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906333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省地下工程也逐渐增多,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物质生活需求。但是,由于地下工程场所普遍存在疏散通道狭窄、内部结构复杂、照明强度弱、消防水源缺乏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事故,将会出现火场烟雾大、能见度低、逃生困难、通信联络不畅、战斗展开不便、扑救难度大等困难,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做好我省地下工程火灾事故的处置工作,确保当地下工程场所发生火灾时,公安消防部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以深入研究和探讨地下工程火灾特点以及救人、灭火、疏散、排烟、通信等主要对策为原则,全面提升我省公安消防部队应对地下工程火灾事

2、故的救援能力。二、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及建筑特点(一)地下工程主要由出入口、通道和洞室三部分组成。1、出入口 根据使用和防护的要求,地下工程出入口分为:主要出入口、安全出口、连通口、特殊用途出入口,临时出入口。出入口的形式分为水平出入口,倾斜出入口和垂直出入口三种,它是地下人员撤离、疏散、消防人员深入地下救人灭火的隘口。2、通道 通道由主干道、连接通道和迂回通道组成。通道是地面人员进入地下洞室的必经之路。3、洞室 洞室是地下工程的主体部分,它是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地质等客观条件确定的,通常分为:贯通式、梯式、环式、棋盘式和厅式五种。(二)从地面进入地下洞室的通道少,且从入口到洞室的距离较长。(三)现

3、代地下工程一般设有固定消防设施。如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自动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水泵接合器、固定气体灭火装置、喷雾水和泡沫灭火设备等。三、地下工程火灾特点(一)火场温度高、烟雾大、不易排出。地下工程多无窗,与外部通道少,面积小,空间封闭,发生火灾后烟雾难排出,散热困难,温度迅速升高。另外由于缺氧,导致局部阴燃,产生大量的浓烟。(二)起火点隐蔽。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起火点难以发现。(三)毒气重。由于地下工程装修大多数采用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等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因缺氧严重,使高温下的可燃物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

4、有毒气体,给被困人员和消防队员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四)疏散困难。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时,由于浓烟、高温、毒气,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现场能见度低且通道曲折复杂,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这些均造成人员疏散十分困难。(五)火灾扑救困难。地下工程通道少,场地狭窄,战斗展开不便,内部高温、毒烟造成战斗员极难深入内部进行灭火,加之地下通讯联络困难,火场照明条件差,增加了火灾扑救难度。四、应急响应机制(一)辖区力量调度:灾情发生后,辖区支、大队按照制定的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调集辖区灭火力量赶赴现场,并提请政府启动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联动预案,调集公安、环保、卫生、气象、供

5、水、供电、城建、武警等相关联动单位参与救援。(二)协作区域力量调度:当辖区灭火力量难以扑灭火灾时,支、大队 119指挥中心立即请求总队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协作区域救援机制。总队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总队地下工程灭火救援预案,调集协作区域力量进行增援,并向省政府报告,提请启动海南省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联预案。(三)跨区域力量调度:当灾情不断扩大,协作区域增援力量不能控制灾害事故,火场总指挥部立即命令总队灭火救援指挥中心启动海南省消防部队跨区域增援应急救援预案,调集跨区域力量进行增援。(四)跨省增援力量调度:当跨区域增援力量还不能控制并消灭灾害事故,并有可能扩大灾害事故规模时,由总队灭火救

6、援指挥中心向公安部消防局请求增援。五、指挥机构当发生重特大地下工程火灾时,应成立现场总指挥部,对灾害事故实施统一指挥。现场总指挥部下设灭火救援组、现场警戒组、通信指挥组、宣传报道组、技术专家组、医疗救护组。(一)现场总指挥部总指挥员一人,由到现场的省政府最高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省政府秘书长、省公安厅长、省消防总队总队长、市(县)政府领导组成。其职责是:1、审批总体灭火救援方案;2、调动各种灭火救援力量;3、调动各种灭火救援保障物资和交通工具;4、发布现场信息。(二)灭火救援组组长由消防总队参谋长担任,成员由总队战训处长、增援支队、属地支、大队领导、特勤大队及属地供水、供电、煤气、急救等有关负责

7、同志组成,其职责是:1、组织进行侦察、营救、灭火等战斗行动的落实;2、拟定灭火救援实施方案;3、组织指挥供水、供电、急救等部门的协同作战;4、发布战斗行动命令。(三)现场警戒组:组长由属地市(县)公安局领导担任,成员由交警、巡警、武警支队的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的警戒、车辆疏通、治安秩序的维护和保证总指挥部领导的安全。(四)通信指挥组:组长由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电信局有关部门领导、属地通信科科长、参谋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现场有线、无线联络,并保障通信畅通。1、各级指挥部及各救援组织通信器材的配备现场总指挥部综合通信指挥车一部,车载通信器材(手提计算机一台、350兆车载转信台

