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40227191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法(一)目的应用负压吸出口腔及气道痰液或将气道误吸入的呕吐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二)评估 1.患者的神志、呼吸状况,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2.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3.患者的口鼻黏液是否正常,有无鼻中偏曲。患者的合作程度。(三)操作程序1.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3.准备用物备吸痰盘:治疗碗1 个(盛放生理盐水或凉开水)镊子(或持物钳)1 把,无菌纱布数块、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注射器 1 个。电动吸引器(置 100ml 清水,按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

2、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4.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吸痰器放于适当位置。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5 页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检查电源的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吻合。5.试吸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检查各管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的性能,调节负压。检查患者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协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后仰。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装袋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引管接头,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接。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袋,用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前端并

3、查看吸力。6.吸痰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喉部15cm左右,在无吸力情况下,乘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插入。经鼻腔吸痰:如口腔吸痰困难时,可采用经鼻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约2025cm。手控吸引力,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定吸引力)。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若患者有舌根后坠情况,在吸引前将下颌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吸痰管提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吸引冲洗管腔)。操作完毕,将此次使用的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5 页 -资料收集于

4、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将吸引管插入1:5000 呋喃西林溶液内吸取少许溶液,冲洗管腔。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管头放置呋喃西林溶液瓶内保留。7.观察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吸痰器储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 2/3。8.吸痰后擦净患者面部。倾倒储液瓶内的容物。整理用物。洗手。9.记录痰量及性质。(四)注意事项1.一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s,连续吸引总时间不超过3min。吸引负压不可过大,一般成人为300400mmHg,小儿为150200mmHg,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2.插管时不应有负压,以免损伤呼吸道或口腔黏膜。3.储液瓶内

5、痰液应及时倾倒,瓶内液体不能超过瓶体的2/3量,以免将液体吸入气泵内损坏机器。4.吸引管及储液瓶要定时消毒,痰液(在吸痰前吸痰瓶放含氯消毒剂,最终比例为1:1000)消毒后再倾倒。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5 页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5.吸痰法是一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吸痰过程要注意观察呼吸。二、人工气道吸痰法(一)用物电动吸引器,无菌吸痰盘,20cm 30cm带盖方盘 1 个(盛放无菌吸痰管数根),消毒止血钳1 把(置于镊子罐内),镊子 1 把,换药碗、带盖搪瓷缸(500ml)2 个(1 个缸内放无菌生

6、理盐水,1 个缸内放纱布),湿化液,5ml 和 10ml 注射器各一个,酌情备盛放消毒液的小桶。(二)操作程序1.同口腔鼻腔吸痰法。2.如使用吸痰带盖方盘(硅胶吸痰管):打开方盘盖,左手持吸引管,握住接头,右手以持物钳夹取吸痰管,将持物钳移至吸痰管前端,以吸引管接头接取左手的吸痰管接头使之衔接。3.左手持吸引管,右手以持物钳夹取吸痰管,吸引无菌生理盐水少许,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引力。4.在无吸力状态下(可折住吸引管)从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吸痰管,其插管深度取决于痰液的位置(吸痰前判断)。一般吸痰管插入应长于人工气道至气管隆凸之上,气管插管时,吸痰管应插入3035cm 以上,气管再套管时,应插入

7、1015cm以上。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5 页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5.痰管送到一定(理想)深度后再启动吸引器,自下往上慢慢移动,并左右旋转,提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将吸痰器弃于消毒液中(一次性吸痰管则弃于医用垃圾袋内)。6.如病人痰液比较粘稠,可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7.将吸引管头插入1:5000 呋喃西林溶液,吸少许溶液,冲洗管道并置于瓶内保留。8.吸痰管经浸泡消毒后,再冲洗、晾干、高压灭菌后备用。(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时,从深至浅,已抽出的吸痰管不能重复插入吸引。2.吸痰时防止内套管脱出,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 1/2,防止负压过大出现肺泡萎缩。3.呼吸衰竭患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浓度35min 后,再给予吸痰,以防吸痰后出现低氧血症。4.吸痰盘及用物每日更换消毒一次。每吸痰一次更换一根痰管,不得反复使用。吸口腔或鼻腔的痰管切忌进入人工气道内吸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5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