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9711334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2022年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 .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从中国古典文化看现代企业管理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古典文化,恒久弥香。自远古三皇五帝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上下五千年所传播出的传统思想至今仍让人如痴如醉。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璀璨的文明之光和恒久的思想启迪。彼之时,大争之世,列国纷争。诸侯群雄并立,天下豪杰四起。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以商鞅为首的法家、以孙子为首的兵家、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各以其富含哲学与方法论的思想,在那个年代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五家之言,虽着墨于政治,或主张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或讲究无为自然、天道自行,但其中所表达的管理道理,对于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极强的借

2、鉴意义。此之时,科技进步,信息发展。21 世纪的今天,经过古今中外的商业演化,涌现出许多管理学著作。其中尤以彼德、德鲁克最为瞩目。然则,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等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在中国儒、法、兵、道家典籍中总能找到丝丝印象。而在西方传为经典的X、Y、超 Y理论及日本的Z理论,早已在彼时的孟子、商鞅、荀子、韩非等人的人性本善本恶的争论里有所体现。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儒、法、兵、道家思想,蕴含着无尽的管理渊源。如何从这座宝藏里发掘出适合现代企业管理之道,就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意思。笔者以为:综合古今中外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辩证分析其中异同,管理的终极方略,可归纳为儒、法、兵

3、、道家思想大融合,具体体现为儒为本、法为用、兵为锋、道为基四个方面。一家之言,简述如下:一、儒为本 以人为本,建立规范,加强教育,重视人的作用。儒家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以四书五经为代表作,主张以人为本、王道仁政,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仁治、礼治、德治和人治。1、仁治。所谓仁治,以“仁”为核,讲究“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启示是管理应以人为本,关心客户和员工,注重换位思考。2、礼治。所谓礼治,就是建立国、家道德行为规范,以之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启示是企业应做好全面规范化管理,强调文化体系建设,用“礼”规范员工行为。3、德治。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提倡教化,

4、反对“不教而诛”。启示是企业应注重教育培训、制度宣导和文化统一,以德服人,达到最大管理效能。4、人治。儒家主张“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认为“有治人、无治法”。启示是企业应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确保人岗匹配、贤者当位。二、法为用 以法为纲,用法治作为手段,推行全面规范化管理。法家以商鞅、韩非子为代表,以商君书、韩非子为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以法为纲、事断于法、法由一统、以法为教、不法常可。1、以法为纲。法家强调“法者,国之权衡也。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以法治国,则举措出已。”启示是企业应建立起管理原则与制度,明确职、责、权、利,并协调统一。2、事断于法。

5、法家主张“事断于法贵贱皆从法刑无等级”,主张以法作为管理的惟一标准。启示是企业应以“法”为准,大小事宜,均依“法”而行,不随心而治。3、法由一统。法家主张“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即法令须由官府制定。启示是企业构建架构、订立流程、制订制度时,应统一规划、严格职属,切忌政出多门。4、以法为教。法家指出“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然后“布之于百姓”,“使卑贱莫不闻之”,“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启示是企业管理时,行文应简易,信息应公开,宣导应加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 页 -5、不法常可。法家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时宜则

6、有力”。法无常可,须应时而变。启示是管理制度与规范,如架构、流程、制度等,都应依时而变、动态管理。三、兵为锋以兵法为指南,注重战术,讲究策略,务求战必胜、行必果。兵家,以孙子为首,诸孙膑、韩信、诸葛亮等,以孙子兵法为代表作,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安危论、谋攻论、胜战论、速决论、虚实论、情报论六个方面。1、安危论:兵家主张居安思危,谨慎对待战争。启示是管理没有一劳永逸,应居安思危,关注变化,即时应对,审慎决策。2、谋攻论:兵家讲究谋略,主张从全局出发,多方考量,周密谋划。启示是管理应多用谋略,以智取胜,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3、胜战论:兵家主张胜战,反对消耗,力求歼敌以获取资源、鼓舞士气和实现战略

