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年青睐网络_穿越_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40341305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青年青睐网络_穿越_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青年青睐网络_穿越_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青年青睐网络_穿越_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青年青睐网络_穿越_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 会 综 合 版中国青年研究 06/2009 杨林香在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的网络小说群体里,“穿越”无疑是当下网络小说的最热门题材之一。主人公或是无意触及了某一个神秘物品,或是遇见一桩奇事,或是遇见某个人,从而穿越了时空,来到不属于自己的时代;甚至灵魂穿越到不属于自己的躯体,开始了一段奇诡的超时空之旅。在看似荒诞的穿越时空、灵肉分离的叙事中,作者和读者都拥有了一种纵横捭阖、无拘无束的酣畅淋漓和无时空、无边界随心所欲的快意。网络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大部分都是青年,而“穿越”小说更是一个青年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在这里,精英与草根平等对话,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显然,这里是我们观察青年的凸透

2、镜和放大镜。一、“穿越”的本质 自由的表达“穿越”小说里始终洋溢着青春化的写作姿态1,由于青年激情有余阅历不足的缺陷,使小说易陷于平面和肤浅,略显稚嫩和易走极端,其主题多是青春的幽怨和风花雪月的叹息,内容不乏宫廷阴谋、爱恨情仇,从而构建了青年特有的语言符号和审美趣味。在鱼龙混杂的“穿越”小说群体中,有的言辞优美、意境高远;有的语焉不详、拖沓冗长;还有的充斥着“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虽然文采各有千秋,但其基调大多是青春、明快的。因为穿越,主人公未卜先知的能力使沉重的历史成为轻松的娱乐,面对无法改变的历史,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感受,因此沉重的叙事变成轻松的调侃,国恨家愁转化为家长里短及儿女

3、情长。即便是借英雄之名,也是为了叙述平凡人的故事。琐碎的生活细节和唯美的爱情故事掩盖了理性深度的缺失,在这里写作的目的是娱乐而不是“载道”立心,娱乐的对象是感官而不是思想。平面化的小说和浅显的主题造就了文人扼腕、俗人大快的大众化快餐文学,“穿越”小说的流行不得不说是青年群体对暂时性和可变性的特殊青睐,在这里作者和读者各得其所。“穿越”小说摆脱了“文以载道”的沉重使命和“安身立命”的高远情怀2,没有微言大义,也很少有理性的思考和崇高的诉求,但这并不妨碍“穿越”小说成为青年无拘无束表达自我的平台。网络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消解了精英与草根的鸿沟,在这里,青年可以肆意宣泄自己的创造欲望和表达需要,把

4、它当作自娱自乐的平台。有人看、有人评、有人气是成功的保证,无学历之忧愁、无发表之烦恼,创作与阅读同步,创作与批评同步。“穿越”小说较之其他网络小说,少了时空的限制而多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在这里可以用今人的眼光看古人,在喜剧或悲剧中颠覆传统、张扬个性,有叛逆逃逸的曲折,也有率摘要:网络“穿越”小说是一个青年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也是我们观察青年的凸透镜和放大镜。自由表达的“穿越”特性与青年的渴望得到良好的契合,“穿越”小说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穿越”小说也反映了青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良莠不齐的“穿越”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也许是粗糙的,但是从反映青年内心上看无疑是真实而深刻的。关键词:青年;穿

5、越;分析青年青睐网络“穿越”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94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 页 -中国青年研究 06/2009青 年 现 象Qing Nia n Xian Xiang性或执着的爱情。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写作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是为了写作”,鲜有深层意义的追问。虚幻的“穿越”折射人性的真实,满足了青年求新、求异、简单、快乐生活的欲望,“穿越”的特性与青年的渴望得到良好的契合,它催生了庞大的“穿越”小说创作人群和热情追捧的青年读者群,它是青年寻求群体一致、相互认同的平台,并以此传递青年表达自我和感性互动的需要,期待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的需要。二、“穿越”

6、的亮点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的意识3。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条件,如果女性缺乏主体意识,满足于男性“恩赐”的幸福,那么这种幸福最终只能是镜花水月。在性别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几乎天生是依附的、柔弱的、无主见的。在现实生活和精英话语中,女性主义被贬低为中产阶级女性的自说自话,男优女劣的社会性别等级观念依然存在,大众传媒与广告不断制造各种“现代”女性形象,其

7、基本要素不外乎消费主义 传统女性美德 性感4。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自卑感和怯懦心理,畏惧成功。甚至有女性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西蒙娜 德波伏娃尖锐地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她是被塑造的”5,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主体意识并不乐观。但是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看似荒诞的“穿越”小说中,女性的主体意识却得到了极大地张扬。“穿越”的女性无一不是自立、自信、自强的形象,无论是古怪精灵抑或是干脆利落;无论是为奴、为妃、为妾,处于什么样的困境中;无论是闭月羞花的容颜还是无盐嫫母的相貌;无论是波谲云诡的宫廷密谋还是略显俗套的爱情喜剧或悲剧中,女主人公都不再逆来顺受,她们把命运

