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3935717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 报 书 实 验 区 名 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 验 区 负 责 人 李玉花 学 校 名 称 东北林业大学 主 管 部 门 教育部 申 报 日 期 2008年6月20日 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八年四月填 写 要 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所属类别”请填写: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

2、物,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生命科学建立时间2003年3月实验区负责人姓名李玉花性别女民族朝鲜出生年月1961.04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院长联系电话(手机)13351019901电子邮箱lyhshen传真0451-82191733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26信箱邮 编150040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东北林业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学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并兼具多学科,具有雄厚生物学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启动建设“国

3、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几年的培养模式探讨,创建了“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实学科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确定了适合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求,以培养生物产业领域中研究和应用人才为明确目标,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和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精英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培养等重要的教学环节的探索过程中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具体前期工作包括: 1、建立了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加强了学生生物技术

4、产业化训练“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要培养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领域领军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依托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优势教学和科研资源,融合各学科科研特色与优势,首先建立了以细胞培养平台为基础的多个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技术平台、干细胞诱导培养技术平台、生化制药技术平台、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效人参皂甙技术平台、小型微生物发酵制备技术平台等),把科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物产业应用技术,并通过对学生开放、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性试验研究、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综合实习、选修实习及毕业实习等环节,以自愿选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物产业应用性技

5、术进行强化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生物技术产业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这种新的创新培养模式已经开始运作,自2005年以来对3届本科生进行300多名毕业生进行培训。2、创建了科学的育人观、构建了创新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自创新实验区建设以来,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和综合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质量关,建立了以和谐教学氛围推动创新思维敏锐、学识素养高、研发技能强、人格品质优秀、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几年来,在“生命基地”的各项检查验收以及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均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6、3、开展了“五大建设”,构建“三大平台”实验区成立后,以高素质领军型应用型生物学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推进“五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实践教学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设)”、搭建“三大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建立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4、强化了师资队伍和实验实习条件建设通过内修、外培及外引,建立了一支精于学术、勤于育人的双师型“三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师资队伍。通过科研究实力雄厚的学科群的建设,为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学校投资1820万,建设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及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

7、为基地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和良好的技术支撑服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近5年学校平均每年投资近400万元,已经建立了帽儿山、凉水、九三油脂、哈药集团和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等10多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外延平台。通过创新教学平台建设,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把知识置于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情景和科学发展的背景框架中来理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来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构建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平台。人才是高校的“主产品”,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大学实现自身

8、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正立足于为振兴东北老工业服务,深化学、研、转、产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生物学、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素质的应用型生物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专门人才。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确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

9、、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和研究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强化教学内容的集成与整合、增强教学活力;强调师生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将建立科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融为一体,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人才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要实现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四个转变,即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教育转变;教育功能要从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

10、向以培养认知能力和技能素质为主转变;教学组织形式要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方式要从单向知识传授向双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四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四结合(上下游结合、学研产结合、不同学科交叉结合、国内外结合)”、“两配套(政策配套、投入配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改革的定位 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型领军人才在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时需具备三种基本素质:首先具有雄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具备较强的创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第三是高尚的人格

11、素质,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精神,以自身的乐业、爱业、敬业精神服务于社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有较宽口径的专业适应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既能为生物产业、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研发和产业化的领军型高级人才,又可作为应用型的从业人员,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成区域和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区。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社会调研情况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

12、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倚重于知识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21世纪生物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生物产业在兴起,生物产品也大量开始进入市场。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强烈需求。目前,我国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共有700多个教学单位招生,每年招生在58000人左右。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平均约有50进入国内外的研究生层次继续学习,尚有50学生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参加工作。目前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多集中在农业,植物,生物制药,生物大分子技术基础研究等领域。近三年来,

13、我们走访了我国北方地区74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生物技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有较大的社会需求量,但从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从事常规实验室工作者占有较大比例,10左右从事研发性及产业化工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从事研发的能力有待提高、创新素质有待加强、缺乏创业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与企业对研发和产业化人才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性产业技术的训练相结合。 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研发与产业化工作的领军人才。一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源于实践,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理

14、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载体。因此,该领域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水平的实验实习平台和多样性的实践环节的配套支撑,特别是我国的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端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自主生物产业的平台及应用型生物学人才的培养平台。因此,通过“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强化生物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及从业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展迅速、具有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生命科学领域对复合创新型生物学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高等生物学教育要想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强化科研

