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025419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 京华烟云是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代表作,曾两次获诺贝尔学提名奖,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盼望大家喜爱!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1 最终一个家庭,牛家。一个存在于整本书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图,马祖婆尖酸薄情,牛怀瑜卑鄙龌龊,牛素云蛮横无理。唯一挽救了他们的是最不起眼的黛云。牛素云的一辈子,傲慢着活着傲慢的死去。在曾家和木兰比上比下出言不逊,离婚后跟哥哥误入歧途,成了当年的白面儿皇后。风光又讽刺。最终素云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钱,就得做为日本做不正值勾当,谋害同胞。欣慰,庆幸,素云最终的选择为她干过的全部坏事一笔勾销

2、,有什么比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更值得庆幸的事情?牛家没落理所应当,也代表了当时的政府官员家里的斗争有多激烈。100个人里不行能全是傀儡,总要有一个黛云! 书里还有许多小人物,比主角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陈妈,一个乡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当我看到她自从儿子丢了以后每年都做大一号衣服不禁鼻子反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陈三找到了,可是陈妈却又没了。这一对母子的阴差阳错,让人想起,那时那日的战场,有多少母子生离死别;小小的银屏,引起那么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让人信任命运之轮的转动;陈三、环儿、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个人代表的一个世界,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一股强心力!小人物的辉煌造就了整本书的辉煌。林老

3、细腻的笔触没有丢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有生有死,让人欣慰让人安心。 书中有一段说老北京的语句,说的很好:满洲人来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优势的武力洗劫过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现代穿西服的留同学,现代卷曲头发的女人来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战火中依旧在茶馆挺细喝茶谈天,生活之计,永不停息!或许就是这种精气神儿,让北京撑到了最终,撑到了如今。 姚家,曾家,牛家,三个同样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没落。唯一庆幸的是家里的人还是站在向着将来的大队伍里,带着精神,英勇的活下去。 整整一本书,荡气回肠,把我带回那年月,感受那时那刻的精彩! 感受颇深,读后感叹,谨以为念。今后重读感悟又将是另

4、一番。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2 “小说”者,小故事也。无事可做时,不妨坐下看看。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并题献给抗战期间“勇敢的中国士兵”。小说英文名为MomentinPeking,后译为京华烟云。在写书之前,林语堂先生原本准备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后打算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便写出了京华烟云。好玩的是此书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之一,也成就了他文坛的地位。温著名遐迩的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京华烟云“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现实的经典作品”。京华烟云这部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成,却极富中

5、国文化底蕴颜色,非中国人是很难看出来的。如小说对姚、曾两家深宅大院的描写:古色古香的紫擅木家具、屏风、八仙桌、石狮把门;琳琅满目的亭台楼阁、花园池塘。这些不仅使迪菲的外国伴侣一再感叹,也让中国的读者也有些应接不暇。书中亦有涉及甲骨文、古董、陶瓷、古画、京剧、二胡等内容的描述,又有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渗透。此种极具中国特点的小说,对于西洋人看书的习惯,是很难能体悟出来。正如书中谈红楼梦之处,当然非未读红楼梦者所能观赏的。也有几处讽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国人才能领悟。 本书大体上叙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斗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

6、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大事,全景式呈现了现代中国当时.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但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善,亦非揭发其罪恶;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用林语堂先生本人的话来讲:“本书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的确,读完京华烟云会发觉此书确向西洋人介绍了一个真实、深刻、完备的中国.。 林语堂这位艺术大师,用京华烟云这

7、样一部中国近代的史诗。真实、深刻的记录了从19001938年的中国历史;记录了那个时代老北京人的喜怒哀乐;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或沉睡或激愤的精神世界;记录了那段不会被遗忘的屈辱与伤痕。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3 弘一法师李叔同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我想或许是弘一法师在佛门生活的太久了,凌驾于尘世生活之上,尽管看的透彻,却未必细致。在一层楼与二层楼之间,在二层楼与三层楼之间的巨大空间里还生活着千姿百态的人。她们享受物质的富足,追求精妙的生活享受而不沉溺;她们喜爱文艺的制造和赏玩,但不

