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4002713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夹击匈奴。经过:公元前_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公元前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知识点2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穿过_,经_运往_、_,再转运到更远的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等技术传到

2、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_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_,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_南端和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点3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城。机构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及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汉对西域的

3、管理: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_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A关西 B新疆C西域 D西藏2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A张骞 B卫青C霍去病 D董仲舒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D西域各国

4、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4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知识点2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5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核桃小麦石榴葡萄A BC D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7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

5、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出使西域C丝绸之路的开通D西域都护的设置03能力提升8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9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世

6、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1)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3)这条通道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

7、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导(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后汉书(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2)材料一中骞“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4)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指什么?有何意义?“以超为都护”指什么?04直击中考12(茂名中考)20

8、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年。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参考答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管理1阳关玉门关大月氏138119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丝绸凿井铸铁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胡萝卜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斯里兰卡3.60乌垒新疆巴尔喀什湖班超甘英基础过关1C2.A3.A4.C5.C6.B7.D能力提升8D9.A10.(1)丝绸之路。 (2)长安;欧洲。(3)西汉;张骞。(4)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1.(1)张骞;汉武帝时期。(2)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3)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言之有理即可)(4)指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是归属中央政权,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直击中考1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