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591092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第 18 页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修订说明一、主要的调整和变化(一)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的认识24时计时法的内容原本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现在与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整合成一个单元,是因为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现实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难在究竟要不要列算式,难在列出来的算式不知道怎么算,比如从1:40到3:20,列出算式3:20-1:40,可能得到1小时80分,不列算式呢,我们老师心里可能不踏实,所以调整到“认识年月日”之后。当然这样调整对我们的教学也是有一些影响的。以前教学乘除法时经常会

2、边一些跟经过时间有关的习题,现在后移了,因此我们要牺牲掉很多熟悉的问题。 (二)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现在是鼓励列综合算式。原因(1)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的把握题目的整体结构关系,从而提升思维水平。(2)学生在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把解题的思路和有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地结合。更便于学生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课标2011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三)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从

3、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从问题想起。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方面重视步骤,体现了策略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重视了策略的选择和综合运用。目的是增加策略应用的灵活性。(四)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比较低,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

4、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更多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最大值、最小值),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比如数据在一组中的位置、次数、

5、整体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五)把算“24点”由二上移至本册,同时设计长作业性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上学时间。1.算“24点”原本安排在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之所以移至本册教学,一是因为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积累较多的计算经验之后开展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加灵活的计算,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因为根据给出的扑克牌上的点数算得24,事实上也涉及运算顺序的选择,把它安排在混合运算之后,能启发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2.结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单元重新设计上学时间,侧重于引导学生围绕“你每天上学途中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和同学相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

6、长,还是比较短”这两个问题开展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通过对数据分布情况的简单分析获得结论。课标强调“综合与实践”重在实践,重在综合,特别提出倡导长作业,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可能不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好几天。上学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涉及交通方式的选择,不管是步行还是乘车,只算时间;(2)怎样算出上学的时间呢?这个不是简单的事。可能会策略的说出来。严格的讲,教材安排用5天的时间来记录,从多个数据可以发现,上学时间大约是多少,这里渗透了数据的随机性。当数据足够多的时候可以从中看出一些规律的。(3)怎样和同学比?有几个角度,有多少人用的时间比自己多/少/差不多?除了小组里面

7、的情况还有全班情况的交流。实际上就是数据的分组和汇总。这些对于学生对体会综合体会实践是很有好处的。(六)增设探索乘法计算规律的专题活动。通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探索性学习的乐趣,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以丰富对乘法计算过程和特点的认识,增强对计算内容的学习兴趣,凸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内容包括:1.两位数和11相乘的规律,2.首同末合十,就是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十的两位数相乘的规律,在比较中渗透了

8、(a+1)*(a-1)与a平方-1的关系。且这些活动编排的线索都是:观察现象建立猜想验证猜想回顾反思。此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轮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原本安排在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平移和旋转”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内容均移至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原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安排的“观察物体”,经过整合也一并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二、各单元内容的修订情况(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前面学习的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其实依据的是乘法分配律。比如12*3,先算3*2,再算3*10,然后把两部分加起来。虽然没学习乘法分配律,但这是对分配律基于经验的直观

9、理解。到了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好像就没那么简单了,可以看成是a+b的和乘c+d的和,所以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这里还涉及竖式书写过程的变化,特别是第二部分的积;学会这部分内容,今后不管位数是几位,都没有任何的障碍了,完全可以自主地类推。所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乘法当中的关键环节之一。2.适当降低口算要求,突出口算对估算和笔算的支持作用。本单元安排的口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两位数与10相乘,(21*10)另一类是整十数与整十数相乘。安排两位数与10相乘的口算,主要是为了支持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例如,在笔算24*12时,先要用12个位上的2去乘24,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24

10、,而用十位上的1乘24的实质,就是计算24*10。可见,只有掌握两位数乘10的口算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笔算过程中第二部分积的运算意义,也才能真正理解第二部分积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的规定;安排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也是四表的拓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20以内的加减法)像3*6是表内乘法,3*60就是表内乘法的拓展。也是为了支持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这是因为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通常要把乘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十数进行思考。现教材不再要求学生掌握形如32*30这类式题的口算方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口算难度,突出新课标对口算的基本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3.调整和充实估算教学内容。(1)根据解决

11、问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与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相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确定上、下界判断积最多或最少是多少之外,还注意引导他们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以丰富对估算及其结果表达方式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例如,根据书中某一页的文字有21行,每行有29个字,估计这一页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字时,可以把21和29分别看作20和30,由20*30=600推知这一页的文字大约一共有600个。(2)渗透统计推断,帮助学生在估算过程中感知数据自身的随机性。例如,在本单元安排的例2中,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从60袋蒜头中任意抽出5袋蒜头的质量说说能想到社

