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软件技术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4034510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软件技术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软件技术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软件技术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软件技术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软件技术基础知识一、数据结构部分:1、性结构是有且仅有一个开始数据元素和一个终点数据元素,并且所有数据元素都最多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数据元素有序并有限。例如线性表、栈、队列均是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指该结构中一个数据元素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例如树、图就是非线性结构。栈是限制仅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通常称插入、删除的这一端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处理数据的方式是“后进先出”。队列也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数据元素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才能进行数据元素删除操作。其中,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另一端称为队头。处

2、理数据的方式是“先进先出”。2、数据的存储方法可分为四类:顺序存储方法、链接存储方法、索引存储方法、散列存储方法。顺序存储方法是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存储单元里,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体现。链接存储方法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上亦相邻,元素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索引存储方法通常是在存储元素信息的同时,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散列存储方法是根据元素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地址。3、数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据结构,由于多维数组的逻辑特征是一个数组元素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因此是一种非线性结构。但是多维数组可以理解为其数据元素本身

3、就是一种数据结构的线性表,从这种意义上,数组可以看成是线性表的扩展。数据的存储结构一般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压缩存储方式或三元组表法。不论是采用顺序存储方式还是压缩存储方式,在进行数据元素的存取时,都要进行下标变换或地址换算。二维数组有两种存储方法:行优先顺序、列优先顺序。串是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的每个结点元素仅由一个字符组成。串上的操作主要是针对串的整体或串的某一部分子串进行,不同于一般线性表是针对表中某一个结点元素进行的。4、树形结构用于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1)结点的度:指一个结点的子树数目。(2)树的度指树中各结点的度的最大值。(3)树的深

4、度指一棵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值。二叉树是另一种非线性结构,其特点是:可是为空树,若不为空树,最多只有二棵子树,且这两棵子树有顺序这分,被称为左、右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二叉的特例。利用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编号可以推知某一结点的父结点、左子结点、右子结点、兄弟结点的位置,故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进行存储。对于一般的二叉树可采用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来存储。二叉排序树是二叉树的又一个特殊情形。利用二叉排序树可以对一组无序的数据排序,利用二叉排序树来组织数据,可以减少数据查找时间。对二叉权势的遍历方法有三类: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利用中序遍历序,再加上先序遍历序列或后序遍历

5、序列可重构二叉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7 页 -2 5、图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由两个集合所构成:顶点集合V 和边(无向图)或弧(有向图)的集合E。图的存储结构最常用的常用的有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如果图的顶点数很大,而边数很少时,采用邻接矩阵将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图的遍历方法一般有两种: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对于连通图,这两种方法都能一次遍历图的所有结点,但遍历的结点序列可能不同。对于非连通图,则需要多次调用深度优先遍历或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才可能遍历完图的全部结点。6、查找,又称为检索,它的目的是从确定的数据集合中找出某个

6、特定的元素。最常用的查找方法有线性表的三种简单查找方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和分块查找)、有利用二叉排序树组织数据的树表查找、有建立哈希表的哈希查找等。顺序查找的基本思想是从线性表的一端顺序扫描表中各元素,直到找到关键字与给字值相等的数据元素,在等概率情况时其平均查找长度为(N+1)/2。二分查找是建立在已排好序的线性表上,取给定值与当前线性表的中间元素的关键字比较,以确定待查元素可能在表中上半段、下半段,还是中间元素。如此方法循环使用,直到找到待查元素或查找失败。在等概率情况下,二分查找平均查找长度为nlog2n-1。分块查找是结合二分查找和顺序查找思想,将无序的待查表分块成几个块间有序、块内

7、无序的子表;确定待查元素属于哪一块可用二分查找;在块内的查找可用顺序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是利用二叉排序树来组织数据时,可提供一种数据有序的事实(用中序遍边二叉排序树各结点,可得到各结点元素升序排列的序列)。当构造的二叉排序树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1 时(此时称二叉树为平衡二叉树),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效率同二分查找一样。哈希表查找是通过一个哈希函数,则数据元素的关键字直接得到哈希地址来查找元素。使用哈希表查找时,数据查找表的数据元素是按哈希表存储的。7、简单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简单冒泡排序是最常用的三种排序算法。另外,还有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简单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顺序地待排序列

8、中的各个元素按其排序码的大小,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的适当位置上。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不断从待排序的序列中选取排序码最小的数据元素放到已排序的元素序列的后面,直到序列中所有记录都已排序为止。简单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对相邻的两个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当不符合次序即交换位置,这样,顺序码值大的(或小的)像冒气一样逐渐升起,直到所有相邻两元素的次序合理为止。快速排序是在冒泡法排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每一步都将待排序列中第一个元素放到最终位置上,并同时将待排序列中其分元素分成两个子序列,一个子序列中元素的顺序码均小于第一个元素的排序码,另一个子序列中元素的顺序码均不小于第一个元素的排序

