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13494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3年第 6期 (总第 281期 )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6, 2003 General, No. 281 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 摘要 知识管理是对当今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在理论和实际上作出的回应 ,也 是知识日益成为一个组织取得成功的核心推动力的现实化反映。 由于学校与知识存在着 天然的关系 ,知识管理理念观照下的学校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就学校知识管 理提出的背景 ,学校知识管理的两种范式、学校知识管理的职能与组织范式 ,以及知识管 理下的学校管理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类型 ;知识管理范式;知识管理职能;学校管

2、理创新 作者简介 毛亚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0875) “当人类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 ,当今的 管理者完全被两个全新的信念再造着: 一是有效 地管理组织知识是获得竞争性成功的基础;二是 知识管理现在成为了现代管理者的关注焦点 ,而 且知识管理必须变成其基本的技能。 ”由此可见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 ,由于人类的知识已从公共 产品 ( public goods)逐渐演变为具有交换性和共 享增值性的准公共产品 ( quasi- public goods) , 知识日益成为了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以知识 的选择、获取、应用和创新为首要活动的知识型企 业、研究开发

3、部门以及文化教育机构面临着一个 知识如何创新以及如何传播等知识管理的问题 , 这一问题日益成为知识型组织包括像学校这样的 知识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而也就成为管理 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学校知识管理提出的背景 知识管理是对当今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在理 论及实际上作出的回应 ,也是知识日益成为一个 组织取得成功的核心推动力的现实化反映。 在这 样的背景下 ,当今作为一个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 难题不是怎样发现信息 ,而是如何管理信息的问 题。 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信息缺乏的时代 转换到信息过剩的时代 ,对组织形成的挑战就是 如何从不重要的知识中清理出重要的知识 ,并创 造性地加以利用。在

4、当今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融 于一个组织中的知识的智能化的利用 ,已经演变 成影响组织命运的主要因素 ,开始成为组织取得 成功的关键要素。 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在运行过 程中 ,每天都在整理信息 ,将其转化为知识 ,并把 这些知识整合在组织自身的价值、战略和经验之 中 ,在此基础上作出组织发展的决策 ,知识管理已 被整合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由此 ,如果 我们要给知识管理下一个定义的话 ,“毋庸置疑 , 知识管理应该被视作为融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 种洞察力 ,就一个组织的发展而言 ,是培育、共享 和利用自身知识储备的一种观念” ,“知识管理就 是学习知道我们知道什么 ,”就是对存在于组织

5、 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地捕捉的能力 ,以使这 些知识和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效益 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虽然知识管理是一个来自商业和企业管理的 理念 ,对它运用到教育人们尚存在一定的疑虑 ,但 我们应该认识到 ,“事实上 ,知识管理与教育文化 是相通相融的 ,而且教育是导致知识管理成为自 55 身核心文化组成部分的路径。 在当今的教育中 ,像 其他的组织一样 ,教育的组织也在发生着变化 ,分 享和获取知识也应该考虑合理的利益 ,检查、绩效 管理以及学习审计成为了今天教育的规则。 因此 正如商业组织通过知识管理改善自身组织的效率 和效能一样 ,理解知识是怎样被创造和管理的也 成为了教育的

6、关键。 ”教育这种角色的微妙变化 是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的调适的结果。 一方面 ,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供给已成为知识 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合格人才的培养 ,需要教育进 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另一方面 ,作为进行教育活动 载体的学校也面临着一个竞争的问题 ,也有一个 知识管理的问题。 学校教育要为当前以知识为推动力的经济和 社会不断地发展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 ,这就要求 学校这样的知识型组织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管 理 ,使学校在知识的选择、获取、应用和创新上发 挥自身的作用 ,对知识的投入、知识的创造、知识 的传播、知识的转化进行有效的管理 ,并能在不断 变化的学校组织环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7、,从 而促进学校的有效发展。 因此在学校进行知识管 理的目标就是力图使学校获得能够将最恰当的知 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恰当方式传递给最恰当的 人以使他们获得最好的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 获得反过来又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两种范式 学校与知识有着天然的关系。 在以往的学校 管理中也存在着知识管理 ,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易 于被转变为话语、被记录下来和以手册或教科书 的方式传授下去”这样可以清晰表述的知识。 它 常常表现为理论化和科学化的知识 ,但这种可以 言传的知识 ,远非教育中的全部知识。 在学校的知 识管理中有很多被我们所遗忘的知识。 正如波兰 尼在个人知识 迈向后批判哲学中

