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课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987868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8课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58课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8课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8课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58课时职业性有害课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因素与职业病第1页,此课件共84页哦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章第三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危害及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危害及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第2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3类。(p42;p52)第3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

2、 (2)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等(2)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4)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紫外线、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射线,射线等。(p42;p52)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1)炭疽杆菌 (2)森林脑炎病毒 (3)布氏杆菌第4页,此课件共84页哦 高毒物品:卫生部2003年6月10日(54种)序号毒物名称序号毒物名称序号毒物名称1N-甲基苯胺19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37氯乙烯;乙烯基氯2N-异丙基苯胺20镉及其化合物38锰化合物(锰尘、锰烟)3氨21铬及其化合物39镍与难溶性镍化物4苯22汞40铍及其化合物5苯

3、胺23碳酰氯41偏二甲基肼6丙烯酰胺24黄磷42铅:尘/烟7丙烯腈25甲(基)肼43氰化氢8对硝基苯胺26甲醛44氰化物9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27焦炉逸散物45三硝基甲苯10二苯胺28肼;联氨46砷化(三)氢;胂11二甲基苯胺29可溶性镍化物47砷及其化合物12二硫化碳30磷化氢;膦48石棉总尘/纤维13二氯代乙炔31硫化氢49铊及其可溶化合物14二硝基苯(全异构)32硫酸二甲酯50(四)羟基镍15二硝基(甲)苯33氯化汞51锑及其化合物16二氧化(一)氮34氯化萘52五氧化二钒烟尘17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35氯甲基醚53硝基苯18氟化氢36氯;氯气54一氧化碳(非高原)第5页

4、,此课件共84页哦 粉尘(14种):序号 粉 尘 序号 粉 尘 F1 矽尘 F8 云母尘 F2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F9 陶瓷尘 F3 石墨尘 F10 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F4 炭黑尘 F11 电焊烟尘 F5 石棉尘 F12 铸造粉尘 F6 滑石尘 F13 棉尘 F7 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F14其他粉尘第6页,此课件共84页哦(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工作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工作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第7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将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里;3、不合理生产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在生产场所中常常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第8页,此课件共84页哦职业病与职业性病损职业病与职业性病损l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l职业性病损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可

6、以从轻微的健康影响到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第9页,此课件共84页哦l工作有关疾病具有3层涵义:(1)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3)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等。第10页,此课件共84页哦l 职业病具有5个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

7、应)关系。第11页,此课件共84页哦(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从病因学上说,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故必须强调“预防为主”。第12页,此课件共84页哦法定职业病现有10大类,115种。这10类法定的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职业病目录第13页

8、,此课件共84页哦二、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二、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一、毒物与职业中毒一、毒物与职业中毒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机体受毒物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出现的疾病状态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p43;p53)第14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一)毒物(一)毒物1、金属与类金属2、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3、有机溶剂4、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第15页,此课件共84页哦1 1、金属与类金属、金属与类金属金属与类金属包括铅、汞、砷、镉、镍、锰、铬、锌、硒、铊、

9、锡、磷、硼等。生产环境中经常可以见到金属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盐类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些金属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羰基金属,其特性是易挥发,毒性较大,如羰基镍Ni(CO)4等。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与其无机化合物在理化性质、毒性及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大差别,如铅和四乙基铅、汞和甲基汞、锡和有机锡等。第16页,此课件共84页哦接触机会:金属及其化合物常以粉尘、烟和气溶胶状态存在于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代 谢:金属毒物的蓄积部位,既可成金属毒物的靶器官,又可能是代谢解毒场所、排泄部位或贮存库。因此,血液、尿液、粪便中的金属水平,可作为金属被吸收指标。有些金属还可经呼出气、唾液、汗液、乳汁

10、、毛发、指甲等排出或蓄积。这些标本中的金属水平,可从不同角度来评价金属在体内的排泄或蓄积状况。第17页,此课件共84页哦金属中毒的临床表现:(1)皮肤(2)呼吸系统(3)神经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6)发热 第18页,此课件共84页哦铅 铅是一种质地较软,具有易锻性的浅蓝或银灰色金属;加热至400500时,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成铅烟。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所有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并易溶于酸。接触机会:1)铅矿的开采及冶炼 2)熔铅作业。3)铅的化合物。第19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铅毒性的

