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的新观点_之五___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872159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4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考古的新观点_之五___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考古的新观点_之五___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考古的新观点_之五___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考古的新观点_之五___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 亨利 摩尔根 (Lewis Henry Morgan) 所著 古代社会 一书认为: 在史前史进化 过程中, 东半球野蛮期的中级阶段, 从驯 养动物开始1。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 家的起源赞成摩尔根的这一观点2。 英 国考古学家柴尔德 (Childe, Vere Gordon) 最早做出这样的结论: 食物生产对食 用植物尤其是谷物的自觉栽培以及对野 兽的驯化、 饲养和选择, 是人类历史上自 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美国社会 学家阿尔温 托夫勒 (Alvin Toffler)在名 历史考古的新观点 (之五) 【内容摘要】 甲骨文为探索华夏初始文明和史前

2、史遗迹, 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 专从甲骨文所蕴含的远古信息, 探讨史前先民的狩猎与动物驯化以及家畜饲养 与农业的关系。 大约1万年前在西南亚 (两河流域) 、 北非 (埃及) 、 东亚 (华夏) , 几乎同时开始了养畜业。 本文通过对甲骨文相关字源的解读, 形象生动地说明 了华夏先民的渔猎三步曲发展实况; 分析了华夏先民牧放或圈养家畜的几种 方式; 进一步叙述了中外史前驯养动物的差别、 远古诸民族对家畜的使用等等; 并比较了中外古代先民的祭祀用畜情况。 最后, 本文还着重论述新兴的古DNA (ancient DNA) 技术, 可帮助我们揭示更多的动物驯养史, 也为探讨史前人类迁 移史提供重要

3、的参考。 【关 键 词】 史前; 甲骨文; 字源; 狩猎; 家畜; 饲养; 牧放; 圈养; 祭祀; 古DNA 技术。 【作者简介】 陈明远, 人文学者, 主要从事历史考古、 比较社会学及中外文化交流 研究, 现居中国北京。 金岷彬, 旅美学者, 主要从事文化史比较研究, 现居美国普林斯顿。 著 第三次浪潮 中, 将农业的开始作为文 明史的第一次浪潮, 认为那是人类社会的 首要转折点。 摩尔根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 野 蛮、 文明三个时代, 其中野蛮时代又分为 低级、 中级、 高级三个阶段。 关于低级野蛮 时代, 摩尔根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他认为 该时代在东半球是指 “那些流行制陶术而 尚不知饲

4、养动物的部落” , 而在西半球是 指从懂得制陶术到 “用灌溉法种植玉黍等 作物以及用土坯和石头来建筑房屋” 之前 DOI:10.14185/ki.issn1008-2026.2014.05.008 5 小麦、 大麦、 豌豆、 扁豆的种植, 有绵羊、 山 羊、 猪等家畜; 安纳托利亚 (Anatolia) 7 也 已产生最初的农耕和畜牧, 家畜有猪、 绵 羊、 山羊; 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遗址 (Jarmo Site)约公元前7000年8也已种植小麦、 大麦, 驯养家畜。 它们的年代都早于公元 前6000年, 都还未有制陶业。 东半球的另一个农业起源中心华夏, 畜牧的发生也不迟于制陶业, 而是大体

5、上 同时: 在距今约1万年前, 未成熟的陶土 器开始零星出现, 在这之前已有鸡、 猪、 犬 (狗)的饲养, 如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 (距 今10500-9700年左右) 9 出土的鸡骨、 猪 骨、 狗骨, 被认为可能是家畜; 尤其是同一 时期广西桂林甑瓦皮岩洞穴遗址 (距今约 9000-7500年) 10 上下层都有较多猪骨 出土,“据鉴定有67个个体, 猪的年龄数值 比较集中, 以1-2岁间的成年猪最多, 罕见 长大粗壮的犬齿, 门齿一般都较细弱, 未 见有磨蚀深重的第三臼齿, 这些都是反映 人工饲养和被宰杀的结果, 饲养的时间又 较短” 。 而到距今8000年左右, 制陶业初步 发展起来时,

6、 鸡、 猪、 狗等家畜的饲养早就 很普遍和成熟, 牛、 羊的饲养也已开始, 如 裴李岗、 磁山、 贾湖、 大地湾、 跨湖桥等遗 址都有相关发现11。 可见, 在东半球,“饲养动物的部落” 是在流行制陶术之前即 “前陶文化” 时期; 特别在两河流域,“饲养动物” 远早于陶器 时代。 而摩尔根和恩格斯关于这一史实的 判断, 被证明是跟历史真相有差距的。 驯化 和饲养家畜, 是在木石器时代早就开始的; 而到了陶器时代, 家畜饲养已经盛行了。 的阶段3。 摩尔根的论断主要来自对美洲 印第安人的考察, 所以关于西半球的认识 大体上是不错的; 但关于东半球, 摩尔根 的认识却与后来的考古发掘结果不相符 合

