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及解析.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4031725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及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运用第1题(1)答案:C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载字:意思为装载,或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时读作za,所以第一个加点字“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中的载应是四声。载字意为刊登时,读作za,所以第二个加点字“载入史册”中的载应是三声。第1题(2)答案:D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沟通”“延续”第2题答案:唐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杜甫是那个朝代的呢?第3 题答案:A 难易度:中试题解析:【甲】处“:”的作用用在称呼语的后面,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选文中【甲】后内容不能修饰宾语“项目”所以应用“。”【乙】处“

2、;”的作用是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乙】处后文及前文无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关系,所以用“。”结合选项,应选 A感悟:对于标点的认知,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日常常用的层面中,某符号的特殊用途,或应该用什么符号,概念比较模糊,应系统学习。第4题答案:共同欣赏异域文物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联系上下文填写内容即可感悟:已经给出了前两字的意思,结合“文物展览”便可得出后两字应该是“共同欣赏”,是不是很简单啊第5题答案: 【丙】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结合语境选择即可感悟:语感,逻辑性第6题(1)答

3、案:C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行书。端庄感悟:篆隶草楷行,具体字体及其对应的特点,要注意分辨并牢记。第6题(2)答案:A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曲线”和“感人肺腑”不搭配感悟:词语搭配,语句逻辑第6题(3)答案:C 难易度:低试题解析:首先波涛肯定是要和“滚滚”进行连接的,那么可以排除AC项,对联特点仄起平收,上联应选择欧亚(y仄声)、下联应选择乾坤(kn平声)。结合选项应选择C项。感悟: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古诗阅读一、古诗词背默本部分为根据上下句进行默写,考生只需注意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考察难度适中。2018文言文和古诗词各两空,难度适中。2019年文言文一空古诗词三空,难度适中,每空分

4、值没有变化。二、古诗词阅读(一)对比分析古诗词阅读是2018年新题型,以下对比分析针对2018和2019题目。1. 题目数量:2018年三道,2019年两道。2. 考察模块:2018主要考察了古诗词中心、意境以及名篇对比阅读三个模块。2019年主要考察了古诗词内容理解、古诗词中心以及手法分析三个模块。(二)难易变化相对于2018年,2019年的两道题目在中心、意境方面难度相当,但对比阅读难度加大。(三)试题解析10题解析认为:理解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用原文回答,答案为颔联第二句:同是宦游人为中心思想题。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

5、改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11题解析认为:本题属于手法分析类考题,考察学生古诗词积累以及理解应用能力,需结合诗句具体意思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为你分享具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l 知识点链接: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对比、衬托、动静结合 、 虚实结合、象征、用典、借古讽今、以小见大、比喻、比拟、夸张l 语文参考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这里运用到了夸张的手法,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我寄愁心及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及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四)感悟古诗词鉴赏

7、题是近两年新题型,主要考察题型有鉴赏某词句优美不优美、手法和作用的分析、情景关系的分析、语言风格类等几大类考题。2019“古诗阅读”增加了“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试题难度适中,考察知识点全面,学生答题时一定注意语言表达思路要清晰,语言准确。尤其是手法和作用分析类考题,考察知识点范围较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日常积累,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古诗文阅读试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体验,把知识和方法放到阅读理解之中去考查,而不是点对点的记忆背诵。注重学生的体验、欣赏,而不

8、是死记硬背地去记知识、背翻译。文言文阅读2017年考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2018考的是出师表,2019考孟子二章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试卷导向,2017、2018的选文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2019年选文内容贯彻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对比分析语文认为:本题延续了2017和2018年的文言文第一道题的出题形式和风格。都是选择题的形式,让同学们选出加点字的意思都

