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人生》的烦恼和轻松.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0218661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烦恼人生》的烦恼和轻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烦恼人生》的烦恼和轻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烦恼人生》的烦恼和轻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烦恼人生》的烦恼和轻松.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烦恼人生的烦恼和轻松池莉,湖北作家,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而蜚声文坛,成为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而烦恼人生更是被看成新写实 小说的开篇之作。 烦恼人生具体地展现了印家厚一天的生活 流程,这一天如此的漫长和难耐。通过一件件生活琐事我们能感 受到主人公对生活难以言说的情绪,能听到在生活重压下的那疲 惫困顿的心灵的呻吟。一、烦恼生活无处不在的烦恼 小说开篇第一句写道“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 ”儿子从床上 掉到了地上,印家厚和妻子围绕儿子开始了一天最早的争吵。 这 让人不由得想起刘震云的 一地鸡毛里面的开头,“小林家的 一斤豆腐馊了。”故事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开始,围绕着标题里的 “烦恼”,展现给读者

2、最平凡最常见的生活琐事。(一)物质上的烦恼 烦恼人生的烦恼主要是集中在于生活物质上的烦恼。印 家厚工作17年仍分不到房子,只能住在随时都有可能拆迁的 “猪狗窝”里,因而时时受到老婆的鄙薄。从凌晨三点五十分儿子起床拉尿不慎从床上摔下来写起,写印加厚早晨的忙碌,排队上厕所,抱孩子挤汽车,赶轮渡,上班工 作评奖金,给老人买生日礼物,收读朋友的来信,下班回家,忙家 务,直到十一点三十六分才上床休息。 在这短短的一天当中,他遇 到那么多不顺心的令人烦恼的事情:十户人家共用两个水池一个 厕所,一起床就为排队等厕所、洗漱而大伤脑筋;挤公车时被一位 姑娘误会,侮辱他是流氓;因迟到一分半钟而只得了奖金五元的 三

3、等奖;美丽的徒弟雅丽、 幼儿园的教师肖晓芬,初恋情人恋人聂 玲激起的他心灵的激动;食堂吃饭时买便宜菜却“吃出半条肥胖 的、软而碧绿的青虫”;物价上涨,买不起为老人祝寿的礼品;为 同事结婚凑份,为救熊猫捐款;电大报名受阻;因有人栽赃陷害而 被厂长批评;住房要拆迁,姑妈家的老三“要来武汉玩”得马上 准备接待等等。当深夜,拖着“累散骨架”的身子爬上床的时候,他深深地叹了一声:“真苦!” 作品虽然写了是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实际上则是揭示了 他一生的周而复始的人生轨迹。 人生的烦恼就像那重重包裹着的 丝线,一重又一重,永远看不到尽头。(二)情感上的烦恼印加厚所有的衬衣都是白色的,无论配哪件外套都很帅,

4、他很受女性的欢迎。文章里刻画了三位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女性形象。他的徒弟雅丽对他一往情深,新来的幼儿园阿姨肖晓芬长得很像他的恋人聂玲,聂玲是他的知青伙伴,那个让他铭记在心的初恋情人,“只有她才能真正激动他”。 对于聂玲,“他把他最深 的遗憾和痛苦又埋入了心底。”对于肖晓芬,她只是勾起印加厚 回忆的聂玲的影子;对于雅丽,“这一缕情丝剪不断,理还乱,进退不得。他承认自己的老婆不可与雅丽同日而语,雅丽是高出一个层次的女性;他也承认自己乐于在厂里加班加点与雅丽的存在不无关系。 ” 但是他却最终拒绝了雅丽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徒弟。他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他只是能够清楚理智地认识现实生活。“老婆就是老婆。 人不可能

5、十全十美。 记忆归记忆。 痛苦该咬着 牙吞下去。”尽管她“烫了鸡窝般发式,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然而“这世上就只有她一个 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在烦恼人生 中,沿着印家厚的感情脉络,我们清晰的看到 他在“网”和“梦”之间的冲突中,内心深处所经历的渴望与挣 扎。妻子、雅丽、聂玲、肖晓芬她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位置,是印家厚情感历程中四座坐标。妻子是他“网”中的爱人,聂玲是他“梦”中的爱人,在两者之间,后者显然不是前者的对手。 肖晓芬和雅丽只是他梦中爱人的两个替身,他对肖晓芬的欲念虽是瞬间的,但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梦”的渴望,到最后他和雅丽的事情也没有结果。他们之间欲罢不能

