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统计.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886829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七单元,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统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统计第七单元 统计 (一)教材 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驾驭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点。本单元此基础上,理解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依据折线的起伏改变对数据实行简洁的分析。 本单元内容支配如下表:( ( 二)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洁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回答简洁的问题,从

2、统计图中发觉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驾驭的学问解决生活中较简洁的数学问题。(三)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已有的学问与生活阅历。 学生已经驾驭了初步的统计学问,会对数据实行简洁的描述、分析,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以学问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相互合作,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水平。2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 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数据的增减改变。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个特点,并从中引发思索,理解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依

3、据数据的改变精确地实行预料。3把握好教学要求。 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依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能够了。有水平的学生能够尝试绘制,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四)这部分内容能够用 4 课时实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书 P108109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理解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 2.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数据实行合理分析,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水平。教具打算: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师:这是一幅9803 年

4、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依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 人数(万人)3 46 8 810 二、引导探究 学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依据老师供应的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2.小组沟通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 学生依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觉了哪些信息? B 学

5、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 全班沟通优秀作品。3、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视察。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老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沟通。4、学生归纳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5.理解折线统计图,发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觉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视察参与科技发展人数的改变状况,并谈自

6、己的感想,培育学生关切四周事物的爱好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修改看法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 P109 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 P112 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评价小结。六、作业:新学案。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教学内容:书 P110113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依据数据实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育学生的动手水平。教具打算: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 010 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 P110 例 2 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

7、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爱好。二、引导探究: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依据老师供应的小明 010 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 010 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老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 2 分钟,老师将巡察发觉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动其次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2.小组沟通作品,观赏折线统计图 A 学生依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觉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能够通过计算全部差值得出结果。)长了

8、多少厘米?是怎么发觉的? 小明 115 厘米时几岁? 5 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状况来揣测小明 5 岁半时的身高。修改看法B 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 全班沟通优秀作品。3.依据折线统计图实行合理推想: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 P111 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实行评析、沟通。2. 完成书中 P112 练习十九其次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评价小结。五、作业:完成书中 P113 练习十九第 3 小题教学反思 : 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书 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娴熟制成折线统

9、计图,依据数据实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料。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完成书中 P114 的第 4 小题:A 学生先视察体温改变,沟通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 比照正常值发觉信息 C 回答书中的 5 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细致视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2. 完成书中 P115 的第 6 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实行评析、沟通,结合环保教化,提升学生的价值发觉。3. 完成书中 P116 练习十九第 9 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依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状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觉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理解统计的作用。

10、二、引导探究:结合书中第 7.8 题的练习,绽开实践活动。课前参加:1.学生提前依据书中第 7.8 题的练习的要求,绽开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实行绘制折线统计图。课中沟通: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沟通作品 课后延长: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料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三、作业:完成书中 P115 的第 5 小题:修改看法 教学反思 : 数学广角(一)教材说明 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特地支配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主要是渗透相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觉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觉的规律来解

11、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肯定的路途植树,这条路途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因为路途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途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比如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途能够是一条线段,也能够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

12、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状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例 1 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觉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觉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 2 探讨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 3则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水平,初步培育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水平。(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

13、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水平。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三)教学建议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本套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支配,主要是通过简洁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闻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学问和方法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阅历和水平。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新奇心

14、和求知欲,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2、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洁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索过程,逐步发觉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验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留意不要对例题实行过多的变式、提升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四)课时支配 :本单元内容可用 4 课时实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 117-118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发觉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怜悯况植树问题 的规

15、律。2 使学生经验和体验困难问题简洁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母亲节刚过,我们立刻又要迎来一个欢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 3 月 12 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与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但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 引导探究,发觉两端要种的规律

16、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马路。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马路全长 1000 米,每隔 5 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 理解题意。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修改看法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假如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算一算,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 反馈答案。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

17、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许多的支持者,究竟哪种答案是精确的呢?咱们可不能够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假如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 1000 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究竟谁的答案是精确的了呢? 2. 简洁验证,发觉规律。画图实际种一种。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起先,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 5 米再种一棵,再隔 5 米再种一棵,再隔 5 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 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 45 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

18、000 米)要一棵一棵一棵始终种到 1000 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奢侈时间了)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 1000 米的确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困难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探讨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先想简洁的,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比如:1000 米的路太长了,我们能够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画一画,简洁验证,发觉规律。a. 先种 15 米,还是每隔 5 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 段 4 棵)b.

