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_周瑜昆.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53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_周瑜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_周瑜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_周瑜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_周瑜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范 春 林 教 授 指 导下 , 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己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木的内容基本一致。如因不 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1)己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

2、交印 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 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 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令 签字 B 期 : 啤 月 7 曰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曰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 教育硕士教育管 理 专 业 研 究 生 : 周瑜昆 指导教师: 范春林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

3、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 师合作育人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良好的合作可最大限度 增强教师集体的育人功能,使所有的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使教 育的本质 -育人目的得以更大限度的实现;符合 a 前 “ 以生为本 ” 的教育理 念,使学生得到更多教师的精神关怀,更加和谐师生关系;符合 a 前学校 “ 以 教师为本 ” 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 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办学 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在对四所中 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 研究。 本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主要就本研究的背

4、景与文献综述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是明确研究的问题及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的什么问题?研究的目 的、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作出了界定。 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目前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 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出当前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工作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在教师个人、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第四部分则分别从教师 ( 班主任、科任 教师)和学校管理两个不同角度提 出了优化完善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 词 : 班 主 任 科 任 教 师 合 作 合 作 育 人 Research

5、 on the cooperating education between class teacher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Mast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ajor Postgraduate student: Zhou Yukun Tutor: Fan Chunli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reform in education, the coope

6、ration between the class teacher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A goo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m can make their work of educating students more efficient and also involve all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Fs moral education, thus achieving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hat is

7、educating students. A goo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lass teacher and subject teachers also fits in with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64 students are the core of education”, so the students can get more spiritual care from teachers and it contributes to a mor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8、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also goes with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64 teachers are the core of teaching work,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for a teacher to make progress in their profession. It can help improve the schools standards of management on all sides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e

9、r management and class management, leading to a better schooling quality. This essay goes deep into this problem on the basis of surveys on four different middle schools. 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one: An introduction of its background,and the works I referred to in this essay. Par

10、t two:Contents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search,including some important definitions,the aim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I adopted. Part three: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on present between the class teacher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via questionaires an

11、d interviews together with analyses of these problems, which turn out to result from varieties of f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 teachers, schools and the society. Part four: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long with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bout ways of cooperation, from two different angles-teachers

12、 the class teacher and subject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class teacher subject teachers cooperation cooperating education 目录 一 .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文献综述 .2 1.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关系的相关研究 . 2 2.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方式的相关研究 . 5 二 .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8 (一) 问题、目的和意义 .8 1 研究的问题 . 8 2 研究的目的 .5 3 研

13、究的意义 . 8 (二) 关键概念界定 .10 (三) 研究的方法 .11 1. 丨句卷调查法 . 11 2. 访谈法 . 12 3 统计分析法 . 12 三 .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3 (一) 调查结果和问题 .13 1. 对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意义的认识 . 13 2. 中学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相互理解信任状况 . 14 3.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态度 . 16 4. 中学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内容 . 17 5.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频率 . 18 6.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效果 . 19 (二) 相关管理机制 .1

14、9 (三)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0 1. 个人原因 . 20 2. 学校原因 . 23 四 . . 优化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对策 . 26 (一) 教师个人方面的对策 . 26 1. 转变观念,深入学习和研究,提高对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育人意 义的认识 . 26 2. 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 26 3. 舒缓压力,营造良好的合作内环境 . 27 4. 真诚对话,理解信任,构建 和谐的合作外环境 . 2S 5. 对班主任的具体建议 . 29 6 对科任教师的具体建议 . 29 (二) 学校管理方面的对策 . 29 1. 加强宣传动员,

15、提高思想认识 . 29 2. 建立和完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机制 . 30 3. 在校园文化中强调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循环 . 31 4. 抓住课程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 法,促进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并对成功的模式、 方法进行示范与推广 . 32 五 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34 Mi . 36 参考文献 . 46 /g i 己 . 48 一 .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笔者将 “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研究 ” 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因 为该课题的提出既有特定的背景,又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99 年 12 月 24

16、 日,教育部制订出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在这份举足轻重的计划中写到:到 2010 年,在全面实现 “ 两基目标的基础上,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 今适逢 2010 年,回顾 我们的教育工作,成绩斐然,但也有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完善的地方。本人长期工 作在中学教育一线,就把感触颇深的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以期对今后的实 践工作有所帮助。 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班级授课制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结构模式。一个 班级实际上有两个集体,一个是学生集体,一个是教师集体。马卡连 柯说, “ 应 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 间没有猜忌,

