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9422731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出谋划策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坐飞机总比坐火车快。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既是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节外生枝);既有课前筹划,又有课中“即席创作”。关键是教师要找到其中的结合点。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意、一种思路、一种智慧。一位实验区的老师说:“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新课程实验,同时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好重。每一次我都精心准备好教案,满怀热情地走进课堂,但面对活泼的孩子,我说啥都不管用,上课就像打仗,有时教学任务没完成就灰溜溜地走出了课堂。一次次的挫败差点扼杀了我从教11年来苦心经营起来的那么一点点自信”从上

2、面这位老师的言语中使我们真切地感到,面对新课程,教师确实遇到了挑战。那么,怎样来帮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呢?从备课的教学设计抓起,是一个重要举措。第一节从设计上体现课标精神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1规划性。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2超前性。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

3、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像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3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教学设计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二、为什么要重视教学设计一)落实课标,深入课改需要如前所述,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那么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否则教师学习课标是一回事,备课又是一回事,教学设计还是老路子,那么,走进新课程就是一句空话。课改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涛声依旧”,与其说课堂

4、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的突破。所以,课改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需求。特级教师李吉林十分重视教学设计,她说:“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我自己教了几十年小学语文,深知其中所费的功夫。其实,我非常热衷教学设计,我喜欢翻来覆去修改、调整,我不喜欢一锤定音,即使夜深入静,也乐此不疲。因为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综上,要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就必须要抓教学设计这个关键环节。(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或不善于课堂教学设计,目前在中小学并非个别现象。如有的课堂教学缺乏总

5、体设计,粗糙而简单,无序而重复,因此教学时间用得多,精力用得多,而收效甚微。这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低、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正如特级教师宁鸿彬所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简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当前抓教师课堂设计刻不容缓。(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

6、。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提倡个性化,而不能模式化。研究教学设计,是不是会束缚教师,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呢?诚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入与入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

7、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关键是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及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运用,取长补短,并非要求教师机械地编写教案。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三、新课程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下表介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本书将在其他章节详细阐述。)确定教学目标(考虑)1全面、具体,符合实际;2三维目标整合;3课堂节外生枝怎么办处理教学内容考虑)1学生知识背景;以简驭繁,化难为易;2可利用的教学资源;3教材呈现方式;4、可能提出的疑问;组织教学形式(考虑1关注学生学;2教学多样化;3自主合作

8、深究;4以问题为中心;5营选民主氛围;6、预设方案被打乱怎么办?预设教案产生课堂应变二度设计第二节从学的角度想问题教学设计伊始,教师们提起笔来编写教案,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有的想,这节课我应该怎样去讲?而有的会想,这一课学生应该怎样来学?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恰恰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下面王英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是学生配合教师吗?一堂公开课后的思索前不久,为了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上课比赛,我精心设计了一堂课,在邻班试上。上课前,我自以为这堂课设计新颖、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只要稍加点拨,便能把课上好。上课时,我笑容满面,声情并茂。开始学生确实被吸引,可那新鲜劲一过,课堂气氛就松散了。学生

9、们有的看窗外,有的打哈欠,一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样子。课一上下来,我的沮丧不言而喻。这时同年级的老师安慰我说:“你的课堂设计无可挑剔,今天你是借班上课,学生没有配合你,你在自己班上课就一定会好。”是学生没有配合了我吗?我深深地思索着一堂课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上好吗?谁是主体?谁是学习的主人?不容置疑,学生是主体。课堂上,应是教师配合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我对此次课堂教学做了以下整改。改“慷慨陈词”为“促膝而谈”。我一改“高高在上、慷慨陈词”的教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击击掌、拉拉手,实施零距离对话,生活化的语言中多一些幽默,多一些商讨,

10、使课堂成为师生“促膝而谈”的场所。改“专心听讲”为“多动多讲”。我改变传统单一的学生听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把说话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坐着,允许他们抢答,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甚至多动脚,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改“全听懂了”为“我还有疑问”。“你们全听懂了冯?”是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老师大多关注学生是否能接受他讲的知识。其实,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说的“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敢问善问,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新了教学理念,做了整改,这堂课终于获得了成功。(福建教育2003年第3期王

11、英)根据上面这个案例可启示我们,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过去老师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以致上课时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这是不妥当的。新课程面前,教师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作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比如少年儿童的心理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的心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一般都求新、求奇、求趣。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就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第二,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5、13 1班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

