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孔孟与儒家文化.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0266462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孔孟与儒家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九讲孔孟与儒家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孔孟与儒家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孔孟与儒家文化.ppt(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讲孔孟与儒家文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0页儒儒的来源的来源“儒”的名称,早在商代就有,是对一种宗教职业人员的称呼。这种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主持祭祀和接待宾客。与这两项职责相适应,需要掌握那些与迷信掺杂在一起的古代天文知识和礼仪规则。在宗教和政治合一的时代,儒的宗教职责与政治职责是分不开的。但春秋时代的儒,已经不再是与政治结合的教职人员,而成为以传授礼仪知识谋生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出仕于朝堂,能够为公卿尽其忠顺,居于家中,可对父兄尽其孝悌。遇事尽量按“礼”的规定约束自己,不饮酒乱其本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0页儒家儒家,又称儒家学派,是孔子以及其思想的发展继承者所形成的一个派系。儒学儒学,是

2、儒家学派思想家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考评的一门学科。孔子具备春秋时代“儒”的修养,也做过“儒”的事情,但他不是普通的儒,是一个有政治思想且学识渊博的儒。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0页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顺阳阳、明教化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尧舜,宪章文武文武,宗师仲尼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儒家文化之来源儒家文

3、化之来源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0页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荀子非十二子:“弟佗(歪斜)其冠,冲澹(谓其言淡薄)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0页孔子与孔子与论语论语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0页一、孔子生平一、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4、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孔子六祖以孔为氏。其后因王室动乱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he),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0页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孔子生,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

5、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0页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0页鲁定公九年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

6、相礼。“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0页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隳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季孙氏、叔孙氏同意,但孟孙氏听信家臣言反对,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0页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

7、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0页至卫(时55岁)将适陈,围匡返卫微服过宋,经郑至陈往返陈蔡欲去楚,被困七日返卫归鲁(哀公十一年,时孔子68岁)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0页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0页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魋(tu)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

8、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0页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0页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9、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0页孔子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0页孔子死后,儒

10、家分为八个派别,称“儒家八派”(子张、子思、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孙氏、乐正)。子思、孟子两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本一致,自宋代后被尊为儒家正宗。荀子一派与孟子思想有别,当时影响也很大。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0页孔子述作孔子述作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删述六经,编书、删诗、修订礼、乐、传易、作春秋”章学诚龚自珍:“六经皆先代之旧典,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未尝删述一书。”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0页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矛盾的天命观矛盾的天命观“知其不可而为之”VS“五十而知天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

11、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克己复礼,礼乐并举克己复礼,礼乐并举对礼进行了改造,以“齐之以礼”代“礼不下庶人”;意“礼仪礼制”,淡化鬼神崇敬,突出政治意义;礼乐乃国政之根本,精神修养人格完善的手段。重视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不要注意礼乐外在的、形式的、次要的方面,应努力达到它们深层次的内涵,即由礼乐培养内在的、纯真美好的感情,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征伐”并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0页仁学仁学(论语中,“仁”出现109次)包罗从德的最高观念到一般的道德规范的范畴,几乎包含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礼(克己复礼为仁)、孝

12、与德,德治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中以使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特征:服务国家,植根血缘基础,强调伦理本位,重视主体能力,抑制个性欲望。把“仁”作为儒学的基础范畴,探讨人的价值。如何做一个完善的人,“人学人学”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0页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习态度方法等):教育一定程度向普通百姓开放,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学与思另类解读:孔子之小康与大同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0页论语论语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13、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辑而论纂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0页论语论语的艺术特点的艺术特点1、语录体:主要记录孔子言行2、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0页“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14、(端,礼服。章甫:礼帽),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述也)。”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0页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0页“唯求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现在学习的是第28

15、页,共50页先进先进:“德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言语语:宰我,子贡。政事政事:冉有,季路。文学文学:子游,子夏。”又“闵子侍侧,訚訚(yn 中正貌)如也;子路子路,行行(刚强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和乐貌)如也。子乐。”子路子路:季康子问:“仲由仲由(子路)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求也艺,于从政也何有?”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0页公冶长公冶长:孟武伯问:“子路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指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不知其仁也。”公冶长公冶长:孟武伯问:“求求也何如?”子

16、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指担任县长或总管),不知其仁也。”孟武伯问:“赤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指接待外宾办理交涉),不知其仁也。”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0页先进:子路子路问:“闻斯行诸?”包曰:“赈穷救乏之事。”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孔曰:“当白父兄,不得自专。”冉有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郑曰:“言冉有性谦退,子路务在胜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现在学习的是第31

17、页,共50页子路(仲由):刚强勇猛、直爽好胜冉有(冉求):温和谦逊公西华(赤):谦恭守礼曾皙(点):和悦自然,乐天知命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0页孟子与孟子与孟子孟子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50页孟子生平及思想孟子生平及思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为孔子的第四代弟子。他曾经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受业于子思(一说为子思的门人),孔子学说的嫡传,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在十几个人的列传中独对他称赞有加“道既通”。思想也与孔子一脉相承,不同于汉代儒家。现在学

18、习的是第34页,共50页孟子思想孟子思想王道与仁政王道与仁政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重视民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制民之产”。人性本善人性本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50页尽心知性:天命为之性尽心知性:天命为之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万物皆备于我万物皆备于我 反求诸己,可

19、得一切,主观精神的作用,道德意识作用的扩大。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本善,但可变。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0页孔子与孟子孔子与孟子仁与仁政:仁与仁政:一、“仁者,爱人”,凡是人都有“仁”性,能对别人的痛苦和欢乐产生共鸣,有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宽容忠恕。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徭役赋敛要有节制。四、“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身欲望。五、“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处理仁与生的矛盾。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0页义与利义与利“义者,宜也”,指为他人、为社会所需而致力的一种德性。“君子义以为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立的关系“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富,人之所欲也”。“五谷熟而人民育”“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0页孔孟http:/ 1、善于论辩、善于论辩告子曰:“生之谓性。”(生=性)(白=白)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50页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楚国之儒者)之徒陈相与

21、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滕文公上滕文公上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0页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50页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

22、?”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0页2、长于譬喻。赵歧孟子题辞:“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离娄章句下离娄章句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

23、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jin,窥探)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fn,坟墓)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0页3 3、气势浩然的文风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4、精练简约、深入

24、浅出的语言风格赵岐:“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孟子题辞);苏洵:“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上欧阳内翰第一书)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0页荀子生平及思想荀子生平及思想荀子(约公元前298-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赵国人。早年游学于齐,三度为稷下学宫祭酒(相当于校长)。公元前255年,为楚相春申君用为兰陵令,君死后免官,居兰陵授徒著书终生。其著作由后人辑为荀子32篇。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0页荀子与荀子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0页荀子像荀子像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0页荀子思想荀子思想荀子的“天命观”“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礼法并重“隆礼重法”“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法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通过学习和教化,则“人皆可以为尧舜。”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50页性恶性恶天人相分性善性善天人合一基础天赋道德性伪强调 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人性研究出发点道德物质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