8、所论述的 那样 ,“当科学中的言述内容在全世界数百所新型 大学里成功地接受的时候 ,科学研究中不可言传 的技艺却并未渗透到好多这样的大学中。 ”因此 在这本书里 ,波兰尼提出了“个人知识”的概念。从 字面上来讲 ,它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既然是 “知识” ,它就必须是普遍适用的、客观性以及公共 性 ,与个人无关。 知识必须经得起经验的检验 ,不 得超越经验 ,如果知识与经验相冲突 ,人们必须随 时准备把这种“知识”抛弃。 波兰尼认为这种以主 客观相分离为基础的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所产生的 科学和理论化的知识 ,把个人的、人性的成分从这 些知识中清理了出去。 而在他的眼中 ,“所有的科 学知识都必

9、然包含着个人系数” ,包含有默会的成 分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 ,从这个意义 上说 ,知识也是具有个人性的。 在知识的划分中 ,知识被划分为缄默知识 ( tacitknowledge ) 和 显 在 知 识( explicit knowledge)两大类。 缄默 知识包括技能知识 ( Know- how)、人为知识 ( Know- who) ,显在知 识 包 括事 实知 识 ( Know - what )、原 理知 识 ( Know- why)。缄默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 传的知识 ,而显在知识是能够言明的、系统化的正 式和规范的知识。在对缄默知识研究的基础上 ,著 名的心理学家斯

10、腾伯格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 他认为 ,只有分析智力或者学术智力可以被传统 的智力测验所测试 ,而基于缄默知识的实践智力 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 ,它与学术智力的区别 , 就好比“街头上的智慧与书本上的智慧。”缄默 知识具有零碎的、个体的、情景化的特点 ,它很难 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共享。 这种知识是一种程序 化的知识 ,它与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在一个 组织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达成目标的价值越高 ,这 种知识支持获取的目标越直接 ,这种知识就越有 用。 为此 ,日本学者野中次郎认为这是因为“隐性 知识 (即缄默知识 )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有其自 身的特殊含义 ,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

11、他 人。 它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 ,同时也涉及个人信 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 基于知识的不同 类型 ,在学校管理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 范式。 一种是强调显在知识的选择、获取、应用;另 一种范式是注重缄默知识的共享来创造条件促进 新的知识的产生。 依据它们知识管理的侧重点不 同 ,我们将其贴标签为显在型知识管理范式和缄 默知识型管理范式。 在显在型知识管理范式中 ,知识管理集中在 搜集、分配、重新利用和测量已被编码的知识和信 息。 这种知识管理范式在管理职能上强调预测、计 划、组织、指挥、激励、评价 ,注重知识的利用而不 56 是开发和创造 ,关注学校发展的短期收益。标准化 成为了

12、这种知识管理模式的象征。 教师要做什么 和怎样去做都是程序化和条文化的;系统、严密的 课程体系和结构化、模式化的知识传授系统是标 准化工作过程的表征。作为一种控制形式 ,标准化 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输出相同的产品和达到一样的 工作绩效。 在学校中 ,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与标准 化的考试、可度量的目标以及按规章制度行事相 适应。 “这种模式对于常规的简单工作能发挥最佳 作用。 对一家快餐店而言 ,直接的监督可能是一种 非常恰当的控制策略 ,但对于工作更为复杂的学 校来说 ,就不是这样了。 ”这种追求量化标准产 出的知识管理模式最终可能会损害学校组织成员 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自由度 ,导致学校只注重了 学

13、校发展过程中的眼前的收益 ,关注数量的变化 , 而对质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也许下面的话能够 说明这一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把一名教授 终身工作的质量还原为一个简单的数字是完全没 有道理的。 事实上 ,要对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或研 究发现的质量加以量化看来是不可能的。 ” 在缄默型知识管理范式中 ,缄默知识受到了 更多的关注 ,这种关注立足于对学校发展的长期 收益和回报。 这种知识管理范式认为在学校组织 的个体层面 ,教师拥有的缄默知识体现出高度个 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的特点 ,它深置于教师个人 的行动和经验之中 ,包括融于教育教学中非正式 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 ,这