12、经验,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资源。有这样一件事。为了摸清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验,岳老师进行了一次未教先考。在教学之前,岳老师想,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学前教育,学生对这些内容是否接触过了呢?要不先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来个“摸底测试”吧。结果让她意想不到:会读、写、数10以内数的是95。同时她也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字书写不规范;部分学生口算时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计算的意义。鉴于此,她对教学计划做了大幅度调整。北京市景山区有个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他提出课堂教学设计有三付“灵丹妙药”:一是从学生的自我出发;二是引导学生去寻找矛盾;三是寻找实践案例。他的教学设计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13、而且教学成绩突出,可称为是地理教学的一绝。这里仅就第一付药“从学生的自我出发”来看,什么是“从学生的自我出发”?即课堂的课题与学生越接近,效果就越好。受教于王能智老师的顾全老师谈了下面的体会。王先生倡导教学设计要从最贴近学生感受的话题引发,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越近,教学越鲜活。以王先生指导我们上的一节课为例:我校八位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辅导初一学生上一节课“今年春游去哪里”。全班同学分成六组设计春游方案,在课堂上各组展示自己的方案进行两天一夜的实地春游。八位教师怎样联合呢?作为地理教师的我讲“旅游地的评价和旅游线路的选择”,数学教师讲“客流量趋势分析”,语文老师讲“说服别人的表达技巧“,历史教师

14、讲“古建筑中的历史内涵”,政治老师讲“生活处处有情趣”,生物教师讲“植物标本的制作”,计算机老师讲“网络应用与软件制作”,英语教师则组织学生用英语重新评价获胜组的春游方案。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以至于获胜组(即密云组)对密云每一个宾馆的居住条件和价格都了如指掌。第三,研究个别差异。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二双叶片。当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人无全才,人外有人,因材施教,人人成材。所以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研究学生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进行差异性教学。第三节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我

15、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儿童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和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一)教学内容开放过去我们讲“课本、课本,一课之本”,现在这种观念已经陈旧了。现在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必须突破课本为中心的思想。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去开

16、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教科书开放的课外书(课外各种读物)教学内容无字书(博物馆、少年宫、人民公园、烈士墓、农村、厂矿等)校本课程二)教学过程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师设计教学往往是以上课、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新课程设计必须突破这一旧框框,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它的基本框架是“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扩展”。教学过程开放包括:教学过程开放(1)课堂向课前开放(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2)课堂向课后开放(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3)课堂向室外开放(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车间码头、田间地头等上课。)(4)学校向家庭开放(家长可以

17、参与教学,家校合一,齐抓共管。)(三)教学问题开放教学问题开放是指“在答案的回答方向上体现多元化特点,甚至无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从问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出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的分析,均视为正确的一种无严格界定方向的答案”。这也代表一种方向。有位老师在讲穷人一课,总结课文时提问学生:“同学们,学了穷人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很显然,这个问题是为归纳中心思想而设计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纷纷地回答:“我觉得文中的桑娜和渔夫都很勤劳、善良”“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此时,老师准备归纳了。突然,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公平,劳动人民的命运很悲惨。”紧接着,又有

18、一位学生投了一枚“炸弹”:“我认为,桑娜和渔夫穷也不能都怨别人,他们的孩子太多,五个!抵得上现在五个家庭的孩子多。一家七口只靠渔夫一个人劳动养活,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一家九口人,怎么能不穷?就是放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很难叫他们富起来!”这下,教室里就像开了锅似的,计划生育、人口问题成了热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同学还引用了国情教材中的人口数据作论据。讲台上的老师可不高兴了。因为后来的这些“异端”离他的“标准答案”太远,扰乱了他的教学程序,于是他喝住思维活跃的学生,几乎是强行通过了“标准”中心思想之后,便草草收场了。显然,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没开放。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

19、式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一切以书本为限,一切以教师为准,教师主宰一切。这就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在课堂中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像思维被统一的标准答案所扼杀!而新课程就应开放学生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大胆想。第四节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目前中小学学生厌学的现象很严重,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人对1.6万余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生一年比一年更加不喜欢学校环境和学习活动。有58的学生选择“假如可以不上学的话,我会不去上学的”。还有一位学生索性写了一首打油诗在同学中流传:“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要我学英文,绝对不可能。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数学不及格,突出我性格;语文不作弊

