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888684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逐步深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也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显示出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科技基础条件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切实增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既强调科技资源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构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的科技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又突出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装备发展以及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力争实现科研条件的跨越发展,为山西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根据国家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山西省科技发展十

2、二五规划的部署,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编制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问题“十一五”以来,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与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山西省以全面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资源整合和系统优化为重点,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着力推进三大核心体系建设,即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服务于平台建设与管理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完善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及其网络科技环境支撑体系。1. 强化资源整合,优化科技公共服务。为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山西省制订了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方案,组织实施了“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资金计划”,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

3、基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体系、专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共三大类六大平台,即科技文献平台、科学数据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基本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与物质资源体系。文献资源平台基本建成以“一站式”门户为服务中心,下设6大专业子平台的科技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各领域文献资源的全面覆盖;科学数据平台基本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性领域数据库建设;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资源体系,并完成基础性资源的信息整合与实物库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协作网和资源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成。科技基础资源平台建设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建设

4、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服务方式,极大地改善了资源的应用现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以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孵育服务平台、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科技中介服务水平,特别是提高了科技中介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在专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战略发展需求,集中安排了一批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依托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产业集群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在完善实验条件的同时,注重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技术服务。初步形成围绕产业共性

5、技术需求、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专业创新服务体系。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平台联合门户集共享和服务于一体,与国家平台和省内各信息资源节点互联互通。构建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协同支撑环境,实现了平台各类用户的有机融合、异构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分层访问以及一站式应用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平台运行、数据资源整合和应用服务集成的标准规范。2、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平台有效运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种类繁杂,原有的管理体制又使庞大的资源体系条块分割,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边实践、边总结、边建设的递进式管理模式,参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制度框架,结合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深入调查研究,

6、把制定和完善区域科技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制度体系作为优化公共服务的根本性措施来抓。科技平台的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规范标准等,其中以共享为特征的运行机制是制度体系的核心。目前已经运行和正在试运行的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分为三大体系:一是科技平台建设指导体系,主要由“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及其配套的若干实施方案组成。二是科技平台建设实施体系,主要由“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绩效评估办法”、以及科技平台资源整合中的若干标准、规范等组成。三是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主要由“山西省

7、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暂行管理办法”、“山西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托管与运行管理办法”等组成。科技平台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科技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目前,初步营造了有效运营和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保障了科技平台建设计划的实施。3、优化管理模式,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科技基础资源平台建设实行“平台牵头单位+子平台单位”的统筹模式,以利于资源的整合与协调;技术转移平台实行优化整合相关资源,提升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的技术能力,突出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为重点的建设模式;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实行依托大学、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型企业及其产学研合

8、作,实施实验条件装备、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在平台整体建设中,注重政府引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项目积累与滚动支持相结合,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与队伍建设一体化,着力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各类科技基础资源纳入共享体系的建设中,为完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统筹管理,确保平台建设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行服务过程中,逐步凝聚和培养了一支从事平台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开展了大量有关管理方法和优化服务的开发研究,不断创新平台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有力增强了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能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十一五”期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

9、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不断探索中求新发展。目前,平台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布局、系统结构和支持重点仍需在建设中逐步优化;在提供科技公共服务上,需要持续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在科研条件建设上步伐不大、差距不小。表现在:科研条件总供给不足,现有科研装备水平低,科技基础条件开放共享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研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更薄弱。未来五年,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在继续强化科技基础资源平台服务功能的同时,切实

10、将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放在科技发展的优先地位,不断加大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基础条件共建共享机制,大力培养管理和运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省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二、思路与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区域层面上,我省将紧紧围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家资源型地区转型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对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紧迫的需求。围绕山西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科技在支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及国家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将更加凸现,对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出了新的

11、更高的要求。大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大力组织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重大科技任务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的支撑保障作用。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显著提高科技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继而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继续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开放共享,大力度强化平台应用服

12、务,高水平建设平台人才队伍,切实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着力提升科研条件质量,为全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提供科技支撑,为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转型提供支撑。2. 规划原则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源与发展增量资源相结合,统筹不同类型研发条件和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适当向我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方面倾斜,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共享机制。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沟通、理顺科技资源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搭建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平台,营造全社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实

13、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多方参与共建。在发挥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供给中引导激励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元化投入参与资源整合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围绕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转型发展等重大需求,大力拓展基础科技资源服务功能,大幅增强科技基础条件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3、建设目标到2015年,我省科技基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规模有效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显著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大力普及与推广创新方法,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研究实验基地和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基础条件规模和质量进

14、一步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发和新兴产业科技转化能力显著提高;有效提高县域经济的科技服务能力,大幅增强技术转移平台的服务能力;围绕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的实施,着力加强平台在科技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基础性支撑服务作用;完善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促进资源整合与社会共享机制步入正规;健全专业化的平台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大幅提高平台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成为全社会科技信息、知识、成果交流、传播、创新和转移的大舞台,成为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创新资源与市场要素融合的新载体。三、主要任务1、丰富完善科技基础资源平台建设。在科技文

15、献共享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充科技文献资源,加强我省特色文献资源的精品化建设,完善共建共享制度和平台持续运行机制;开展围绕创新主体、面向企业、科研院所和公众的的多层次科技文献资源推广应用服务;加强科技文献知识组织体系和科技文献基础条件建设,积极探索基于数字内容云的知识发现方法与工具系统研究;加强科技文献资源元数据的整合与仓储知识库的构建,开发基于科技文献深层次知识挖掘和分析的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完善科学数据库建设;建设区域性科学数据收集、整合、开发利用及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挖掘并整合各类创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观察、实验、

