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举例.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852693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名化举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污名化举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名化举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名化举例.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置顶 自身因为某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发展成了广泛性焦虑症,需要吃药治疗的那种程度。 我算是很幸运的,家人及时发现了自己的异常,带到医院去就诊,叮嘱按时吃药,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目前仍需继续服药。 自己每次服药时总是习惯避开熟人,害怕别人看见我在吃药,更害怕别人问起我吃的什么药。和很熟甚至关系很好的亲友也 不敢说明自己患有焦虑症并且需要服药,担心别人会另眼相看,觉得我之所以患病是因为性格懦弱、缺乏坚强。而我是那种 自尊高于生命的人,宁愿即时死去,也决不愿意在他人面前露怯、卑微。 总之,还是希望社会多一些科普,让大众接受心理疾病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症,需要就医、需要治疗。 置顶 污名化不可怕,可怕

2、的是精神患者被病折磨,我亲妹妹高中读书读傻了,我一直关注精神病知识,想多学点。可是还是无能 为力。已经 11 年了。我想帮她,无能为力,住院 2 次。医生不可能每天在边上指导,只有家属自己努力。污名化不可怕, 我跟妹妹双胞胎,别人当我的面损我,习惯了。我现在最无助的是自己的无能为力。 置顶 真实例子: 我们本地有一个医院叫做第四人民医院,主要专业负责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治疗以及康复,但是该医院也有别 的诸如内外妇儿等的科室。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同学的家长在该医院上班,好多同学知道后,内心,眼神和语气 里不少有一种嘲弄的感觉,那位同学自卑了好久,特别害怕别人知道她家长在那个医院工作。而且一

3、些同学之间开玩笑的时 候甚至说“某某你脑子是不是有病,有病就去找谁谁爸爸去!”并伴随着夸张的笑声。我想那些发生的事情对那位女同学, 真的是很大的伤害。他的家长也是一位白衣天使啊!同样在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解决方法:我认为在中小学甚至大中专院 校必须开设强制性的一门心理问题认识课程。至少先让学生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在社会上也多进行减除“污名化”的宣传 和公益活动,让人们正确认识它。 置顶 例子:最近发现我的一个学生有情绪压抑状况,和他沟通过程中,他表示自己其实很久之前就想去看心理医生了,但是他没 敢和家长说,他觉得父母会理解不了。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不敢两个字。我觉得可以从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开始

4、普及心理 障碍相关知识,学校可以定期请相关专业人员讲座。 置顶 跟别人谈论心理学,对方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心里有问题吧。无论或多或少的问题都会引起自己的不适。大多数人对待心理 问题都是含糊其辞,也没有正面解决的方法还有勇气。比如说抑郁与焦虑,别人跟你说的最多就是你有啥可抑郁的或是放宽 心。我认为具有抑郁倾向的人本身就没有太多自信,这样的劝诫不但不会有帮助还会适得其反。 能让大众普遍接受心理学,像语数外一样自然,才是心理学“编外式”普及的重点 置顶 小时候的记忆里,村里有一名妇女,生了两个孩子后心理状态很异常。人们会看到她自己一个人在笑,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有时候半夜三更地到村里的一个水库边洗衣服。

5、有很多次计划生育办的人来村自己,她就会很恐惧,要么跑去躲起来,有几 次跳进了屎粪坑里。她最后还继续生了两个孩子,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多久就自杀了。 以前不了解抑郁症,以为她真的是像 村里人说的那样,是鬼魂附体了。如果能够让她接受心理诊断与治疗,她也许恢复的。 | 置顶 我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位精神病人,很可惜我的童年的母亲很可怕,没有对我的宠溺或是关爱,小时候不懂事,觉得我妈得病 好像挺光荣,因为他们都没有啊,可是当我到处去炫耀的时候,我却被同学们嘲笑了,那时候觉得母亲很牛,杀人都不犯法 啊,就这样我成功的被同学们嫌弃,他们都说我母亲有病,说可能我也会有病,远离我。这就是我亲生体会的污名化的例子。 可

6、能在大家眼里精神病人就是应该被嫌弃,被嘲笑,被当做笑柄,可是他们也是无辜的啊,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亦或是被 巨大刺激影响心里状态,导致行为不正常,对于他们我们多的不应该是嘲笑,是远离,而是去同情,去关怀他们,让他们知 道人情冷暖,感受被关怀的滋味。要想去改善污名化,必须从人们的原本以为传统的精神病的理念入手,用一定的新的理念 代替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接触精神病人,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可怕,了解他们,也就能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可以老人们有养 老院,而精神病人也有精神病院,可以尝试让人们去体验,去试着在他们身边观察,关怀照顾他们,总能发现他们的平常, 他们的可爱之处 置顶 赞同 有人会因为察觉自己有心理