9、码。如此循环处理,直到每个子序列中只剩下一个元素,即完成了排序。归并排序是利用归并技术来进行排序,把待排的数据元素看作长度为K 的有序序列(开始 K 为 1),把相邻的序列两两归并成长度为2K 的有序序列,如此循环,直到整个待排序列只剩下一个有序序列为止。归并排序算法的两个重点是两个有序子序列的归并算法和2-路归并排序进行一趟的算法。二、操作系统部分:1、从 50 年代到今,操作系统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发展到分时、实时、网络及分布式等现代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及用户的角度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是协调、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用户提供一个使

10、用计算机的良好环境和友好的接口。具体可从五个方面来说明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7 页 -3 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及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按照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考虑,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2、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给定的数据集合上的执行过程。进程是系统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1)进程具有 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

11、及 异步性 等基本特征。其动态性反映在从创建到撤消进程的生命期。对进程生命期的各种活动及就绪、执行、阻塞三种基本状态的转换和控制,则构成操作系统内核的各种原语实现。进程的并发特性反映在对资源进行竞争而产生的相互约束上。(2)因共享资源而产生的间接制约关系称为互斥,以互斥关系使用的共享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而由于协同完成某项任务而产生的直接制约关系称为同步。进程的同步和互斥关系,可通过P、V操作原语实现。(3)处理机的调度可归结为进程的调度,这是处理机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当多个进程竞争处理机时,进程调度程序按照某种调度算法,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挑选一个进程使之占有处理机运行。常用的基本调度算法有FCF

12、S(先来先服务算法)、SCBF(最短 CPU 运行期优先算法)、RR(时间片轮转算法)及HPF(最高优先级算法)及多级反馈队列等。在实际操作系统中所采用的调度算法往往是一种综合调度算法。(4)进程间通信常用的方式有消息缓冲通信,管道和邮箱通信,它们是能实现大批量数据交换的高级通信方式。(5)由于争夺资源或进程推进顺序不当都可能造成死锁。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不剥夺条件、部分分配和环路条件只要破坏这四个条件之一便可防止死锁的产生。3、作业是用户请求计算机执行的一个独立的程序任务,是用户请求计算机服务的最大单位。作业管理是对作业的生命斯进行宏观控制。作业从进入系统开始要经历进行、后备

13、、运行及 完成 四种状态。作业管理的 主要任务 是作业控制和作业调度。作业控制 是通过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来组织和控制作业的执行。通过程序接口获得必要的系统服务。作业调度 则是按照一定的调度策略,从后备队列中调度一个作业投入运行并创建相应的进程,作业在内存中以进程的形式并发执行。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FCFS)、最高优先级算法(HPF)及最短作业优先(SF)、最高响应比优先(HRN)和资源搭配算法等。作业调度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性能。4、内存管理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及方便用户使用,具体涉及四个基本问题:内存分配:目标是实现多道程序共享内存,为用户作业分配所需的内存空间。

14、分配方式通常分为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地址变换:是将用户编程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保证用户进行的执行。内存保护:保证内存中的各程序间互不干扰。内存扩充:指利用大容量的外存空间来逻辑扩充内存。内存空间扩充的功能是通过覆盖与对换技术,主要是虚拟存储技术实现的。分区存储管理是实现多道程序的存储管理最简单和存储管理方案。其基本思想是把内存划分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连续区域,称为分区。每个作业可占用一个或多个分区。按照不同的内存分配方式,又可分为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所谓覆盖技术就是一个作业的若干个程序段,或几个作业的某些部分共享某一内存区域。所谓交换技术是指在内外存之间交换程序和数据。这是在多

15、道程序系统或分时系统中,为了缓解内存不够的矛盾。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将逻辑地址空间分为大小相同的块,称为虚页面,通常页面大小为2 的整数次幂(512K4K);将物理空间也划分为页面大小相等的块,称之为存储块或页框。连续逻辑地址空间的页面,通过页面地址转换机构可以映射到不连续的内存块中。页面常见的淘汰算法有:FIFO(先进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7 页 -4 出)算法、LRU(最近最久不用页面)算法、LFU(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算法。5、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1)向用户提供使用外设的方便接口,完成用户的I/O 请求。(2)控制 CPU 与设备之间的操作,提高

16、其并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常用设备与CPU 间数据传送分为中断控制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中断控制方式虽然实现了 CPU 与设备间的并行操作,但由于中断次数多,CPU 需花费较多时间处理中断,对并行操作的设备的台数也受到限制。DMA 方式和通道方式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两种方式采用了外设和内存直接交换数据的方式。只有在一数据块传送结束后才发出中断信号,大大提高了CPU 利用率。DMA 方式与通道控制方式的区别是:DMA 方式要求 CPU 执行设备驱动程序启动设备,给出存放数据的内存地址、操作方式和传送字节长度等;而通道是一种专门控制I/O 工作的简单处理机,有自己的指令系统