11、强弱与铅化合物在体内的溶解度,铅烟尘颗粒大小,中毒途径及铅化合物的形态等有关。铅化合物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消化道。急性中毒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等。慢性中毒占多数,早期表现乏力、关节肌肉酸痛、食欲不振,重者出现发生在脐周的腹绞痛,有贫血现象。第20页,此课件共84页哦汞汞(水银水银)汞为银色液态金属。汞表面张力大,溅落到地面后即可形成很多小汞珠,且可被泥土、地面缝隙、衣物等吸附,增加蒸发表面积。汞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硝酸和类脂质。可与金、银等金属生成汞合金(汞齐)。第21页,此课件共84页哦接触机会:1)汞矿的开采与冶炼 2)化学工业 3)仪表

12、行业 4)电器行业 5)冶金工业 6)其他行业 使用汞合金作补牙材料;用草酸汞处理皮革;用硝酸汞处理毛绒制毡;用金属汞作铸件铸模;用锡汞合金制镜;用雷汞制造起爆剂;用金属汞作为钚原子反应堆冷却剂等。第22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透过肺泡壁被吸收,吸收率可达70%以上。金属汞很难经消化道吸收,但汞盐、有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汞主要经尿和粪便排出,少量随唾液、汗液、毛发等排出。急性中毒表现为咳嗽、口腔炎及胃肠道症状。慢性中毒常见表现为易兴奋、焦虑、记忆力减退及情绪波动等。早期出现细微震颤,进一步呈粗大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类似帕金森氏病。第23页,

13、此课件共84页哦锰锰是一种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含锰0.25%,茶叶、小麦及硬壳果实含锰较多。可用铝热法还原软锰矿制得。存在:元素来源中重要的矿物是软锰矿、辉锰矿和褐锰矿等。第24页,此课件共84页哦接触机会:接触锰的作业有碎石、采矿、电焊、生产干电池、染料工业等。毒理与毒性作用:职业性锰中毒是由于长期吸入含锰浓度较高的锰烟及锰尘而致,慢性锰中毒是职业性锰中毒的主要类型。多见于锰铁冶炼、电焊条的制造与电焊作业以及锰矿石的开采、粉碎或干电池的生产等作业工人。第25页,此课件共84页哦2 2、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指

14、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刺激性气体多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管道被腐蚀而发生刺激性气体的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大量外溢造成中毒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工厂车间,还可污染周围环境。在失火、爆炸和大量泄露等情况下可造成人群的急性中毒。第26页,此课件共84页哦刺激性气体种类:刺激性气体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酸类:包括无机酸,如硫酸、硝酸、铬酸等以及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乙二酸、丙烯酸等;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等;酸性氢化物: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等;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等;含氯化

15、合物:光气、三氯化砷、三氯化磷等;第27页,此课件共84页哦卤烃类:溴甲烷、氯化茚等;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等;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糠醛等;强氧化剂:臭氧等;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硒化氢、五氧化二钒等。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氨、光气、氮氧化物、氟代烃类、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第28页,此课件共84页哦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形式各有不同。其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病变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浓度和溶解度、作用时间与病变的部位等。第29页,此课件共84页哦 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如氨、氯、氯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氯

16、等极易溶于水,接触到较湿润的眼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时,会立即引起局部刺激作用,表现为流泪、流涕、咽痒和呛咳等症状。这种刺激作用较为明显,易使人察觉,较少造成严重中毒。若在意外事故中吸入较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时,可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吸入极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时,可出现昏迷和休克。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等的刺激作用较小,但可引起严重的肺水肿。第30页,此课件共84页哦氯气氯气 氯气(Cl2)为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性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液。遇水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第31页,此课件共84页哦接触机会:接触机会:电解食

17、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如漂白粉、四氯化碳等;颜料、造纸、印染等工业;水的消毒等。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氯是一种刺激性气体,低浓度可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粘膜有烧灼和刺激作用。高浓度接触过长,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呼吸道深部病变甚至肺水肿。吸入高浓度氯气还可引起神经反射性心脏骤停而出现电击样死亡(p18)。第32页,此课件共84页哦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 化学毒物以气体形式侵入机体直接影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造成机体缺氧的气体毒物,称为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种类:窒息性气体种类: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等)、血液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