17、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 教师集体如能同心同德,良好的班集体就一定能建成。而在班级教师集体中, 最为关键的莫过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合作。笔者在十几年的中学工作实践 中,多次目睹这些现象: 现象一:下课了,一科任教师带着几名垂头丧气的学生来到班主任面前, 说道“ 你们班的学生又没交作业,现在交给你来处理! ” 说完,扬长而去。 现象二:学校德育工作会上,台上领导严肃要求,一定要关注学生心 理健 康,对每一名同学进行人文关怀 台下班主任们苦笑摇头: “ 说得轻松,一 个班几十名学生,即便是每天找一人谈心,也不能保证每生每月一次交流啊! ” 现象三:临近考试,班上

18、多出一节自习课,于是好几位应考科目的教师都 不约而同地走进了教室,只为多复习一点。考前各科的复习试卷雪片似地飞向 学生,真不知孩子们能休息几时。 教育部编: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苏马卡连柯 .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 M .马卡连柯全集第 5 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56. 171. 1 现象四:部分科任教师对上课教室里的果皮纸屑、学生的不规范着装等视 而不见。因为那是班主任的事。 现象五:家长会、主题班会等活动,班主任多数时候都在上演独角戏。 这些中学校园里不胜枚举类似情况,说明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育人现 状非常不理

19、想,教师的工作经常处于单打独斗状态,集体育人功效不明显。而 伴随社会的发展,面对学生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面对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更高 期望,面对社会对未来建设人才的强烈需求,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 挥教师集体力量,整合教育资源,方能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教育文化需要。其中,如何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更好的合作育人就是大有作 为的空间。 (二)文献综述 1.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关系的相关研究 (1) 关于教师集体 马卡连柯在论述教师修养问题时,十分重视教师集体在整个学校教学和教 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马卡连柯在世界教育史上首先提出并论述的关于教师 集体的理论。 “ 他写道:无论哪一个

20、教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不能作个 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凡是教师没有结 合在一个集体里的地方, 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 有一致的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因此,如果 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个原则,一种作 风和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要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的优良教师 要好得多。 ” 瞿葆奎教授认为,教师集体是培养学生集体强有力的武器;是发挥个人工 作能力的重要保证。他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应当具备如下特征:具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具有坚强而统一的领导;有合理的人员结构;

21、彼此真诚团 结;具有统一的对待儿童的教育方 法和与学生集体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个人 瞿葆奎 .教师 ML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153. 2 利益与教师集体利益相一致。 朱德全、易连云教授认为,教育工作从宏观上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体的 协作劳动过程,但从微观上看,又是一个主要依靠个体自觉的劳动过程。这种 劳动的分工和它所具有的独立性,个体特点决定了教师间需要相互尊重、团结 协作。教师集体是由具有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经历、个性、学科等 特征的教师组成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产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 式等方面的分歧。因此,教师间有必要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以消除分歧。

22、而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意识是实现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此外,任何一个学生 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每个教师个体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有限的。一 个团结的教师集体是一股有力的教育力量。为此,每个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 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而努力。 美国 Djohn McIntyre 和 Mary John Ohairy 教授认为,教师角色包括: 组织者、交流者、激励者、管理者、 职业者、咨询者、伦理者、政治者。在作 为交流者这角色时,他认为教师在代表和确定学校气氛和文化的各种不同形式 和环境中,与不同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具体的形式包括学生 -教师,教师 _ 教师,教师 -家长,教师 _校长和教师

23、 -社区。 (2) 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关系的协调 朱仁宝、蔡廉教授认为,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而且也包 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科任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有重要力 量,科任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直接交往的形式,无时无刻都在对 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态度、学习爱好、行为品质产生重 要的影响。因此,班 主任要充分利用科任教师这股重要的教育力量,协调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将 各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分科教育,汇聚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教育力量。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需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工作艺术:主动 与科任教师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教育学生尊重教师,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

24、瞿葆奎 .教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153 158. 朱德全,易连云 .教育学概论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4 美 D. John McIntyre, Mary John Oliair.教师角色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64, 148 3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协调各种关系,形成 “ 群体效应 ” 。 白铭欣教授认为:班主任只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完全教育好学生,因此协 调同事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就十分重要。班级集体的组成除了班主任、学生之外, 还应包括所有的科任教师。在学校内班级集体的任何活动都应是班主任、科任 教师、学生