8、一部、手持台五部、传真机一台、备用电源线300米、手提扩音机二台)。灭火救援组手持台四部,手提扩音器一部。属地基地调度室传真机一台,电话机三部,基地台一部。现场各工作组手持台二部。2、无线通信频率使用规定现场总指挥部、灭火救援组、增援支(大)队、属地基地调度室之间使用CH1355.075/365.075(由通信指挥车载转信台提供异频转信)。现场总指挥部指挥现场各工作组(灭火救援组除外)以及参战的特勤大队用CH2355.200/365.200增援支队移动指挥部指挥本部力量,使用本支队频率CHX,其指挥机构设一部电台并入总指挥部CH1。3、通信的组织在首长和增援力量未到达救援现场前,通信工作由属地

9、支队负责,调度室的两部电台一部用于与现场联络,一部用于与途中的本部车辆联络。总队首长和增援力量陆续到达现场,通信工作由总队负责组织,属地支队协助。增援支、大队的指挥员直接加入CH2通信网。4、各自的通信任务(1)与上级指挥部(首长)的通信除使用有线电话外,还可以用上级配属的电台加入指挥部的网路(如:公安厅的同频同播网)进行通信。(2)与所属支、大、中队的通信,组建消防三级网:一级网(CH1)主要用于保障现场总指挥部与城市消防中心与所属消防支队、大队、中队的固定台之间的联络。少数各支、大队指挥人员的手持电台也可加入该网。二级网(CH2)各灭火作战中火场指挥员手持电台之间的联络。三级网(CH4CH

10、12)各参战消防中队内部的所有通话。附:消防部队350MHZ无线频点使用表频点接收(RX)发送(TX)CH1365075355075CH2365200355200CH3(备用)365250355250CH4358900358900CH5359100359100CH6359200359200CH7360450360450CH8360700360700CH9359500359500CH10359750359750CH11360750360750CH123610003610005、地下通信的解决方法(1)在出入口处设置中转电台,形成地下、地上“接力”通信。(2)铺设临时电缆,利用有线电话通信。(3)

11、采用向地下延长车载台天线作为馈线方式通信。(4)利用通往地面的金属管网与无线电台天线连接通信。(5)利用安全导向绳设定暗号,进行地下、地上联络。(6)利用金属导向绳作为馈线通信。(五)宣传报道组:组长由总队宣传处处长担任。成员由属地支队政治处主任及当地新闻、宣传部门的人员组成。其职责是搞好战前动员,掌握、收集情况,组织现场宣传、鼓动,做好宣传报道。(六)技术专家组:组长由总队防火监督部部长担任。成员由消防、建设设计院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职责是负责对灭火救援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时解决处理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总指挥部定下决心和实现决心提供科学依据。(七)医疗救护组:组长由省

12、卫生局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省卫生局医疗专家、省消防总队门诊部、支队卫生队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职责是负责现场中毒人员救护、处置等工作。六、勤务保障勤务保障由总队、辖区支、大队后勤部门和当地政府组织。主要任务:(一)做好灭火器材装备、工具的保障。 (二)火场物资的保障。 (三)灭火剂、油料的保障。 (四)参战人员食宿的保障。当需要急调用其他省(市、县)的救援物资时,由总队向公安部消防局请示。参战部队所需的生活及医疗保障由当地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七、处置对策(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二)控制火势,重点设防。要把主要兵力部署在火势的

13、主要方向和受火势威胁严重的重点部位,控制火势发展,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三)多点内攻,逐段、逐层消灭火灾。从多处出入口深入燃烧区,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和消防部队装备,有效实施内攻。适时放下防火卷帘,建立防火分区,防止跨区或层间蔓延。多层地下工程火灾,力量部署的顺序为:先是着火层、其次是着火上层、最后是着火下层。(四)火势处于发展阶段,战斗员无法深入燃烧区实施内攻情况下,适时采取高倍数泡沫灌注或封闭窒息方法灭火。八、处置程序(一)启动固定消防设施,实施自防自救火灾发生后,单位消防控制室立即启动声光报警信号,提醒有关人员及时疏散,并及时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启动消防泵,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系

14、统,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并利用地下工程物室内消火栓对火灾实施初步控制。(二)火情侦察1、主战中队力量到场后:a.先通过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楼层、被困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以及起火单位员工自救基本情况。 b.向消防控制室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灯等设施的工作情况及非消防用电是否切断及消防电源的使用情况,及时将侦察情况向指挥员报告。2、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指挥员命令部队:由责任区中队指挥员(增援中队火场指挥员)、战斗班长和火场通信员组成2个侦察小组(每组3人),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

15、(隔热服、空呼器、呼救器、安全导向绳、火源探测仪、照明灯),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深入内部进行火场侦察。确定被困人员数量、所处位置、受烟和火威胁程度,疏散抢救路线和方式;火势蔓延的途径、燃烧物质性质、火灾范围及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3、在实施火灾扑救过程中,保持对建筑物进行不间断侦察,防止建筑物因长时间受高温烘烤坍塌或局部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增援部队到场,战斗力量充足的情况下,采取多组侦察小组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侦察,确定危险情况下,人员撤离现场路线及相互间联系方式,并用导向绳或其它方式将撤离路线进行准确标示。(三)现场警戒责任区中队到达现场后,在进行火情侦察的同时,指挥员根据火灾燃烧情况、所需