15、能力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创新,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突出,团队精神兼备的优秀人才。通过“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进行深入持久的教学改革,可以探索出一条培养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研发与产业化工作的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近年来“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区承担多项教学改革研究,包括“分子生物学分级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等16项教学研究项目(附表1-2),获奖19项(附表1-1),并在中国农业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20篇(附表2),编写正式出版教材或专著32部(

16、附表6)。3、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生物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提升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科学研究、产业研发的应用型高素质领军人才。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起科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培养方向等诸多环节进行深入和持续的改革,构建“规范化、分层次、综合型、开放式”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融合科研与教学内容,实施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17、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创业能力突出,团队精神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方案设计: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加强基础,突出素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原则,构建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课程、把握核心课程、放开选修课程,增加高水平的前沿理论及技术研讨课程,加强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性学科知识的融合,将新兴学科知识引入课程体系。2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文理工渗透,而每门课程体系中,突出重点内容,精简陈旧的内容与重复内容,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并通过国内外优秀教材选用和特色教材建设,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集成和充实,不断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性课题融

18、入教学。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现有的三个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减少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删除繁复的落后的实验内容,增加应用性强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不同层次实验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相互联系的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同时重点利用综合实习、选修实习及毕业实习等阶段以自愿选择的方式,在小型生物产业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生物产业专向应用性技术的强化培训。(1)增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加强实践技能与科学思维训练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为611门(

19、5门选修课),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学时(包括课内实验、综合实习、科研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为1.5:1,实验课独立开设。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2)加强综合与创新实验的比例,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基地实验教学将分为“基础生物学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5个层次,各层次相互衔接、内容递进,实验项目的设置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分阶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基础生物学实验,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引入现代技术方法改进

20、验证性实验,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同时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不低于30%;专业实验,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植物胚胎学与显微技术、免疫学、生化工程等实验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为60-80;综合创新能力训练,是通过综合实习环节,围绕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进展,全部设置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实习内容,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践是在第7学期,把学生派到相关生物技术企业,在研发或生物技术产业化相关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自愿选择学科,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立毕业论文题

21、目。在整个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引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可能把静态的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实验,注重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依靠和调动学科科研优势,丰富和补充本科实验实习教学 以分子生物学大实习为纽带,把遗传学科、发育学科、细胞生物学科、微生物学科、植物学、生理学及森林生物工程等学科的特色、科研内容融于教学实习,科研平台补充于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研究中了解学科特点,更近距离的感受研究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4)完善以细胞

22、培养平台为基础的几个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 以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技术平台、干细胞诱导培养技术平台、活性肽-生化制药技术平台、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效人参皂甙技术平台、小型微生物发酵制备技术平台等小型生物技术产业平台,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物产业应用技术,重点利用综合实习、选修实习及毕业实习等阶段,以自愿选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物产业应用性技术进行强化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生物产业专向技术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5)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学生提供产业化实训平台 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已经建立了帽儿山、凉水、九三油脂、哈药集团和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等

23、10多个实习基地,今后的建设中,继续与校外生物技术产业联系,开辟新的实习基地5-10个,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加强产业化训练提供外延平台。 4、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产品营销及企业管理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产品营销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实习实践、与企业家交流,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质量。5、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6教学和生产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与企

24、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培养过程之中,把大四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定岗锻炼3-6个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训练,特别是能加强学生的产业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行性分析:1双师型”三高”师资队伍已具规模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兼顾优势,求特色、求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已经建

25、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和诚信人格品质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强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教学能力强、学识素养高、精通现代生物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并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做强实践教学、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寓创新、创业教育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加强教学建设和管理,突出教师教学、科研和产业化能力训练,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2实践教学的三大平台已搭建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实践平台、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依托三大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

26、建立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为实验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与保障。(1)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学校投资1820万,建设了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动物生理、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免疫学、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综合试验室及动、植物标本室等10个功能性实验室和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教学科研共享实验中心,配备了近二千万元的高精尖设备,为学生开设生命领域高层次、前沿性实验,并向校内外全面开放。经过5年的建设,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为设备一流、实验队伍整齐、实验手段先进、实验教材科学适用,能够满足生物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物学基础及专业课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教

