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05643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pdf(8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 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 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 的新起点。 1.什么是民生? “民生”按辞海的释义是指“人民的生计”。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这句话可直译为: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可以 免除匮乏。 在传统社会中,民生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2、。 近代中国,孙中山给“民生” 注入了新的内涵: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 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便是。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凡是同人民生活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 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 狭义: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 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 况,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 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 广义上的民生,所包括的内容过于繁杂,所涉及的面过 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把握; 相比较而言狭义上的民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 的民生政策吻合。 因此,平时所使用的民

3、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民生领域中需要重 点解决的问题。 在肯定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的同时,不必讳言,也 存在各种民生问题。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在哪里?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 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 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单” 上学难,“难在哪” 教育资源分 布不均衡 高质量教育 数量少 有些地区、

4、有些 群体上学困难 还有哪些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 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实现高等教育内式发展;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办好继续教育。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 育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提高就业质量 人社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需要在城 镇安排就业的人数维持在2500万人,其中: 登记失业人员 青年就业人员 (高校毕业生为主) 1000万人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互联网和金融为高薪行业 坚持就

5、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 策;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的意见,提出要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要切实保障: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促进和谐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6、(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 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 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其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 主要包括: 社会保险(核心内容)社会救济(最低层次) 社会福利(最高层次)优抚安置(特殊层次) 社会互助(一般层次)商业保险(一般层次) 慈善事业(一般层次)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社会保障发展“成绩单”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

7、和改善民生水平 社会保障的痛点在哪里? 看病难、看 病贵 残障群体生 活困难 养老负担重 还有哪些呢?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全体人民住 有所居。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世界看两会 中国脱贫成就获国际社会点赞(2018.3)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81年至2015年, 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28亿,这一数 字比拉美或欧盟的人口还要多,而同期 世界

8、其他地区脱贫人口仅有1.52亿。 据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 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 超过70%。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 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 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十九大报告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脱贫攻坚怎么干?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必备条件

9、;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民生民生 水平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发展健康产业; 完善人口政策。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主要举措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 深入认识新时代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 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 力,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 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1.

10、社会治理是什么? 案例1:网红小学生作文我的妈妈是网格员 文中网格员做了哪些工作? “步履匆匆地行走在村里的 小路上,时而进入出租房记 录着什么,时而拿起手机拍 摄着什么,时而听取大家的 反馈意见” “她每天早出晚归,她要知道村 里有几家外来人家、几家出租房 李没有电线套管、村里几家是危 房,她还要定时去看望村里的困 难户和精神病人” “网格员每天都会在村里巡 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 “网格员的工作不定时,经常要 开会。” 社会治理是指立足公平正义,以维护和实 现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协调社会关系,处理 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促 进社会认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

11、 1.社会治理是什么?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 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社会治理是什么?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在哪里?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社会 人 社会治理 活力秩序 维护权

12、益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革开放前: 社会 人 党委和政府 党委和政府几乎是一切公共 事务、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社会秩序的唯一提供者。 个人 社会 组织 市场 主体 社会 人 党委政 府 公众 法治 社会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革开放后: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 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人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系统治 理 依法治 理 综合治 理 源头治 理 加强党委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 鼓励和支持社 会各方面参与。 健全基层综合 服务管理平台, 从源头上减少 和化解矛盾。 加强法治保 障,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进行 社会治理。 综合运用法律、 道德、科技

13、等 方法和工具。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多样,亮点纷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 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 安定有序。”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 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5日)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有专家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 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 数超过1亿人,其中1600万人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其余大多数是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或心理 行为障碍患者。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好举措 培育自尊自

14、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 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 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 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5日)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案例2:嘉善县“智安小区”建设 1 2 3 案例2:嘉善县“智安小区”建设 效果如何? 小区发案率明显下降了。 破案效率大幅提升了。 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了。 小结:“智安小区”建设体现了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 能化、专业化的优势,大大提升了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推动了基层 社会治理创新,获得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等美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有助

15、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助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更好适应我国 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明确提出了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 国家安全 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 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 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 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 家安全法第2条) 1.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 安全观

16、 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 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 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 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 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所指的国家安全是各 领域安全的集合体, 具有总体性的特点。 1 同时,每一种安全虽然 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但 各种安全彼此又密切相关、 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 有机的整体。 2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个有机整体。 国家安全维护的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一是国家的国体、政体 和政治稳定 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

17、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三是中国的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政治安全 主权安全 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基本保证,包括 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 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职能: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 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 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 委员会负债,统筹协调涉及国家 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多个国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2.当前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对策有哪些? 第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杭州:舌尖上的安全 第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三,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第四,加强国家

18、安全能力建设 第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文化 建设 社会 建设 生态文明 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而奋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文化 建设 社会 建设 生态文明 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9、美丽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 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中发育成长,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文明发展 之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鳌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 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 本原则。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

20、的重 要责任。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 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 推进入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 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 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 梁八柱”

21、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 轨道,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推进绿色发展 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 政策导向,建立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 济体系。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 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要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 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 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 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 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 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 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 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 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自然保护地体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