8、沉迷;她们是心灵的宗教徒,却循规蹈矩,合乎礼教。我不知道她们应当处于人生三层楼中的哪一层,或许都是又或者都不是。物质的人生太粗俗,精神的人生太单调,宗教的人生太清苦。但我想那样的人生才是精致的人生,也才是极致人生。既享受物质的精致,又拥有超然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生岂不妙哉?试想陶潜先生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生活,若没有为五斗米折腰的困扰,那该是生活的极致了。木兰要比陶潜幸运多了,她的一生可谓极致。她始终都在追求着精致的生活,始终都是在热闹地追求生命的意义。从富家小姐到幽居山林的村妇,再到最终成为坚忍英勇的一般农夫。身为受过洋训练的富家小姐,她在传统道德和新观念之间,她保留了端庄、温婉、宽恕这

9、些中国传统女性美德;同时又具有新女性的才华、开朗、热忱、浪漫。她享受着父亲的财宝,怡然地收集赏玩宝贵玉器,她也并没有因此摒弃作为一名一般女子裁衣刺绣的乐趣。父亲的话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始终是她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和士气。比起她同样富贵,却一生苦痛的嫂子素云,她的幸福或许正源于此。 隐居山林时,管家主事的她游刃有余人人信服,品尝生活她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妙想家,做“叫化鸡”,吃“西湖醋鱼”,栽盆花无一不露流出她的生活抱负。即使己届中年,她也能把生活中之全部,充分发挥之,利用之,便自己的生活达到最美的境界。既便是面对丈夫沾花惹草这样敏感的家庭问题,她也能冷静应用才智釜底抽薪,化一场家庭

10、风暴于无声无息中。生活需要才智更需要宽容,有人聪慧却尖锐得让人无法接近,有人温柔忍让得近乎软弱,一声叹息将全部的委屈吞下。木兰无疑是聪慧的,她完善得协调了自我与他人,既不泯灭自我,又不挫伤他人。 最使我感动的是抗日战斗爆发后,木兰一家迁居四川,途中她一共收养了四个孩子。在那样困难,那样危难的时候,她豪不迟疑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子民的责任,她的宣言是那样的铿锵中国人的血统是肯定要传承下去的,不管是我们家的,或者别的人家的。”她始终以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如男儿般施展拳脚为家庭为国家出力为憾事,在此我想她的抱负生活肯定臻于完善了。或许之前你要说她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位高雅贵妇的享受,那么在此我想每个人都该

11、摒弃了这种固执的偏见。由于若不是真挚的怀抱着对生命本身的喜爱,若不是怀抱着对生活的无比的热忱,我想任何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早就撕下她伪善的面具,拂袖而去了。但她英勇地留下来了,坚决地擎起被遗弃的婴孩。这是人生最大的才智。 生女当如木兰也!才华横溢而不自矜,热忱奔放却不轻浮,温顺娴静却富于男子般的坚忍英勇。道德、伦理和谐地融为一体,永久追求着生活的意义。 浮生若梦,命途多舛。这是生活的本意。前一刻你还悠闲地在院子的葡萄架下数繁星点点时,这一刻或许大风漫天,你便不得不仓促回屋。你安稳接受天之不测风云,也应当坦然接受这样的事实:昨日你尚有万贯家财家奴成群,今日或许己是千金散尽孑然一身;今朝你位高权重

12、门庭若市,明日或许一泻千里门可罗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牢记生活的本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风卷云舒”,这才是精致的人生。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4 “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 题记 这本书我并没有读完,但是,在这种没有读完的状况下,林语堂写书时的心情却是在我心中完整的体现了出来,这本书即使是没有读完,那种凄凉的感情在全书的开头就已油然而生。 自从读过了此书,在我的脑海里,“木兰”也从一个变到了两个,一个就是“铁血女汉子”花木兰,而另一个则是书中的貌美如花的姚木兰。而二者的性格好像也打算的两个木兰结局时的情感的不同,与花木兰的

