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13481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7 年第 11期 ( 总第 334 期)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 11, 2007 General, No . 334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 摘 要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 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 又有自身特点, 应根据教育公平的本质特点实现教育公平的目 标 。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应坚持普及与提高、 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 义务教育免费和强制性原 则 ,积极消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的矛盾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

2、育及其 评价模式 ,坚持教学民主与因材施教。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平等; 教育效率 作者简介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科 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西安 710062)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 ,是社 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方面 。关于什么是公平 ,自古以来有许多不同认 识,当前我国的普遍观点是把公平与效率相对应。 但从实现公平的目的来看 ,公平是正义的同义语, 是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 是互利和仁 爱的结合 ,是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 。教 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 又有其自身特点 。实 现平等和效

3、率相互促进 、 和谐统一的教育公平应 该既研究其普遍性, 又认识其自身特点 ,根据其本 质特点实现其发展目标。 一、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 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 公平的本质必须从追求公平的目的去寻找。 公平的目的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为了共同发 展和共同富裕就必须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平等 。没 有效率就谈不上发展和富裕, 但综合国力的提高 并不等于每个人的富强。发展是硬道理 ,如何发 展也是硬道理,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平等与效率 和谐统一的公平的发展, 本身就包括如何发展。 公平如同正义是不能与平等和效率任何一个目标 兼顾的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是国家存在和发 展的根本 。正义

4、虽然有多种解释, 但以追求共同 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 公平是其本质特征 。罗尔斯认为, 作为公平的正 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 它如何有效和有条理 ,只要它不正义,就必须加以 改善和废除。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要制度决 定的基本权利 、 义务和利益划分的方式和恰当份 额。既然如此 ,正义观的作用方式就必然要影响 到效率、 合作和稳定的问题。 公平是平等和效率的和谐统一。奥肯认为, 对于公平 ,罗尔斯把优先权交给平等,弗里德曼把 优先权交给效率。 弗里德曼认为, 平等是自由和 “机会均等” ,是“前程为人才开放” ,而不是结果均 等。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

5、地产生各种不平等, 因此 ,在平等与效率之间, 社会面临着一种选择。 生活是不平等的,谁也不主张不问年龄 、 性别或身 体素质,人人都分得同样份额的食品或衣服等的 “平等” 。认识到我们正是从我们所哀叹的不平等 25 中得到了多少好处才是重要的。 社会公平既是 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 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有 力手段。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尽量使平等和效 率保持和谐统一或者相互促进的平衡状态 ,但事 实上公平往往“或者是以效率为代价的稍多一点 的平等, 或者是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 率。 ”然而, 无论是在效率低下影响发展的状况 下强调提高效率, 还是在过分追求效率使贫富差 距太大影响平等的状

6、况下强调实现平等 ,都是为 了不断提高公平的水平, 而不是兼顾公平,或者把 公平放在次要地位 。甚至平等和效率也不能兼 顾,如果要兼顾也只能是在保证基本平等和基本 效率前提下的或者多一点效率或者多一点平等的 兼顾 。否则,必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公平是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有差别的共同发 展和共同富裕, 而不是无差别的平等发展和平等 富裕 。平等有以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为标准的无 差别的完全平等和以能力为标准的按比例分配的 有差别的平等 ,有政治、经济、教育等层面的平等 和机会、 过程或程序和结果等层面的平等 。不分 性别 、 年龄和贫富完全以“点人头”为标准的平等 和不考虑劳动贡献完全以

7、需求为标准的平等是基 本的平等 ,以能力为标准的平等则是以效率为目 的的平等 。公平是和谐共利, 终极目标是共同发 展和共同富裕, 基本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和 有保证的不断发展和幸福生活, 现实目标是在基 本平等基础上的有差异的发展 。不同平等标准产 生不同平等、公平和效率结果。没有基本平等就 没有平等 ,但基本平等不适当就会导致供求的浪 费和短缺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的低效, 甚至 导致共同贫困 。没有差异就没有效率 , 也无所谓 和谐 ,但能力本位主义必然造成两极分化,它们都 不利于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和谐关系中的平等 和效率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转化和促进 。有利于 调动每个人积极性