19、 跟上面一样,再种 25 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 段 6 棵)c. 随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觉了什么? (板书:2 段 3 棵;7 段 8 棵;10 段 11 棵。)d. 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得,发觉了植树问题中特别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应用规律,解决问题。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精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 200 指什么?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洁的例子,

20、发觉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困难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 10 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 100 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但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许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觉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假如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揣测两端不种的规律。揣测结果是:两

21、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究竟同学们的揣测是不是精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洁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 4 人一组实行沟通。你们组发觉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沟通。3 展示小组探讨成果,发觉规律,验证前面的揣测。小结:同学们太了不得了,通过举简洁的例子,自己又发觉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假如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在一条长 2000 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 10 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师:同学们留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改变? 课件闪耀: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

22、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抓紧做一做。小结:今日我们探讨了植树问题的两种状况。发觉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肯定要留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四、 回来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 8 米,每 2 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8÷2=4(段)41=3(次)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日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状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看,这个列共有几个同学?(4 个)假如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 1 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终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假如这个列共有 10 个同学呢?100 个同学呢? 这个列还是

23、4 个同学,假如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 2 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终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 6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 41棵树。从第 1 棵树到最终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不但发觉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探讨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困难问题先想简洁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许多,有爱好的同学,课下能够查阅相关的资料接着探讨。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课题: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 120 页例 3 及部分练习。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

24、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水平;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情感与看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培育学生仔细倾听他人看法,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观赏他人的良好心态。教具打算:3×3 格、4×4 格、5×5 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 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课前打算:课桌围成回字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修改看法猜谜:十九乘十九,黑白两对手,有眼看不见,无眼难活久。(

25、打一棋类名称)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动身,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良好的爱好爱好。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 3 粒棋子的方法。(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 3 个棋子。最外层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4)汇报沟通(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3×2282×483×3183×448 干脆点数。老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嘉奖才智星。(老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2教学每边

26、摆放 4 粒棋子的方法。(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 4 个棋子。最外层能够摆放多少棋子?(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3)嬉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设计意图:这个嬉戏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爱好,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摆放方法,让每个学生参加活动,把所学学问运动到嬉戏中。 (4)汇报沟通(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老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5)你们最喜爱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 5 粒棋子的方法。(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 5 个棋子。最外层能够摆放多少棋子?(2)动

27、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3)汇报沟通。(老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4)你们最喜爱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参加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沟通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自经历的过程中实现学问水平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便利吗?你能依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每边放的个数最外层总数 3 4 5 6 18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规 律 :_ (2)教学例 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

28、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 19 个棋子,最外层一共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依据规律,独立完成例 3。三、运用规律 1假如最外层每边能放 100 个,最外层一共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 假如最外层每边能放 200 个,最外层一共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 假如最外层每边能放 300 个,最外层一共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假如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2做第 121 页第三题。设计意图: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归纳问题;老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

29、生为主体。 3请你参与:12 名学生在操场上做嬉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在教室内围一围。)4请你思索:(课件出示同学开联欢会时的快乐情景。)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四<1>班同学打算开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假如每边做 14 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 8 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5请你设计:(课件出示漂亮的校内情景。) 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变更校内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内花坛设计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爱的图形,算一算假如每边放三盆花,一共能够摆放多少盆花?再动手画一画,展示在黑板上,看

30、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教学反思 : 第九单元 总复习(一)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详细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详细要求,所以,在本单元没有单独支配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学问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依次,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留意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实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化地理解和驾驭所学的学问。例如,把小数的加减法、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集中编排,能够使学生增加小数运算和整数运

31、算之间的联系。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小数的理解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小数的理解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理解和整数的理解一样,重点仍旧是让学生从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去驾驭,包括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此外,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求小数的近似数等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种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其实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相通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和求整数的近似数方法类似,复习时要留意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实行学习。但小数又有着和整