6、、 进退两难的爱情纠葛为印家厚在“梦”与“网”之间的挣扎作了最好的诊释。 在 烦恼人生 中我们可 以看出理想和现实永远是对矛盾。要存在,就要不断地接受不属 于自己的东西。二、烦恼人生中难得的轻松 有人认为在新写实小说固执地要求还原生活的鸡毛蒜皮般 的“原生态”,一些作家不由自主地耽溺于琐碎庸俗的现象之中 他们将一种世俗凡庸的气息带进小说创作,对当前形势、生活状 态任意散布消极的情绪,使读者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其实不然,尽管烦恼人生详写了生活的各种无奈,但是池莉却能在人物 的生活琐事里面的一些细微的感性经验收获主人公的快乐和自 信。(一)语言的幽默 印加厚的儿子印雷非常可爱,一个明眸皓齿,双颊喷红

7、的小 男孩。在作品中,他充分展现了小男孩可爱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早晨醒了中午又睡也是回笼觉吗?”“我今天晚上一回家就对妈妈说:爸爸今天没有吃凉面。对吧?”印雷天真无邪的语言和纯真的笑脸成为印家厚最大的快乐,“只有和儿子谈话他才不自觉地笑。儿子是他的避风港。” 此外,作品中一些描写场景和心理的句子也显出轻松的一 面。如:“这辆车笨拙得像头老牛,老远就开始哼哼叽叽。”“树干上挂了一块小黑板,白粉笔浪漫地写着:哗!凉面上市!哗!”“印家厚想,将来自己做六十岁生日必定视儿子的经济水平让他意思意思就行了。”(二)生活中的片刻轻松 在船上,印加厚把生活比喻为梦的妙语赢得了以小白为首的 几个文学爱好者的赞赏

8、,他“哈哈笑了,他印家厚也不比任何人低一级。谁能料知往后的日子有怎样的机遇呢?”“谁又敢断言这小子(印雷)将来不是个将军?”印家厚有个在炼钢厂工作的同学,从来不敢穿白衬衣:因为衣服上的黄红色污迹,用任何去污剂都洗不掉。同学在遗嘱里说,想在自己的葬礼上穿上雪白的衬衣。 而印家厚所有的衬衣都是白色的。轮到情绪极度颓丧的时候,印家厚就强迫自己想想同学的事,忆苦思甜以解救自己。本来能拿到一等奖金的印加厚却得了三等奖金,沮丧的他收到了江南下的来信,“相比之下,他感到自己生活正常,家庭稳定,精力充沛,情绪良好,能够面对现实。他的自信心又陡然增加了好多倍。”“江南下,向你致敬!冲着你不忘故人;冲着你把朋友从

9、 三等奖的恶劣情绪中解脱出来。”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给刚调来的老大难结婚“表示”了两块钱;拯救非洲饥民捐款一元;“救救熊猫”募捐捐款两元。雅丽看出他的心思,说他做得真俏皮。忙碌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印家厚倒在床上,老婆递过一杯温开水,往他脸上扔了一条湿毛巾。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他的家!他的老婆!尽管是憔悴的、爱和他扯横皮的老婆!印家厚感到家里的空气都是甜的。”这些片断准确传达出了个体生存体验的美好,然而不少评论家却理解成是印家厚在无奈困顿的现实中利用“精神胜利法” 对自己的安慰。其实这和鲁迅先生小说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 有着本质区别。阿Q的“我们先前阔多啦”、“儿子打老子”是

10、用虚构的“事实”和胜利来安慰自己的精神,而印家厚则不然。 这些感觉是他个人在某一时刻的生存体验,是一种真实的生存在 体状态。这一刻,印家厚是幸福的,是满足的,是愉悦的。印家厚 所认识到的“普通人的老婆就得粗粗糙糙,泼泼辣辣,没有半点 身份架子,尽管做丈夫的不无遗憾,可那又怎么样呢”,确实是现 实生活所赋予的真知灼见。强调个体美好的生存体验,不谈终极 意义和标准,这是消解“烦恼”的极现实、 极佳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生灰色风景线中的一抹温情和亮色,人生将因此而变得轻松。三、烦恼人生的意义自古以来,把日常生活诗意化,把现实美化是文学的一贯传统,无论是平淡乏味的感情还是艰辛苦闷的生活,文学作品总会 把这

11、些过滤,而展现给读者的总是美妙而充满诗意的理想生活形 态。但烦恼人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主人公印家厚面对着生活 的种种烦恼,几乎没有一刻使他不在为难之中,作品从印加厚的 身上折射出了人们生存的挣扎与烦恼。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对生活的原色还原,常常会使读者感到迷茫,感到说不出、道不尽的悲观。但在烦恼人生中,作者对 生存本相的关注恰恰昭示出了关于生存本相的哲学思考。 “池莉 所认定的这种社会人生哲学,在她的人生系列的新写实 作品中,主要是表现为一种知足、能忍和顺乎自然 的人生态度。按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这种人生态度是属 于道家哲学范畴的一种相对幸福的人生哲学。” 印加厚尽管生活不如意,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仍然希望有一 个美好的明天,他在力图克服种种烦恼中迎来一天又一天新的生 活。这正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可贵、可爱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