7、4。 人类文明发源地西亚地区的凯 巴拉 (Kabra) 文化 (约公元前1.6万年-公 元前1万年) , 其居民过着以狩猎采集为 主的生活, 有木矛、 石箭镞等木-石复合工 具, 并以石质刮刀剥制兽皮蔽体。 从考古 遗址的兽骨较集中的情况看, 已有最初的 畜牧, 如佩特拉 (Petra) 5 附近的马达马 格遗址, 山羊骨占全部兽骨的82 ; 卡尔 迈勒山 (Mount Carmel 希伯来语作Harha- Karmel)附近的法拉赫遗址 (The ruins of Farah, 距今约1万年) , 羚羊骨已占74。 一般认为, 这表明已出现放牧, 这些山羊 或羚羊就是最早的家畜; 当时凯巴拉

8、文化 的先民尚未发明陶器。 近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土耳其东南 部的赛米 (Hallan Cemi) 遗址。 这个古聚落 遗址坐落在托罗斯 (Taurus) 山麓, 底格里 斯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旁。 这里的古居民 还不知道种植农作物, 但遗址中出土了大 量年龄不满一岁的雄猪, 说明养猪已经是 他们赖以存活的生业。 赛米遗址的碳-14 测定年代是距今10400-10000年间, 是迄 今人类养猪的最早纪录。 在 西 亚 的 前 陶 时 期, 许 多 地 方 都 已有成熟的农业和家畜饲养: 如黎凡特 Levant6南部的耶利哥Jericho(世界上最 古老的城市之一, 约8000年前) 已种植小 麦、

9、 豌豆、 燕麦, 出现了 “确实的家畜山羊” , 土耳其文约尼 (When Johnny) 遗址发现有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 6 社会科学论坛 2014/5 学术论衡 一、 甲骨文的网、 罗等字记录 非石质生产工具 由绳索编织成的 “羅”(罗) 网, 是史前 先民在采集和渔猎时期的重要生产工具。 罗网的发明和使用为史前先民获取野生 鱼类、 兽类、 禽类等食物, 发挥了重大作用。 与罗网的功能相类似的, 还有陷阱装置 (有 利用天然土穴的, 也有人工掘坑设置的) 。 罗网和陷阱都属于智力创造的 “智力型工 具” 。 罗网和陷阱的出现, 反映了这一时期 人的智慧与知识, 开创了狩猎技术的新

10、阶 段, 促进了史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罗网要用绳索来编结。 而绳索多是 由植物纤维经预处理得到细缕, 再用细 缕或搓拧, 或扭绞, 或纺绩, 加工得到绳 索; 而后用绳索编结为网。 另有用草茎整 体来搓绳的, 或也有用马的尾鬃来下套, 拴套鸟脚的 ( “缳” 字、“雝” 字) 12, 这两者 都是绳索的特例。 甲骨文里识读出了 “索” 字、 草 (屮艸) 字, 还未见 “绳”“线” 等字; 甲 骨文索 是象形字, 由粗麻搓成。说文 曰: “索, 艸 (草) 有茎叶, 可作绳索。 ” 明确指出: “索” 是草茎编成的。小尔雅 曰:“大者谓 之索, 小者谓之绳。 ” 而且, 甲骨文里识读

11、出了 “继”“续”“断”“绝” 字等与绳索有密切 关系。 又, 在河姆渡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 里, 就有残留在陶罐提耳孔里的绳索实 物出土13。 编结渔猎罗网以使用长纤维原料为 佳, 麻是一种优质广用的长纤维。 甲骨文 里面有无 “麻” 字? 应该有。 但在徐中舒主 编的 甲骨文字典 里未见 “麻” 字, 也未见 说文 所收录另一个表示 “麻” 的 “枲”(音 x , 大麻的雄株)字。 不过, 金文里就有 “厤”(俗作麻) 字, 远古字根 (皮与茎易 分离的草)衍生出金文麻; 在河姆渡遗 址出土的史前绳索分析鉴定报告里, 鉴定 对象一粗一细, 证实了 小尔雅 曰:“大者 谓之索, 小者谓之绳。

12、” 报告肯定了史前的 粗绳索含有麻类纤维材料14。 可见, 史前 甲骨文里早就有编结礼品罗网所用的麻 绳, 然而名称不叫麻绳而称为 “索 () ” 。 1.“网” 的字源。 甲骨文网、 像两根木桩 之间, 以绳索编 成格状交结。 有的甲骨文简化了格状 绳索。“网” 字本义: 绳索结成的渔猎用具。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 文将甲骨文简化的绳索编格状写 成 “亡” , 也作为声旁。 古人通常称捕鱼捕 兽的罩为 “网” , 称捕鸟的罩为 “羅” 。说文 曰:“网 (網) , 庖犧 (伏羲) 所结绳以渔。 从 冂, 下象网交文。 , 网或从亡。, 网或 从糸。, 古文网。, 籒文网。 ”诗

13、 大 雅 瞻仰曰:“天之降网, 维其优矣。 ”广 雅 曰:“网, 谓之罟 (g) 。 ” 2.“渔” 的字源。 甲骨文渔或 (手) (钓竿) (鱼) , 表示手执 钓竿钓鱼。 又有形象复杂的甲骨文渔 (双手) (石岸) (网) (鱼) 。 表示在岸上的渔夫两手撒网捕 鱼。 金文 (水) (鱼) (双 手) , 表示双手在水中捉鱼。说文 :“ , 捕 鱼也。 从 , 从水。 ” 篆文从鱼。说文 曰: 渔, 捕鱼也。诗 鲡传 曰: 獭祭鱼然后渔。 礼记 月令 曰: 命渔师伐蛟, 命渔师始渔。 7 3.“再” 和 “冓” 的字源。 华夏先民不仅 用 “网” 捕鱼, 还创造了竹制渔笼 (渔篓子) 。

