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鲁迅专题教学设计思考》.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21485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鲁迅专题教学设计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语文鲁迅专题教学设计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鲁迅专题教学设计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鲁迅专题教学设计思考》.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语文鲁迅专题教学设计思考 一、今天我们怎样讲鲁迅 有人会问,今天我们怎样讲鲁迅。看了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今天我们 如何讲鲁迅,而是何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我们好像没有听到诸如今天我们如何 讲徐志摩、如何讲巴金等疑问。产生这样的疑问的心理大约是过去我们讲得不对或 者不完全对,不然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产生;另外就是因为鲁迅是需要讲的,所以还 要继续讲鲁迅。在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问题,就是对鲁迅如此伟大的作家很多学 生何以有畏惧心理,乃至不喜欢鲁迅? 实际上,我们以为鲁迅很难理解,觉着学生肯定会有不喜欢的心理,大约是以 我们固有的经验来推测现在的学生。我们觉着很难,于是便推理,学生读来也很难。

2、 我们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鲁迅(因为读鲁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证明自己的深 刻),于是也觉得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殊不知,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心理负担。我们一读鲁迅 的作品,眼前好像就会幻化出一位思想的导师、精神的领袖,于是在鲁迅的作品面 前,你已经将你的奴性意识暴露无遗,你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还没读,你就汗涔 涔,你说你如何与鲁迅平等对话? 而学生呢?他们从小就知道了鲁迅,而知道鲁迅和知道李白绝不是一样的心理。 这都是大人有意无意地将强权的意识灌输其中。小学时候学故乡闰土片段,大 人非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你讲李白为什么不提他是伟大的思想家?难 道李白没思想?而造

3、成人沉重的便是思想,伟大的思想非常人所能理解,于是,我 们的教师从来就没有将鲁迅从思想家这一身份中剥离出来,在小说里,看到的不是 文字,而是鲁迅。而学生从小听多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思想,对其作品还 会产生兴趣吗?要有,将来也是一愤青。 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落脚点还在鲁迅这个人身上。知人论世是需要的,但过 分地关注鲁迅便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其让人生厌的一个原因。我们读 红楼梦,读的是作品,不是读曹雪芹,读大卫科波菲尔也是读故事,不是 读狄更斯,何以一读故乡就成了读鲁迅?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如此熟悉鲁迅而不熟悉他的作品。 所以,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方式来接近鲁迅? 首先,我们应

4、该将鲁迅视为一个作家,一个对中国 20 世纪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 家来面对;其次,我们应该从他的作品中渐渐接近鲁迅,了解鲁迅,而不是先有一 个概念然后再去读他的作品。 二、我们教材上的鲁迅作品及反思 那么先看我们的教材编选了哪些鲁迅的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记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配套 语文读本中有药秋夜好的故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风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 事实不禁令人吃惊,实际上我们的教材已经大幅度缩减了鲁迅的作品,教师与 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一起阅读的鲁迅作品从初中到高中不过就是 7 篇。也许有人要说, 一个中国作家,在中学语文教材里竟然可以出现七次,也已经是一

5、个不小的数字, 因为好像除了鲁迅之外任何一位中国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在语文教材里重复出现 7 次。然而即使是这样,鲁迅的任何一篇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出局都会让世人感 到震惊。鲁迅和他的作品绝不应该在中学语文里慢慢淡去。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言,鲁迅是可以不断研究的,是因为鲁迅的作品是常读常青 的,鲁迅是说不尽的。他是属于世界上那种具有原创性的、民族思想源泉性的作家。 就如英国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我们中国有说不尽的鲁迅。 钱理群先生还说过:“我有一个观点,只要具备两个条件的青年,一定会在不 同时期,不同层面上走近鲁迅。第一条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第二条是思考问题或 者说对现实不满,对自己思想不满,希望

6、有所突破。因此,对鲁迅的态度,其实和 每个人的选择有关系。有一批青年在走近鲁迅,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可证明:鲁迅的 著作特别畅销,甚至包括我们讲鲁迅的著作也始终畅销。当然,读鲁迅的读者比例 不大,但是绝对量不小。从另一方面来说,鲁迅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接受他。我经常 开玩笑说,孔子非常热,鲁迅比较冷。但是,孔子正在交华盖运,鲁迅反而正在恢 复正常。因为大家都在捧孔夫子,但是真正读他书的人很少,这是孔夫子的悲哀。 从表面上看,鲁迅比以前冷多了,以前大家都读鲁迅,学鲁迅是不正常的。现在的 鲁迅,有人欢喜,有人怕,有人骂,其实是正常的。”1之所以言及这些,是因为 我觉得鲁迅之于中国,正如同莎士比亚之于英国。