20、,完全是放屁;要想成绩好;全靠眼神好。”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学习,我厌烦读书,我一进学校就烦,何时能和爷爷奶奶一样退休”。还有的同学把一首歌的歌词做了如下更改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胚是我”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凡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教学设计应开头引人人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未绝,这有一定的道理。另外,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戏剧性,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应有悬念和矛盾。有的教师上课就怕学生出错,往往

21、追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教学过程流畅,把学生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框架内,生伯学生越雷池一步,结果造成教学毫无生气。其实殊不知,教学中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激烈碰撞的思维火花,没有跌富起伏的悬念,当然也就唤不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所以有时课堂上出现矛盾、发生争论,甚至出现错误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恰恰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就总结出这样的经验:“以错误引起发笑,以发笑引起注意,在轻松自如的笑声中传授知识、纠正错误。”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太原市特级教师刘颖老师的教学很有特色。她的学生曾说:“刘老师会煽情,她的课不是叫我们笑,就是叫我们哭;要么叫我们争论不休;要么使我们回味无穷。我们在哭笑中

22、丰富了情感,在辩论中明晰了是非,在回味中悟出了许多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单一的讲、学、练、谈都可能带给学生学习上的枯燥无味。如果学生能够读读、看看、写写、画画、做做,这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数学百分数利率应用题一课,可以通过播放小记者采访银行职员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访谈中道出储蓄的意义、利率的变化等知识;同时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存款的情况(款数、存期、利息等)。在课堂上还开展了“争当小小储蓄员”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中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3加强人情

23、味与幽默感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平易地讲述学术和文艺的书,往往杂些闲话或笑话,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有兴趣。但中国有些译本,都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它相近于教科书。这近于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领悟先生的话,联系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学得轻松与快乐,教师上课为什么非要“正经八百、严肃认真”呢?课堂上恰到好处地穿插一点“轻松与笑话”,教师适当来一点幽默有什么不好呢?这也许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给课堂增添几分活气。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竞赛活动能激励人的斗志,能克服人的惰性心理,特别是人的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要

24、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为希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少年儿童逞强好胜、喜欢竞争,如果在讲座中运用竞赛,引入竞争机制,这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竞赛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竞赛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朗读、背诵、动手操作实验等。从竞赛的对手来看,可以是个人竞赛、团体竞赛等。从竞赛的方法看,对易答题可以采取“抢答”、“举手答”、“没举手的再答”等方式3对于较难题可采取小组“接力赛”、“累分团体赛”;对难度大的题则采取“夺红旗赛”等。第五节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

25、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活动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1学生有了参与及表现的机会。2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活动功能3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沟通、交流、对话平台。4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实践和探究性活动。5化静为动,有情趣,学生乐学。例如10的加减法一课中,让学生抛10个花片,然后根据正反面情况写出算式,学生在操作和交流(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又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组合交流)中“创造”出了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又如教学十几减九时,让学生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苹果里

26、卖出9个,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得到多种拿法,由此“创造”出了多种计算“139”的方法。再如统计课中,学生在扮演“来客登记员”角色时,在摆动物头像的操作和合作讨论过程中“创造”出了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以及斜排等多种排法。这些活动实际是学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质疑式。学生质疑带疑阅读一尝试讨论大组交流一解疑存疑。讨论式。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教材一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辩论式。学习新教材一确定辩论题目一分组做准备一两组展示辩论一辩后师生小结。茶馆式。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

27、师适当做评点。小组式。自我尝试学习一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采访式。教师明确采访要求一个人(或小组)采访有关人员一写好采访记录汇报采访情况一得出采访结论。主题式。课前明确主题一各自搜集资料一充分表达想法一师生共议主题。主持会议式。学生充当节目主持人,教师退居二线做导演,整堂课由学生主持、串连、设问、解答、存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第六节课堂以问题为中心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而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这种区别将给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前者重视教学结果,是以知识为本位。而后者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而实现这种转移,教学设计就应变“知