14、甲骨文 “再” 和 “冓” , 都是先民捕鱼的竹笼。 早期甲骨文再是最早单一渔 笼的象形, 又写为。 华夏先民将毛竹一 端劈开为许多弹性竹条, 用细竹篾将竹 条编成喇叭口, 再套接一个漏斗形竹 圈, 使游鱼可进不可出, 困在竹笼里, 由此可反复捕鱼。 晚期甲骨文, 金文 。 又, 甲骨文冓, 像两两对 接的渔笼, 放置在水沟、 水渠里捕鱼, 渔 笼外都露出鱼尾。 有的甲骨文将两个 渔笼上下连接。 金文、 承续甲骨文。 篆文承续金文。“冓” 是 “溝” 的本字, 当 “冓” 的 “渔笼本意消失后, 再造溝 (沟) 字 代替。说文 曰:“再, 一举而二也, 从冓省。 冓, 交积也, 象对交之形。

15、” 华夏传统的竹- 木结构可见一斑。 4.“羅 (罗) ” 的字源。 羅 (简体字罗) , 甲骨文(网, 罩具) (鸟) , 表示 鸟落在网罩里。 本义: 用网罩捕鸟。 金文 , 表示用手中的牵索控制网 罩。说文 曰:“罗, 以丝罟鸟也。 从网从维。 古者芒氏初作罗。 ” 诗 王风 兔爰曰: “有兔爰爰, 雉离于罗。 ”韩非子 难三 曰: “以天下为罗, 则雀不失矣。 ” 隹, 音 zhu , 鸟之短尾总名也。 不是 “佳 (jia) ” . 5.“畢 (毕) ” 的字源。 畢 (简体字毕) 与 “禽” , 在甲骨文中原为同一个字, 后分 化。 甲骨文 “畢” 或(开口向上的 “网” , 把倒

16、过去) (抓) (田) , 表 示田猎持网捕鸟。 金文将甲骨文手持 网罩的形象写成。说文 曰:“毕 (畢) , 田罔也。 从, 象毕 (畢) 形。 微也。 或曰: 甶 声。 ”诗 小雅 鸳鸯 曰:“鸳鸯于飞, 毕 (畢) 之网之。 ” 6. “禽 (擒) ” 的字源。“禽” 是 “擒” 的本字。 甲骨文禽是倒写的 “网”(把倒过来) 。 网口朝下表示在地面狩捕鸟类或小动物, 网口朝上表示用网罩在空中追扑飞行的 鸟雀。 本义: 持网捕鸟。 金文在网罩上方 加一个盖子, 表示将抓捕的鸟雀放在封 闭空间里。说文曰:“禽, 兽緫名。 从厹, 象形, 今声。 禽、 离、 兕头相似。 ” 7.“离 (離)

17、 ”的字源。 甲骨文离 (鸟) (禽, 网) , 本义: 鸟儿被网罩 住。 金文(林) (禽) , 表示在林 中捕鸟。 8.“綱 (纲) ”的字源。 甲骨文纲 (网) (糸) , 表示提网的绳索。 籀文 写成 “木”(柄) 、“糸”(绳) 会意。说 文曰:“纲 (綱) , 维纮绳也。 从糸, 岡声。 , 古文纲。 ” 二、 甲骨文字根 “网”“” 内 收捕获的动物 木石器时代狩猎的方式, 最初使用棍 棒、 木矛、 投石等, 奔跑追逐、 围捕。 大约 两三万年前创造了弓箭, 后来才发展出网 罗、 陷阱等。“一逐杀 二射击 三网阱” , 可 称作 “原始人狩猎三部曲” 。 1.“逐” 的字源。 甲

18、骨文逐 (鹿) (止, 追捕) , 有的甲骨文 (豕 sh , 野猪) (止, 追捕) , 本义: 追猎鹿、 豕等野兽。 金文 加 “彳” (行) , 显示追捕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 8 社会科学论坛 2014/5 学术论衡 的主题。 篆文承续金文。 远古称追兽为 “逐” , 称追鸟为 “進” 。“逐” 和 “進” 不同于抓 人: 缉捕人为 “追” ,易 暌 曰:“丧马勿逐。 ” 易 大畜 曰:“良马逐。 ”说文 曰:“逐, 追也。 从辵, 从豚省。 ” 这说明到汉代 “逐” 与 “追” 的词义含混合一了。 2.“進 (进) ” 的字源。 甲骨文進 (简体 字进) (隹, 鸟) (止,

19、 追逐) , 本 义: 追逐鸟雀。 金文加 “彳” (行) ,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说文 曰:“进 (進) , 登也。 从辵閵省声。 ” 这说明到汉代,“進” 的原义 改变了。 3. 捕具。 远古, 网是广泛使用的捕具, 甲骨文有用 “网” 字根与不同的禽兽组成 字; 表示用网罗捕鸟、, 捕豕 (野 猪) , 捕牛 (野牛) , 捕鹿, 捕熊, 捕 鱼等等。 在 甲骨文字典“网 (罒 字头) ” 下面还收录许多猎物形象。 总之, 罗网是有效而重要的狩猎捕具, 被史前先 民广泛使用, 并且把这状况反映在最早的 甲骨文造字阶段。 4. “臽 (陷) ” 的字源。 以陷阱捕获兽类, 启发了先民用栏圈