25、共同去完成。学生在校内受的是整体的教育,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 都起作用,都起到别人不可代替的作用。科任教师通过讲授某门功课对学生进 行开发智力,渗透德育以及其他教育活动,是对学生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各科教学工作独立性很强,如何使各科教学协调起来,这只能由班主任去完 成。首先在教育目的上来协调,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教师协调教育目的的实现 情况,以求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其次,班主任要在活动安排上协调。再次,为 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情况,班主任要协调各科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反馈,互相通 气,并主动向各科教师介绍学生的更全面的情况,以利于科任教师开展工作。 最后,班主任要协调各 科教师共同搞好班级工作,使

26、每个教师都増加责任心, 都对班级工作关心和出力,都从各自的角度与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协调校内工作是为了使学校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以更好地对学生 进行教育工作。在校内的多种协调工作中,协调班级科任老师是首要的工作。 班级科任教师是学生某种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者,他 们应该是班级集体的 “ 组成部分 ” 。但班级科任教师因为所教学科不一,课时 多少不一,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不一,所以班主任要去协调他们,争取科任老师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 班主 任要善于团结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充分认识科任教师热情参与班级管 理的重要意义,主动与科任教师交流思想,主动向科

27、任教师通报班级工作,并 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要尊重科任教师,真诚地帮助他们在学生 中树立威信。班主任要充分认识科任教师对班级工作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要 定期与科任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科任教师 参与班级活动。 科任教师一定要从教书育人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科任教 朱仁宝,蔡廉 .21 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3. 266-270 白铭欣 .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 _ .北京 :华龄出版社, 1996. 5960. 白铭欣 .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 _ .北京 :华龄出版社, 1996. 507. 4 师要具有责任感,要

28、随时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主动、自觉地支持班主任的工 作。 科任教师也应当具有处理好与班主任关系的良好愿望,从我做起,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与班级团结合作。科任教师要结合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完善和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科任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课外形象,在行为上严于 律己,以 身作则。 还有学者从地位的差别、权利的边界、观念的冲突等三方面剖析了当前班 主任和科任教师在交往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一些调和建议。即 1.二者都 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用共同的教育观念为相互的友好交 往奠定基础,并保证这样的人际关系朝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教师共同 进步的方向发展。 2.应该将同事之间人

29、际交往的修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来 重视,自觉克服过度自尊、敏感、自卑、淡漠等不良职业性格,主动培养宽容、 坦诚、自信等良好个性。 3.加强学习人际交往的理论,纠正人际认知中的偏见, 改进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技巧等。 2.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方式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针对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模式开始进行了一些 改革与探索。 (1) 德育导师制。浙江长兴中学在 “ 整体、合作、优化 ” 教育理念的指 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 “ 导师 ” 的任课老师 身上,导师依据 “ 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 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 ”

30、 的育人原则,既教书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 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 德育导师制 ” 的灵感来源于大学中的“ 导师制 ” 。 (2) 全员班主任制。尊重教师、调动教师和发展教师的教育人本化理念 在班主任体制上的表现应是:不但让教师全员参加教学活动,还要让教师全员 彭亚青,张奎阳 .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初探 J. EDUCATIONAL PRACTICE RESEARCH, 2005, 05:18 20 余艳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交往障碍 J.中国教师 ,2004, 11:26 28 方展画 ,张凤娟 .新型德育模式探索 J.教育发展研

31、究 ,2004, 11:46 50 5 参加教育活动,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不可分离的整体;分割班主任的职能和责 任,建立一个以核心班主任为主的全员班主任集体,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使 教师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 体效能。 (3) 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坚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赋予 相关教育工作者包括科任教师、管理及服务人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建立 一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学校一切教育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学校所 有教育工作者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围绕学生全面健 康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学校在设计班级管理体制时,就要在明确班

32、主任在班 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核心作用的同时,也从制度上明确其他教职员工面向班 级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让每一位学生至少经常和一位细心的教育工作者接 触、交流是导师制班级管理体制的核心。在这一体制下,班级的班主任是固定 的,学生的导师是由学生自选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没有变, 变的只是加强了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个人化教育的特色更突 出,也更容易激励和发展学生的特长。 通过相关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班主任 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方面的研究已 经取得一些成果。学者们都肯定教师集体的作用,即每个教师个体对学生的影 响都是有限的,一个团结的教师集体是一股有力的教育力量,任何一个学生的

33、 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学校育人目的的实现离不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 的团结合作。学者们认为当前的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现状极大的阻碍 了教育育人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并开始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合作方式开始了 改革探索。但是,过去学者们的此项研究也存不足之处: 1.改变班、科教师不 良合作现状的研究显得有些过时、有限; 2.以往研究多是只从班 主任如何协调 科任教师方面来研究,对后者如何主动与前者合作的理论却言之甚少。 3.对班 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合作方式的研究还太少 ;4.现有的少量探索也仅局限于班级 管理这一层面。因此,现在对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这方面的研究还应从 以下方面进一步探讨:

