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8672044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精品教案考点八:洋流(一)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地图册和资料完成下面内容。1. 洋流按性质分为判断方法是:按形成原因分为2. 洋流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 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 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南纬 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洋流名称),其性质是。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风呈时针,夏季,盛行风呈时针。其按成因属于。3. 由于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有哪些?4. 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请填出下列渔场所交汇的寒暖流: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这些渔

2、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东岸。与上升流有关的渔场是,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西岸。5. 简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二)基础知识巩固练习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题。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 ) 本格拉寒流千岛寒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巴西暖流北太平洋暖流A甲 B甲 C甲 D甲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右图,回答24 题。2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 BF 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 千米3如果该图为

3、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对 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为西风漂流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为赤道逆流右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读图完成56 题。5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 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6日本暖流()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

4、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名师精编精品教案(三)拓展提升1. 等温线图的判读1)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1) 在南北半球上,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2)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3) 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4) 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2) 等温线的“高高低低”的规律在世界等温线水平分布图上,有如下规律:(1) 等温线向高

5、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高;(2)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低。3) 等温线图的应用(1) 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2) 判断温差: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3) 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海洋上的等温线有规律地想同一方向弯曲,则一定有洋流通过,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海水等温线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凸出处为暖流(或从温度较高的海域凸像温度较低的海域为暖流);反之为寒流。(4) 判断地形等温线闭合: 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一中心地势低盆地( 洼地 ) 。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 高原 ) 。等温线

6、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出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出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5) 判断季节北半球: 1 月份 ( 冬季 ) 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 低纬 ) 凸出,海洋上则向北( 高纬 ) 凸; 7 月份 ( 夏季 ) 正好相交。南半球: 1 月(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高纬)凸,海洋上向北(低纬)凸。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6) 判断海陆分布已知某月份的等温线分布情况。冬季 :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 :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表示

7、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7)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与地形的关系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2. 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组成和索马里寒暖流的成因3.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影响。1). 表现 :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其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故被称作“厄尔尼诺”。精选学习资料 - - -

8、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名师精编精品教案2). 规律 :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3 至 7 年便出现一次,常在冬春形成,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还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即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3). 影响 : (1)全球性气候异常。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 非洲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2)全球气候变暖。(3)特大风暴潮灾。(4)海洋生物灾难. 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5)全球性瘟疫流行。(5)连带的经济损失

9、和生命财产损失。4) 对我国的影响:(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出现南涝北旱。(2)我国往往出现暖冬。(3)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数比常年少。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其影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拓展演练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 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1 3 题。1. 图中 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 或 16 B.23或 14 C.17或 18 D.19或 152. 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半球的 2 月 B.北半球的 8 月 C.南半球的2 月 D.南半球的8月3. 仅

10、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 、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 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45 题。4. 影响图中 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A. B.C. D.5. 形成 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纬度较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受东南季风影响受东南信风影响受暖流影响受寒流影响位于迎风坡 A. C. D.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完成68 题。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处洋流的性质为寒

11、流,温度最低C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D 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7流经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8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名师精编精品教案A甲、乙两处都可能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B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增加C在帆船时代,对海洋运输有重要影响;在目前以大型轮船为主的海运时代,对海洋运输没有影响D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因此相应海区海底石油资源也很丰富9读 2 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 (

12、1) 图中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2 分)( ) A北海道渔场B秘鲁渔场C北海渔场D纽芬兰渔场(2) 图中 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原因是 _。(4 分 ) (3) 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 南、北) 凸出,原因是甲处受 _( 洋流名称 )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 南、北 ) 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 洋流名称 ) 的影响。 (4 分) (4) 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4 分) (5) 若 A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_,不利的影响是_。(4 分) 10. 图 11 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原因是 _ (2)7 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原因是(3)图中 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 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