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人格特质理论.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06029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人格特质理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2人格特质理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人格特质理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人格特质理论.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家好,欢迎回到犯罪心理学课堂。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下心理学领域与 犯罪行为归因关系非常密切的另一个理论流派:人格特质理论。 与精神分析学派不同,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反常行为并非来自潜意识中的心理失衡, 而是源自行为人的反常甚至犯罪性人格特质, 而这些问题人格特质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 的,包括环境因素、大脑病理性损伤、精神疾患、药物滥用等。 所谓“人格特质”,英文读作 personality traits,也可以称作“性格特质”,在心理学上 指的是个人思维中的那些具有持续性的,对其行为发挥重要导向性作用的模式化特征。 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奥珀特(Gordon Allport)将人格定义为:个人的

2、先天性心理生理素质在 特定环境触发机制下形成的动态结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所谓人格是个人 一种相对固化,带有趋势性的思维模式,我们俗语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 难移的本性,会引导人反复地实施特定相同行为,这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了。 在心理学视角下,人格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人格以人的生理构造为其物质基础,其发展与性态均受个人先天生理条件的 决定与限制。比如,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先天 构造对人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先天条件仅是制约人格发展的一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还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 影响。或者说,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先天生理条件与后

3、天环境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人格是一个动态的复杂体系。人格可以被分拆为许多个各自独立存在的性格要 素,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性格要素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各异的人格; 4.人格的内质在形成之后,还需要特定环境触发要素才会外显为代表性情绪与行 为。比如说,一个具有易怒性格的人并不是说就一天到晚怒气冲冲,但是显然,当遇到 人际冲突或发展挫折时,他一定会比不具有易怒性格的人先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和行为。 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方法是性格研究。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领域,但采用实 证主义方法的现代性格研究始于 20 世纪上半叶,学者通过实地观察,对人类的各种性 格外在表现加以识别, 然后使用因素分析法将

4、复杂的人类性格要素按照相关性进行分门 别类,最终描绘出人类性格的结构模型。比如,现代性格特质研究中比较著名的人类大 五人格结构,就是将所有识别出来的性格要素归入五个性格特质集合,而在这五个维度 上性格特质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对某个个体的人格的描述。 在性格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意图用人在性格特质结构上的差异来解 释人在行为上的差异。它被广泛应用到犯罪学领域,其对犯罪行为所作出的解释认为犯 罪行为其实是个体潜在问题人格的外显。一般来说,以人格特质理论为指导的犯罪学研 究重点关注个体性格中那些与犯罪及攻击行为关系密切的特征: 比如易冲动、 攻击倾向、 外倾性格、神经质、刺激喜好、高度敌意以及频

5、繁情绪波动等。在人格特质理论看来, 行为是由性格决定的,而性格又是相对固化且可以观测的,因此就可以通过观测性格来 判断行为趋势,从而对个体的未来犯罪趋势作出预测。 以人格特质理论框架为基础展开的犯罪归因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分支: 一个是以人 格特质的整体性视角来观照犯罪学问题, 认为可以从犯罪人的人格特质共性中提炼出所 谓“犯罪人格”的心理画像思路,不少临床心理学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而另一个则基于将与犯罪行为模式有关的异常人格特质看作是精神疾病症状的精神病 学思路, 以人格特质中的那些变异或病态的性格要素作为犯罪行为原因最初就是由精神 病学家提出的。这一方向的研究在欧美刑事司法实务

6、中有着广泛地影响力。下面我就分 开为大家简要介绍这两个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犯罪归因研究方向。 在试图通过犯罪人的人格特质来解释其行为的学者中, 汉斯艾森克是最有影响的 先行者之一。他的犯罪归因学说以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性格分类为基础,出发点是试图对 犯罪人进行一个基于人格特质的心理画像。 艾 森克 借 鉴 并发 展 了著 名 心 理学 家 卡尔 荣 格(Carl Jung) 所 提出 的 “ 内 倾”(introversion)与“外倾”(extroversion)性格特质分类,将人格特质的构成总结为两个基 本维度,即性格内外倾维度与情绪稳定度维度。 顾名思义,性格内外倾维度描述的是一个人性格是内向