27、学中心,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公共实验平台和良好的技术支撑服务。(2)生物产业实训平台建设 建立了以细胞培养平台为基础的几个小型的在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以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技术平台、干细胞诱导培养技术平台、活性肽-生化制药技术平台、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效人参皂甙技术平台、小型微生物发酵制备技术平台等小型生物技术产业平台,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物产业应用技术,重点利用综合实习、选修实习及毕业实习等阶段,以自愿选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物产业应用性技术进行强化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生物产业专向技术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另外,九三油脂、九三酱业、哈药集团和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持续建设东北林业大学校

28、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外延平台,同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孵育平台。(3)创新教学平台建设 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构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科研案例式教学、专题讨论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语能和学能并重式教学的多元化研究型教学模式。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把知识置于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情景和科学发展的背景框架中来理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来组建知识体系,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科研优势,将科研融合于教学,构建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4、保障体系4-1师资队伍4-1-1师资队伍结构教

29、职工人数75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在读博士10人,硕士11人;具有外校学历的教师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5%。在教授和副教授中有8人在产业兼职或与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院所及企业等兼职教师14人主要来自于生产第一线,他们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管理经验和工作经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了生产实践、了解社会,使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4-1-2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安铁洙*男195

30、5.7博士教授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胚胎与组织学等,长春兽药厂技术顾问迟德富*男1962.9博士教授森林生物工程保护生物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戴绍军男1972.5博士教授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生命科学顾凤歧男1962.8博士教授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国庆喜男1965.9博士教授生态学普通生态学华育平*男1955.7博士教授动物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福利与保护、动物医学,北方森林动物园顾问李玉花*女1961.1博士教授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大实验,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花卉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穆丽蔷女1962.5博士教授植物学科林学、森保等专业的树木学孙广

31、玉*男1961.4博士教授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省农垦总局农业技术专家孙中武*男1951.11学士教授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生化分析技术、生化工程等,哈药集团制药六场兼职技术员王传宽男1963.12博士教授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等王晶英女1963.3硕士教授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生命科学王秋玉女1956.2博士教授遗传学遗传学王秀华女1960.09博士教授森林生物工程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胚胎与显微技术及实验严善春女1958.5博士教授植物学科昆虫学基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阎秀峰男1965.2博士教授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詹亚光女1963.9博士教授森林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32、原理与技术赵 敏*男1964.2博士教授微生物免疫学微生物学,哈药集团总公司技术顾问、大庆麦迪森药业兼职工程师敖 红女1969.7硕士副教授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实验技术、基础生命科学单春华女1970.2博士副教授动物胚胎免疫学冯富娟女1970.2博士副教授生态学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基础生命科学李葵花*女1970.12博士副教授发育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基础生命科学,北大荒九三薯业股份有限公司兼职研究员梁 洋女1973.4硕士副教授动物胚胎免疫学实验刘雪梅女1972.8博士副教授遗传学遗传学、基础生命科学朴善花女1961.7硕士副教授动物胚胎学发育生物学滕春波女1970

33、.4博士副教授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王 洋女1969.1博士副教授细胞生物学植物次生代谢许志茹女1973.1博士副教授发育生物学基础生命科学杨洪一男1974.2博士副教授微生物免疫学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学杨玉焕女1959.9硕士副教授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由香玲女1971.07博士副教授森林生物工程基础生命科学于 涛男1964.2硕士副教授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张 杰女1972.1博士副教授遗传学微生物学、基础生命科学郑宝江男1972.1博士副教授森林生物工程植物学4-1-3主要的兼职教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宋金柱男1970.2博士副教授微生物

34、学微生物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石铁流男1964.5博士教授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姜 勇男1966.3博士教授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蛋白质组学尹洪斌*女1954.12硕士高级研究员生物化学生化大实验水产研究所 水生动物分类姜林奎*男1959.8博士高级研究员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三精药业董事长吴志军*男1955.7博士高级研究员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冷国庆*男1953.2硕士高级经济师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技术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彦民*男1958.1博士高级研究员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产业案例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副厂长李会成*男1965.3博士高级工程师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哈药

35、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淑杰*女1961.4本科高级研究院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技术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部长李陶男1957.5博士高级研究员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谭建华男1955.5博士高级研究员预防兽医学免疫学技术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肖向红女1960.4硕士教授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许 青男1961.4硕士副教授动物学动物学注:“ * ” 标志为双师型教师4-1-4师德、业务素质(教师风范、近5年来主要的教学成果、教改和科研项目、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等)教师风范 为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国家生命科学与