20、和畜牢关禁所获的动 物, 继续饲养, 进而驯化。 下面列出甲骨文井 臽 (陷阱) 的字源。 我们首先指出 “陷阱” 的字根是, (土坑) ; 此为创见,“臽” 是 “陷” 的本字。 甲骨文臽(松土) (某物) , 指事符号表示松土, 有的甲骨 文省去松土符号。 本义: 掉进猎人预 设的土坑。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将 土坑写成 “臼”, 表示坑内布满利刺。 篆文字形综合甲骨文和金文。说 文 曰:“臽, 小阱也。 从人, 在臼上。 ”马王 堆汉墓帛书 春秋事曰:“有绝其几而臽 之深。 ” 原始的甲骨文、 、 、 都是象形 字, 表示牛、 羊、 鹿、 犬等各种动 物掉进土坑里面。 过去多解释为

21、 “埋 (霾) ” 字, 不符合造字原义, 故不妥。 5.“井 (阱) ” 的字源。 “井” 是 “陷阱” 的本字, 甲骨文井 (鹿, 代野兽) ( “井” 表示陷坑井” , 加上一点, 以与水 井相区别) , 本义: 在山野地面挖设的捕 兽陷坑。 金文 (阜, 山野) (陷 井) (土, 地面) , 强调陷阱设在山野。 说文 :“阱, 陷也。 从阜, 从井, 井亦声。 ” 周礼雍氏曰:“春令为阱获沟渎之利 于民者。 ”礼记中庸 曰:“罟获陷阱。 ” 这里,“陷阱” 与 “水井、 井栏” 构造相似, 都 是以两横两直的木框形表示, 作为支架, 但两者用途各异。 三、 网捕易获取活体, 是野生动

22、物 驯养的来源 在史前的狩猎时期, 用棍棒、 石块或 者弓箭等狩猎工具来击打野兽, 往往先 把野兽打伤, 致使不能逃走; 野兽受伤后 拼命挣扎, 猎人必须继续加大打击的力 度; 或者还加上猎犬的协助(甲骨文的 “狩” 字, 就由打击的 “干” 与 “犬” 组成) , 直到彻底制服挣扎的野兽。 由打击方式 所捕获到的野兽, 非死即伤; 多数不易留 下来继续喂养。 而罗网捕获的野兽, 容易 获得健全的活体。 这种活体留下来继续 9 喂养, 是史前先民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 驯化的第一步。 英国学者编绘的 古埃及一书里, 叙述了古埃及猎杀野牛的过程:“法老猎 捕野牛只是走走形式。 之前野牛就已被制 服,

23、 此后法老出场, 显出势不可挡的大无 畏气概。 每当有这种打猎, 都先由猎手把 野牛逼到绝路, 用箭和矛射杀, 使野牛不 再凶猛, 再用一根套索拴住, 使其不能飞 奔, 最后才由法老用一支矛将野牛刺死。 ” 哈布城 (Medinet Habu)拉姆西斯三世的 陵庙 (Temple of Ramesses III) 墓中浮雕, 描画了拉姆西斯三世正在猎杀一只野牛 的情景15。 据有些研究者认为, 家畜的起源似 乎还要早于农耕出现的时代。 例如人类 最先驯养的犬, 驯养者是猎人而不是农 夫, 猎人们养犬是为了让它充当狩猎的助 手猎犬。 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 多见关 于狩猎的记载, 由此可了解殷商时

24、代野生 动物的种类及数量。 罗振玉辑有卜辞1169 条, 分为卜祭、 田猎、 征伐、 风雨等9项, 其 中卜祭一项即占538条, 居第一位; 田猎 186条, 居第二位。 较早驯化的家畜是犬(猎狗) , 狗的 祖先是狼, 由凶狠的狼驯化为忠诚的猎 犬, 显然是猎手们的功劳。 猎手们围猎和 追猎的最好助手, 就是他们精心培育的 猎犬。 华夏发掘的多数木石器中晚期遗 址中, 都见到犬 (狗) 的遗骸, 最早为距今 7000-8000年, 属磁山、 裴李岗和河姆渡 文化。 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犬骨的头骨较 小, 据研究应是体格中等的猎犬。 犬骨在 一般遗址中出土的数量很少, 表明它没 有被大量饲养, 多

25、数情况下应是作猎犬 使用的。 本文附带指出: 远古猎人对于 “猎犬” 宠爱有加, 而对于狼的凶猛本性并无厌恶 而是相当欣赏。 这从远古甲骨文可得到第 一手证据。 甲骨文狼 (犬) (良, 如意) 。说文曰:“狼, 似犬, 锐头, 白颊, 高前, 广后。 从犬, 良声。 ” 甲骨文狈 (犬)(贝, 宝贵、 漂亮) 。 古人称高大 凶猛的雄犬为 “狼” , 称娇小漂亮的母犬为 “狈” ,字汇曰:“狼无狈不立, 狈无狼不 行, 若相离则进退不得矣。 ” 成语 “狼狈为 奸” 原意指培养大公狼小母狈交配, 可生育 优良的小猎犬。 据2011年8月7日英国 每日邮报 载, 俄罗斯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一

