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精选范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028794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精选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精选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精选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精选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精 选范文)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 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 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 开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 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

2、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 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 30多项科技成果。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 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 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 的是时间。”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屡次打 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 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 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

3、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 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 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 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 名的。三入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忠义感乾坤#感动中国#【王锋 火海救人英雄】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 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 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 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

4、奖词【王锋:忠义感乾坤】面对一千度的烈 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 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潘建伟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 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 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平安的通信网络。这个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正 是潘建伟。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 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

5、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 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 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 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 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王锋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 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 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

6、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 “炭人”,浑身 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 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 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梁益建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 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那么。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 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

7、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 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 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 “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 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 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 万元。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宁波守塔人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 五代灯塔工的足迹。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

8、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 灯塔工,一守就是五代人。年复一年的守望,必须冒着风险,克服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 连续工作H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家人为灯塔付出了很多, 叶家有三口人因为灯塔失去了生命,但他们没有气馁,一直坚持下来。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一一郭川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 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 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北京时间2016年10月25日15时“中国航海

9、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 域失联。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 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人生经历中,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感激 励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李万君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 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 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 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的转向

10、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 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田惠萍田惠萍,中国第一家自闭症服务机构一一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创始人。1988年,田惠萍留学归来,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儿童自闭症,从此开始了走 了上了研究和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道路。1993年,田惠萍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 服务自闭症儿童的专业机构一一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23年来,田惠萍坚持以正确的理念推动自闭症议题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关注; 她和她的机构,帮助了 6000多个自闭症家庭,让这些父母逐渐掌握与自己孩子相 处的方式方法。著名导演薛晓璐根据她的故事制作了电影海洋天堂,201

11、3年 她登上央视开讲啦栏目,向国内公众普及自闭症知识。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孙家栋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 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 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 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感动中

12、国2016候选人物魏德友夫妇魏德友,76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一名退休职工。1964年起,魏德友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昔日战友陆 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 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单独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和 妻子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52年来夫妇俩人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感动中国2016候选人物郭小平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 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 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 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 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 一样的教育。多年来,郭小平创立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 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 正常的学校去上学。2014年,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