14、些 是与教师个人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 , 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和创造的结果。 教师个体拥有的这种缄默知识体现为教师在教书 育人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 模式等 ,它与教师的性格、个人经历、修养等因素 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组织中的缄默知识不仅表 现在教师个体之中 ,而且也表现在学校中的群体、 职能部门以及学校总体层面上 ,包括群体掌握的 技艺以及群体、部门之间合作过程中的默契和协 调能力以及学校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共同的组织 愿景等。 这种管理范式关注学校组织中的缄默知 识 ,注重学校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文化的建设 ,强调 培育和促进组织成员的成长 ,从而使学校获

15、得一 种长期发展的优势。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职能与组织范式 学校知识管理很重要的职能就是促进组织成 员的知识创新 ,通过知识创新扩充学校组织的知 识积累 ,增强学校发展乃至竞争的能力。 而学校知 识创新的实质就是显在知识和缄默知识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一个知识不断更新和积累的螺旋式的上 升过程。 对于两种知识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知识转 化 , 日 本学 者 Ikujiro Nonaka 提 出 了社 会 化 ( Socialization)、外在化 ( Externalization)、联合化 ( Combination)以及内在化 ( Internalization)四种 转化的模式 ,即 SECI

16、模式。 10 所谓社会化 ,就是通过共享的经验 ,来分享新 的缄默知识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组织成员个 体共享缄默知识的过程 ,它强调缄默知识的交流 要通过共同的活动来进行。为此良好团队的建设 , 亲密、和谐、共享、相互关心的组织氛围和文化 ,是 保证组织成员缄默知识得以交流的重要条件。 所谓外在化 ,就是通过对话和反思 ,让缄默知 识“说话和发声”的过程 ,这是一个将缄默知识转 化为显在知识的过程。这一外在化过程的实现 ,通 常运用的是隐语、比喻、类比以及讲故事或者图像 等手段将组织成员的缄默知识呈现出来 ,让组织 中的其他成员来分享。 所谓联合化 ,就是将显在知识聚合到更复杂 和更系统的

17、显在知识储备中的过程 ,这是一个将 显在知识转变为更复杂、更系统的显在知识过程。 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知识的沟通、扩 散以及系统化的问题。 这一聚合化的过程常常依 赖于三个环节。 一是从组织内外捕捉和整合新的 显在知识;二是通过会议、讲解等手段直接传播显 在知识 ,使新的显在知识在组织成员中传递;三是 编辑和加工显在知识 ,使其变得更为有用。 通过这 三个环节 ,显在知识就演变为一种运作知识。 所谓内在化 ,就是将显在知识收容入缄默知 识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将新的显在知识转化为组 织的缄默知识的过程 ,从而使个体的缄默知识转 化为组织的缄默知识的一部分。 在这一阶段组织 成员个体可以通

18、过组织进行的培训来获得蕴涵于 组织中的缄默知识 ,从而通过反复地实践使组织 中的缄默知识内化为组织成员自身的知识。 57 知识的创新总是来源于个体 ,个体的创新知 识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形成了个体与他人的 知识共享 ,进而成为组织知识积累的组成部分 ,而 这种组织积累的知识要转化为组织发展和前行的 推动力 ,便会有一个知识内化为组织成员的自身 知识 ,成为组织成员进一步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 的过程。 通过这几个环节从而使基于知识创新的 组织发展呈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校知识呈螺旋上升1 1 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型组织 ,它的知识创新也 遵循着这样的过程 ,通过个体知识创新、个体知识 的组织

19、共享、组织知识积累、组织知识的个体化的 过程 ,使得学校的知识积累不断扩大 ,这个知识扩 大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学校自身实力不断增强、 更新和提升的过程。 上述知识转化模式如何管理 , Ikujiro Nonaka 和 Konno提出了“ Ba” (即“场” )的概念。 12与上 述四种知识转化模式相对应 , Ikujiro Nonaka 和 Konno 于 1998年提出了源发“场”、 互动“场”、 网络“场”、练习“场”四个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管理 环境。 知识转化的模式1 3 转化过程知识变化知识类型知识管理空间 社会化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交感型源发场 外在化缄默知识到显在知识概念型互动场 联合