8、和创造性的平等就是效率, 最 大限度惠及每个人的效率就是平等 。 不同地区 、家庭和个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 础、 文化素质等都可能有不同特点和水平,即使付 出同样的努力 ,发展结果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实 现以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公平的基本策 略必须是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差别对待和发展。 这也就是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不平等对待和发 展,是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 而不是它们的平 等。平等和效率和谐统一的公平是综合各种不同 公平标准安排的公平 , 而不是以某种单一标准考 量的公平 。平等和效率和谐统一即公平 ,否则就 是不公平 。平等和效率的相互制约是自然的 ,相 互促进则是自觉的。在保证效率

9、不断提高的前提 下,社会基本平等程度是考量社会公平的根本标 准, 社会基本平等水平越高 , 社会公平和共同发 展、共同富裕的水平就越高 , 基尼系数则越趋适 中。公平是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 公平的基本目标是互利和双赢 ,苏格拉底认 为,正义是给每一个人,包括给予者本人应得的本 分,是用与他们的应得兼容的方式来对待任何人 的品质 。 亚里士多德认为, 公正就是合比例; 不 公正就是违反比例。正义的分配是把具有恰当价 值的事物授予应该收受的人, 如若贪得无厌只能 归于不公正而不能归于其他。 公平的最高目标 是仁爱和共利 。互利是有条件的和工具性的 ,而 仁爱则是对所有人尊严的无条件尊重和肯

10、定, 是 价值理性的追求 。凡是人无论他能否给社会和他 人带来具体利益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基本尊重和关 爱,都应该有基本的发展和幸福。缺少仁爱的公平 很难保证有尊严而无能力的人得到基本发展,也就 不能实现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就不是全面的公平。 二、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教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又有其自身特 点。第一 ,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是共同发展和共 同富裕。平等和效率和谐统一的教育公平如同教 育正义是不能与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任何一个目 标兼顾的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发展目标 。人的全 面发展有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国民整体的全面 发展 ,全体国民整体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公平的全 面发展,

11、而不是两极分化的个别人甚至少数人的 全面发展 。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和制约。“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 工具, 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 多。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发展程度和经济 社会发展程度 ,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和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社会的 不平等和不公正既有教育的原因, 也有社会本身 26 的原因,而教育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既有教育本身 的原因,也同样有社会的原因 。 第二 ,效率优先是历史上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要讲效率。单位举办 教育和个人接受教育考虑的是有限的效率。国家 发展教育则必须追求整体和长远利

12、益 , 即教育的 公平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到, 公正的实质是 区别对待不同的人, 公正的教育是精英教育, 是使 才智出众的人享受优越教育机会的教育 。近现代 大学教育采取的主要也是选择性原则而不是平等 主义的原则。对此罗尔斯认为, 教育机会方面的 英才主义所导致的不是公正而是不公正。由于财 富和权力方面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造成的教育差 别,只有在他们对整个国家有利益时才是正当的。 同样,英才应该获得优越的机会并不是因为他们的 天赋才能,而只是因为向他们提供教育费用, 利用 他们的天赋才能, 可以去帮助太不幸运的人们。 当代社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别是中小学教育 普及化使得教育公平逐渐由在分数

13、面前人人平等 的公平向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与在人的身 心发展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相结合的公平转移。 第三 ,现代社会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教育平等 和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是全体国民德智体等素 质的全面发展, 是在基本平等水平不断提高基础 上的有差异的共同发展 ,是每个人接受基本教育 的绝对平等与不同兴趣类型和能力水平的人接受 不同层面教育的相对平等的结合, 是与时代相适 应的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的结合。作为公平的正 义或者公正和作为正义或者公正的公平既有互利 性, 具有仁爱性, 是互利和仁爱结合的共利。 国 家根据个人的智能发展状况和受教育者将来可能 对国家、 社会和个人带来的预期收益等因素, 对

14、不 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 就是教育中的互利 。国 家对那些由于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的人给予上学 的经济帮助和对那些受到教育也未必能给国家、 社会和他人带来与其投入相应利益的身心有问题 的人给予的特殊教育帮助 ,就是教育中的仁爱。 教育具有长效性, 个人发展与教育效益都具 有某种不确定性 ,“一个人的能力决不可能在任何 给定的时刻内被认识清楚 ,而只能设想如果提供 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的话他可能怎样。社会确保 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唯一方式 ,就是 在数量上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 11否 则,“在实际尝试之前 , 认为人们不能从同样的机 会中获得同样的益处的任何判断, 显而易见只对