17、,当CPU 启动通道后,I/O 操作能通道控制完成。I/O 系统结构从低到高大致分为三层:I/O 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独立于设备的I/O 软件(即逻辑 I/O 系统)I/O 系统所使用的基本数据结构包括:系统设备表(SDT)、设备控制表(DCT)、控制器(COCT)及通道控制表(CHCT)等。为了解决外设与CPU 速度的匹配问题引入了缓冲技术。缓冲区的管理是I/O 系统的基本功能。缓冲区按组织方式分为单缓冲区、双缓冲区、多缓冲区可缓冲池。公用缓冲池 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缓冲区管理方案。设备分配是逻辑I/O 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分静戊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方案。动态分配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但

18、要考虑分配的安全性。SPOOLing 是一种虚拟设备管理技术,是用可共享的、高速的硬盘来模拟独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6、文件系统是指操作系统中与文件管理有关的软件和数据。文件系统的功能包括: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名到文件存储空间的映射、实现文件按名存取、实现对文件的各种操作、支持文件的共享、提供文件的保护与保密措施。文件目录是文件系统的关键数据结构,用来组织文件卷上的文件以及对文件进行检索。每个目录项是一个文件控制块(FCB),它记录了文件说明和控制信息。广泛使用的是多级目录结构,即目录树,它有利用实现文件共享及加快目录检索的速度。设置当前工作目录可以缩短检索的路径,提高检索的速度。可

19、从两个角度看待文件组织:从用户角度看文件的逻辑结构,可分成无结构的流式文件和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对文件的存取分为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从实现的角度看,文件的物理结构可分为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后面二者都可非连续存放。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是实现连续空间或非连续空间的分配。常用的管理方法有:位示图、空闲区表及空闲块链接法。文件的共享与文件的保护和保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护保密的实质是有条件地共享。存取控制表方法集保护与保密于一体,口令和密码则是用于保密。三、软件工程部分:1、软件工程是从工程角度来研究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它是在克服软件危机的过程中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软件工程学是自软件工程

20、出现以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的重要内容有:软件开发技术 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开发软件,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其目标是在给定的时间和费用的条件下开发出一个满足用户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可靠的软件。2、软件不完全等同于程序,对软件的较全面的定义为:“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各种文档”。通常,软件的完整配置应包括:应用程序、系统程序、面向用户的文档、面向开发者文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7 页 -5 档四个部分。一个软件从用户提出开发要求,到废弃不

21、用为止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存周期。软件工程采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学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将软件的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如:需求定义、软件设计、编程、测试、运行维护等),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便于分工协作,使软件开发过程按有秩序能管理的方式组织起来,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对软件生存周期的不同划分,形成了不同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常用的模型有:传统的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瀑布模型是1976 年由 B.W.Boehm 提出的。它将软件生存周期划发为计划、开发、运行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区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的工作顺序展开。快速原型方法首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

22、型,使用户通过使用这个原型来提出对原型的修改意见,然后根据用户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建立起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3、软件的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阶段,需求分析是用户和软件人员双方讨论协作的阶段,软件开发人员的任务是收集、理解、分析用户对软件系统 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然后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需求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结构化分析方法(SA 方法),SA 方法适于分析大型数据处理系统,使用的主要工具有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数据流图 以图形形式表示软件信息流向和信息加工,而 数据词典 对这些信息和加工进行更详细的描述。SA 方法简单实用、易于理解,使用广泛

23、。4、软件设计的任务是将需求分析阶段获得的需求说明转换为计算机中可实现的系统,完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最后得到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设计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是进行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输入输出、模块划分和模块层次结构的设计。详细设计是进行各个模块的控制结构和控制流程的设计。在设计时,要遵循模块化准则、模块独立性准则、软件结构形态特征准则。总体设计通常使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它与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构化分析方法配合使用,按照一组映射规则将数据流图映射为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是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进行的,只使用顺序、分支、重复三种结构来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使用的表示工具有程序流

24、程图、方框图、PAD 图、伪码(PDL语言)等。5、软件编程的任务是将软件详细设计的结果转换成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编程是软件生存周期中较容易实现的阶段。有了详细设计的方案及各模块,又有可选择的高级语言,可以将各种控制结构与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语句一一对应起来,这样的软件工作就变得较为容易了。编程必须注意编程风格。编程风格 是指有关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各种名字的命名方法、语句的构造、数据的说明、输入输出的结构等问题。编程风格的原则是简明性和清晰性。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和过程的设计方法,设计中数据和过程分离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数据代表问题空间中的实体,过程体现了处理这些数据的算法