7、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鲁 迅比肩而立的作家少之又少,更何况鲁迅仅仅凭借其短短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就奠定了其文学地位。除去鲁迅对长篇小说之架构能力的疑惑之外,这确 乎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因此,作为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阅读鲁迅应该是一生中重要的一 件事情。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也许他们对鲁迅的了解与对其作品的了解大 约永远会停留在中学阶段。 但是我们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方式却会导致学生对鲁迅敬而远之。原因之一,教 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世人对鲁迅的评价,使学生在读鲁迅作品之前已经有了一 个不良的印象,觉着鲁迅作品的艰难,如同文言文一样佶屈聱牙,深刻难懂。原因 之二,教材的编

8、辑方式从初中开始,好像总是在提及鲁迅,但又不深入,而且仿佛 每次都要从鲁迅的生平谈起,期间也缺乏一定的关联性。 那么,我们能否将鲁迅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呢? 三、鲁迅专题教学设计 按照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篇,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大约学习 10 篇鲁迅的文字 (包括高中语文读本)。这些文字分散在各个年级各教材中,但作为对一个作家的 集中理解,这样的编排方式是不科学的。如果编者试图使学生能够对鲁迅的作品有 一个较为全面的学习,但因为内容分散,时间跨度较大,学生的印象不会深刻;且 因为其频繁出现,会让学生产生排斥感。所以我们实际上可以将鲁迅作为一个学习 专题进行整合。 这样做,一是可以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

9、大家纳入学生一生关键的这一段学习历 程中,让学生明白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乃至中国思想史上的不可低估的地位。 二是学生在专题中将对鲁迅有一个连续的、全面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鲁迅 的感知,进而促使学生去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以及相关评论。 那么,这个鲁迅专题学习将怎样安排呢?有人曾经提出建议,每一个年级都安 排一个鲁迅专题学习。而我以为,这样做未免不切实际。一是实际教学情况不允许 我们每一学年都有一个鲁迅专题,因为在他之外还有大量的优秀作家的作品供学生 学习;二是在中学阶段,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喜欢鲁迅,然后激发他们的兴 趣,自觉去阅读鲁迅的作品,而不是专修鲁迅研究的大学课堂。 因此,我以为

10、,在中学必修阶段,安排两个鲁迅专题学习即可。初二年级一个 专题,高一年级一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持续时间可以为两周。 专题学习设计如下: (一)初中阶段鲁迅学习专题 1.专题名称:走近鲁迅:看鲁迅的为人与生活 (按:本专题设在初中,就是让学生了解鲁迅作为一个人的情感与生活,让鲁 迅以一个长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告诉学生那个年代的生活,那个年代的喜怒哀 乐。) 2.专题选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我的兄 弟 藤野先生风筝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 唐弢琐忆、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阿累一面、周晔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 这十三篇文字可分为三个系列: 第一个系列,鲁迅表现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11、屋再现了鲁迅 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快乐时光,写得童趣盎然,充满欢乐,是一首追忆 逝去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旧曲;社戏再现了鲁迅在乡下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孩 子的天性表现得十分自然;阿长与山海经则写了鲁迅小时候的一个善良的 保姆;而五猖会中描写了鲁迅小时候急于去看戏而不愿意背书的真切的儿童心 理。这些散文无不描写了逝去但快乐的童年生活。 第二个系列,鲁迅成长的故事。藤野先生写他弃医从文,思想转变,并且 同时描写了一个富有同情心、责任心的日本老师。风筝描写了鲁迅对童年时期 自己蛮横对待弟弟,长大之后想去道歉却已无从道歉的悲哀。故乡是一篇小说, 但我们可以将其读成鲁迅成长的剧痛。最令人痛心的不是故