9、相同的一项。重点意在考察实词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结合词语的语境义来分析。难易变化语文认为:难度略降。考虑到2018年的考题是每个选项各有两组词语,需要比较两组实词此一异同,而今年的却是每个选项考察同一个字,只需要比较一次即可。试题解析答案:DA选项,分别是选拔、任用(举于市),提出、列举(举一反三),抬起(举足轻重),行动、动作(轻举妄动)。四个“举”字的意思都不相同。B选项,分别是犯错误(人恒过),经过(过目不忘),错误、过失(悔过自新),超过(言过其实)。四个“过”字的意思也都不相同。C选项,“衡于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的意思都是考虑、思虑,“不足为虑”的意思是担忧、忧虑,有一个“

10、虑”的意思和其他三个不一样。D选项,四个“色”都是脸色、神色的意思。感悟语文一直重视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讲解,尤其是一词多义的理解,教学中,一方面强调记忆积累(尤其是课内重点实词注释),一方面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掌握,尤其是学会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实战及模拟练习。从这几年考察趋势上看,这类考题还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马会歌老师分析)13对比分析 语文认为:从出题形式上,本题和2018年题型一致,但又不同于2017年的分为具体的句子翻译和理解两块,但又不像高考的翻译句子那样追求字词的精确度,分为两个梯度一个是翻译,一个是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做这种题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翻

11、译,一个是理解。首先翻译句子,基本遵循直译的原则,然后在对全文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句子。这个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放入文本,不能片面的断章取义。难易变化 语文认为:难易程度上, 2019延续了2018的句子的翻译及理解,相对2018难度略有降低,三个句子到两个句子。试题解析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正确答案选乙【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这种绝对化的条件关系,必

12、然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这也违背常识。比起逆境,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孟子之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为了鼓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让他们能奋起,把磨难奖惩财富,而绝不是让人人都做贝多芬。)【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语文认为:虽然比起甲我们更愿意选择乙作为答案。但是乙项的翻译实在不妙,首先看句子的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

13、会灭亡。”常处于安逸享乐怎么就会灭亡呢?是贪图(过度沉湎于)安逸享乐会走向灭亡。然后我们看句子的理解:这完全是病句。首先第一句成分残缺,第二句和第三个小分句逻辑上前后不照应。“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这个句子中主语是“孟子”,谓语部分“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总觉得缺了什么。从句法结构上,“在”这个介词应该有固定搭配的宾语,改为“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之后”,这个句子就通顺多了。第二个小分句如果承前省略主语,那么应该是“孟子”。孟子进而指出“贪图享乐容易使个人和国家走向灭亡”,

14、而不是国家灭亡的原因是“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国家灭亡并不是国君贪图享乐,很可能是时势或天时、地利、自然灾害等等。所以这种表达让人不知所云。第三个小分句“才得出了什么道理”这个“才”往往和“只有”搭配,或者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譬如“到那时我才明白”。而孟子作为论说文的鼻祖,很显然作者到此顺利成章滴得出了结论,所以“才”应该更换为“从而”。从句间关系考虑,此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个小分句谈“生于忧患“,第二个小分句似乎把“原因”明说为“贪图享乐”更好。感悟总起来看,这个题,题型没问题。但正确答案的选项,实在值得商榷。让人怀疑这道题是数学老师出的。(张晓斐老师分

15、析)14. 对比分析语文认为:这道题是课内外对比分析题,这道题出题形式延续了2018年的出题风格,都是给出主题(今年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8年是“为国尽忠”)后,请同学们概括这个主题思想在链接材料(2018年还包括原文)中的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这道题需要运用到同学们的概括能力。难易变化语文认为:从选文上看,还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所以事实上是减少了阅读字数,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试题解析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语文认为:此题就是照应搜索,首先概述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

16、后分析赵襄子如何“生于忧患”,隋炀帝如何“死于安乐”,同学们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作答。感悟语文认为:这道题整体上保持了以往的题型。语文的教学一向认为能力重于知识,日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照应搜索能力的培养,相信经过系统的训练,这道题语文的同学没有难度。(张晓斐老师分析)名著阅读一、对比变化语文认为:对比前两年的名著考题,19年的考题相对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变化。2017年中考名著三道题,分值10分。2018年中考名著部分考察了一道题,5分。对比来讲,前两年变化较大。2019年延续2018年名著部分的分值5分,一道题,比较稳定。二、难易变化整体来说,名著部分的考题难易变化不大,整体难度适中。只要认