7、还是外向,而情绪稳定维 度则描述的是一个人在情绪变化上的频度。而这两个维度上不同的性格特质相结合,可 以排列组合出四种基本人格结构:首先是内倾性格与高度不稳定情绪构成的抑郁质人格, 拥有这种人格的人, 多愁善感而不善于与人沟通;其次是外倾性格与高度不稳定情绪构成 的胆汁质人格, 拥有这种人格的人,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咋咋呼呼的人;再次是内倾 性格与高度稳定情绪构成的粘液质人格,顾名思义,拥有粘液质人格的人做事稳重而喜 怒不形于色;最后, 就是外倾性格与高度稳定情绪构成的多血质人格, 这类人一般开朗外 向,心态积极而稳定。 根据艾森克的观察,正常人的人格往往表现为较高的情绪稳定度,同时不会严

8、重 内倾或外倾。而具有极不稳定情绪且高度外倾者犯罪的趋势会较明显。艾森克稍后又在 这个二维结构之外增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维,称为“精神病质”。这一维度主要考察 行为人性格中是否存在较极端的情绪性因素, 以此来衡量其出现病态式的情绪爆发或崩 溃的可能。 艾森克认为,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病质指标较高的话, 其犯罪趋势会更加明显。 作为心理学家,艾森克所提出的人格结构模型只有三个维度,与很多动辄就搞出 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维度的人格结构的学者相比,他的学说在表述上显得简单明了。但是 他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人格结构提出的关于犯罪行为的解释,又显得过于简单了一点, 完全没有办法涵盖犯罪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类行为现

9、象。当然,这种以心理画像为基本手 段, 总结人类性格特质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的犯罪学研究思路还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后来的犯罪人心理画像研究基本都延续了人格特质理论的这种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病学的研究思路也是使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但是他不是 将犯罪人格作为一种异常性格特质,而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病临床症状看待。循着 这一思路的研究带来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了精神病态(psychopathy)这一概念。 所谓精神病态,是一种在严重与重复犯罪人群体中大量存在的一种极端性人格特质。传 统观念中我们往往会说这些人是极度道德败坏或生性邪恶,但是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 这种不知悔改的重复犯罪趋势其

10、实是一种严重精神障碍的外显症状。 但与一般意义上的, 可能会带来刑事责任免除的精神病不同, 精神病态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精神障碍患者并 不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 而只是在行为逻辑与规范认知上循着一种极 具破坏性的反社会思维走向,从而带来反复的危害社会与他人的行为。 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精神病学与犯罪心理学领域大受欢迎, 因为它精确地概括 了当时广受关注的一些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人的共同心理状态与行为特征。比如,对于 很多著名的连环杀人案件中变态杀人狂的行为, 传统的犯罪社会学或犯罪心理学理论往 往难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一旦将其视为精神病态者,其行为模式就有了一个 说得过去的解

11、释了。 不过, 在精神病态这个概念基础上最后并没有真正发展出一套有影响力的犯罪学 理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具备精神病态这种极端病态人格特质的犯罪人在所有犯罪人 群中仅仅占很小比例,也许这类人在文艺作品中有着很高的曝光率,但是在现实中,绝 大多数犯罪人并没有这么严重的病态人格特质。 因此在这个概念上就发展不出可以用来 对犯罪现象作出普遍性解释的通说性的理论;另一个原因是,现有的精神病学研究发展 水平还没有办法解释精神病态的发病机制,最多只停留在对各种症状的描述层面,提不 出令人信服的归因理论。 犯罪学的根本任务乃是寻找犯罪的原因从而指导对犯罪的预防 与矫治。一个只能描述,不能解释的犯罪学研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也就引不起主 流犯罪学者在其概念基础上建构理论体系的兴趣了。 好的。关于人格特质理论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节课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