15、 偏见和不公正有利。 ” 12在此基础上 ,“我们必须在 一个关心全体人民的背景中寻找天才” 。 13处境不 利的人并非都是没有才能的人, 为其提供更多教 育机会,并不等于给没有才智的人提供更多教育 机会 。但任何社会和国家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 的,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教育“很可能 为才智平庸者提供超出其能力所能利用的太多的 机会 ,或给才华出众者提供的机会则不能满足他 们的需要” 14, 从而导致教育效率的低下 。“在一 个民主社会中 ,阻止一个智力或性格与体力上属 于强者的人取得凭天赋能力所能取得的成绩, 其 不公正、 不民主和犯罪的程度正如阻止一个弱者 在与同伴竞争时最大限度地发挥

16、其能力一样,” “公正只有在机会与才能成正比例时才能得到最充 分的体现 ,因此教育机会应该不均等而不是均等 的” 。 15平等与效率统一的公平教育应该既为才智 出众者服务 ,也为才智平庸者服务使他们得到基本 平等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差别的教育, 以便 使才智出众者得以更好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 贡献; 使才智一般的人也有基本发展,能自食其力。 教育公平既是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 也是促 进教育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长期以来一直被公认 的现实教育公平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其 实也是“双刃剑” ,具有两面性。它首先是对知识 和人才的尊重 , 对劳动的肯定。在历史上和现实 中它在很大程度上

17、消除了世袭制、男尊女卑 、 唯成 分论 、 以权以钱谋私等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 。但 它只是就教育论教育 , 并未涉及造成分数差距的 经济根源 。因此在高举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旗帜实 现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也产生出一系列教育不公平 问题 。人的知识、 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不能给予, 不能用金钱买卖, 只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受教育 者的努力才能获得, 但知识、 能力及标志其水平的 分数则不能不受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国 家的教育投资体制 、机制和倾向既直接影响个人 之间的教育公平, 也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教育公 平。它必须有利于实现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教 育公平,提高教育公共性和教育基本平等的水平, 尽量

18、促进教育的公共性和选拔等竞争性的平衡。 27 对不同地区而言, 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既要重 视不同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又要重视发达地区 教育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此促进教育和社 会的和谐发展。在基本平等基础上有差别的教育 公平 ,是“积极差别对待原则”的教育公平 , 16是 “相同情况相同对待 ,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7以及 平行公平 、 垂直公平 、 代际公平的教育公平。 18 第四 ,教育公平既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 和谐统一 ,又需要两者付出代价。追求效率与平 等和谐统一的教育公平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 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平衡, 使

19、它们都付出较小 代价而获得较好效果 , 19使两者相互转化和促进。 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教育发展 状态 ,永远是在效率与平等的选择和平衡中发展、 进步的。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教育公平是综合各种 不同教育公平标准安排的教育公平, 是人的教育 权利 、 教育需要与人的知识、 能力等相结合的教育 公平 ,不是以某种单一标准考量的片面的教育公 平。单一标准的教育公平既不是教育公平的本 质,也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教育公平 。实现平等 与效率和谐统一的教育公平的实际操作是困难 的,因此需要努力提高自觉性 ,深入研究、精心筹 划和不懈追求, 而不是因此就放弃对理想和目标 的追求,放弃对实践措施

20、的精心选择和积极落实。 三、 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 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既存在由于教育资源配置 不公平而导致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 不同个 人受教育权利和身心素质发展不平等问题 ,也存 在由于过分追求“应试教育”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的效率与公平而导致的国民创造性发挥不够、国 家缺乏大师级人才等教育整体效率不高问题 。教 育效率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长远 和整体的 ,而非眼前的和局部性的 。因此,必须站 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解决教育公平的目 标、 方式设计和制度 、 资源安排等问题。 1. 坚持普及与提高、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 相结合的原则。教育

21、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是我国 一贯坚持的方针,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 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主要强调在 达到基本质量和水平基础上的教育数量和规模的 发展 ,而它们的提高则都强调达到高质量和高水 平。为了普遍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保证教 育的基本平等 ,满足就业需要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的专业人才,必须重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 育的大众化,并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保 持不同地区及其学校之间均衡发展 。为了不断提 高教育质量,培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人 才或者“英才” ,必须鼓励 、 支持不同地区及其学校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 在基础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基础上加