18、)及细胞窒息性气体(氰化氢和硫化氢等)。第33页,此课件共84页哦窒息性气体的毒性作用:窒息性气体的毒性作用:窒息性气体毒性机制主要是引起机体缺氧(p18)。脑是机体耗氧量最大的组织,尽管它只占体重的2%3%,但耗氧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25%。因此,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通常大部分神经细胞在缺氧时只发生功能性改变,经适当治疗后可恢复其正常功能。若供氧继续受到抑制,则很难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这些细胞死亡。第34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一氧化碳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不容易被活性炭吸附。第35页,此课件共84页哦接触机

19、会:接触机会: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过程均可产生一氧化碳。生产中接触一氧化碳的作业不下70余种,主要有冶金工业中的炼钢、炼焦、炼铁等;化学工业中用一氧化碳作原料制造光气、甲醇、甲酸、丙酮、合成氨;采矿的爆破作业;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铸造、锻造车间;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等。第36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其致病原因主要引起机体组织缺氧。急性缺氧可以引起头痛、情绪改变、脑功能障碍,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脑水肿。第37页,此课件共84页哦3 3、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油脂、树脂、蜡、橡胶和染料等有机化合

20、物的液体,其本身也为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的种类很多,用途广泛。可以作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或重要的中间产物。除用作溶剂外,还可作为燃料、稀释剂、萃取剂、麻醉剂、清洁剂及灭火剂等。第38页,此课件共84页哦 有机溶剂的接触机会有机溶剂的接触机会几乎各种类型的工业都可以接触到有机溶剂。使用最多的行业有涂料工业、化学工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印刷业、制鞋业、皮革业、医药卫生以及生活服务方面的洗染业等。目前已在工业及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有机物有很多种,按其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烃类、卤代烃类、醇、酮、醚等几大类。第39页,此课件共84页哦苯苯 苯在常温下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液体。

21、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第40页,此课件共84页哦存在与接触机会:存在与接触机会: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由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而来。常用作化工原料,如生产含苯环的染料、塑料、农药、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炸药等以及作为有机溶剂、萃取剂、稀释剂用于油漆、油墨、树脂、喷漆等。某些苯系化合物中也含有苯,如工业汽油与甲苯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使用中也能接触到苯。第41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苯属高毒物品类毒物。苯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表现为兴奋状态,步态不稳,头晕,恶心等;重者会进

22、入麻醉状态,出现剧烈、持久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苯中毒则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p19)。损害造血系统损害造血系统,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第42页,此课件共84页哦4 4、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属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是苯及其同系物如甲苯、二甲苯、酚等的苯环不同位置上代入不同数量的氨基(-NH2)或硝基(-NO2)以及卤素或烷基而生成的多种衍生物。常见的有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和硝基苯等。苯胺和硝基苯是这类化合物的代表。第43页,此课件共84页哦理化特性:理化特

23、性:这类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氯仿、醚、醇及其他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染料制造、药物、橡胶、油墨、炸药、塑料、鞋油、香料、农药、涂料等化学工业。在生产条件下,该类化合物主要以粉末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皮肤吸收。对于液态化合物,经皮肤吸收途径更为重要。常因生产过程中热料喷洒到身上,或因搬运及装卸过程中,外溢的液体经浸湿的衣服、鞋袜沾染皮肤而吸收中毒。其吸收率随气温、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第44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毒理:该类化合物吸入体内后如苯胺经氧化、硝基苯经还原,最后两者均转化为对氨基酚,经肾脏随尿排出。但苯胺的转化快,而硝基苯

24、转化慢。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的毒性常比母体大,如苯基羟胺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能力比苯胺大10倍。第45页,此课件共84页哦苯胺苯胺 无色油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遇空气或见光变为棕色。接触机会:接触机会:制造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橡胶促进剂和抗氧化剂、照相显相剂以及药物合成、香料、塑料及树脂等工业。第46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苯胺是一种脂溶性的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以经皮肤吸收为主。急性中毒早期表现为口唇、指端等部位发绀,呈蓝灰色;进一步可以出现头昏、乏力、恶心、手指麻木等;严重者出现心悸,胸闷、恶心,呕吐,抽搐,甚至休克、昏迷。慢性中毒表