8、把握在自己手中,用现代人的经济观念、理财手段和聪明智慧展示自己的主体性和追求平等的人格魅力。“穿越”小说中,女性不再是作为配角出现,她们不再是男性帝王将相舞台的看客,女性有了鲜明的主体意识,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思想的平等的个体。美人如花隔云端 里精明的唐朝女商人,步步惊心 中卑微而又坚忍的若曦,厨娘皇后 中有着奇胖身躯和善良心灵的女主角,通房丫头 中宁愿失去爱情也不愿成为男人附庸的丫头 这些“穿越”小说中鲜明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在草根层次得到最大的释放。“穿越”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多为青年,他们是联系现实与未来的纽带,不拘于传统而又放眼未来,当青年质问:“谁说女子不如男”?当青年追求基

9、于性别差异的平等时,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中国未来性别平等的希望。三、“穿越”的困惑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青年正处于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面对未来青年有着开放的心态和美好的憧憬,有对理想的期待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以能动地适应社会和改造环境。如果说网络创造了一种现实的虚拟,那么“穿越”小说创造的就是一种精神的虚拟。“穿越”小说里有张扬的个性和不羁的叛逆,也有对真、善、美的渴求,是当代青年理想与现实矛盾心理的最好写照。青春化的写作过程中,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在“穿越”小说中,爱情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他鲜明地反映了青年对理想化爱情的憧憬。“穿越”小说

10、中的爱情是脱离社会角色和世俗生活的纯粹表达,只有天长地久,没有柴米油盐。宫廷+爱情是“穿越”小说最大的热门,步步惊心、梦回大清、寻秦记、厨娘皇后 等广受追捧的“穿越”小说里,只有风华绝代的爱情和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穿越”小说里有因为未卜先知而如鱼得水的故事,也有虽然拥有独占先机的幸运却深陷爱情无法自拔的伤痛。青年憧憬的爱情发自内心,不需要任何条件,拥有爱情就拥有一切这种理想化的叙事模式远离了充满激烈竞争的生存现实和柴米油盐的世俗婚姻。对另一时空里理想化的纯粹爱情的憧憬,折射出青年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6。“穿越”小说里有青年对道德的坚守,在灵魂与躯体的分离中实际上掩藏着青年意识

11、中传统与现代的焦虑。在现实中,性、爱不是稀奇的事,而在“穿95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 页 -社 会 综 合 版中国青年研究 06/2009越”小说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巨商大贾,即使不得不面对三妻四妾的“现实”,主人公也千方百计无一例外地渴求爱情的专一与纯洁。“穿越”小说里充斥着诸多的宫廷阴谋,但是最终真诚总能战胜邪恶,善良总能感化阴险。在类似童话的故事中,青年为自己营造了一个道德的桃源来躲避现实的沉重与世俗的纷扰。“穿越”小说中个体化的叙事也许缺乏对崇高的超越和尊崇,但他们并不嘲笑理想,也不赞成玩世不恭的市井情绪。青年珍视传统,有对美好道德的向往,既

12、渴望自由、平等,也推崇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孝道、牺牲与追求个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融合。在颠覆与创造中,青年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他们的道德坚守。“穿越”小说是观察青年的一扇窗户,在幻想的恣意驰骋和无时空无边界的小说里,青年得以抛弃现实的一切藩篱,越过所有的束缚,在游戏与娱乐中建构自己的群体认同和理想追求。良莠不齐的“穿越”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也许是粗糙的,但是从反映青年内心上看无疑是真实而深刻的。人即使插上梦想的翅膀,但总也逃离不了现实的藩篱,“穿越”小说在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折射出青年对现实的疏离,青年只能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中彳亍前行。杨林香:福建师范大学

13、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责任编辑/王珑玲1蔡朝辉.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J .求索,2007(11).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研究的视角与热点J .求索,2005(6).3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艾晓明.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J.妇女研究论丛,2002(3).卜卫.广告与女性意识 J.妇女研究论丛,1997(1).5西蒙娜德 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6丁运时.“穿越小说”暴露时尚阅读“无厘头”N.中国青年报,2007-8-20.参考文献:1寇或,张庆鹏,付艳.原型理论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J .心理与行

14、为研究,2008,6(2):137-143.2蒋一之.道德原型与道德教育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John o p,Angleitner A&Ostendorf F.The lexical approach to personality:A historical review of trait taxonomic research.EuropeanJournalof personality J .1988,(2):171-203.4Walker L J,PittR C.Naturalistic conceptionsof moral maturity J .Development

15、 Psychology,1998,34(3):403-4195高湘萍,徐媛,李冰.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J .心理科学,2002,25(5):555-557.6Krippendorff,K 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Newbury park,CA:Sage,19807陆有铨.用“道德”的方法养成道德 J .当代青年研究,2008,(8):1-4.参考文献:异的,这就启示我们在德育时也应当考虑到性别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本质。本文调查的道德原型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核心价值观,经过中西方道德原型的跨文化的比较,发现全人类既有普遍的价值观,在道德上又具有相对性。宋志广: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宇中: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责任编辑/方奕(上接第76页)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