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规划.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966233 上传时间:2020-12-1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2025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制造2025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201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2、,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至国家级,较以前城市试点有所升级。 7月19日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相当于此前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升级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张洪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前是以工信部为主来批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的;今后将由国务院来审核、批复国家级的示范区,相关文件也将由国务院来统一制定。词条百科精彩信息一览无遗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制造2025 外文名称China

3、 Manufacturing 2025 发布时间2015年5月8日 发布机构国务院 发文字号国发201528号目录1背景意义2原则目标3主要内容4五大工程5实施进展6十大领域7领导小组8示范城市9重点项目指南10国外情况11指标解读12国际评价13同名丛书折叠编辑本段背景意义折叠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

4、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折叠时间

5、年表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正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2015年6月15日,李克强先后考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考察中,李克强说,中国制造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中功不可没,但要看到,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

6、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12015年4月、7月和11月,李克强总理先后就经济形势召开了三次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这三次座谈会上,钢铁、装备制造、物流等诸多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参会,中国制造2025成为李克强在每次座谈会上必提的话题。他反复强调,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等,面向市场,贴近需求,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22016年8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3折叠意义中

7、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4折叠编辑本段原则目标折叠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

8、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

9、展水平。5折叠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6;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6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

10、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内容见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7一二三四五五

11、十的总体结构。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五五,就是有两个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

12、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折叠编辑本段五大工程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

13、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2.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

14、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3.工业强基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15、。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4.绿色制造工程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

16、、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

17、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折叠编辑本段实施进展2016年,中国制造2025由文件编制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5大工程实施指南以及服务型制造、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医药产业发展等3个行动或规划指南发布实施

18、,信息产业、新材料、制造业人才等3个规划指南即将发布,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出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复5个城市和3个城市群开展城市(群)试点示范,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推进实施,高端装备发展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一连串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8折叠编辑本段十大领域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

19、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

20、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

21、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3.航空航天装备。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

22、术应用。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3、,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7.电力装备。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

24、形成产业化能力。8.农机装备。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9.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25、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9折叠编辑本段领导小组国家制造

26、强国领导小组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顶级领导机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承担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以及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10。折叠编辑本段示范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开展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调动地方实施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

27、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并通过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折叠宁波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宁波。试点示范城市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原则上不设具体数量,除宁波外全国目前已有30个城市提出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申请。11折叠苏南城市群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批准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12折叠珠江西岸城市群珠江西岸的六市一区已获国家工信部批复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作为广东近年来的一大经济发展战略,珠江西岸的六市一区具体包括:佛山(顺德)、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肇庆。这是广东省

28、内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地,也是其经济腹地。13折叠成都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国第三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14折叠长株潭衡城市群今天从省经信委获悉,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加快实现湖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新贡献。152017年4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纳入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获工信部正式批复。16折叠武汉昨日从武汉市经信委获悉,经工信部批复,武汉正式成为创建中国

29、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信部在批复中表示,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武汉示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也将优先在武汉布局。17折叠泉州日前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泉州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批复要求,将泉州打造为全国协同创新的标杆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智能制造的先行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探索中国先进制造的泉州新模式,并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18折叠长春2016年,由工信部牵头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申报工作。2016年11月30日,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典型区域经济特征和发

30、展优势的长春,正式获批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我市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长春实施纲要,明确了2015年至2025年长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等。同时,我市还出台了长春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从今年起至2019年,我市将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六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四大体系,推进五个方面试点示范,推动长春制造向长春智造长春创造转变。19折叠沈阳从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获悉,沈阳市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通过扎实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促进工业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先行试验区。20折

31、叠青岛近日,国家工信部批复青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青岛市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青岛市布局;将加强对试点示范城市的高端咨询服务和跟踪宣传报道,并将相关试点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21折叠吴忠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了解到,近日经国家工信部批复,吴忠市正式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22批复要求,将吴忠打造成为西部中国制造2025标杆城市,建设成为内陆经济开放的新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支点、西部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并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

32、型经验和示范引领。工信部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吴忠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也将优先在吴忠市布局。22折叠湖州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批复同意湖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湖州由此正式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23近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23折叠郑洛新2017年5月24日,从省工信委获悉,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

