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967296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挖掘文本情感因素充分实施情感激发促进语文有效教学五邑碧桂园学校小学部黄红军摘要: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激发,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其次,教师还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努力吃透课文,仔细挖掘每篇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课要灵活机动,积极探索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有效教学

2、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受到激动,与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然而,有时候我们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是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原因:第一,情感把握不到位。有时由于教师

3、备课不充分,或者仓促上阵,本身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握不准,就不可能把作者寓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因而始终无法引起学生的心灵的共鸣。第二,单纯依赖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诱发学生体会情感、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有的教师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不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去深刻理解、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和蕴含的情感,而是单纯依赖朗读技巧,致使情感领悟与有感情朗读完全脱节。第三,情感不协调。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5 页 -2 在教学中,有时教师无意中忽略的一些细枝末节,会破坏本来很不错的教学情境。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堂高质量的语文

4、课不仅能给学生以语文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要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执教者的情感投入是关键一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种情感的激发呢?一、教师要优化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情感具有传染性,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

5、感体验。因此,在上课时,我们绝不能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人曾说过: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二、备课要吃透文本,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新大纲反复强调,教学课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

6、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也为小学语文教学达到 新大纲 提出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展示了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功能,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被深深感染。此外,在教学中,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课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只有在认真备课上下功夫,才能做到严格依托文本,准确渲染一种情境,或愉快,或悲哀有效地引领学生顺着这种情境去深入地学习课文,让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的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7、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培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5 页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情感的投入,尽情的美读,品味语言来感知。在教秋天的雨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三、上课要机动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发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

8、学习平台,绝不能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语文知识。只有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1.运用语言激发感情首先是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将文字表达的情感变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声音。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进一步满怀感情地范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

9、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达成情感的契合。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地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凡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每每读来无不为之垂泪,浮想联翩。然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则感到比较陌生。因此让他们了解作者的感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在范读时,可配用哀伤的背景音乐,当读到:“多少回,多少回,多少回,”时,配以紧扣主题的视频画面,深沉的音调,

10、声情并茂。如果执教者全身心的溶于作者的情感之中,就会为之而哽咽,这样,学生被教师的范读带到了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拨动了孩子们的心扉。又如范读荷花一文,教师应以柔美的音韵,绘形、绘声、绘色,使学生在听读时不知不觉进入意境,唤起内心的视象,仿佛置身于荷塘边,感受着荷香、荷色、花姿,并从中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因此教师在范读时的情感投入,能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5 页 -4 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课文

11、,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其次是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帮助学生运用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2.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情感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相声、小品、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拿过来,运用于语文教学,使得课文描写的形象变成仿佛能看

12、到、听到、触摸到的形象,就能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在情感的体验上得到很好的满足。尤其是某些特色课文,比如童话故事,可以运用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脉而发:有的音量适度,快慢适中,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又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3.运用多谋体手段激发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

13、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尤其是涉及风景和风土人情的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制作,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加深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如:我上荷花一课时,充分运用多谋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环节: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师:一曲优美的出水莲,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又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清风徐徐,微波粼粼,满

14、池荷花在大自然的沐浴下轻轻摇曳,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思!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5 页 -5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课题:3、荷花,齐读课题)师:想看看荷花吗?生:(齐答)想!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课件播放荷花录象)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更加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乐趣,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传

15、统的语文教学常常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情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催化剂,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罗曼?罗兰也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语文教师要把真挚的情感传到学生身上,自己必须先有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应是一根贯穿于始终的红线。要真正达到这种投入也并非易事。作为教师应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学素养,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产生激情;其次,要有一定的语言素养,才能将你的激情传给学生,将你的真知灼见有效地授予学生;同时,还应有适当的方法,教师只有刻苦自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情感的畅快投入,做到有张有弛,恰到好处。只要我们以孜孜以求的态度去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就能在语文教学投入情感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文萍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4、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5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