26、具 犬 (狗)头骨化石, 距今33000年, 这个发 现提供了早期驯养猎犬的证据。 这具猎犬 头骨化石发现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 一处山洞中, 保存完好。 它的特征与现代 犬类有很大不同。 这块头骨的口鼻部大小 和1000年前的格陵兰犬相似, 但它的牙齿 类似于欧洲野狼。 1.“狩” 的字源。 甲骨文狩 (犬, 猎犬) (干, 木矛, 投枪) , 本义: 操干带 犬, 埋伏狩猎。 一说: 甲骨文的 “兽” 字与 “狩” 字同源, 后分化成为两个字。“守” 的 “埋伏守猎” 本 义消失后, 篆文另造 “狩” 代替。说文 曰: “狩, 守备者。 从兽从犬。 ” 2.“兽” 的字源。 甲骨文兽 (犬

27、, 猎犬) (弹弓) (干, 木矛, 投枪) , 以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 10 社会科学论坛 2014/5 学术论衡 弹弓和投枪打猎。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 篆文将金文的 “单” 写成 “兽” 。 当 “兽” 的 “狩猎” 本义消失后, 篆文另造一个 带 “犬” 旁的 “獸” 字来表示野生动物的泛 称。尔雅 释鸟 曰:“四足而毛谓之獸。 ” 释兽释文 曰:“兽, 毛虫总号。 按, 獸中可 畜养者则曰兽。 ” 3.“彘 (音zh ) ” 的字源。 甲骨文彘 (豕sh , 野猪) (箭矢) 像一箭 将野猪射穿。 有的甲骨文将箭形简 化为一线。 金文简化, 有的金文 (野猪) (矢) (

28、猎犬) , 强调用矢和 猎犬捕猎。 篆文变形, (彑, 为 “彖” 的头部) (两个匕, 动物的爪) (矢, 箭) 。 本义: 猎获的野猪。说文 曰:“彘, 豕 也。 后蹏发谓之彘。 从彑矢声; 从二匕, 彘 足与鹿足同。 ” 四、 史前聚落遗址所见的牲畜圈栏 史前处于渔猎和采集阶段的人群, 尚 未有定居生活。 偶尔捕获的动物, 在先民 食物充裕时会尝试留养, 逐渐积累了留养 动物的经验。 留养动物, 会成为促使先民 定居的一个因素。 而且, 定居与留养动物 这两件事情, 还会相互影响, 成为走向定 居生活的良性循环。 同样, 如本文作者以 前所述, 陶器的制作和广泛使用, 也跟定 居生活相互

29、促进。 继后出现的农耕生产, 更加强了人对土地的依赖。“以田为本” 的农业跟 “倚田而居” 的方式, 或以聚落为 活动中心、 在聚落四周开垦农田的生存类 型, 都渗透了耕作对人的束缚作用, 让史 前农耕的先民适应定居。 农业与定居之间 相互作用, 更为强烈。 史前先民对于野生动物的留养, 最终 出现了动物的驯养和驯化, 发展出了家畜 家禽。 驯化是指人类培育野生动物, 使其 野性逐渐改变, 成为对人类有用的家养动 物的过程。 家畜家禽在社会发展中, 为人 类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 在各种环境和生 产系统里, 支撑着畜牧生产的持续发展。 有资料表明, 犬和豕是最早驯化和饲 养的家畜动物16, 成为

30、了史前农业起源的 一个组成部分。 1.“畜” 的字源。 华夏先民对于狩猎捕 获后留养、 驯化的野兽, 写为 “畜” 。 甲骨文畜(系、 绑) (囗, 栏圈) (米, 谷物) , 本义: 将动物系在 栏圈里, 用谷物饲养, 以备人们对肉食之 需。 其中, (囗, 栏圈) (米, 谷 物) ,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栏圈、 谷物) 写成 “田”。 篆文、 将金文的 “幺” 写成 “玄” 。说文 曰:“畜, 田畜 也。 ”淮南子 曰:“玄田为畜。 ” ,鲁郊 礼 :“畜从田、 从兹。 兹, 益也。 ” 对于 “玄 田” 为畜的字义,甲骨文字典 引述了 淮 南子 本经篇 曰:“拘兽以为畜。 田猎所得

31、 而拘系之, 斯为家畜。 ” 该 字典 认为, 此 为 “玄田” 之正解。 国内一些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 对于 史前留养动物的圈栏遗迹, 有所发现。 在山东滕州北辛遗址一些窖穴底部, 发现远古的动物粪便层, 说明这些窖穴就 是圈养牲畜的圈栏, 时期在7000年前; 浙 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两座小型家畜 11 栅栏遗迹; 西安半坡遗址有较大的牲畜圈 栏遗迹; 临潼姜寨遗址还发现两座牲畜夜 宿场, 场上留有几十厘米厚的畜粪堆积, 表明仰韶文化居民的家畜饲养已有规模; 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的一座猪圈栏遗迹 底部, 发现了五具完整的小猪 (豚)遗骸。 到陶器时代末期的龙山文化, 华北又驯化 家猫、 家