16、试验和分析等原始数据,建设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关的特色数据库。在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完善补充已入库资源类实物库、信息库;支持生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生物资源评价与利用;开展对山西生物产业有促进作用的国外重要战略生物资源引进、驯化及开发利用;继续完善山西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库,开展农作物审定品种系谱分析与研究;开展山西省畜禽品种资源及山西省资源植物的调研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保障与共享体系。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巩固和完善协作共享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共享机制研究,发挥环渤海区域协作网的作用

17、,有效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组织开展具有我省优势与特色的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远程共享、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应用领域协同研究环境的开发与建设。加强县域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网络化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提高对引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咨询、协调和服务能力,提高对现代农业建设和各类科技、经济开发园区开展科技服务的显示力度和服务水平。2、加大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力度。重点围绕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以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

18、链条,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形式,以装备实验条件为主要手段,依托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集群技术联盟等创新基地,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同行业带动效应和示范影响作用的专业技术创新平台。3、提升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整体功能。提高技术转移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创新、创业和成果产业化的市场链条的社会服务环节中,提供全面的服务指导;充分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功能,努力创造与国内、国际创新服务的沟通合作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实施能力建设,着力发挥山西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链接技术和市场、技术和资本的桥梁;建立科技融投资平台,积极探索完善科技投融资

19、体系的方法和制度,打通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瓶颈;充分发挥科技担保和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创业风险投资资金、银行资金及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服务能力。4、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在能源、机电、冶金、化工、新材料以及环境科学、中医药开发、农业开发、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大对实验室建设、中试基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建设等的支持。加强科研条件装备建设,提高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通过功能开发、填平补齐、改造升级等方式更新研究实验基地的仪器设备;对与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相关的大学、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要注重引导转变服务观念

20、,创新服务机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5、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推广。重视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有效组织,广泛开展,重在应用,特别要重视在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与推广。建立山西省创新方法培训与推广应用基地,在11个市全面开展创新方法的培训,在主要支柱产业确立一批创新方法示范推广企业。建立创新方法交流和创新方法信息服务两个平台。6. 完善科技平台网络支撑环境建设。加大平台网络支撑环境的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网络支撑服务能力,持续建设较为完备、安全可靠的总平台运行、维护和管理体系;继续支持平台应用服务系统、高性能网络计算、网络协同技术研究与支撑环境的建设;继续支持科技

21、资源和应用服务的深度整合、集成、挖掘和开发;健全平台各种标准、规范与制度。7、构建科研条件质量和标准保障体系。加强科研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仪器设备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的质量评议、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的研究应用。加强科研条件的质量监管,强化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机构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实验动物机构认可体系,强化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健全实验动物质量追溯、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网络,完善实验动物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质量监控技术水平。8. 大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大力培育和发展从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管理与技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改善工作条

22、件,强化服务意识,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凝聚机制四、保障措施1、加强对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组织领导。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由市场主导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三大创新要素的基础资源,又是由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构成要素,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位置。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对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对科技基础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协调力度。加强平台建设领导组和平台计划办公室的工作,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各平台主管单位的协调,形成平台建设齐抓共管、统一部署、高效服务的新格局。2、

23、加强对平台建设的投资和经费管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既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共享性的资源服务属性,又具有创新性、趋利性、竞争性的市场要素属性。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充分发挥国家投资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职能和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引导社会资金主动参与平台建设,建立政府积极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开放式、多元化的共建共享机制。重视企业在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吸引产业和企业资本进入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形成产学研合作共建的主导形式,发挥好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连接创新资源与市场要素的特殊作用。建立健全平台经费预算管理数据库,严格项目经费管理。建立经费投入后续补助和运行

24、补贴机制,保障平台持续稳定发展。3、加速科技基础资源共享的法规建设。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科技基础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其建设的重要性、广泛性和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平台建设涉及到各类资源的管理者、所有者、使用者、服务者与共享者,涉及到各参与和利用主体的利益。协调平台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公益性社会效益、竞争性企业利益及其溢出效应,必须对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形成补偿。因此,以公共资源整合和利益协调机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是平台法规建设的重点。加大与相关部门和利益主体的协调,研究制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实现共享和利益协调的机制和措施,建立健全科技基础资源汇交管理制度,并在立

25、法层面上制度化,是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4、实施对平台运行绩效的考核管理。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任何政府职能所延伸的公益性服务行为必须加以规范和监督。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承载着国家对科技基础资源的巨大投入,必然承担着为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基础性服务的重任,要求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必须是开放、共享和公益性质的服务。因此,必须对平台运行服务的效果予以测评和监督。完善平台运行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平台运行绩效的考核管理,建立健全由事前评估、过程评测和绩效评价构成的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平台服务方向、服务成效以及有效提升后续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5、扩大平台宣传与合作交流。重点围绕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的实施,组织平台建设参与单位和专业人才队伍,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通过媒体宣传和积极开展用户服务,宣传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功能,扩大平台的服务影响,拉动平台服务需求。以平台为依托,以省内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扩大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加强与国家、环渤海经济区、周边省份、中部经济区的联系,建立稳定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渠道,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扩大资源利用空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