7、上的问题而羞愧,也有人会因为觉得心理问题很酷而以此标榜自己,导致大众不是很能对心理问 题有理性认识。 现在还好了很多了,以前不仅仅是污名化,可以说是有点妖魔化了。爷爷辈的人还是有点谈之色变。社会的包容程度大了很 多,现在我身边的人会主动去检查了,最少还是会与人说至少会在劝说下主动了解的。 解决这个不仅仅是政府或者机构的 事了,父母,学校,公司,社会,国家,世界,人类都有责任的。而且这是个很长远的问题。首先还是要大众正确认识叭。 像扫除文盲一样。最好强制性,因为还是有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须下一剂猛药。 置顶 赞同 我爸爸 14 年因为小赌博输钱之后心理愧疚,很常时间陷入沉默寡言,经常莫名的发脾气,

8、对街坊领居恶语相加,而且也越 来越自闭。我当时还在读研二,我妈妈跟我商量后,打算带我爸爸来市里面的精神病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我爸爸开始很抗 拒,后来在我和我妈妈的开导下,来做了检测,结果是中度抑郁症。开了些药物,之后回家慢慢调整,我们家人也常常开导, 现在已经完全好了起来。所以,当时就发现,其实这类病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到。如果碰巧遇到了,也不 必觉得这很另类或异常,正确看待这一事物,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就会得到正确解决。著名的崔永元也得了很严重的抑 郁症,现在不是完全回到大众视野了么,嘿嘿,所以,还是需要加大人们给该类疾病的正确认识,不要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 就好。 置顶 刚刚

9、看了一念无明,影片最后邻居们围着黄大海要他和儿子搬走,就是因为黄世东曾因躁郁症发作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而 住进精神病院一年。虽然他康复出院了,但是曾经进过精神病院的帽子好像就永远也摘不掉了。虽然是电影,但是却是根据 真人真事改编的。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污名化的例子。 如何减少“污名化”现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普及精神病学知识,让人们对异常心理有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加强社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对于一些有精神障碍,但既不足以危害社会,又不足以入院治疗的异常心理患者,可以 让他们定期在社区心理服务机构中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比如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者接受个体心理辅导; 3、加

10、强立法,对歧视精神疾患的行为进行惩处。比如拒绝接受有精神病史的人入职;对有异常心理的人打骂、侮辱、骚扰 等等。 | 置顶 其实主要是国内还不太能够接受这个观念,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许心理问题,或轻或重而已。我是一名中学教师,遇到的学 生也是各种各样,有两个非常典型甚至一度还参加俄罗斯的鲸鱼计划,我觉得家长的重心应该放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上,但 是他们却只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觉得这种问题只是叛逆期罢了,这对孩子发展非常不利!他们不愿意接受孩子心理有问题, 可是这又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世界就会有所追求!孩子与集体格格不入,其他学生的异样眼光只会加 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哎,可是心理问题像

11、一个不能见光的事物,被藏着掖着! 置顶 我心里难受或有问题的时候,一般也不会去告诉别人,常常自己憋着,怕别人不理解,尤其是高考那段时间,心里特别压抑, 但是也没有去找心理医生,就是觉得自己不需要看心理医生。对看病有误解。 解决方案,:应该多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让 大家都能了解变态心理学,这样才是最有可能减少污名化。 置顶 产后抑郁症 看到很多产后抑郁携子自杀的新闻,和一些微信大号的推文,对产后抑郁症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已生 育的女性都能够十分理解和同情产后抑郁者;但不少男性还是会认为是产后抑郁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太差似乎在他们眼里 “产后抑郁”成为了“矫情”的代名词 置顶 农村学生

12、形象 学校中,农村学生就是差生的印象正在形成。在某些老师眼中,农村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卫生习惯差 的差生,最顽皮、最不守纪律、最不爱学习的都是农村学生,农村生学习积极性较弱,也会影响学习成绩。城市学生与 其家长也有类似的看法,因此,他们对农村学生也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被污名化的农村学生在学校中处境困难,越来越 多的学校也不想再招收农村学生。 置顶 我认为现在类似抑郁症之类的疾病在普通人眼中的界限并不清晰 很多人只是情绪上的不稳定 却总是认为自己心里有问题 有 些人患有抑郁症之类的心理问题但不自知 周围人甚至对齐冷嘲热讽 所以对普通人的心里疾病的科普很重要 否则心理问题则 容易被污名