12、么,再引导他们根据“每袋大蒜大约重30千克”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题中给出的5袋蒜头的质量可以看作从60袋蒜头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样本,而接下来的估算过程则可看作由样本数据特征推断数据总体特征的初步尝试。显然,这个过程蕴含了数据分析最为核心的内容。4.把原来随三位数乘一位数安排的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移至本单元。这样做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方面,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涉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安排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能使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合乎事理,从而也就能使教材选择的实际问题的背景更具现实意义、题材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从条件

13、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不仅适合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而且更便于对已知条件进行再组合。这就是说,在学生初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安排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将有利于他们加深对相关策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二)千米和吨1.为什么要把千米和吨安排在同一个单元呢?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两个单位进率都是1000,学生认识千米、吨的关键是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并由此学会根据现实背景选择合适的长度或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合理估计路程的长短或物体的轻重。考虑到这两个观念都不便于直接感知,所以教材

14、设计了更加多样也更加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2.通过类推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在认识千米时,先让学生沿着100米的跑道走一走,数数走了多少步,看了用了多长时间;再引导他们以此作为标准,推算走1千米大约有多少步、要用多长时间,并在放学后走一走,看看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3.借助统计感知1吨的实际轻重。在认识吨时,先让学生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的体重,并估算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一共有多少千克,再引导他们通过全班汇总,判断全班同学的体重之和是否达到1吨。就算达不到1吨,也能感知1吨的重量。上面这些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便于操作,有利于学生以直接感知为基础,从不同

15、角度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和1吨的实际轻重,并能使他们对得到的结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策略,三下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四上安排的从条件或问题出发灵活思考的策略一起,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板块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注意了一下几个问题:1.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 展开分析和思考教材安排的两道例题都是与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例1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根据生活经验,容易知道”要

16、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就要选择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并首先算出购买一套这样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的思考过程既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符,又体现了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特点。例2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要用多少元“由加法运算的含义,不难想到”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一件上衣的价格和一条裤子的价格;又因为一件上衣的价格是未知的,所以要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格“。这样的思考过程同样也是由所求问题的特点决定的,学生对相应策略的选择自然也是相对主动和独立的。此外,在随后安排的想想做做和练习中,大部分问题也都便于学生自觉选择从问题出发 展开分析和思考。当然,这并不

17、是说教材安排的所有问题都只能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和思考,只是相对突出了上述基本策略而已。2.突出几何直观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中的作用。利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时几何直观的基本内涵。也是小学生解决问题最为常用的辅助手段。尽管本套教材在四年级下册专门安排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在此前的解决问题过程总尝试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事实上,也只有当学生积累较多的利用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之后,专题教学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也才显得水到渠成。本单元教学注意:(1)看图思考(2)补全线段图(3)原则不要求独立画图。在四年级下册将专题学习画图策略,重点组织学生看图进行分析和思考。例2教学过程中,

18、教材首先给出了表示裤子价格的线段,启发学生根据给出的线段以及上衣价格与裤子价格的关系,画出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并在图中表示出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多次要求学生先根据用线段图表示的实际问题说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再由此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既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和理线段图的能力,又富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再次体验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过程。3.通过相似问题解答过程的比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策略相对理性的认识。(四)混合运算1.学生已学过哪些内容?(1)连加连减、连乘连除(2)乘加乘减、除加除减(3)加减乘除混合。是同一级运算和两级运算,但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2.本单元学习运算顺序主要有哪些?(1

19、)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都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含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3.要重视从分步式向综合式过渡。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混合的运算顺序后,及时安排各种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尽可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第一次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教材以红字突出,到以后的用字母表示数还有一次。此外,教材还适当降低了相关式题的计算难度,尽可能减少机械重复的计算练习,加强相关或相近式题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运算顺序的改变对运算结果的影响,发现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从不同角度帮助他们提高运算能力。(

20、五)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由原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24时计时法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的年、月、日这两个单元整合而成的。考虑到整合之后的单元内容较多,知识点相对集中,教材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造。1以认识年、月、日、时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教材以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小时这样的线索把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季度和季节、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经过时间与特定时刻等知识组织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加深对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体验。2适当降低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的难

21、度。求经过时间是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与时间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对相关时间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具体感受时间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但另一方面,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主要是因为求经过时间不仅需要正确理解时间的不同表示方法,而且常常需要灵活运用列式计算与分步推想等不同的思考方法。考虑到上述因素,教材一方面加强对求经过时间实际问题思考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根据数据特点合理使用画图、推想、列式计算的呢过方法,另一方面则适当降低此类实际问题的难度。3重点引导学生推算经过时间。一般来说,本单元要求学生解决的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主