28、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新课程为什么要以问题为中心呢?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有以下做法和体会:“我在一次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研究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请学生用纸片制作了一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用它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面积。学生们有的测量桌子面,有的测量椅子面,有的测量黑板面紧接着,我提出新的要求请大家测量大舞台的面积。学生们蜂拥而上,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在舞台上摆起小纸片来。这时,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座位上没动,他大声地说:教师,这样测量多费时间。他想到了这样测量的不合理性,但没有亲自进行数学活动,也就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终于,趴在地上测量的两位学生气喘吁吁地站起来,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29、:这个纸片太小了。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比平方分米大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又有几位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搬到舞台的一端,倒过桌面朝下测量面积。还有几位学生不甘示弱,另辟蹊径,他们把舞台划分为8等份,只测量其中的1等价。学生们在舞台上边测量、边质疑、边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被孩子们的大胆发现、勇敢创造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自主探究的精彩表现,博得了1000多名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这节课为什么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充分发挥了创造潜力呢?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

30、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这样,学生在探究中,就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新知识。在这节课上,由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时空,在测量舞台面积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独有偶,吴老师的做法和北京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的做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王老师三剂“灵丹妙药”的药方中的第二剂就是“引导学生寻找矛盾”。矛盾就是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矛盾,实际上就是设计了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了矛盾和问题,才能引发其探究的动机。例如,1998年洪灾之后,引导学生寻找到以下几个矛盾:

31、1为什么今年四川盆地未发洪水而洞庭湖浅盆却发生了洪灾?2为什么今年7、8月雨带仍在长江流域徘徊?3为什么今年荆江河段水量小但水位高(与1954年相比)?4为什么今年洞庭湖水系小会闹大灾?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反复制作长江流域地理模型,反复模拟洪水,探究洪水成因。得出如下一些原因:山区: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支流:行洪不畅、大堤溃决。湖泊:蓄洪不力、湖堤溃决。江湖间排水不畅、内涝。通过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现实意义,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感到困惑的情境时;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假如我们完全解答了所面临的问题,紧张感就会随之消失,人也就不再感到有兴趣了。

32、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和王能智老师的地理课教学设计之所以能成功,他们的可贵之处就是抓住了课堂的问题和矛盾之处,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结构。缘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烹语)。也就是说,新课程设计不是以做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仅仅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是把教材

33、上的例题、问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传统的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走进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其问题的存在,可见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且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下课铃声响了,思维未断。第七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

34、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既有趣又发人深思。一次,荷兰首相来中国访问,中方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当时天空飘看雨丝,礼宾车队抵达幼儿园门口时,只见门口两边齐刷刷地站了两队小朋友,一律昂首挺胸,站得笔直,一见首相夫人下车,便全部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塑料花,异口同声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来宾走进教室参观,只见整个教室鸡雀无声,孩子们个个在座持上坟丝不动,双手放在背后,稚气的脸上表情非常严肃。看到这些,首相夫人很快便结束了参观。回国后,首相夫人对中国大使说,这是她历次出访中感觉最不好的一次。为什么下着雨还要让孩

35、子们站在大门口等,又整齐划一地拍手;喊口号,好像木偶人一样?进了教室,又那么肃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这些究竟说明了什么?五六岁的孩子应该非常天真活泼,调皮捣蛋、吵吵闹闹的才正常。可这些孩子们仿佛都受到军事化训练,毕恭毕敬的,失去了天真烂漫,一点也不像孩子了。要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应该是蹦蹦跳跳的才对,即便做个鬼脸也很可爱!荷兰首相夫人所见的这种情景,应该说是完全真实的,这种情形在很多中小学生里同样存在。然而,我们为什么没有她这样的强烈的不快感受呢?是首相夫人过于敏感还是我们过于麻木?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是我们的头脑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浸润得太久太深了。教学民主是建立宽松和谐

36、的课堂气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组织当中要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为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的学校提出了“一个废除,二个提倡,三个允许”的做法很好,可供参考。其内容如下:一废除:坐姿不须端端正正,废除坐姿必须始终挺胸直背的规定。二提倡:发现错误提倡有错必纠(包括教师的、教材的、权威的)发现疑点提倡有疑就问,大胆质疑,积极解释。三允许:举手允许高举;练习允许商讨;听讲允许围绕学习目标就近轻声说话,翻阅书本、资料。新课程教学气氛营造策略不局限以上六种,它还包括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课堂教学形成性、激励性评价设计等,因为在其他章节已有讨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教学设计?当前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2,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策略和方法?3你对新课程设计还有哪些好的建议?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