32、山羊与绵羊, 可能还有了家马。 2.“家” 的字源。 我们可从甲骨文 “家” 字看出畜养豕 (即猪) 和犬 (猎犬及看门狗) 对于远古先民定居生活的重要性。 在浙江 河姆渡遗址、 陕西半坡遗址、 山东大汶口 遗址, 都发掘出豕与犬的遗骸。 可见这是 先民最初驯养的家畜。 甲骨文家(宀, 房屋) (豕, 猪) , 像屋里畜养豕。 猪是温顺、 繁殖力旺 盛的动物, 对古人来说, 家里养的生猪能 提供食物安全感, 因此畜养生猪便成了定 居生活的标志, 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 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猪。 有的甲骨文将豕简化成。 金文 略有变形。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说文 曰:“家, 居也。 从宀, 豭

33、(ji)省声。 , 古 文家。 ” 再看另一个甲骨文 “犬” (狗)与 “豕”(猪) 字形相似, 细微区别在于尾的 长短: 尾稍长的为 “犬” , 尾稍短的为 “豕” 。 但有时 “犬” 写为 (短尾犬) 。 甲骨文 “家” 也可写成 (宀, 房 屋) (短尾犬) , 像屋里养着看门狗, 以 表示有犬守护家庭的安全感。 远古先民畜养犬, 还把它饲养在住处 的犬穴 (狗窝) 里, 由此产生 “突” 字。 3.“突” 的字源。 甲骨文突 (犬 穴) (犬) , 金文、 将甲骨文的写 成 “穴” , 将 “犬”写成 、 。 篆文承续 金文。说文 曰:“突, 犬从穴中暂出也。 从 犬在穴中。 一曰滑也

34、。 ”易 离曰:“突如 其来如。 ” 有时猎犬从犬穴里突然窜出, 让 人意外。 4.“狀 (状) ” 的字源。 甲骨 (篆) 文状 (爿, 木床) (犬, 看家狗) 史前先民饲养家犬作为看家狗, 常活 动在室内木床附近, 这样就增加了住所的 安全感。说文 曰:“壮 (狀) , 犬形也。 从犬, 爿声。 ” 方言中的 “爿” 今音pn , 有人主张 音qing , 未有定论。说文曰:“壮 (牀) 从木, 爿声。 注引徐锴曰: 爿则牀之省。 象 人衺 (斜) 身有所倚著。 ” 由此可见, 蓄养豕、 犬, 成为远古先民 定居生活的标志物。 但在甲骨文中的 “豕 (猪) ” 和 “犬 (狗) ” 两个

35、字, 并没有严格区分出野生的 还是家养的。 在史前从事农耕的部落中, 最重要的 家畜是豕。 豕 (家猪) 驯化的年代可能与犬 (狗) 大体同时, 华夏木石器中晚期遗址普 遍出土了它们的骨骸。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 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前的豕遗骸, 仰韶文 化和河姆渡文化居民都饲养有豕。 许多文 化共同体的居民都有用猪作随葬品的习 俗, 人们食豕肉, 用豕作祭典时献给神灵 的供品。 如大汶口文化居民, 常以豕头和 豕的下颌作随葬品, 有时一座墓中出土多 块豕的下颌骨。 史前华南华北的家畜品种也存在一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 12 社会科学论坛 2014/5 学术论衡 定的差异, 犬和豕, 在华南

36、华北木石器中 晚期和陶器时代居民都有饲养, 而且都是 以豕为主要养殖对象。 区别在于南方还饲 养水牛, 北方还饲养鸡, 都有7000年以上 的驯化历史。 过去曾认为中国家鸡是自印 度引种的, 而考古学家在磁山文化遗址中 发现了家鸡的骨殖17。 此外, 南方的彭头山文化遗址发现了 家养水牛的骨骸, 目前还不能判别是肉牛 还是役牛。 在江苏吴江梅堰遗址出土了7 具完整的水牛头骨, 附近太湖流域的其他 遗址也都见到不少的水牛遗骸。 5. “豚” 的字源。 甲骨文豚 (豕) (肉) , 本义: 食用小乳猪。 有的甲骨文 把 “豕” 写成。 金文加 “又” (抓) , 表示用全猪祭祀。 篆文将金文的 “

37、夕” (肉) 写成了明确的 “肉” 形, 同时将金文 的和连写成。 隶书又误将篆文的 “肉”写成 “月” 。说文 曰:“豚, 小豕也。 从彖 (音tun) , 象形。 从又持肉, 以给 祠祀。 凡豚之属皆从豚。 豚, 篆文从肉豕。 ” 6.“豢 (音hun) ” 的字源。 甲骨文豢 (豕) (幼仔) (双手接生) ; 意为照料即将生仔的母猪, 表示畜养母 猪。 本义: 繁殖、 饲养家猪。 篆文加 “米” (谷物) , 表示用谷物养猪。“豢” 泛指饲养。 说文 曰:“豢, 以穀 (谷子) 圈养豕也。 从 豕, 声。 ” 古今传统饲养的家畜统称为 “六畜” , 指的是马、 牛、 羊、 鸡、 犬 (

