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957293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武义县实验小学朱晓 教学目标: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 .明白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4 .理清故事师:这么多李子,同班们纷纷摘果,唯王戎不懂。猜猜,王戎没有急着去摘当时可能在干嘛?(出示众儿奔走 王戎思考图片)生8:思考生9:思考师:是啊,他在思考这么多李子,在路边怎么没有被摘的痕迹。来,再读课文。(出示全文)思考第一个问题全 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第二个问题这里红色的几个字(之),完全一样,他们在文中意思一 样吗?学生默读课文。师:我们先交流一下,诸儿竞走取之和取之信然,两句中“取

2、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取李子(小声)师:之,在这里是指什么?就是说他们取什么?生:李子师:对,赶紧在课本记下来,这两个词中“之”表示李子。(生记录)师:文中还有一句人问之,这里的之也是指李子果吗?生:不是。师哪是指什么?来男孩你说。生1:王戎(不自信声很小)师:来大声说。生1:只王戎。师:完全正确,根据课文内容就能很容易的理解文中的“之”在不同地方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联系上下文 猜测的学习方法不仅理解了课文,还了解了新知识,这个“之”叫代词。(副板书代词)师:接下来我们交流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生1:众小儿游,发现李子师:经过呢?生:其他孩子争抢去摘,王戎不摘,因为知道李子是苦的。师:

3、结果呢?生3:其他人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师:很明显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事情发展的顺序。(副板书)三、复述故事,品析人物。L复述故事师:了解了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四人一小组,用现代语言按顺序讲一讲故事。生小组内相互讲故事。师:小组内讲完了,谁能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姑娘,你说。生1: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他的他伴去游玩。走在路上看见路边有李子树,树上的果子非常多,快把树 枝都压断了。其他孩子都争抢着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答到李子这么 多,树在在路边载着,却没有人摘,一定是苦的。同伴摘来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流畅)2 .品析品质师:李树多子折枝

4、,所以众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引导学生再次梳理板书)这么多孩子中只有王戎一个不去 摘,请思考为什么他不摘李子?生:他在思考,这么多李子没人摘,肯定是苦的。师:哦,就是说王戎看到路边李树结了这么多果没人摘,依此分析没人摘的原因是什么?生:李子苦。师:他断定李苦的依据是什么?生1:李树栽在路边,而且果子这么多却没人摘,他想此必苦李。师:他没有着急去摘,而是观察环境,进行思考。再设想:一般路上会有很多一一生:行人。师:路上有很多行人,路边有满树李子果,如果香甜能吃一一生:会有人摘的。师:而现在是多子折枝,没有被人摘的痕迹,所以王戎断定一一生:此必苦李。师:由此可见,王戎通过观察,经过思考分析,得出

5、苦李的结果。那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得孩子?姑娘,你 来生2:聪明的孩子生3:善于观察的孩子生4:善于思考分析的孩子生5:他是个善于推理生6他三思而后行的孩子生7:做事不莽撞师:这词用的好!文中那句话最能体现他三思而后行?生:为戎不动。师:的确他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三思而后行的孩子。他还认定自己的判断,冷静应对不动摇,也 说明他是自信的孩子。3 趣味背诵那我们来做段健脑操,赞王戎。(出示儿歌:女生:王戎王戎了不起,男生:曾经结伴去游戏。(生在老师引领下,扭腰击桌,有节奏的诵读儿歌赞王戎)师:我们知老故事,了解了王戎是个冷静,善于观察分析的孩子,再回过头朗读原文。(出示课文。)男生一句, 女

6、生一句,预备走!生接读课文。师:眼睛闭起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接。准备王戎七岁一一生:尝与诸小儿游,师:看道边李树一一生:多子折枝。师赭儿一一生: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师:人问之一一生: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J师:取之生:信然。师:老师把课文变一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王戎尝,见路边o诸儿,唯 o人问之,答日:“O ) 学生依据此提示齐读课文。四、随文练写,训练提升师:好,王戎的故事留在心中,那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摘桃取杏的经历,或见过路边满地西瓜,(出示练 写要求,满地西瓜的图片)请在学习训练单中,模仿文中语言的特点或现代语言的形式,在相应区域用几句 话写故事。古人说我的时候叫做吾

7、(板书:吾二我)学生写话。师:谁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生1:吾九岁,尝与诸小二游,看道边杏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吾不动。人问之,吾答日:“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杏必酸。取之信然。”生2:吾六岁,尝与诸小儿游,看地边瓜多子满地,诸儿竞走取之,唯吾不动。人问之,答日:“瓜在路边, 竞无人摘,西瓜必生。”(刘晓静)生3:吾八岁看道边苹果树多子折枝树在园外而矮小,此果必生。生4:吾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路边瓜多,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人问之,答日:“瓜在路边放,此 必有主师:真了不起!为你点赞!大家也可以用文言文写自己的故事,简短明了。请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不 过难度提升,注意一一(出示(王

8、戎七岁,。诸儿)学生根据提示背读课文。师:理解了内容,同学就会自然的背诵课文,真好!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成语“道旁苦李”(板 书),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师:那文中满树李子有没有被人们所用或重视生:没有。师:所以,后来人们用“道旁苦李”来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人、事或东西。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王 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品质,也要提醒自己做对他人社会有用的人。你们还知道古代哪些聪慧的人,请看一一依次出示图片)生:杨氏之子、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师:世说新语里面还记录了很多像王戎一样聪明的人,下去 后可以搜集阅读,或观看视频。另外,给大家一个任务,回家以后用文言文给你的父母亲人讲这个故事。 比如我:父亲,吾今日为你讲故事,话说王戎七岁(老师)今天学习就到这儿,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