36、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师德水平。全体教师形成了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治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学校、学生及同行们的好评。如:肖向红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李玉花、孙中武、阎秀峰、安铁洙、詹亚光、王秀华等教师多次获校优秀教学质量奖、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十佳教师”奖以及教学名师奖。近5年来主要的教学及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区教师共获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省部级奖18项(附表3),承

37、担或参与的主要的教学改革项目16项(附表1-2);发表教学论文20篇(见附表2);建设精品课程6门:保护生物学、植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大实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动物生理学;科研获奖19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17项(见附表3);承担或参加科学研究项目221项(见附表4),项目金额达5031多万;发表科研论文353篇,其中,SCI收录38篇,EI收录12篇(见附表5)。近5年来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教材或著作,这些教材内容较多来自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或课题研究中对技术方法探索的改进。而且在教材

38、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收集学生使用教材的感受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更新。目前正式出版的教材或专著31部(见附表6)。此外,在生物化学实验、生化工程、生化大实验等实验教学中使用了自编的实验讲义。这些实验教材总结和反映了教师提出的成熟的实验方法,突出了我们的办学特色,提出了符合培养学生和办学条件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经过多年应用和完善,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4-2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基本教学资料,教材选用情况,专业图书资料,含网络数据库和数字化图书馆,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等)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教学均采用

39、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总面积2660 平方米,下设10个教学实验室: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发育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及动、植物标本室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等。大量高精尖的精密仪器设备,已被投入到本科学生的实验教学中。现“基地”生物学实验中心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具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基本教学资料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对教学指导文件和教学档案齐全、规范管理,做到了从制度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完善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在管理模式中提出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完善

40、的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上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分析、反馈并加以整改,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新任授课教师要经院教授委员会的严格遴选,新教师上岗均由课程负责人带教。建立了教学实习的检查制度,建立了定期开展教学研究的制度等。教材选用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材的更新,引进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推荐教材,同时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教学内容。现在人才培养实验区所用的教材80%以上均为面向21世纪教材或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所选教材内容先进,必修课100%配备教材;选修课教材配备率为86.5%。专业图书资料,含网络数据库和数字化图书馆 图书资料主要利用东北林业大

41、学图书馆。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现总建筑面积为41765 平方米,提供中、外文电子图书80 万多万册,中外数据库134 个,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2 万多种。此外还建成了千兆连接的校园网,百兆到桌面的有线和无线集成的信息网络系统。学院也建有资料室,加强了英文原版教材的引进。以上电子期刊、书籍及纸制资料可基本满足“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师生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及效果。另外,基地的主干课程双语教学需要英文原版教材,学院统一购置后借给双语教学班的学生使用,以便较好地解决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等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可使用的实

42、习实训基地包括: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虎林园、北方森林动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千山自然风景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三油脂、哈药集团和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等。这些实习实训基地扩大了学生实验实习空间,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帽儿山和凉水实验林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生物学实习基地;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发建设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电子平台,也可作为本院学生开展植物类相关课程的电子实习基地。4-3管理与运行在多年的办学中,学院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教学

43、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管理制度齐全、规范、科学 学校编纂了本科教学工作管理文件汇编、学生工作管理手册等,各种规章制度70余种。学院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工作规程,对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完善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做到了从制度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形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建立起一套与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微机排课子系统;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教务信息网络化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目前,我学院严格按照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运行工作,保证了学分制管理的正常运行,使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完善

44、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统一负责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划。实验中心统一调配各教学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实验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各类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保养和维修,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另外,在已经建立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基础上,不断丰富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开展“网上预约实验”、“网上实验预习”教学。在现有的实验室开放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实验室开放时间和范围,为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效果。4-4政策保障(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科研经费、招生、升学等多方面的鼓励政策和实施情况)2000

45、 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加强双基地建设,重点扶新保优,实行资源共享,推进规范管理”的建设原则,对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配备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为生物学人才培养实验区学生开课,在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给出优厚条件优先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外聘兼职教师,已经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和诚信人格品质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强素质教师队伍。在教学和科研经费方面,学校给生物学人才培养实验区学生配备的基本教学经费是其他理科专业学生的2倍。学院、教务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科根据实验区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情况,每年下拨设备维修经费、大型设备专项维持费等,以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