20、化显在知识到显在知识运作型网络场 内在化显在知识到缄默知识系统型练习场 源发“场” ( originating ba): 对应于知识转化 的社会化阶段 ,是知识创新和转化的起点。在这一 空间里自我和他人之间的隔阂消除了 ,人们共享 融于感觉、情绪、经验和心智中的缄默知识 ,通过 面对面的接触 ,实现缄默知识向显在知识的转化。 互动“场” ( interacting ba): 对应于知识转化 的外在化阶段。 在这一空间里 ,缄默知识逐渐变得 明晰 ,个体通过相互的交流、对话、讨论、分析 ,使 个体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化为团体共同的术语和 概念 ,个体享有他人的心智模式的同时 ,也促进了 个体对自己

21、的心智模式的反思 ,从而达成对知识 的共同理解。 网络“场” ( cyber ba): 对应于知识转化的联 合阶段 ,这是一个新的显在知识被整合到已有的 显在知识 ,并被组合、储存在以因特网等以信息技 术作为支撑的虚拟空间里 ,在这里以实现组织成 员的知识共享。 因此如何加大运用网络在学校知 识管理中的作用 ,这是当前学校管理者需要关注 的问题。 练习“场” ( exercising ba): 对应于知识转化 的内在化阶段 ,在这一空间里被整合的显在知识 内隐化到组织成员 ,形成组织的内隐知识 ,使组织 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从而形成组织与众不同 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空间里需要组织通过岗位

22、 轮换、情景化参与自我强化学习等方式 ,不断强化 知识的内在化 ,使知识不断增强内隐的成分。 从“场”的理论中 ,我们可以明了要实现学校 知识管理的知识创新职能 ,就必须建立与其相匹 配的组织范式。 这种组织范式强调人不是可以通 过各种方法和制度加以控制的工具性客体 ,而是 具有精神文化属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 组织的主 要构成要素是知识工作者 ,对于他们来讲 ,实现知 识的传播和创新应该是建立在交换和共享的基础 上。 为此学校的组织形式不可能是一种完全自上 而下的自组织系统 ,这会导致组织自身目标的丧 失 ,组织自身也无效率。 因此 ,在知识管理中 ,学校 组织应该是一个拥有组织目标吸引力 ,

23、且组织成 员具有较大自由度的协同系统。 在这个协同系统 中 ,维持组织运转和演化的关键是形成相互协同 合作的内聚力。 所谓的相互协同合作的内聚力的 形成就是如何使自由度相对较大的学校组织成员 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齐心协力。 为此需要从组织 文化的建设入手 ,在组织中树立创新、共享和共同 发展的组织理念 ,通过建立组织内的共同的价值 体系 ,塑造组织成员的一种共有的知识愿景 ,形成 组织的精神内聚力。 58 1.创新。 创新是知识的源泉。 学校作为一个 知识型组织要强调创新精神 ,就是要创设一种促 进组织成员不断学习、追求卓越的组织文化。 不断 学习就是要将学校组织改造为学习型的组织 ,通 过学习

24、来控制和促进组织的发展 ,促使组织成员 的系统思考、超越自我、完善心智模式和团体学习 的能力得到不断地加强 ,从而通过内在知识的积 累 ,为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追求卓越就是要营造 一种强调组织成员最大潜力发挥的组织文化 ,并 以此促进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超越。 2.共享。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协同的过程。 知识创新遵循着通过个体知识创新、个体知识的 组织共享、组织知识积累、组织知识的个体化这样 的过程 ,使得学校的知识积累不断扩大。 这个知识 扩大和积累的过程需要创建一种知识共享的组织 文化。 3.共同发展。 创建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的目 的就在于使组织的成员在体现差异的基础上获得 共同的发

25、展。 要实现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的主要 途径是合作和对话 ,是实现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 的关键。 通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组织成员的合作 与对话建立组织的共同发展的文化理念。 四、知识管理下的学校管理创新 在当今知识资源已经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 根本推动力的情况下 ,由于这种资源与作为它的 载体的组织成员无法分解 ,因此 ,创设宽松和谐的 学校内部环境 ,调动学校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是知识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但由于我国学校管理体制长期运行在一种以强调 行政约束为主的制度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管 理体制总的说来是一种外在控制的管理体制 ,在 一定的程度上是忽视“自我”的管理模式