38、狗) 、 豕, 农人不 仅盼望五谷丰登, 也盼望六畜兴旺。 在木 石器时代结束之前, 传统的六畜都已驯 化, 后世华人的肉食品种格局, 早在史前 史时代就已形成。 远古农耕畜牧生产技术 的发明, 是文明社会出现的首要前提。 在距今7000年河姆渡遗址, 发现史前 家畜圈栏遗迹:“第一期文化里的建筑应 是长条形干栏式长屋, 在房屋基址内还出 土有大量的栽培稻谷和丰富的动植物遗 存。 同时还发现家畜圈栏和少量圆形和椭 圆形灰坑。 ” 河姆渡第一期文化时间约在 公元前5000-公元前4000年18。 在襄汾陶寺的龙山文化遗址里, 发 掘到先民居住的窑洞。 一些窑洞是先向 下掏出一个方形的深坑当院落的

39、天井, 天井里有斜坡道上行到院落外面来; 在 天井院子的四壁再横向掏土, 筑成窑洞 安居。 一孔窑 “洞顶骤然坍塌砸死的猪 (豕)和砸毁的炊器盛器” , 在遗址的考古 发掘里被发现19。 在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约公元 前4600年) , 发现有两处牲畜圈栏:“姜寨 一期的家畜饲养业要较同期的半坡早期 和北首岭中期发达。 在居住区内的大房子 F47(F 是房的拼音缩写, 编号是考古发掘 报告的原始编号作者注, 下同)附近 发现两个饲养家畜的圈栏, 在大房子 F74 及F53的门前, 发现两处牲畜夜宿场。 根 据动物的骨骼鉴定情况来看, 豕骨和鹿骨 占有很大比重, 犬、 羊也有定数量, 可知

40、豕、 鹿、 羊等是当时饲养和放牧的主要家 畜。 从牲畜夜宿场地的面积看, 一处可同 时集中数百只畜类, 其放牧规模可以想 见, 当时的渔猎经济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从出土渔猎工具的数量、 种类以及兽骨中 鹿骨较多等情况看, 可知当时渔猎生产还 13 是比较重要的产业。 ”“饲养家畜的圈栏面 积较小, 牲畜夜宿场面积较大。 它们共同 的特点是都在居住区的房屋附近, 栏内及 场内都有畜类粪便堆积。 ” 20 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里, 也 发现疑似家畜圈栏的遗迹:“在居住区的 北边, 靠近大围沟和西部两个小沟道之 间, 发现两个长条状的建筑遗迹, 编号为 第1号和第2号圈栏 (原文如此引者 注

41、)在这两个建筑遗迹中, 都没有发 现灶坑或者居住面等居住痕迹。 我们推测 它们很可能是当时饲养家畜的圈栏一类 的建筑遗迹。 ” 21 上述所引的几例木石器中晚期和陶 器时代遗址所见牲畜圈栏, 都在定居点的 住房附近。 这些牲畜圈栏考古实例说明 了, 在仰韶文化及河姆渡文化阶段, 即公 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 母系氏族社会 的先民已经普遍饲养了牲畜。 家畜的驯养, 大体经过了拘禁驯化、 野外放养与定居放牧几个阶段, 可用散 放、 牧放和圈养作为家畜驯养的三种形 式。 其实动物的本性有别, 它们的驯化不 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 甲骨文 “养、 牧、 匡、 牢、 圉” 等字, 反映了史前先民

42、牧放或圈养 家畜的几种类型, 有关的字源见下文。 (一) 放牧养 殷商甲骨文里, 可以见到一些关于牧 养牲畜的文字, 为探索远古农牧业提供了 宝贵而可靠的信息。 古代称放牛为 “牧”(牛字边旁) , 称放 羊为 “養”(养, 羊字边旁) 。 后来 “養 (养) ” 专指圈喂家畜家禽。周礼 牧人曰:“掌 牧六牲。 ”周礼 地官 牧人 :“掌牧六牲, 而阜蕃其物, 以共祭祀之牲牷。 ” 郑玄注: “六牲, 谓牛马羊豕犬鸡。 ” 又 天官 膳夫 : “凡王之馈, 食用六谷, 膳用六牲。 ” 1.“養”(养)的字源。 甲骨文養 (养) (羊) (攴, 手持棍或鞭) , 表示驱 赶羊群 (或畜群) 。

43、本义: 牧羊。 金文承续 甲骨文字形。 篆文 (羊) (食, 喂食) , 表示圈羊喂草。说文 曰:“养 (養) , 供养也。 从食, 羊声。 ”荀子 礼论 曰:“殳 能生之不能养之。 ” 2.“牧” 的字源。 甲骨文牧 (牛) (手) (细枝) 像手持枝条鞭 牛。 本义: 放牛 (或畜群) 。 金文基本承 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说 文 曰:“牧, 养牛人也。 从攴, 从牛。 ”诗 曰:“牧人乃梦。 ”左传 昭公七年 曰:“马 有圉, 牛有牧。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曰: “谁扞牧圉。 ”尔雅曰:“郊外谓之牧。 ” 周礼 牧人 曰:“掌牧六牲。 ” 大体都是泛 指牛羊马等大型牲畜。

44、(二) 圈养 1.“匡” 的字源。 甲骨文匡, (曲, 揉弯的竹子) (羊, 泛指家畜) , 表示用 揉弯的竹子做成栅圈, 驯养羊等家畜。 金 文将甲骨文的 “羊” 写成 “生”(牲畜) , 强调用竹栅圈防止羊或牲畜逃跑。 有的金 文将揉曲的竹子简写成。 古文中 “匡” 常被假借为 “筐”“框”“眶” 。 2. “牢” 的字源。 甲骨文牢 (围栏) (牛) , 像牛被关在围栏里。 本义: 圈养 牛羊等牲畜的围栏。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 形。 篆文在牛栏门口加一横, 表示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 14 社会科学论坛 2014/5 学术论衡 将牛锁在牛栏里。说文 曰:“牢, 闲, 养牛 马圈也。

