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886499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胃蛋白酶原(PG )临床应用(全文)一、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 )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 其分成2个亚群,15组分的免疫原性相同,称为胃蛋白酶原I ( PG I ),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组分6和7被称为 胃蛋白酶原口 ( PGH ),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 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PG n0通常情况下,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 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PG I和PGH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 发生病

2、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PG 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二、胃癌早期预警指标-胃蛋白酶原(PG)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黏膜癌变是重要的“过渡性事件”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唯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二目前观点认为,局部萎缩是可以逆转的,而一旦进入肠化生后,就很 难发生逆转。因此,急需要一种工具,能够敏锐地发现胃黏膜萎缩的 情况。此时,胃蛋白酶原检测即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当胃底腺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

3、PG I水平下降;而由于分泌PG 口细胞较多,此时PGII仍然可以维持高水平状态,此时PGI/PGH 显著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以及胃窦腺向胃体延伸,出现胃 底腺假幽门腺化生时,PGU水平升高更多,PG工/PGII进一步下降。 因此PG I水平降低是胃底腺黏膜萎缩的可靠标志,PG I /PGII侧面 反映了胃底腺黏膜萎缩程度。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开展的始动因素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称慢 性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上皮内瘤变(旧称异型增生) 一胃癌的病变过程已被普遍接受,而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已成为最 重要的始

4、动因素,同时Hp感染目前也已经公认为是胃癌发生的独立 危险因素。因此,积极进行Hp检测,已经成为了防治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Hp 检测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手段,针对Hp阳性的感染人群,各大指南已达成共识,即Hp感染相关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建议根除。Hp感染也会显著影响血清PG水平,起始时,PG I、PGII均升高, PGII升高的幅度更快,那么PGI /PGII下降,且Hp感染病灶越大,PG I /PGH降低幅度越尢 但是,胃蛋白酶原检测的结果缺乏特异性, 对于判断Hp是否感染仍需接受专门的Hp检测。三、胃蛋白酶原I ( PG I )、胃蛋白酶原口( PGU )结果分析如下:检测结

5、果可能原因PGI 70ng/mL或PGI/H3正常范围PGI 70ng/mLHPGi/n240ng/mL首先检测Hp ,确认是否是Hp感染,如排除Hp感染那么可能为轻度胃溃疡,建议调整饮食,两周后复查PGII13ng/mL首先检测Hp ,确认是否是Hp感染,如排除Hp感染那么可能为胃萎缩性胃炎,两周后复查四、“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误解说明:误区一:假假设体检时只测PG I ,近70%的结果在4070ng/mL ,表 面看起来都低于70ng/mL ,怀疑胃萎缩,但因未测PGII及比值导致 结果不好解释。当复测PGH时比值90%以上都大于3 ,此类情况是 因中国人群慢浅表性胃炎高发,属正常生理性胃

6、酸分泌缺乏。误区二:PG阳性就是胃癌说:阳性是代表胃癌高风险人群。PG项 目是适用于体检早期简易筛查胃癌的工程,替代X光及超波筛查胃癌。 主要意义不在诊断而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正常体检测15%PG阳性, PG阳性者罹患胃癌的高风险有1 %2%的胃癌早发现率。误区三:只看重PG I、PGII的参考范围值的变化,不重视比值。因 胃黏膜分泌PG I受炎症攻击分泌变动幅度大(70800ng/mL以上), PGII分泌相对恒定。比照值3时,PG I增高程度确定胃病种类只能 结合临床分析。比照值3时建议进一步深度内镜检查或病理取材确证 预警早期胃癌高风险,并且在近五年都要随访监测。因PG阳性者在 当年无胃癌

7、者后续5年的胃癌发病率有2%0五、日本经验借鉴(“ABC”法+内镜筛直)我们的邻国日本,同样作为胃癌高发国家,在早癌筛查方面却做得非 常出色。他们早癌的筛查策略就紧紧抓住Hp感染及是否发生胃底腺 萎缩这两项可控因素。日本京都共识针对全民早癌筛查策略,作了如下推荐:首先针对Hp 感染,京都共识针对Hp感染,强调格杀勿论,全民人人杀菌,根 除Hp后,再进行PG的评估。将PG I / PGII比值43.0,作为萎缩性 胃炎的诊断临界值,并以此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标准。六、任重而道远-中国早癌筛查的策略:中国人口基数大,同时胃癌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所以找到易行且精准 有效的胃癌筛查手段势在必行。201

8、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高 度肯定了 PG的价值指南给出了如下推荐意见血清胃蛋白酶原(PG ) I、口以及促胃液素-17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程 度。血清PGI、PGn、PGI/PGII比值联合抗Hp抗体检测有助于 风险分层管理。而于2017年年底公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在肯定血清PG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III其中高龄、男性、Hp抗体阳性、低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高血清胃泌素17 ( gastrin-17 f G-17)水平作为胃癌的高危因子。其中,G-17是中国指南新增工程。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 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

9、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 与分化。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G-17本身在胃癌的发生、开展 过程中也有促进作用。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 生风险。此外与京都共识不同的是,我国共识意见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 血清学检测临界值:即当PGR 1.50pmol/L时,胃癌 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而京都共识定义的PGR临界值为43。针对积分的高低,指南将人群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并给出了 筛查策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指南的缺点,筛查人群为年龄240岁, 且有胃癌高发区、Hp感染、既往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饮食等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但目前胃癌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相信 未来一定会进入全民普查阶段。综上所述,血清PG联合Hp检测,有助于评估胃癌发生风险,可以 作为普通人的常规胃癌筛查手段,但是,它并不能替代胃镜检查,针 对高危人群,依然强烈推荐进行胃镜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