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4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955166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4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4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42页).doc(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第 37 页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汇编(新课标卷)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古 渡 头 叶 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

2、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3、。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

4、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

5、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

6、,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7、?”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试题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试题考点】对小说文本内容分析与概。【试题解析】B项“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分析不当,更多的是“我”

8、为渡夫说出那样的话而震惊。C项“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错误。E项“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误。渡夫并没忘记昨夜的事情,作者看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试题答案】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来源:Zxxk.Com【试题考点】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试题解析】首先从渡夫与“我”之间直率的对话,并主动留“我”在船上住一宿,可看出他的坦诚热情和乐于助人

9、;他也直接表达了“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其次从他不愿给北佬兵当苦力以及在风霜雨雪中坚持渡船等可以看出,他坚强不屈、不畏辛苦、自食其力的性格特征。再次从他尽管抱怨老天不公,但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从他唱的歌声中可以看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试题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试题考点】分

10、析概括小说情节及其作用【试题解析】小说对渡夫故事的叙述主要从与“我”的对话、“钱”话题的引入以及他自身的叙述等角度来展开。“我”的介入,使得渡夫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与渡夫之间“钱”话题的引入,引起了读者兴趣;对话加自述的形式使得渡夫的故事简练而集中。(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试题答案】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

11、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打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试题考点】探究小说结构安排【试题解析】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主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歌声作结,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新课标卷II)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鞋 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

12、:“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21*cnjy*com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

13、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

14、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

15、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

16、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

17、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地方特色鲜

18、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答案】A、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题中,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

19、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答案】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

20、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守明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守明在生产队干活时,用纱布包手,洁净但是羞涩地纳鞋底的情节也表现了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性格。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蕴着对“被爱”的渴盼。【解析】回答此题,要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比如文本中对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近乎梦境般的描写,就可以从中归纳出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神态,以及她对于爱情抱有的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等等。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21、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既然题为“后记”,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小说写的男主角是“那个人”,而“后记”则是写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人;小说中并没写“那个人”和守明后来的情况,不能断定他们后来就一定会如“后记”中“我”的遭遇。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也很相似;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况

22、很相像;小说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解析】回答此题,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选择论据,作出答复。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浙江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

23、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

24、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

25、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

26、。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本文有删改)1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1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13

27、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11.答案:自信、沉稳、果断。强调、不容置疑。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解析:人物心理可从人物言行中看出,“浅笑”与“朗声”既是沉稳的体现,也是对隔壁店主的疑或的掩饰,说人物的心理要用形容词。12.答案: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解析: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回答时指出什么内容是

28、出乎意外,什么地方是在情理之中即可。13.答案:自感技不如人。自觉羞愧。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方面考虑。14.答案:“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解析: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15.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解析:应根据题意要求分两步解答。先是分析人物形象,再是概括作品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29、要着眼于全篇,从人物的言行和故事情节着手。概括本文主旨,要在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关注体现文章要旨的段落和语句,尤其要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 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

30、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 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 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

31、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

32、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 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

33、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現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有刪改)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

34、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 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答案】14.(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2)古城人不观解陈皮匠的选择。【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能力能力层级为B。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说话人的角度可以看出古城人对陈皮匠选择的不理解;从语言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陈皮匠是个有文化且聪明、灵巧的人,选择做皮匠则可以看出他人生志向的与众不同。 15.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答案】15.(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2)为陈

35、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与内涵,品味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能力层级为D。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段社会环境描写处于文章的开头部分,介绍了古城的概貌,可以看出其内容上的作用是突出古城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底蕴。本段的末句,点出了绱鞋掌钉的小皮匠,也有古城人的恬静与自信,再联系社会环境对体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便可分析出这是在为人物提供特定的环境依据。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答案】16.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2)数设多:陈皮匠

36、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3)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分析藏书的特点,首先找出原文中与藏书相关的内容,列举的书名可以判断出藏书内容的特点,教授呆在图书室的时间及陈皮匠收集书、整理书的时间可以看出书籍数量的多,教授对书极高的评价可以看出藏书的研究价值。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答案】17.(1)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2

37、)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3)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陈皮匠送书之前认真读了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之后,由此可以比较容易分析出陈皮匠对老教授专业能力的信任,认为他能够真正认识和挖掘这些藏书的价值。反之,考虑陈皮匠对自己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深究藏书的价值和内涵。另外,老教授论文带来的震惊让他看到了进一步彰显古城文化和家族历史荣光的可能性。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

38、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什么,请予探讨。(7分)【答案】18.(1)评价: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 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 度有失偏颇。(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主要考查对小说主旨的理解。面对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小说展示出相对立的两个态度,一边是以陈皮匠代表的传统派,一心守护传统文化;一边是以

39、其他古城人为代表的功利派,一心想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商业价值。作者重点塑造了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肯定了他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批判了当下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现象。(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独木舟之道美 西格德 F. 奥尔森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

40、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

41、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42、!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

43、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

44、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

45、感。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选自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11. 根据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4分)顶风破

46、浪: 冲过急流: 【解析】顶风破浪: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的乐趣。冲过激流: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到欢乐的乐趣。12.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答: (2) 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答: 【解析】(1)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2)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13. 有人认为第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