7、。同时,强调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启示是企业应高度重视管理推进,稳扎稳打,看准机会,务求成效。4、速决论:兵贵神速,兵家首重。只有先人一步,方能占据主动、以逸待劳;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减少消耗、避免变局。启示是管理应讲究速度,注重效率,力争最短时间解决问题、取得收益。5、虚实论:兵家讲究虚实,关注形势,主张因敌制变,奇正结合,集中兵力。启示是管理应察情观畔,审时度势,虚实结合,出奇制胜,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集中资源办大事、办要事、办好事。6、情报论:兵家重视情报,强调用间,认为知己知彼百胜百胜,情报是胜战关键。启示是企业应多方收集信息,加强情报管控,做到知己知彼,为决策提供依据。四

8、、道为基以客观为基础,尊重规律,追求主客观辩证统一,做到无为无不为。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作,主张无为。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道法自然、相对主义、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四个方面。1、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有其客观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道”。道源于自然、寓于自然,故道法自然。启示是管理应以客观为基础。尊重规律,不违背规律。2、相对主义: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对的,无为即有为,无用即有用,二者对立统一和相互转换。启示是企业应辩证看待管理,决策应多方考量,而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进行管理。3、天人合一: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启示是管理应追

9、求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对主观能动性不夸大、不贬低,让管理遵循规律,做到合法、合情、合理。4、无为而治:道家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主张清静无为,就是最好的管理。启示是管理应顺其自然,懂得授权与集权,各司其职,不擅自越级、越权,以最简单、最自然、最朴实的方法进行管理。由于儒、法、兵、道家思想各有优劣,互有短长,单一而论,都将失之片面,是以上述四个方面应综合辩证来看,儒为本、法为用、兵为锋、道为基,绝非孤立存在,应相互连贯、互为补充、辩证认识、融合使用。首先,各家思想均有互通之处,相互连贯,互为补充。道家道法自然,是指导管理的最高理论。它是儒、法、兵家思想的更高渊

10、源,其中透露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从根本上把握事物本质,洞察管理精髓,是避免管理陷入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指南针。儒家以人为本,是展开管理的根本理念。失之人本,管理就会误入歧途。法家、兵家也都以人本为出发点,强调把握人性,依据人性作出具体的管理行为。而道家“清静无为”,则是从更高角度去看待人性。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 页 -法家以法为纲,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以法为纲,才能为管理建立秩序。道家“道法自然”,是自然之法;儒家“为国以礼”,是道德之法;兵家兵书战策,是用兵之法。法,立于法而出于法。各家思想,其实皆有法度,皆以法为纲。兵家以兵为锋,是

11、推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道家“无为”,谓“上善若水”;儒家“仁义”,学水之品格;法家法治,依法顺势用术。其中过程,俱推崇兵法、运用策略。其次,各家思想似有观点对立,其实仅是侧重不同。根本上讲,实质相通。道家清静无为,非听之任之,而是顺其自然,讲究不妄为、不胡为、不折腾。这合于儒家“有为”。有序则无为,无序则有为。管理之有为无为,以秩序构建为要。儒家以人为本,非估息纵容。本恶为人性弱点,本善为人性优点,看似对立,实仅角度不同。管理之人本善恶,就是要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控制人性弱点,激发人性优点。法家讲究法治,亦主张激赏。

12、法之制订,从人本出发,依据人性善恶,建立法制。儒家讲究礼治,亦认同约束,即礼教规范。礼与法是管理两面,结合起来就是隆礼重法。儒家讲究德治,反对“不教而诛”。法家讲究法治,反对“不宣之法”。二者都主张教育,只是儒家重礼德,法家重法制。管理,就应该注重培训与宣导等,让制度规范公开、透明,让文化礼仪、道德操行等都得以宣扬。兵家讲究制胜,亦反对穷兵黩武,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这是儒家“仁义”体现。兵家讲究军纪,注重策略,是法家“以法为纲”体现;兵家讲究顺势而为、兵形象水,是对道家“道法自然”体现。管理讲究策略,就要求审时度势、虚实结合、出奇守正、顺势而为。最后,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辩证地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进行联结贯通,做到以儒为本、以法为用、以兵为锋、以道为基,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方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