二、老三、最小。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

36、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答案:D 解析: 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

37、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24、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38、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答案:C解析: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

39、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纪事本末体:首创这种体例的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25、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40、、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 )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庆历四年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天启壬戌秋日”“淳熙丙申至日”A、 B、 C、 D、答案:D解析: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指赵惠文王在位十六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即宋仁宗赵祯的即位四年。干支纪年法。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指公元1082年。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

41、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即公元1173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及公元1622年。26、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将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十二个时辰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比如:从晚上11时开始计时,晚上11时到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下面用生肖计时正确的是:( ) A、狗:晚

42、上7-9时(即“戌时”) B、牛:下午1-3时(即“丑时”) C、猴:凌晨3-5时(即“申时”) D、羊:凌晨1-3时(即“未时”) 答案:A 解析: 我国古代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次序为:子、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牛:凌晨1-3时(即“丑时”),此时牛正在反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兔:清晨5-7(即“卯时”),此时月亮还在天上,玉兔捣药正忙。 龙:早晨7-9时(即“辰时”)

43、,此时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此时蛇开始活跃起来,还不会伤人。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此时阳气正盛,是天马行空时。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此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猴:下午3-5时(即“申时”),此时猴子活跃起来。 鸡:下午5-7时(即“酉时”),此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狗:晚上7-9时(即“戌时”),此时狗开始守夜。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27、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

44、、黄昏、人定。从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 )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 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 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下午17是至19时。 A、 B、 C、 D、 答案:B 解析: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半时分(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计第一个时辰。鸡鸣,又名荒鸡:鸡叫时候(凌晨01时至03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日交替。(凌晨03时至05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初升。(清晨05时至07时)。食时,又名早食等:早饭时间,(早晨07时至09时)。隅中,又名日禺y等:临近中午。(上午09 时至11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时候(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日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