25、。面向对象的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力图用更自然的方法反映客观世界。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将数据和使用该数据的一组基本操作或过程封装在一起,用“对象”这个概念来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构造的系统表示为对象的集合。面向对象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具有易理解性、易修改性和可重要性,可以明显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降低软件的总成本。面向对象语言也有不足之处。由于传统计算机与面向对象语言的语义相差比较大,这有点类似于在传统计算机上实现函数和逻辑式语言,此外,消息传递也比过程调用费时间,所以面向对象语言程序的执行

26、效率较低。6、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要暴露软件系统中的隐含错误,然后通过软件调试找出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加以改正。软件开发中,测试是保证软件正确性的最后一个阶段,测试需要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7 页 -6 后实施测试,测试后进行分析评价,测试结束后,要给出测试报告。软件测试方式分为:人工测试、动态测试和自动测试三种。测试过程按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四个步骤进行。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对于不同的测试方法,需要设计不同的测试用例。黑盒测试 又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

27、试。在这种测试方法中,程序对测试者是完全透明的。测试者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就好像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只根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中的程序功能或程序的外部特性来设计测试用例。黑盒测试的方法包括:等价分类法、边缘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和错误推测法。白盒测试 又称结构测试和逻辑驱动测试。所谓“白盒”是指将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可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的信息来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因此白盒测试主要考虑的是测试用例对程序内部逻辑的覆盖程序,而不考试程序的功能。用例对程序的覆盖程序从低到高分别为: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7、软件维护是生存同期

28、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工作是保证软件在长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软件维护可分为四类: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软件维护过程中应注意和防止产生软件维护和副作用。四、数据库部分: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并因具体的情况不同而不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系统管理阶段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数据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的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和数据字典。数据和数据联系的描述方法:E-R 图。2、非关系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29、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每个关系模式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关系运算是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系运算的对象是集合,关系运算的结果仍是集合。常见的关系运算有: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联接)。3、SQL 语言是一种关系数据库语言,是结构化查询语言,它包括查询、定义、操纵和控制四个部分,是一种功勇齐全的数据库语言。SQL 的使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与用户交互的方式联机使用,称为交互式SQL;另一种是作为子语言嵌入到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中使用,称为嵌入式SQL,这种方式适合于程序设计人员用高级语言编写应用程序,通过嵌入在主语言中的SQL 语句对数据库中

30、的数据进行存取。两种方式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常见的 SQL 语句有:CREATE TABLE(定义基本表)、ALTER TABLE(修改基本表的属性即字段描述)、DROP TABLE(删除基本表),SELECT(查询记录)、UPDATE(修改记录)、DROP(删除记录)、INSERT INTO(插入记录)、CREATE VIEW(建立视图)、GRANT(授权)、REVOKE(收回权限)。SQL 语句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删除属性(即字段)的语句。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适合具体应用的一个虚表,不对应于一个存储的数据文件。SQL 的查询可分为以下几类:1.简单查询;2.连接查询;3.嵌套查询;4

31、.使用 SQL 函数查询;5.利用集合运算查询4、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为:系统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这一阶段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应共同收集数据库抽需要的信息内容和处理要求,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充分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理解的内容精确地表达出来,加以规范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7 页 -7 化。这一步的主要成果是“系统需求说明书”,它是由分层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两部分组成。概念设计:目标是产生反映信息需求的整体数据库概念结构,能以用户可以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概念模式。概念模

32、式应独立于计算机的任何数据模型,不受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约束,也不考虑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细节。概念设计最常用的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即E-R 图。用 E-R 图可以将实体集合抽象成实体模型,用实体间联系的类型反映现实世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逻辑设计:其主要目标是产生一个DBMS能处理的模式,这个模式能够满足全部用户的要求,从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一直到数据库的增生和复杂性。这个目标实际上就是把概念设计阶段的E-R 图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这个转换过程不太复杂,但在转换过程中根据应用要求和存储要求对模式不断求清。这一阶段同进可以进行应用程序的

33、设计,但目标只是开发应用程序的梗概。对于每个处理程序,设计出数据存取功能的梗概,提供过程逻辑的界面、程序模块功能说明书以及对数据库查询的表达集合。物理设计:目的是对于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物理设计的任务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逻辑模式,确定所采取的存储策略。此阶段以逻辑设计的结果作为输入,结合具体DBMS的特点与存储设备特性进行设计,选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数据库的实现是根据物理设计的结果产生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和它的应用程序,并把原始数据装入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基本上依赖于主语言和逻辑结构,较少地依赖于物理结构。对实现的系统要进行试运行,要测量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如果不符合,则返回前面几步再次修改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库的维护是指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重新组织数据库。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7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