17、真复习名著考点,基本上能够自如应对。三、试题解析语文认为2019年的名著考题属于主观表述题,同学们根据题干的要求,明确一个自己要表述的方面,然后结合相关的具体情节进行回答就可以。题干要求非常清晰,选择“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3多样的人情世态”中的任一方面进行表述就可以。选择一本自己比较熟悉的名著,根据语文对名著知识点的整理资料,就可以轻松答题。语文提醒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名著情节一定要能够体现自己选择的方面。比如说选择“个性鲜明的人物”,选择鲁智深,因为鲁智深武艺高强。如果这样回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水浒传里武艺高强的人还是很多的,这样就不够“鲜明”。写相关情节的时

18、候要写具体,不能泛泛概括。注意语言组织要流畅,字数不能低于90字。四、感悟名著考察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对于考试说明要求阅读的名著,大家尽量精读,对名著的中心主旨、人物形象、具体情节要掌握。考题围绕的就是这些知识点,虽然每一次考试题不一样,但是类型基本相同,答题方法基本不变。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非连文本阅读1. 对比分析语文认为,北京市中考语文自2015年首次出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来,每年的主要题型为:语言基础,包含字音字形、词义辨析、句子衔接等;概括图表或依图表说结论以及提取筛选信息三类题型。2019年非连文本,从题型上来看,及前四年的题型相仿,16题概括图表,17题为选择题

19、,考查词义辨析、衔接,18题考查提取信息;2. 难易变化难易度上来看,变化不大,在现代文阅读中,相对比较简单,但还是有一些小的得分点要注意。3. 试题解析第16题为概括图表,图表的答题思路主要考虑;标题、趋势、图例、结论。题干关键词为“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且分值为2分,意味着有两个得分点。通过观察图1可以发现,一是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二是近年来脱贫速度明显加快。第17题为词义辨析、句子衔接,难度不大。第一处区分“整合”“集合”的词义;第二处考虑及上下文内容的衔接且词语合理搭配。应该是“精准扶贫”(的战略)走出新路,而非“脱贫的地区”走出新路。第18题为提取信息,注意审清题干“三则材料”“每

20、空限定10个字以内”,3分,所以分别从每则材料中概括取得成就的原因。4. 感悟语文认为,2019年的非连文本素材选择的是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充分反应了时代变化及最新成就,符合考纲“体现语文及社会实践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中,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要求。记叙文阅读一.对比分析17年概括搜索,理解题,提问题18年提问题,搜索类,鉴赏题,选择题19年概括类,鉴赏类,概括搜索二、难易变化题型上看19年题型延续了去年的鉴赏题和搜索类,文章上来看难易变化不大。三、试题解析第19题是概括类。从题干来看是多件事概括。题目中出现“首先”“然后”“最后”来看锁定答题范围在三到十

21、一段。根据“分三个层次”的提示,按照分层依据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分层。然后提取每层关键词,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字数限制“10个字以内”。第20题鉴赏题。从题干的“内容、情感、语言、手法”及“简要分析”可以确定是鉴赏题,还要关注题干要求“共同点”“结合两处语句”。按照答题方法选一点解答。内容上都是写梯田的特点,情感上都是抒发作者对梯田的赞美。手法上可从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两个角度思考。第21题是搜索题。从题干中“是什么”可以判断是搜索题。按照答题方法在文中找到关键词“诺玛阿美”,在关键词前后找到相应答案。四、感悟语文认为19年记叙文阅读选的是天上梯田听古歌,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

22、优秀文化,让孩子们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阅读考题上注重对学生语言概括和鉴赏能力的考察,如19题和20题等。题型都是考生常见的阅读题型,只要掌握相应题型的答题方法,答题十分简单。议论文阅读【试题回放一】【2019】22题: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五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 。【语文点评】一.最近三年中考题型对比:【2018】22.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不 。(限12个字以内)(2分)【2017】17.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和_。(2分)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