45、 从牛, 冬省。 取其四周帀也。 ” 甲骨文里表示 “牢” 的字形, 在圈栏 里面, 除关禁 “牛” 之外, 还有写为 “羊” 或 “豕” 或 “马” 的, 但都为泛指牲畜。 甲骨文 “牢” 的各种异体字, 表明在殷商及更远古 时期, 先民驯养家畜采用圈养的方式。 3.“圉” 的字源。 甲骨文圉 (音y) (囹圄) (捆住) (牲) 。 有的甲 骨文顶部露头。 本义: 牲畜关在牢里。 金文、 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左传 昭 公七年 曰:“马有圉, 牛有牧。 ”说文 曰: “圉, 囹圄, 所以拘罪人, 从幸从囗。 一曰 圉, 垂也。 一曰圉人, 掌马者。 ”尔雅曰: 圉, 禁也。 篆文圈 (卷,

46、围成圆柱状) (囗, 围栏) , 本义: 将家畜关在栅栏里饲养。 说文 曰:“圈, 养畜之闲也。 从囗, 卷声。 ” 与圈养方式相对应的, 是半野生、 半 饲养的 “苑囿” 形式。 (三) “苑囿” 养 “囿”(音y u)的字源。 甲骨文囿 (篱栅) (卉, 百草) , 表示草木茂盛 禽兽繁生的园子; 有的甲骨文 (墙 垣) (林) , 表示有垣墙的园林。 另有认 为 “囿” 是养禽兽的动物园。 金文 (墙垣) (有, 捕获物) , 表示可供游猎 的林苑。 采用苑囿来放养的禽兽, 不一定都 是家养动物, 还有一些不能驯养的野生动 物。 采用苑囿来饲养动物的形式, 除了提 供王公贵族肉食与祭祀用

47、外, 还有一个重 要职能, 就是为王公贵族提供狩猎场所 和狩猎对象。左传 僖公卅三年有条记 载, 反映出了各诸侯国 (殷代方国亦类似) 普遍设立有苑囿禁地:“郑之有原圃, 犹秦 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若 何? ” 自远古以来, 直到清朝, 历代王公贵 族几乎世代相传设置 “鹿囿 (鹿苑) ” ,“苑 囿养” 的主要半野生动物是各种鹿类, 即 鹿、 麂、 麋、 麞 (獐) 等等。 (四) “牡牝” 今释 牡牝 (今音m p n) 古代指畜养的雄 性和雌性。 远古先民重视对动物的驯养繁 殖, 因此对动物的性别敏感, 定义也相当 准确, 如甲骨文牡 说文 曰: 牡, 畜父也。 从牛,

48、 土声。 可见牡今音m , 但在甲骨文 时代 (殷商) 音同 “土” 。 甲骨文则写为 “畜 名上字” 。 如公牛, 即 “上牛” 种牛写为 (牛) (上) ,“上牛” 表示交配时体位在上的 公牛, 即种牛。 本义: 交配时体位在上的动 物, 即雄性动物。 牝字, 古音同 “匕”说文曰:“牝, 母 畜。 ” 字形采用 “牛” 做边旁,“匕” 做声旁。易 曰:“畜牝牛, 吉。 ” 就是说:“畜养母牛, 大 吉大利。 ” (五) “龍” (龙) “寵” (宠) “龐” (庞) 的字源 本文特别提出一个事实: 远古的甲 骨文龍 (龙) 寵 (宠) 龐 (庞) 等三个字证 明, 华夏先民不仅豢养豕犬牛

49、羊, 而且 还豢养真正的龙(古代一种爬行动物, 即蟒) 。 而且, 青龙与白虎、 朱雀、 玄武 并称为四神兽, 都实有其物。 十二生肖 之一的 “龍(龙) ” , 跟其他十一种动物一 15 样, 在华夏上古时代也都是现实存在, 并非虚拟的。 甲骨文龍 (龙) 或或的形象是活 生生的图画, 完全就是一条张着大口、 蜷 着身子的蟒蛇 (不是普通的小蛇) , 并不像 鳄鱼那样长着四条腿和脚爪, 所以有人想 象 “龙即鳄鱼” 不符合事实。“龍 (龙) ” 这种 威猛的蟒蛇成了华夏先民的图腾, 因此有 的王公贵族在家豢养这种蟒即龍 (龙) , 以 祈求吉祥幸福。左传载:“古者畜龙, 故 国有豢龙氏, 有御龙氏。 ” 甲骨文中的 “龍” (龙)“寵” (宠) 与 “龐” (庞) 三者字形相近。 “寵” (宠) (宀, 大屋) (龙, 张着大口的蟒) , 本义: 把龙 (龍)当做 宠物养在家中。说文曰:“寵, 尊居也。 从宀, 龍声。 ” 表明: 这个字的古音与 “龍 (龙) ” 相同, 应该也读龙lng, 不应读今音 chng ; 至于宠物的宠 (chng)是多年以 后的方音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