22、强英才教育 。 2. 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区域教育 的均衡发展既有东、中、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 ,也 有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 发达地区 、 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 许多 ,但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其主要原因。 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均衡发展 ,最有 效的措施是国家统筹 。教育完全由地方投资就等 于谁有钱谁办教育, 谁没钱谁不办教育 ,谁钱多谁 办好教育 ,谁钱少谁办差教育 ,这必然导致教育的 非均衡发展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实现 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既要从不同区域的利益来考 虑,更要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来衡量,不仅要 坚持互利 ,也要坚持共利

23、,更多地关照经济欠发达 地区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3. 坚持义务教育免费和强制性原则 。义务教 育是现代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不同家庭间的教育不平衡主要是经济原因 ,也有 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的对教育投资不同的原 因; 既可能是当代人自己造成的,也可能是代际间 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 ,都应该像尊重和保护 每个人的生命 、 生存和生活权利一样尊重和保护 每个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 、 社会应该无条 件地努力实施免费和强制的义务教育 , 每个人应 该积极履行接受基本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以此为 每个人的发展打好基础。 4. 消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 的矛盾。分数面

24、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的 矛盾是教育效率和教育平等的矛盾, 是教育现实 发展和教育长远发展的矛盾, 是教育本身的公平 28 性和教育的经济社会基础的公平性的矛盾 ,是教 育结果和教育根源的矛盾 。消除它们的矛盾既要 捍卫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现实的公平 、公正和正 义性 ,但又不能把它绝对化,必须清醒认识它的局 限性 ,努力消除造成分数差距的经济 、文化 、 制度 等根源,实现真正全面的教育公平 。 5. 改变“应试教育”及其评价模式, 积极实施 素质教育及其评价模式。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同, 教育的平等、 效率和公平的理念、 目标、标准、实施 和评价方式也不同。素质教育 、 选拔性教育和“应 试

25、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平等、 效率和公平的模式 。素质教育的平等 、效率与公 平是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和标 准的平等 、 效率与公平,是在能力和全面发展面前 人人平等的教育平等 、 效率与公平 ,而不是重智育 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甚至高分低能的平等、效率 与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确立其平 等、 效率与公平的实践和评价模式 ,寻找素质教育 和选拔性教育的结合和平衡点 。改变“应试教育” 必须改变其平等 、 效率与公平的实践和评价模式。 6. 坚持教学民主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公平的 教育应该是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相结合的教育, 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26、创造性的 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抑制个人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 创造性的统一化或同一化的教育。在有条件的地 区和学校实施个性化和小班化教学对实现教育公 平有重要意义 。 注释 :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88. 1、4-5. 阿瑟奥肯. 平等与效率 M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9. 90、1-2. 密尔顿弗里德曼, 等. 自由选择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133-140. 江山. 再说正义 J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4) . 苗力田. 亚里士多德选集 伦理学卷 M .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1999. 105

27、-108. 11 12 13 14 15约翰 S. 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M .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1、70、72、72、74、72、73. 慈继伟. 正义的两面 M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 2001. 19. 16万明钢. “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 J . 教育研究, 2002,( 5) . 17胡劲松. 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特征 J . 教育研 究, 2001,( 8) . 18郑晓鸿. 教育公平界定 J . 教育研究, 1998,( 4) . 19郑也夫. 代价论 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 M . 北京: 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8、 1995. 62. Educational Equity Theory Mutually Promoted by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Abstract:The social equity with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social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equity has both universality of equity and its own chara

29、cteristics.The ob- jective of educational equity should be realized according to i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realize educational equi- ty , we must pursue 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and educational efficiency , keep the prin- ciple of combining popu

30、larization with improvement and integrating mass education with elitist education,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and free and compuls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ctively elimi- 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quity and limitation of everyone s being equal

31、before marks, implement quality oriented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as well as its evaluation mode, and adhere to teaching democracy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ty, educational equality , educational efficiency, harmonious unification Author:Hao Wenwu, Director at Northwest Basic Education &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 Center, professor and tutor of doctoral candidates at Educational Scientific Institut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Xi an 710062)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