13、热血、姚木兰的冷静所对应的,花木兰的美妙的结局,与姚木兰的凄惨的结局。 虽然姚木兰的结局不称人意,但是她在书中所表达出的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则让更多的读者宠爱她,对于压迫,她抵抗;对于封建,她反对;对于权力,她反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布满现代思想的人,诞生在那么一个布满现代思想的大家庭,结局却是照旧的惨淡。它的结局好比骆驼祥子,却比骆驼祥子更加高深莫测;他的故事情节好比水浒传,但比水浒传更加凄惨;它的人物设定好比红楼梦,却比红楼梦更加简单缠乱。 这样一本书,则是林语堂献给那些在抗日前线战士,林语堂以这种方式来批判这种封建的.的腐败,以及对先进思想的一个赞扬。就如题记所说:“不是英雄热血,神州

14、谁是自由民。” 而我则对于这本书的感觉,则更多的感觉到了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孤独。 “一书一世界”之类的话形容这本书已经不适用了,这本书则是“一书多世界”。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5 之所以会有读京华烟云的想法,是由于对赵薇版电视剧京华烟云的宠爱。许多人喜爱赵薇演的小燕子,我却喜爱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初次看京华烟云这部电视剧时,我并不喜爱姚木兰的角色,觉得姚木兰太喜爱说道,喜爱用自己的学识才智来驯服自己的丈夫。总觉得她和荪亚不是一类人,和立夫才是,由于我实在是太爱电视剧中立夫的角色了。惋惜的是有情人终未成眷属,木兰和立夫只能活在彼此的心里。 当我开头读京华烟云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已经形成

15、了固定的人物见解。但是其实不得不说,电视剧版的京华烟云和小说差别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披着京华烟云的书名,拍着民国时期的儿女情长。 我觉得书中的木兰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近乎于完善女人。在书中我多次被木兰的肚量,才智和潇洒所感染、所折服。木兰对孔立夫的爱是真诚无暇的,对曾荪亚的爱是忠贞不渝的。虽然木兰没能和自己喜爱的人走在一起,但木兰和荪亚也过得特别的幸福。木兰和荪亚在婚前没有心荡神怡的爱情,却在年深月久中感情日渐深厚。虽然这感情并不能占据木兰心中孔立夫的位置,但足够让木兰对荪亚一生忠贞不渝。当孔立夫陷害入狱,木兰为营救孔立夫所表现出的英勇和至情至性,让我感叹这真是少见的奇女子也

16、!虽然木兰营救孔立夫的举动,遭到了荪亚的吃醋和猜忌,但木兰所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真的不是一般修养的女子能做到的。后来荪亚在木兰坦诚和肚量下,选择信任自己的妻子,也是由于木兰的人格魅力让他乃至观众折服。 书中还有另一个人物我最喜爱的木兰的父亲。姚父精神世界宽广,为人处事豁达开明。姚父的描写,许多都和中国的道有关,许多时候都能看到姚父关于庄子道德的思索。姚父的一生对于木兰影响很大。木兰记得许多父亲对她的忠告,这使得木兰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妥当处理。木兰能够养成这样完善的品德也和她殷实的家庭背景密不行分,木兰婚后和荪亚处处玩耍,游山玩水,踏遍中国古迹,这使得木兰始终不断成长。我以为这就是我们现在流行说的

17、“女儿要富养”的真正含义吧,既有物质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有精神上的熏陶和培育。书中也描写了木兰人生的几次重大变故,比如她的女儿参加同学起义被射击,他们被迫离开北京逃离战斗;她的儿子参与抗日战斗等,这些灾难迫使木兰成长,使她变得更加顽强。 林语堂还把红楼梦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红玉让我想到了林黛玉,一位有才华,有共性却体弱多病的女子,最终为了成全自己心爱的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宝芬让我想到了薛宝钗,一位沉稳、冷静又有些城府的女子。阿非让我想到了贾宝玉,一个爱处处留情的男子。中卷部分的庭院悲剧明显便是一消失代版的红楼梦。我特别喜爱红玉的那句对联:闲人观伶伶观人。这句话放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那么警醒世人。你以为你看到的别人是怎样的怎样的,你觉得自己是主观意识上的人,被观看的是伶,然而反过来你又何尝不是那个伶?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便是如此吧!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