25、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轻度发绀及贫血等。第47页,此课件共84页哦5 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又名聚合物或共聚物,其分子量高达几千至几百万,但其化学组成比较简单,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聚合是指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此过程不析出任何副产品如由许多乙烯单体聚合成聚乙烯;许多氯乙烯单体聚合成聚氯乙烯。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3个方面:生产基本化工原料、单体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生产中的助剂以及树脂、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第48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毒理:高分子化合物的职业中毒多数在制造部门。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

26、程中的有害物质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例如,在棉纶生产中先制造已内酰胺单体,经聚合成聚已内酰胺再加工成各种纺织用品。其中在前两个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机会较多。高分子化合物的粉尘吸入后可致肺轻度纤维化。例如,聚丙烯腈、聚已内酰胺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粉尘,对作业人员的上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甚至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和肺炎等疾病;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中皮炎和湿疹的患病率较高。第49页,此课件共84页哦氯乙烯氯乙烯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略有芳香气味的气体。工业上通常用乙炔和氯化氢反应、甲烷氯化以及乙烷或乙烯的氧氯化来制取氯乙烯。氯乙烯用途极为广泛如生产聚氯乙烯塑脂;与醋酸乙烯及丙烯腈制成共聚物

27、,用作黏合剂、涂料、绝缘材料和合成纤维,也用作化学中间体或溶剂。从事氯乙烯的合成生产、设备检修、特别是清洗和维修氯乙烯的合成反应釜或者氯乙烯生产设备发生意外事故时,可接触到大量氯乙烯。第50页,此课件共84页哦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常温下氯乙烯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氯乙烯急性毒性的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毒性的靶器官为肝脏。氯乙烯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第51页,此课件共84页哦(二)职业中毒概述(二)职业中毒概述 职业中毒的局部作用表现为引起皮肤黏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职业中毒的全身作用表现为接触部位以外的器官损害如缺氧和麻醉等全身损伤,以及肝、肾、血液等损害。第52页,此课

28、件共84页哦职业中毒类型:职业中毒类型: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临床类型。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在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CO中毒。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接触浓度较高,工龄一般在一个月内发病者,称为亚急性中毒或亚慢性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第53页,此课件共84页哦各种工业毒物的毒性作用特点不同:各种工业毒物的毒性作用特点不同:有些毒物在作业环境中,难以达到引起急性中毒的浓度,一般只有慢性中毒,如铅、锰、镉等金属毒物;有些毒物的毒性大,且易散发到车间空气中或污染作业人员的皮肤,往

29、往引起急性中毒,如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苯等;有些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易引起急性中毒,通常它们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不明显,如氰化氢、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第54页,此课件共84页哦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3、血液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循环系统 7、生殖系统 8、发热 9、眼部改变 10、皮肤化学灼伤:常由酸化学灼伤:常由酸、碱等引起,出现剧烈疼痛等症状。碱等引起,出现剧烈疼痛等症状。第55页,此课件共84页哦二、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二、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

30、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p44;p53)第56页,此课件共84页哦粉尘的来源:粉尘的来源: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凡是防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能引起大量的粉尘外逸,污染生产环境。第57页,此课件共84页哦粉尘按性质可概括为粉尘按性质可概括为3 3大类:大类:无机粉

31、尘无机粉尘 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有机粉尘有机粉尘 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或多种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第58页,此课件共84页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俗称矽尘,以石英为代表。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矽肺。有报

32、道,截至到2002年,全国职业病中仅尘肺病发病累计达58万余例,还有未经确诊的可疑患者60多万人,病死率达22%。第59页,此课件共84页哦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的主要作业: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的主要作业:在冶金、有色金属、煤炭等矿山,采掘作业凿岩、爆破、运输、修建铁路、水利等工程开挖隧道,采石等作业常产生大量石英岩尘。在石粉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等生产过程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等工序,以及机械制造中铸造车间的原料粉碎、配料、铸型、打箱、清砂、喷砂等生产过程和陶瓷厂原料车间均可产生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第60页,此课件共84页哦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矽肺发病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

33、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接尘工龄)、防护措施和接触者个体因素有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重。矽肺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还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肺内粉尘蓄积量主要取决于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空气中粉尘浓度愈高,分散度愈大,接尘工龄愈长,防护措施愈差,吸入和蓄积在肺内的粉尘量就愈大,愈容易发生矽肺,病情愈严重。第61页,此课件共84页哦矽肺发病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二氧化硅粉尘多在1520年后发病。确诊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病例,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工人健康素质,

