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学设计3(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0302461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笼教学设计3(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灯笼教学设计3(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灯笼教学设计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笼教学设计3(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灯笼教学设计3-第 5 页灯笼教学设计一、导入 提起灯笼,你会想起什么呢?张灯结彩的喜庆?宫廷点缀的灯火?提起灯笼,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除夕夜,和一群小伙伴人手一盏小灯笼,里面燃着小红蜡烛,我们从村东走向村西,从村南走到村北,一路灯光,一路欢声笑语,正所谓一盏灯笼一个故事,一种人生的况味,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吴伯箫讲那灯笼的故事,你又从中读出了怎样的人生况味呢? 雅致的词语斡旋:调解周旋。幽悄:幽深寂静。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锵然: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马前卒: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把熙熙然和马前卒的意思批在书上)师:还有一些生动的四字词语,我们来齐读一下吧岁梢寒

2、夜 雪夜驰马 荒郊店宿 四面虚惊 垂珠联珑 翠玉流苏夜深星阑 金吾不禁 雪夜入蔡 塞外点兵 吹角连营 二、 初读谈事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阅读欣赏灯笼, (屏幕)请大家打开书,看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真的,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于是记忆的闸门就此打开,那么作者向我们诉说了哪些与灯笼有关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9段,简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1、提灯迎祖父 2、挑灯上下学。3、村头灯温暖孤行客4、元宵节赏花灯 5、族姊远嫁看灯火6、纱灯上描红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作家吴伯箫围绕“灯笼”,所写的事情很多,谈亲情,谈乡俗,谈家乡节日,谈雅致爱好,这些事情都

3、离不开家(板书 )离不开他生活的乡村这方热土,其中,“灯笼”是个联结点,寄托物,(屏幕)古今中外,写景状物的文章,都是作者从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中赋予了他所接触的景或物的特殊的性格和生命。 冰心作者写景状物肯定是要在写景状物之中来表达自己情怀的,所以灯笼这篇文章一定是有韵味,有意蕴的,那作者借灯笼会表达自己什么样的人生况味呢?三、再读品情师:好, 下面我们再读课文,品味情感(屏幕)品析能力训练之一:写一句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师:同学们请注意,这有一个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 (拿起笔,边读书边批注,从作者回忆的事情当中,(3-9)抓住你认为写得很有情意的那一句,然后进行分析。)师:先给大家举个

4、例子。(屏幕显示)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这句话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漆黑的夜,漫长的旅程,正是因为有了灯笼的陪伴,有了祖父那离奇的故事,使我们的归途饶有兴味,不再寂寞。(生默读,思考批注)师:同学们刚才的圈点勾画思考批注很认真,现在把你写的批注讲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全班交流,开始吧。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屏幕)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笔记)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笔记)跟着龙灯跑半夜,伴着小灯入梦,元宵节的灯笼照亮了我童年的梦。(笔记)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笔记

5、)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笔记)师小结: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对大部分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家乡的亲人是充满深情的,我们来读一段文字 人,最幸福当然是不离慈母的抚爱,但温室里的花草是禁不起炎日,熬不住严霜的,在雨里淋淋,在风里吹吹,在火热的太阳底下晒晒,然后才禁得住辛苦,担得了艰险。 -吴伯箫 离开温厚慈爱的母亲,吴伯箫踏上了一条与父辈们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一走就是60余年。吴伯箫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齐读他的简介。作者简介(屏幕)吴伯箫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

6、年代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 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灯笼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师:吴伯箫是一位进步作家,一方面有才华,另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革命,投身正义的事业。那文中哪些段落能够体现出吴伯箫积极投身革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呢?明确:最后几段 (插入宫灯,对历史兴衰思考)四、深读析意品析能力训练之二 话题:这两段文字意味在于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

7、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师:这是写什么呢?(兵灯)师:大家看这段文字开头的“最壮的”和下一段的“壮”我觉得情感就和上面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不一样了,变得壮烈,显豁,充满激情,师:我们再来读,读出这种情感来。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我觉得有些地方应该重读,比如-大家在书上标上重音符号,齐读。师:我觉最后一段的几个字很关键,“数燎原的”后面是不是有个轻微的拖音,“燎原的”语调下沉, “烈火”上扬,味道就出来了 ,再来读最后一段。师:有很大进步了,好,我们来分析这两段文字意味,也就是两段文字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思考一下。 示例:作者引述的抗敌御侮的名将:霍去病、李广、裴度、蒙恬这些人

8、是民族脊梁,国之干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不敢”这个词很有气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威震敌胆,让敌人胆寒。他们的故事“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亮起了”说明了他们的事迹彪炳千秋,永载史册,他们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保家卫国。我们来总结一下:齐读意味在为国而战的爱国激情意味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味在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 打击日寇意味在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师小结: 结尾两段的意味我们品味出来了,意味在于这两段文字升华了文章的意境,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这种卒章显志的写法是散文常用的写法 ,像这样语段,我们要好好品味 。五、 全文小结师:同学们,爱国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抗日战争时期,抗敌御侮是爱国,吴伯箫爱国,我们也爱国,吴伯箫离我们并不远,我们的爱国情怀是一样的,现在我们跨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是站在离伟大复兴最近的十字路口,使命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