23、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17年以给出关键字进行选择的方式,18年采用填空的方式考查,而今年议论文第一题依旧延续了18年的考查重点和考查方式,着重考察同学们对于中心论点关键字的掌握情况,整体变化不大。二.难易程度分析:19年中心论点类考查的难度系数较低,一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位置和相应的关键字,很好的给予了大家一些提示。另一方面题干位于文章最后一段的开头,适当结合段落中的事例和最后的结论中的关键字词,整合即可。三.思路解析论点类考题答题方法分为以下几步:判断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根据位置一般中心论点位于首段末句或者末段首句,很明显从全文来看,文章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综合论述及总结,还有“所以”这个常常

24、用来引出中心论点的引导词,可以直接判断为中心论点类考题。由最后一段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提炼出关键字“学习英雄”“崇尚英雄”,整合提炼成一个表意明确的肯定的陈述句或判断句,完成填空即可。四.感悟中心论点类考题一直以来都是议论文中考查的重点,对于理解文章的全文思路,非常关键。未来中考议论文中心论点类复习依旧应该特别认真对待。【试题回放二】【2019】23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丙】 第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语

25、文点评】一.最近三年对比分析【2018】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第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乙】第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丙】第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2017】18.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议论文阅读近三年的题型比较稳定,题型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都是理解文章内容,选择正误题。以【甲】【乙】【丙】三个

26、选项,分别考查提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过程、提取段落分论点等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点。此类题考查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能准确识别判断每个选项所蕴含的知识点。二.难易程度分析:此类题难度中等偏上。因为此类题考查的议论文知识点较多,更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在文中检索有用信息的能力。属于综合性考题。三、思路解析:此类题需要把每个选项和文中的相关段落内容结合起来分析。【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选项中提到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那就回到文章第一段,概括段意:解释英雄的定义。选项内容及文段内容不符,所以此选项不正确。【乙】第段列举岳飞、邓

27、稼先的例子,论证英雄具有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的高尚品质。第段列举杜富国的例子,论证英雄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提取这两个段落的中心句,所以此选项是正确的。【丙】第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第段的中心句是英雄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侧重英雄的作用,而不是“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所以此选项不正确。四.感悟:此类题虽然有一些小坑,但是只要学生议论文知识扎实,审题认真,在文中找到照应点,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对错,就能把此类题轻松攻克。【试题回放三】【2019】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

28、怎样的英雄品质。(3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语文点评】一.最近三年中考题型对比:【2018】24.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2017】19.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4分)答_ 、从题型来讲议论文最后一题最近几年主要以链接材料对应文章分论点,考查的是论据及论点的关系题,2017年考查的是结合作品某个人对文中某句话进

29、行理解的发散题;2018年开始考查结合论语中的两则语录分别对应理解文章分论点,进行理解和分析;而今年依据延续这样的考查方式,只是结合的内容变成了诗句,依旧延续18年考点。考查方式和题型整体变化不大,通过结合诗句并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解,将对应分论点及诗句结合即可。二.难度解析:整体难度中等,注意诗句的理解及作者的人物生平事件进行相应的分析,原文的内容理解以及及诗句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即可,注意语句的通顺,逻辑的清晰即可。三.思路解析:此类题属于论据及论点关系类考题。做题思路:(1)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诗句意思。(2)概括文章中相关内容,找到及诗句的照应点以及及之对应的分论点。(3)概括分析英雄的

30、品质。四.感悟:此类题目比较灵活,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理清答案要点。按照语文所讲的此类题的做题方法,逐步分析,就能写出完善的答案。在语文的方法下做题,才能保证做题的正确率和完善度。作文解析(一)【试题回放】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_”补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点评】一、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二、变化及趋势:一、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二、近三年对比:19年作文“北京,这里有我的_”;18年作文“_,让我心生敬意”;17年作文“_贵在真”。三、变化及趋势:形式上:从17年开始,近几年比较流行半命题作文,语文认为半命题作文较于全命题作文给学生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31、和多样性角度,更易于学生发挥。内容上:语文认为近几年的作文一方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的可写,例如17年和今年的作文,写身边的事情;另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例如18年和今年的作文,都适合写传统文化;再有,内容不局限及某一个角度,可多角度思考,素材选择广泛,成长励志类、情感类、传统文化类等等都可以。三、 难易程度:中等难度。选材无难度,但是标题中的限制性条件较明确,一定符合“北京”这一关键词的范围,学生稍微粗心就会忽略,导致偏题。语文认为:学生只要认真上课,学习了语文写作方法,很容易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审题】:(1)限制1:“北京,这里有我的_”,标题是个句子,并且缺宾语,需要补充宾