34、如患有肺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患矽肺。第62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三、物理因素三、物理因素高温高温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除随不同季节大气条件的变动而改变外,也受生产场所的生产设备、生产情况、热源的数量和距离、厂房建筑、通风设备等条件影响。第63页,此课件共84页哦高温作业类型:高温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2)高温

35、、高湿作业 如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3)夏季露天作业 如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第64页,此课件共84页哦 低温低温作业作业(1)冬季室外作业(2)集中采暖车间供热不足(3)低温作业车间(冷库)第65页,此课件共84页哦噪声噪声 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噪声对人体健康可以产生不良影响,是社会公害之一。生产性噪声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第66页,此课件共84页哦生产性噪声分类:生产性噪声分类:(1)按照来源分类

36、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发出的声音。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第67页,此课件共84页哦(2)按照时间分布 连续声,按照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又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3dB的称为稳态噪声,否则是非稳态噪声。稳态噪声,根据频率特性,又可分为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800Hz)和高频噪声(主频率在800Hz以上)。此外,还可以分为窄频带和宽频带噪声。间断声,包括脉冲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

37、,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者称为脉冲噪声。第68页,此课件共84页哦噪声对机体影响:噪声对机体影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听觉系统是人体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标准的制定等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第69页,此课件共84页哦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一般来讲,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则危害大。现场调查表明,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中耳鸣、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随噪声强度增加而增加。(2)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同样的噪声

38、,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关系,缩短接触时间有利于减轻噪声的危害。(3)噪声的性质脉冲声比稳态声危害大,接触脉冲噪声的工人无论耳聋、高血压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等异常改变的检出率均较稳态噪声的人高。第70页,此课件共84页哦(4)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振动、高温、寒冷或有毒物质共同存在时,能增加噪声的不良作用,对听觉器官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5)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在同样条件下,对噪声敏感或有病的人,特别是患有耳病者会加重噪声的危害程度。(6)个体防护有无防护设备和是否正确使用也与噪声危害有直接关系。第71页,此课件共84页哦振动振动 振动普遍存

39、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振动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于一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第72页,此课件共84页哦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相对划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相对划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p50;p59)局部振动常称作手传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如使用风动工具风铲、风镐、气锤等;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等。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

40、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例如,驾驶拖拉机、汽车、火车、飞机等;在作业台如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等。有些作业如驾驶摩托车,可同时接触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第73页,此课件共84页哦振动对人体影响:振动对人体影响:长期接触可以引起手传振动病。手传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其表现主要有手痛、手麻、手凉、手胀、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第74页,此课件共84页哦四、生物因素四、生物因素一、一、炭疽杆菌炭疽杆菌(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行业举例:1、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坯皮准备2、纺织业:拣毛第75页,此课件共84页哦二、二、森林脑

41、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二)行业举例:1、护林业:护林、其他出入森林作业人员2、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橡胶备料、松脂采割、松明采集、野生果品采摘、菌菇采摘3、中草药业:野生中草药采集第76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三、布氏杆菌三、布氏杆菌(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二)行业举例:1、食品制造业 2、牲畜检疫第77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在职业健康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危害因素辨

42、识。第78页,此课件共84页哦(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原则(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原则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应遵循全面识别、主次分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1)全面识别原则 某种工作场所所包含的职业危害因素是比较单纯的。而对于一个工业企业,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危害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职业健康、卫生工程、卫生检验、化学等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工业技术常识。从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物料流程、维修检修逐一识别、分类列出。第79页,此课件共84页哦(2)主次分明原则 全面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而筛选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则是为了抓住重点。

43、在工作场所中,每一种危害因素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生产环境中浓度(强度),以及接触机会等的不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相差甚远。因此,在工作中应做到主次分明。第80页,此课件共84页哦(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还需对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分析,以进一步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客观指标。第81页,此课件共84页哦(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方法(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方法目前可供选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方法有类比法、资料复用法、经验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和实测法等。现场职业流

44、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是重要的、唯一的、最可靠的识别方法。1、类比法 是利用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根据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类比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识别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逻辑推理方法。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不可将其作为必然性来看待。采用此法时,应充分注意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第82页,此课件共84页哦(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2)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第83页,此课件共84页哦2、资料复用法 此法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工程,或从文献中检索到的同类工程的职业危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方法。3、经验法 此法是工作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个人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第84页,此课件共84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