13、化 置顶 赞同 有位同事的朋友患有抑郁症,首先自我污名化,认为抑郁症有违正常心智。就医后,当医生告诉他,抑郁症有生理基础时, 特别开心,因为发觉这不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身体生病了。 “是不是我太矫情?”“是不是我不坚强。”通过我见到的一些例子可以发现,有些人出现心理问题,总认为是由于自 己缺乏像别人那样强大的心理调适能力,而不正常。其实,心理疾患不仅有社会、心理因素,大多都还有生物学基础,从这 个角度看,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正心理问题在患者心中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我污名化的困扰。甚至,还能让一 些有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患的人,主动就医、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因为,心理疾患也是病,而非主观可控

14、的意志力、调适力 等出现问题。 当然,“甩锅”给身体可能有助于解决自我“污名化”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人的“污名化”,以及可能会遭遇的 不公平待遇。在我看来,对心理疾病污名化根深在大家的“集体意识”,甚至是潜意识中。而扭转集体意识,让大家对心理 以及精神疾患不再带有偏见,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而在消除“污名化”的长路上,理解一定是第一步。相信通过我们的慕 课,相信现在许多的心理学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对于心理疾病的普及,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对心理问题、精神疾患的 认知,慢慢地扭转“污名化”问题。 让我们每个人,都为去除“污名化”出一份力吧! 置顶 我的一名学生,性格开朗,健谈,很有自己的主

15、见和想法,突然有一天他悄悄告诉我他有抑郁症已经 3 年多了,鉴于心理 问题“污名化”的原因,他不便明说,并在本学期找了个理由休学了。虽然我很担心他,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常常在 Q 上找他聊天,但也总是避重就轻,常常顾左右而言他,不能正视他的疾病,我想我也是不能面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希 望通过这个课程系统的了解,而后正确对待,从而真正能够帮助到我的学生。 置顶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艾滋病。艾滋病的感染原因之一是不安全的性行为,但是有些人就会以偏概全,认为“他(她)得艾滋病 就是私生活不检点”,导致艾滋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污名化”。 置顶 我觉得“污名化”,在很多领域都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误解,不

16、单单在心理学方面。“污名化”可能阻止了部分人的治疗, 但是,我觉得应该把重心放在事件发生的源头,应该探讨如何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置顶 我认为现在类似抑郁症之类的疾病在普通人眼中的界限并不清晰 很多人只是情绪上的不稳定 却总是认为自己心里有问题 有 些人患有抑郁症之类的心理问题但不自知 周围人甚至对齐冷嘲热讽 所以对普通人的心里疾病的科普很重要 否则心理问题则 容易被污名化 置顶 小时候做手术,插喉管的时候被伤到声带,半年多没有说出话来,因为当时还小,被身边的小朋友孤立过,也觉得自己和别 人不一样,心里有点自卑。幼儿园老师曾经当着我的面对别的小朋友说我得了“精神病”,小朋友们理解不好,渐渐的

17、被传 成我是疯子会打人这类的话。直到上了小学,我的老师大学期间有专业学过心理学,才慢慢地开导我,让我走回正轨。其实 很多时候,人们的恐惧和疏离来源于你对这个事物不熟悉而导致,或者可以拍一些电影电视,用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让人了 解心理健康问题,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别人。 置顶 我觉得更多人是偷偷藏起来,正因为是人们对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才让人出现心理问题后不愿意坦然去面对,这样心 理问题进一步加深,最后导致严重疾病被送去进行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这样又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 国内心 理学起步较晚,人们缺少对心理学一个正确的认知。像我们大学一年级有心理健康课,也看的出来老师很有意识的在纠正同

18、 学们这个观点。但一年的教学抵不过三年的遗忘,在进入社会后,在社会氛围的渲染下,对心理学错误的曲解认知会再次占 领他们的思想。 如果想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入高中教材,并且被列为高考 考试内容。是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但争议之后,人们就会对心理学有一个相对来讲较为客观公正的认识了 置顶 初中同学被校园欺凌以后,有了抑郁症,无知的我们反而没有关心帮助,更加觉得是异类,觉得抑郁症是恐怖的东西,是精 神病,可能会有很多怪异的行为,我们的教育没有给我们一个关于精神类问题的正确导向。 置顶 赞同 我也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而且患有好几种心理疾病:depression,OC