26、 ,这种管 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知识要素的拒斥 ,突 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扮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完成 游离于学校之外的教育主管部门所赋予的标准化 的教育任务的工具 ,整齐划一的外在监督与检查 成为了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惟一推动 力 ,以致于学校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在这里学校 没有自主发展的权力。 2.学校领导扮演的角色通常只是外在目标的 守望者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避免学校不履行教育 主管部门的命令和条例 ,学校领导的主要职能被 设想为是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而 不是质疑组织的发展目标 ,他们既不期望下属的 绩效超过通常的极限 ,也不期望改变下属的信念、

27、价值、态度、动机。 在这里是以信赖为依据而不是 以能力为依据 ,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被忽视了。 3.就学校组织的观念而言 ,学校的活动不是 基于学校自身的特点而开展的 ,学校仅仅是一个 完成目标的手段。 在这里学校自身作为知识组织 的特点被抹杀了。 4.学校的教师仅仅是员工 ,他们的价值是工 具性的 ,是被管理和控制的对象 ,组织文化在一定 程度上是僵化的和禁锢的 ,是一种钳制的组织文 化。 在这种组织文化中 ,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是一种等级式的上下关系。 在这里教师是完成任 务的工具 ,而不是知识工作者。 为此 ,与知识管理相适应 ,需要学校的管理体 制发生转变 ,把学校建设为一个有共享的价

28、值观 和信念的学习共同体。 1.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学校应是代表组织 成员共享的期望、信念和价值的学习共同体 ,共享 的学校理念在学习共同体中非常重要 ,对融于学 校组织中的缄默知识而言尤其重要 ,因为缄默知 识是决定学校知识创新和独特竞争力的主要源 泉 ,而这种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在特定的情景环境 , 在共同的情景下具有相同的“波长”才感受 ,进而 能够分享 ,“这些感受可以与人分享 ,但这些人必 须在场。 ”1 4 2.就学校领导者而言 ,首要角色是一个教育 者 ,要把一种价值观念由开始的灌入到最终融入 到一个组织中 ,他需要建筑在组织成员需要的基 础之上来创建组织的目标 ,他的重要作用是在

29、塑 造组织的文化和确定组织的任务 ,为此作为领导 , 他应该是未来组织目标的筹划者 ,他塑造着组织 成员的的信念、价值和态度 ,发展他们未来的选择 的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中 ,“领导应该是源于共享 价值观、理念、理想的义务和责任为表现形式的道 德权威”。 15 3.就学校组织的观念而言 ,学校应成为平等、 对话、交往的场所 ,是导致组织成员不断成长、提 59 供人们发展空间的地方 ,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目 标的工具。 在这里人们的人际关系应是开放的、合 作式的和平等的。 4.随着学校工作和其所依赖的外在环境日益 复杂 ,学校的目标常常是不清楚的和变化的 ,学校 的目标是多元的 ,而且学校的任务也

30、是复杂的 ,因 此它需要更多人的智力、想像力和极大的努力才 能实现 ,如何使学校成员的知识有施展的空间 ,就 必须使他们有感受成功的氛围。同时 ,学校需要权 利下放 ,因为“我们必须用到的知识 ,从不以集中 和整合的形式出现 ,而是孤立地以不完整、常常相 互矛盾的知识碎片形式出现 ,所有的个人具备的 即是这样的知识。 ”1 6这种“碎片”的知识是依赖于 个体的“时间、地点的特定情况” ,正是基于此 ,所 以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信息和优 势 ,所以“即便是最专制的管理者也发现 ,他们必 须依赖具备时间、地点的特点情况 知识的下级。 这种信息垄断尽管不起眼 ,却使得有必要进行一 定程度

31、的权利下放或决策权分享。 ”1 7 注释: Ron Sanchez.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ganizational Competence 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10 15Edward Sallis and GaryJon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Enhancing Learning knowledge type;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knowledge management function; innov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Author:Mao Yaqing,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octor at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