12、事中闰土的沧桑、困苦、 麻木,而是那一声“老爷”,让童年美丽的梦幻渐渐模糊。而收入孔乙己与 一件小事,是因为这是经典篇目,让学生了解世态炎凉与鲁迅的反省精神。 第三个系列,是描写鲁迅的文字,从别人的眼里看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唐弢的 琐忆选取了若干生活片段,写出了鲁迅的爱憎分明;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写得温暖,再现了晚年鲁迅的生活状态;而阿累的一面写出了鲁迅对写作爱好 者的关爱。 这样三个系列,基本上能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3.阅读教学流程 第一步:自我阅读 学生根据阅读任务自我阅读,对所选文字进行归类。 教师可以给出如下阅读任务: (1)这些文字可以归纳为几类?归类的标准是什么?(2

13、)阅读文字,画出不 懂的词语,并查阅词典解决。(3)写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准备与同学讨论。 第二步:教师答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背景上的解疑。 第三步:同伴讨论 在这一步中,学生分类研讨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梳理鲁迅童年的生活。 第四步:教师组织讨论并鉴赏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流程,实际上还可以更加细致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 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看鲁迅的生活、情感。教师并不适宜 对文本做过度解释。因为即使教师解释了,学生也未必理解。尤其是对鲁迅作品中 明显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的用词,教师更没有必要挖掘其深刻含义,因为学生对鲁 迅作品兴趣的丧失很大程度上与“深刻含义

14、”相关。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从亲近鲁迅到体谅鲁迅直至敬仰鲁迅,这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个生硬的标签。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搭好脚手架。比如,亲近鲁迅,就要 从鲁迅的童年人手,了解他与我们一样,童真烂漫,对生活怀有无限的憧憬。而体 谅鲁迅,从我的兄弟风筝人手,觉出了他的自责与反省。敬仰鲁迅,进入 他的小说,看他如何写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众生相。 (二)高中阶段鲁迅学习专题 本专题设在高一,与初中专题不同的地方在于学习重点。如果说初中学习鲁迅 的目标是“走近鲁迅”,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初步了解其文学作品的话, 那么到了高中,便是“走进鲁

15、迅”,深入理解并评判鲁迅的写作技巧与思想。从理 性的层面上对鲁迅进行分析,进而理解鲁迅何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文学家。 1.专题名称 走进鲁迅:鲁迅的思想与鲁迅的小说表现 2.专题选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灯下漫笔呐喊自序雪 秋夜好的故事纪念刘和珍君祝福药在酒楼上狂人日记 阿 Q 正传(选段) 这十三篇文字亦形成三个系列。 第一个系列,鲁迅对社会及文化的思考。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针对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 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拿来主义阐释了鲁迅对旧有文化以及 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而灯下漫笔则是一篇触及国人灵魂的文字,读后

16、令人毛 骨悚然。 第二个系列,鲁迅的自我反省。鲁迅有许多文字透露出灵魂的孤独与对人性的 洞察。如呐喊自序雪秋夜好的故事等。 第三个系列,鲁迅的小说。 3.阅读重点 高中的鲁迅专题,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以及评判能力,更加理性地看鲁迅作为 一个思想家以及小说家所表现出的过人才华。 鲁迅的杂文:看其思想内涵的深刻性,并同时评判其思想的现实价值。 鲁迅的散文:看其表现手法的隐喻性,进而探测鲁迅的隐秘的个人情感与孤独。 鲁迅的小说:看其结构小说的艺术性,同时评判其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4.阅读教学流程 采用单元教学的五步学习流程: 批注阅读思考探究讨论交流鉴赏评价反馈练习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走上了一条

17、彻底变革的道路,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那 种单篇教学的时代。于是,鲁迅作为一个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都无 法避开的人物,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应有的地位,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实际上,不仅 仅是鲁迅,比如李白、杜甫也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换言之,我们语文教材的呈 现方式与我们的学习方式都不应该是唯一的,而应该灵活多变,一切的变化都以学 习的最好效果为目标。像鲁迅这样的作家作品的学习,我以为专题呈现是最好的表 现方式。 当然,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学习流程的安排,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学习结 果的呈现等,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大约都有一个美好的预设,觉 着这样做可以达成最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会存在各种问题。学生 的兴趣,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所能获取的学习资料,教师提供的帮助,尤其是在 学习鲁迅专题的时候,教师对鲁迅的研究是否足以支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 种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