32、数不同的特点,如在小数、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复习时应留意让学生通过对比,达到巩固学问的目的。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复习。 因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分,所以教材支配了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复习题,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娴熟地实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教材还留意复习验算方法,激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实行验算,进一步培育检验的习惯。接下来,着重复习四则运算,因为四则运算的法则对于整数和小数同样适用,所以教材上把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加以整合,集中复习,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联系。最终,

33、着重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升学生敏捷计算的水平。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位置与方向,三角形。其中,本学期的位置与方向是方位学问的其次学段内容(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基本的方位)。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也能够看作是中学数学中极坐标的雏形,要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种方法是利用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坐标来确定,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方向(角度)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来确定,这就是极坐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与本册中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是有共通之处的。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所学的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

34、角形的联系和区分。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别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能够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肯定数值,也能够看出数据改变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依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学问实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升计算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发展空间观点、统计观点,获得自身数学水平提升的胜利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三)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可用 4 课时实行复习,老师也能够依据本班的实际状况,敏捷驾驭。

35、 老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学问的驾驭状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精确率,哪些学问已经驾驭,哪些学问简单混淆,哪些学问出错比较多等,针对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复习安排。复习中既要留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学问加以系统整理,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升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充学问缺漏,又要留意满意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须要。在复习的时候,要留意使学生在驾驭各部分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学问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既要增加学问的纵向联系,又要增加学问的横向联系,如小数加减法的复习,既要以三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简洁的小数加减法为基础,

36、又要和整数加减法实行适当的比较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驾驭小数的相关学问(小数数位依次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学问有个清晰且有条理的归纳,使学问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汲取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敏捷题, 复习重点:数位依次表 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 的概念 2、复习数位依次表(书 P53)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依次表,引导学生留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分,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其次位是(

37、)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其次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3)小数肯定比 1 小吗( )举例 (4)比 1 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肯定是( )(5)大于 7 小于 8 的小数有( )个 (6)大于 7 小于 8 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7)由 5 个 0.1,6 个 0.01 和 8 个 0.001 组成的数是( )(8)0.4 里有()个非常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竞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学问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 1.2300000,将 1.23 改写成 5 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

38、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假如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变更。再强调 3 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 3 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1)0.6 里面有( )个 0.01 (2)0.61 里面有( )个 0.01 (3)3.61 里面有( )个 0.01(4)0.061 里面有()个0.001 7/100 改写成小数( ); 23/1000 改写成小数()34/10000 改写成小数(); 3/1000 改写成小数( )0.25 写成分数( );0.312 写成分数( )把小数 90.90100 化简后是( )将小数 40.070 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

39、习 P61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途图,这样不简单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100÷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 1/10缩小位原数的 1/1000 把 300 缩小为原数的( )是 0.3 修改看法(2)由 0.56 到 0.056 是()。 a 缩小 10 倍b 扩大 10 倍c 缩小 100 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教学反思 : 其次课时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0、 教学目标:1、巩固驾驭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3、使学生娴熟实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依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一、讲评第六单元试题 1、口算。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驾驭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

4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 老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改变,改变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改变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 10 倍、100 倍、1000倍、缩小它的 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 ÷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2.37 米=()厘米 1.46 米=()毫米 5070 千克=()吨 6.5 吨=()千克 1 吨 25 千克=()吨52 米 4 厘米=()米 老师提问:修改看法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

42、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相互改写时应留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时应留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改变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练习:345670000 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老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当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 0 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

43、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三、综合练习 课本 P125 小数P1281、2、3教学反思 : 第三课时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依次,并能精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实行简便运算。3、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水平,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教学过程: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 33´3+16

44、´7+5 1、 答下面各题的运算依次 47´28-735¸49+7 47´28-(735¸49+7)47´(28-735¸49)+7 修改看法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240´(100¸25)=240´4 =960 5´(12-12¸12+12)=5´(0+12)=5´12 =60 说说运算依次 4300-(224&

45、cedil;7´8)(41-16)¸(89-64)(375+31-16)¸(89-64)2、 小结:四则运算依次 3、 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 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 点、4 点、2 点、3 点(小组活动探讨)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老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2、 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X12 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 98 米,宽是 27 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 23 人,女生 27 人,每人交课本费 37 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四、综合练习:课本 P125-1263、4、5、6P129-1306、7、8、9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教学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