33、点示范城市群。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将通过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打造全国制造业区域增长典范和转型升级新样板。根据批复意见,河南省将建立完善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同时,为更好支持三市试点示范工作,将整合现有资金渠道,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基金,加快构建制造业新体系。24折叠合肥2017年6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与科技局获悉,国家工信部最近批复合肥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标志着该市跻身制造业国家队。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和质量兴市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逐渐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

34、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在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先进制造业引领下,该市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不断提档升级。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2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计划通过3年至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新型制造业强市和强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加快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全国试点示范工作启动后,合肥市积极开展申报创建工作。今年上半年,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评估,对合肥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目前,合肥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去年,该

35、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未来3年试点期,该市将立足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新起点,全面落实制造强省部署,力争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25折叠赣州日前,工信部批复同意赣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是工信部2017年首批批复同意创建的城市,也是我省第一个通过批复的城市。26折叠广州日前,经工信部批复,广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未来3年,广州将积极引进全球战略投资者和500个优质项目,着力建设以10个以上世界级价值创新园区为龙头、以30个以上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以一批特色发展中小型卫星园区为基础的产业载体新体系,重构全市产业发展

36、空间。27折叠编辑本段重点项目指南10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决定组织实施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主要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及设施、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共18个重点任务。28折叠编辑本段国外情况工业4.0(德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美国)29与德国工业4.0全面对接2015年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的批复文件。作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德产业园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

37、。智能制造是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中的一个亮点。通过智能模拟和传感让企业更有指向性地从事个性化生产。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工业化和自动化这么简单,智能制造是要给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德国思爱普公司制造行业首席专家Golan Kwok表示,中德企业大可利用工业4.0的到来,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沈阳机床集团欧洲集群总裁张天君认为,传统制造在技术上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新的工业革命,是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坐落于东北装备制造业密集区沈阳铁西区,这里规模以上企业482家,跨国公司超100家、世界500强企业超50家。德国在沈阳投资的宝马、巴斯夫等22家企业都在此集中落户。

38、宝马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以及本土之外唯一的研发中心都设在了这里。中国制造2025的代表性企业沈阳机床等也集中于此。作为国家战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将担负起承接中德两国制造业深度合作、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示范区的使命,并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中德大街为轴线,与中欧路、中法路、中瑞路、中奥路构成一纵四横格局,将形成汇聚德国企业的产业走廊。截至目前,园区已在中德两国举行推介活动13次,接待国内外来访团组50多个,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商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德勤公司等商会协会及中

39、介机构建立合作联系。目前,园区已建成各类项目35个,重点推进项目74个,其中智能制造项目10个,先进机械制造项目14个,汽车制造项目30个,工业服务项目14个。折叠编辑本段指标解读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30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

40、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

41、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二、主要规划目标(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42、:一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与国际具有可比性,该指标的预测,使用OECD的统计数据。未来十年,以OECD统计的1999-2012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5.9%进行测算,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和1.68%。二是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据统计,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平均每年增加约0.029件。未来十年,按照12.4%的年均增速测算,2020和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83件和1.48件;按照年均增加0.029(件

43、)测算,2020和2025年分别达到0.57件和0.71件。为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取两者均值,2020和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70件和1.10件。(二)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三个指标。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产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长0.19分(2010-2013年平均增长0.

44、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二是制造业增加值率。受世界金融及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008-2011年下降速度较快,近两年来开始止跌回稳。从2012年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率将走出低谷期,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5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

45、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预计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7.5%和6.5%左右。(三)体现两化融合的指标未来十年,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宽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在规上企业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宽带用户数。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

46、案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约3.3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饱和阶段,预计宽带用户年均净增规模在1100万,据此估算2025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8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将达到3.9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表1相关国家宽带人口普及率水平20102011201220132014美国26.50%27.45%28.44%29.25%-英国30.83%32.95%34.51%35.76%-法国33.74%35.78%37.51%38.79%-德国31

47、.43%32.80%33.70%34.56%-日本26.77%28.03%28.39%28.90%-韩国35.48%36.65%37.25%38.04%-印度0.91%1.06%1.17%1.16%-巴西6.80%8.56%9.15%10.08%-OECD23.5%24.6%25.7%26.6%27.5%发展中国家4.2%4.9%5.4%5.8%6.1%全球7.6%8.4%9.0%9.4%9.8%中国9.4%11.6%12.9%13.9%14.7%数据来源:根据ITU公布的统计数据整理,其中2014年数据为ITU公布的预测数。其次,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参照2011-2014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3.1个百分点,并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律,预计十三五期间,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