34、 1.结合新的历史时期背景; 2.应关注学生的需要; 3. 史为林 .教育人本化呼唤全员班主任制 J.班主任之友 , 2004, 01:11 12 路志平,王献辉 .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个个都育人 -一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构想 J.班主任之 友, 2005, 04:7 10. 6 应注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双方的互动; 4.应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5.应从 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创新 性的思考,无疑将取得学校育人功能地更大限发挥 7 二 .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的问题 (1)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现状。 (2 )

35、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 (3)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4) 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改进合作的对策。 2. 研究的目的 寻求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更好的育人合作 3. 研究的意义 (1) 探索当前中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新方式,使所有的教师真 正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増强教师集体的育人功能,使教育的本质 一 育人 目的得以更大限度的实现。 (2) 符合当前 “ 以生为本 ” 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得到更多教师的精神关 怀,既和谐师生关系,也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 苏霍姆林斯基说: “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

36、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领 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这一点正是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学生 的复杂过程所做的个人的贡献。 ” 从一个人的发展来看,中学时代是德、智、 提、美育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和教师集体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 为了这一共同的目的而努力。现实中,不少教师单一追求本学科分数,忽略了 学生心理人格、品德情操 的培养,不但使孩子们得不到更多教师的精神关怀, 也使师生关系扭曲,甚至变为 “ 猫和老鼠 ” 。为了使 “ 全面发展 ” 真正落实, 就必须要各位教师采取有效的合作,特别

37、是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育 人,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21-422. 8 (3) 符合当前学校 “ 以教师为本 ” 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全面发 展,有利于优良教风的形成。 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 中,是社会合作与社会互动的结果。这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相互帮助和学习 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群体应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从而保障教师群体之间的德业相劝、相互鼓励与欣赏。实际上, “ 教师最大的 援助也是来自其他教师。教师之间在家庭背景、求学历程、认知结构

38、、智慧水 平、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等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班级教 学风格、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 贵的学习资源。通过班主任 和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可以相互启发、相 互补充,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 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和专业智慧的提升。 ” (4) 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管理水 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地全面提升。 教师的行为方式本身具有一种较强的个体特征,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个 性特征和道德修养方式,同样的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

39、况也有不同的 处理方法。 现实学校中,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便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 培养学生成长的任务不是一个教师能单独完成的,而是整个教师集体乃至所有 教职员工协同努力的结果。例如,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而 现实中德育成了部分机构(如政教处)或德育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如果科任教 师与班主任合作加强,无疑将使德育融入到完整的学校教育中去,不再只是由 德育教师、德育机构 (如政教处 )来完成,而是由全体教师共同来完成,使学校 真正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在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在工作中形成学生管 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管理的完整体系。学校的各项目标可以通过 这一体系,从不同的

40、渠 道得以实现,使学校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促进学校整 体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陈春阳 .从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到合作的教师文化 D.中国知网 2006年硕士论文 . 刘捷 .专业化 :挑战 21世纪的教师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76 77. 9 (二)关键概念界定 班主任 班主任在中国,班主任的雏形出现在清代。 1862 年,中国的班级授课制 于北京同文馆正式创立。 1904 年 1 月 13 日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由 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称 为 “ 学级担任制 ” ,简称级任制。 1937 年才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 1938 年又把中学的级任

41、制改为 “ 导师制 ” ,负责班 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被称作 “ 级任导师 ” 。 1949 年以后,我国借鉴和学习苏 联教育经验,在中小学一律设班主任。由 “ 班主任 ” 取代 “ 级任导师 ” ,负责 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工作。由此,班主任 制正式确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写到:学校中负责一班学生的思想工作、纪 律、考勤、集体活动等的教师。 在现实中,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 活等工作的教师 。一 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科任 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同时还是这个 “ 班 ” 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科任

42、教师 现实生活中,科任教师通常是只承担一门或几门课程 (学科 ) 的教学工作、 而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科任教师须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 活动之中,对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 合作 “ 合作辞海中对合作的解释是: “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 人或群体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 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 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 期效果。 ” 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 “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完成一 项任务的联合活动。 ” 而培哥曼最新教师百科全书中这样概括的 :从结构上, 合作是指为学习而建立的个体特征,这个特征是学习者对所利用的目标机构的 盛冰,王相明 .中国学校班主任制溯源 J.班主任之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