22、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上午8时到下午4时),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3:10-3:25)(3:11-3:52),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3:20-4:00)。至于其他一些更为复杂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1:40-3:20)原则上不再涉及,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重点教给学生推算的方法:列算式的难度有些大,比如3:20-4:00,3点到4点是60分钟,3点20分已过了20分,60分去掉20分,是40分。4.出不出求经过天数的实际问题?教材里是没有的。我们老师可以出,但有些题目不能出,比如李大伯2月25日出差,3月2日回来,算出差的时间一共多少天?这里涉及到算头不算尾的问题,把这

23、种问题归结为表述不清,因为这个时间就像年龄一样,有虚岁和实岁。比如一部电视剧从3月28日播放到4月20日,一共播放了多少天?这里很明确,3月28号那一天要算,4月20号也要算。所以我们老师一定不要出有歧义的题目。5指导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实践的体验,加深对不同时间单位相互关系以及不同记时方法彼此特点的认识,同时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例如,结合对年、月、日的认识,让新华书店查找资料,看国际残疾人日、爱耳日、爱眼日、爱牙日各是几月几日;结合巩固年、月、日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制作今年某个月的月历;结合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4、,让学生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并和同学交流。这些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理解面积概念、感受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单元内容的三个要点。1.有层次地建立面积概念(1)面有大小;(2)面的大小就是面积;(3)平面图形有大小,也是面积;(4)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方法有a.观察b.重合c.划分成同样大的方格(用面积单位去比)2.借助典型的例子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指甲)尽量找到接近的单位面积物体建立表象。3.要注意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特殊地位。它是其他图形公式的源头。4.突出和加强不同策

25、略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积的活动。(1)在直接计量的操作中估计。例如,在认识常用面积单位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旧报纸拼出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再用“拼成的正方形量出教室里黑板或门窗的面积”。(2)借助推算进行估计。例如,在练习八中,先让学生“比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和数学书的封面,估计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在要求他们“根据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估计一张报纸的面积”。(3)应用面积公式进行估计。例如,在练习九中,先让学生“沿着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走一走,看看各走了多少步,算算大约各是多少米”,在要求他们“根据步测的结果,估计篮球场的周长和面积”。 上述前两项活动既体现了面积计量方法的基

26、本特征,既通过与相关面积单位的直接比较确定物体表面的大小;也体现了估计面积大小的一种常用策略,即“以小估大”的策略。而第三项活动则体现了面积的间接计量方法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这些估测的方法很重要。(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1.注重多重含义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作为除法运算的结果c.作为两个整数之比。其中第1种是核心地位。2.为什么要分段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积分。以此为基础,本单元通过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进一

27、步丰富对分数的理解,并为接下来认识小数以及今后抽象出分数概念提供支持。在上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既是基础又是关键。而这个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这样的1份是多少”的经验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认知障碍,突出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基本思考方法。教材一方面注意把分数含义的教学与应用分数含义解决问题的教学交替进行。3.则重新设计对一个整体几分之一的认识。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启发他们联系对1/2已有认识解决问题。接下来,要求学生在提供的实物图中依次表示出6个桃、4个桃和8个桃的

28、1/2,引导他们在操作中逐步体会到:每盘桃个数的多少无关紧要,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盘桃的1/2.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上述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1/3、1/4、1/6,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上述活动安排既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凸显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有利于缓解学生认识上的困难,实现由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顺利过渡。4.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几)道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1分米的3/10是3/10米(八)小数的初步认识1.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的含义,探

29、索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注意联系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小数的现实意义。2.本单元小数所表示的量主要有两类。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是生活中用到小数最常见的两种情况。3.进一步突出直观图形在认识小数过程中的作用。a.利用图形明确小数的基本含义。例如,在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的认识之后,要求学生在表示“1米“的直条图中涂色表示0.5米和0.4米,在操作中直观感受小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的多少,感受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是表示相同数量的不同形式。b.利用图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

30、数的大小。在探索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时,引导学生先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0.8、0.6和1.5,再说说这三个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这样的操作有助于学生从数量多少和排列顺序等角度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c.初步感受小数与整数的内在关联。零点几都小于1,1点几都大于1,并小于2,零点几、1点几都是直线上的一小部分。(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数据分类,知道可以通过开展简单的调查收集数据,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获得更多的信息、回答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

31、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教材先让学生在分组调查的活动中经历数据的简单汇总过程,土灰汇总总是获得一定范围内数据总体的必要手段,初步感受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既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2.通过排序,更好的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3.通过分组初步了解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让学生学习将一组数据按一定的次序重新排列,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弄清某个数据在整体中的位置,或将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组,初步了解数据整体的分布情况,从不同角度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初步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注意:(1)汇总是获得一定范围内数据总体的必要手段,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汇总过程中,不要仅有几个代表汇报。(2)根据需要,让学生仿制一些表格,许多习题省略了表格,鼓励学生仿制。(3)尽量关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