32、语。所填词语及谓语“有”相符,两者之间有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能自圆其说:例如“北京,这里有我的奋斗”、“北京,这里有我的梦想”;如果是“北京,这里有我的故乡”两者之间就是强加逻辑,并且语法错误。(2)限制2:要注意关键词“北京”,所填的词语一定要在“北京”这一限定的范围内。例如:“北京,这里有我的兵马俑”就不符合限定条件。【解析】一、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中心;二、要选择符合中心的素材,选择一件完整的事件,有意义的事件,切记选择一些无聊、过时的素材;三、具体写作避免流水账,无详略,一件事应选择两个动作点,打开角度细描,这样能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又有精彩的描写,是高分必备武器。(详情可了解作文

33、方法)四、结构要详略得当,并且完整。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具备六个自然段:开头起因细描片段1过渡细描片段2结尾。作文解析(二)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失的一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我们应该从四个角度入手来分析。1.探究导语。探究导语要仔细阅读每句话,分析每句话中的主语和宾语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深入分析其本义、语境义和比喻象征义。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就可以拓展我们所要写作的素材和中心了。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一导语:漂泊在外的地球人、遇险的动物、森林、流失异国的文物面对导语的主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

34、不想约束我们的素材,其写作的主体可以是文化类的物,也可以是具有“科幻”属性的未来社会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或思想。关注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并由此引出相关主题:家国情怀、环保科技、人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等。2.探究题目。命题者为我们设置了一定的情境,为考生大胆创新展开想象提供了条件或可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完成写作。我们一起来分析题目特点。这个题目是一个完整的陈述性句子。“终于“这一副词为我们设置了”回来“的情态。我们可以想象为:历经艰险、时光的漫长、回来之后的情景画面等。此题考查考生讲故事的能力,重点落位在”回来“的情态主题上,体现自己回来的态度、决心和感慨。

35、由此出发,这一题目的设置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想象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考角度,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思考结果。3.探究素材。一篇文章的好坏决定在素材的选取是否及标题相吻合。学生要想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当今社会发展等方面是否落实到文章中。想象作文虽然是想象,但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现实,还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去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写的素材一定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感受生活,探寻生活,表达生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成长之中深入挖掘时代生活气息,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从生活中挖掘家国情怀,体现

36、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风采。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导语和题目来选取素材。选取素材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选取:A从社会热点话题出发来选取。如流浪在水星的地球人回归、流落在外的大熊猫回来、沙漠之中的森林复活等。B从课本所学的古诗文出来选取。如文化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回归、苏轼由儋州的回来、玄奘西域回归、鲁滨逊回归等。C从家国情怀角度来选取。如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归、香港澳门回归及爱国人士的回归。4.探究写法。如何让一篇文章吸引读者,关键在于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对于我们中学生,我们最安全的写作手法是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法。以小见大法,就是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小景、小事和小物。把自己对某人、某事、某景和某物的情感赋予于其中,多角度分析,从一个特征特点去细致入微的去描写,通过某件事来表现大的社会主题、情感。想象文最忌讳的就是“实“。太实了就不是想象 文了,所以,我们要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采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其形象化,在写作过程 中,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去描写、叙事或是抒情议论。总而言之,作文题目二属于想象作文。“我终于回来了“这一题目看似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了思维方法和思想深度的考查和区分,让平时深入关注阅读、社会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在深入构思和立意之中,能够脱颖而出。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