16、灭火战斗空间、救援车辆行驶路线等情况及时划分警戒范围(公安交警力量到场后由其负责组织实施),引导疏散受害人员和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实施车辆管制,确保供救援使用道路交通畅通,保证外围人员安全和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四)营救被困人员首先应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同时,疏散小组在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后,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入地下工程物的内部,按照侦察小组所作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标志,按照先出入口处,其次是通道,袋形走廊等处的顺序将被困人员经疏散通道(走廊)、安全出口、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或者室外疏散楼梯(多层地下工程时)安全疏散至地面。在增援部队到场后,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将疏散营救

17、被困人员与灭火救援行动同时进行。(五)火场供水责任区中队到场后,利用单位消防控制室启动消防泵向室内管网供水;当火场用水量较大时,应命令部队将消防车合理停靠市政消火栓及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向水泵接合器加压供水;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消防车接力不间断向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六)火灾扑救1、选择内攻路线。根据地下工程当时的火情、风向、建筑结构特点,以最安全、最迅速到达火区为原则确定内攻路线,尽可能地深入地下洞室,接近火源作战,当火灾处于猛烈阶段不能马上内攻时,应先采取降温排烟,待火势减弱后再展开内攻。2、充分利用地下工程内部固定灭火设施进行火灾扑救。在消防控制室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8、的同时,战斗员佩戴空气呼吸气等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从烟雾较少区域或进风口处进入地下工程内部,充分利用地下工程物内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堵截火势,扑救火灾,但要确定紧急情况下的撤离措施,防止中断供水情况下造成伤亡。3、利用消防车直接供水进行灭火。在地下固定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火灾扑救要求时,可利用大功率消防车作为主战车,连接消防水泵或消防车向地下火场进行接力供水扑救火灾。4、地面喷射灭火。对于小型地下洞室不易采取内攻时,可利用向地下灌注高倍数泡沫的方法灭火。当发现高倍数泡沫有倒溢的现象时,可用比重大的普通蛋白泡沫先喷射,“掩护”高倍泡沫向纵深推进。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往地下灌注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灭火

19、。当火焰封锁出入通道,人员无法内攻,或火势已穿出洞口,威胁地面安全时,则应先在洞外铺设水枪阵地,向内射水或泡沫,以压住火势,冷却建筑物结构,为内攻创造条件。5、封闭窒息灭火。当地下工程火灾发展猛烈,无法直接内攻扑救,外攻灌注也无法进行时,可采取对火灾区域严密封闭,切断供氧,使火灾区域内的燃烧物质断绝氧气而熄灭。6、内攻时分水器及水枪阵地设置:当多层地下工程场所着火,且火势只处于某一层时,应将分水器设置于接近燃烧层的楼梯间,当火势发展到几层同时燃烧时,担负下层进攻的战斗小组将分水器设置于下层楼梯间,担负上层进攻的战斗小组将分水器设置于上层楼梯间;水枪阵地的设置应依托门(窗)口、承重墙、吊顶内外及

20、其它有利地形、地物,在有效保护战斗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灭火剂的效能。(七)火场照明排烟照明排烟战斗小组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部固定消防电源、排烟设备,移动照明灯具、移动排烟机等进行照明和排烟。在消防控制室启动有关部位排烟风机和排烟阀等防排烟设施的同时,应利用移动排烟机、排烟车、喷雾水流、高倍数泡沫及化学药剂等方法排烟,当火场烟雾太大,一时排烟力量不够时,还可采取开启排烟口,利用对流的原理排除烟雾。地下工程火灾时,由于切断非消防用电,将导致室内光线极为暗淡,为保证灭火救援行动的正常展开,应充分利用移动照明设备(如照明车、照明灯等)对火场加强照明。(八)力量收束火灾扑灭后,灭火人员对起火部位和构

21、件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消除残火,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火场总指挥员根据火场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留下一部分力量清除阴燃或继续监视火场,并命令部队清点人数和收拾整理器材装备,进行总结讲评后将火场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命令部队归队。九、注意事项(一)参战人员深入内部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隔热服(防毒衣)、携带通信、照明灯具、导向绳、呼救器等器材,树立“救人必先保己”的忧患意识,确保人员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二)在排烟时,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并在排烟口部署力量设防。(三)合理停靠车辆,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防止急躁冒进作战。(四)充分发挥抢险车上移动充气泵的作用,加强内攻人员的个人防护,尤其是呼吸器的使用,一旦听到鸣响警告,应立即撤回,不得拖延,防止中毒。(五)现场指挥部应有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为灭火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六)各作战小组要相互协调,相互照应,特别是在进入室内进行灭火救援时更应保持联系,互相协助。(七)指挥部必须严格掌握深入地下灭火人员数量、时间,及时组织替换力量。(八)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进行登记,做好备案,对受伤人员要及时移交给医疗部门。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