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031784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 9 页第2章知识要点:一、 空气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 空气的利用。(1)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 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用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二、 氧气

2、和氧化1、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 硫在氧气中燃烧:(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 铁在氧气中燃烧:(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

3、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 氧气的制取(1) 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 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 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 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本身化学性质6、 灭火和火灾自救

4、(1)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燃烧条件 跟氧气充分接触(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 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三、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2)分解反应:AB+C2、 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2)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 原子数目物质总质量3、 化学方程式。(1)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

5、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4)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表示反应的条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 写出简明答案四、 生物的呼吸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1) 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鼻腔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咽:通道

6、 呼吸道 喉:气管、支气管部分支气管肺 肺泡管(有很多肺泡)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 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2) 肺泡内气压变化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2、 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 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 碳。五

7、、 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过程(1)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3)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4)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三态变化

8、,其固体称干冰。(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不能供呼吸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H2O (4) 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 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有无光都能进行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9、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2)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 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2)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3、 保护臭氧层。(1) 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2) 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

10、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4、 温室效应。(1) 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2) 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3) 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四、空气污染与保护1、 空气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 土地沙漠化 车辆尾气的排放 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2) 空气污染的种类:汽车尾气 可吸入颗粒物(烟尘) SO2 酸雨4、 保护空气(1) 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2) 保护空气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 控制污染源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 预防

11、植树造林。附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例题:16克氧气和10克碳完全燃烧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为什么?请列试计算。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种气体中,可用来制作霓虹灯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在空气中,按体积百分比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

12、蒸气3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可以燃烧 C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其他物质反应 D不易溶于水4某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5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物质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但肯定不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实验室里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来制取

13、氧气,下列关于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足够的温度,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硫粉放入氧气中即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 D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8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 A测量3瓶气体的密度 B测量3瓶气体的水溶性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3瓶气体中9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使温度

14、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0下列物质中,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的是( ) A纯净的盐水 B液氧 C葡萄糖 D冰水混合物1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1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钾和氧气。现有m克氯酸钾与2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留下残余物n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m+n)克 B(m-n-2)克 C(

15、m-n+2)克 D(n-2)克1312克碳在3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根据反应物间的质量比判断出反应情况为( ) A恰好反应 B氧气有剩余 C碳有剩余 D无法判断14化学反应A + 2B = C + D 中,5.6克A和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在要得到0.4克D,所需A的质量为( ) 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15在化学方程式2R = X2YZ4 +YZ2 + Z2 中,R的化学式是( ) AXYZ3 BX2YZ3 CXYZ4 DX2Y3Z416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克,点燃后生成水,并剩余1克氢气,那么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是( ) A

16、2克氢气和8克氧气 B1克氢气和9克氧气 C5克氢气和5克氧气 D4克氢气和6克氧气17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 ) A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C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又比空气的密度大 D它在高温低压下能变成干冰,干冰可以致冷18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量( ) A等于植物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 B小于植物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 C大于植物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 D无法判断19促使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原因是( ) A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 B肋骨和横隔膜的升降 C胸腔体积的变化 D胸腔内气压的变化20下列关于臭氧和臭氧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B臭氧

17、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C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D氯氟烃会破坏臭氧层,因此应该静止使用含有氯氟烃的化学物质。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实验指通常采用分解 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在这个反应中往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MnO2),二氧化锰在这里起到 作用,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 ,工业上又叫做 。2有一种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入无色气体B中,燃烧时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该气体是一种氧化物,写出气体C的化学式是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有A、B、C、D四种物质。A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

18、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着的火柴伸入到D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且D能是澄清石灰水边浑浊。由此可推断A是 ,B是 ,C是 ,D是 。4我国主要使用的燃料是煤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炭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水成为酸雨,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出三个方面的危害实例: (2)现在去除空气中的SO2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直升机喷洒碳酸钙粉末。碳酸钙粉在空气中能吸收SO2,并生成硫酸钙(CaSO4)和CO2,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5A克双氧水(H2O2)与B克二氧化锰混合,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水(H2O),则生成的氧气的质

19、量为 。6进入干涸的深洞、深井底部的人,常会发生窒息死亡的事件。这是由于深洞、深井底部 浓度大,而它不能 。所以很多探险者在进入深洞是往往随身带着燃着火把,起原因是 。三、简答题、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1如下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是水,当反应完成并冷却到室温后,则水往哪个容器里流?理由是什么?如果把烧杯中的水改为澄清石灰水,那么又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发生,这又是为什么?CP2如下图2个装置:你可以观察到2个实验装置中右侧玻璃管中各有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实验证明了什么?碱石灰碱石灰水水煮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3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氧

20、气质量(克)6138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克)8.251111回答问题:(1)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2)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克。(3)三次实验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四、科学探究题(共5分)1如图所示,如果我们把教材上75页的灭蜡烛实验改成不倾倒二氧化碳,而是把一只大烧杯盖在燃着的蜡烛上,你认为哪支蜡烛会先熄灭?为什么?一、选择题 1D 2C 3D 4D 5D 6C 7D 8D 9D 10D11C 12C 13B 14B 15C 16A 17C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 1过氧化氢 加快反应速度 质量 化学性质 催化剂 触媒 2

21、SO2 硫+ 氧气 二氧化硫 3O2 S SO2 CO2 4(1)危害渔业 损害植物生长 腐蚀建筑等(2)2CaCO3 + 2SO2 + O2 = 2CaSO4 + 2CO2 5A-C 6CO2 提供呼吸 观察火把是否熄灭来判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三、简答题 1A容器流,因为生成的P2O5是固体物质,A中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水往A流;B容器中也有石灰水流入,因为反应生成的CO2溶于澄清石灰水。 2左图玻璃管中水上升,因为种子呼吸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碱石灰吸收,所以气压降低;又图是煮熟的种子没有呼吸,所以玻璃管无现象;说明种子呼吸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1)第三次 (2)第二次 3克 四、科学探究题 1上面的蜡烛先灭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