19、D,social anxiety disorder,可能还有其他心 理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是在美国,这里的心理治疗比较完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人们对心理健康 也很重视。所以当时告诉导师我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的时候,他当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我当时论文进展缓慢的状况也充 分的理解了。后来在得知我情况稳定,并且在积极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的时候,才放心了一些。但是即使在这里,人们也不 是对所有的心理问题人们都理解。就包括我的 social anxiety disorder,很多人的认识就远远不足。进入一个新的组之后, 尽管我告诉他们我存在心理障碍,尽管我很希望和别人进行交流,但是因为

20、心理问题,去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会特别恐惧,所 以才有意的回避。但是他们仍然常常认为我冷漠,认为我故意疏远他们,于是也有意无意的疏远我。当我和他们交流学术问 题的时候,他们也不像和其他人交谈时那样热情。所以来到这里之后,和组里的学生无法处理好关系。美国的心理学教育是 世界领先的,但是人们对很多心理问题仍然缺乏包容。个人觉得加强心理教育至关重要,心理学应当成为所有本科生的必修 课程,甚至对硕士和博士也应当有所涉及。这里的学生可能在中学的时候有相关的心理教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难 免会发生变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置顶 赞同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说实话高中学生压力大,心理上出现问题很正

21、常,但是目前学生有很明显的对于心理老师的排斥,学生 大部分认为一旦去见心理老师就意味着自己心里有毛病,不正常,反而放任心理问题的发展,本来只是很小的心理上的问题, 最后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非常不可取,甚至家长也是很回避这些问题,不管孩子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不去面对总是强调 自己孩子是正常的,最终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感觉这个问题在整个社会上都没有被正视,家长和学生只是其中小小的折 射面。 置顶 赞同 如果看过 TED 演讲桑谷*德尔关注你的心理健康并不可耻,就发现在黑人文化里如果你有“心理问题”,你不会 有机会被“污名化”,而是直接被排斥甚至包括关系不错的朋友,桑谷在演讲中说:“全球心理疾病案

22、例中的 75%都来自 低收入国家,绝大多数非洲政府仅将其健康预算中不到 1%的钱投入到心理健康,非洲精神病医生严重短缺,例如奈及利亚 2 亿人口,只有 200 名精神病医生,整个非洲 90%的人缺乏治疗,其结果是患者们独自忍受着,羞耻的沉默着。非洲人普 遍对心理问题持有的回应是:距离(疏远),无知,内疚,恐惧和愤怒。” 为什么在非洲“心理问题”几乎等同于“诅咒”,可能是政府不重视,可能是人们不懂也不相信心理学。 在中国情况好很多,但远远不够。只有对心理学,心理问题,有正确认识的人超过某一比例时,“污名化”现象才会 逐渐消失,一场具有颠覆性的认知革命在开始时的掀起者只有 3.5%,直到最后 99

23、%左右的人都接受中间要付出很多努力。 让心理问题被污名化现象消失,这是一个“让飞轮转动起来”过程,怎么转哪有污名化,就在哪普及心理学。 置顶 我觉得异常心理被污名化有以下几个原因: 1:关于异常心理的报道总是报道一些非常极端的案例,是大众认为只要被认定为 异常心理就相当可怕。对应与日常生病,给人的感觉就是要么人是正常的,一旦被认定为异常心理,就跟得了癌症一样可怕。 2:有神经病的人犯法不用负责,这样导致人们认为异常心理的人都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不敢认真去了解真实情况。 3:轻度的异常心理常常被我们自己忽视,使得大家无法了解普通异常心理的特点,对心理异常只停留在那些比较极端的认识。 置顶

24、赞同 可能是变态心理学在我国开展较晚,而精神病学较临床心理学早,各地都有精神病院,给大多数人的感觉就是,有了心理问 题就等同于精神病。还有就是现在正在学犯罪心理学,一些案例就和变态心理有关,而且罪犯极为残暴和冷血。这就造 成了如说某人有异常心理或变态心理,那就会避之不及,甚至于还有敌视的心态。个人觉得“去污名化”还任重道远,一门 学科,不管世人偏见如何,首要的是普及,把心理学普及化和大众化。让民众了解熟悉,就会渐渐去掉“污名化”。mooc 这平台算是一种普及化,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专家放下身段,甚至有必要时,学李昌钰或李玫瑾参加一些综艺节目, 顺便也科普一下异常心理学。 置顶 我从幼年起就

25、深受心理问题被污名化的折磨。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个“正常”的孩子,忧郁,沉默,在独立完成的项目上成绩 总是顶尖,却无法参与到任何集体活动,无法在公共场合情绪平静,甚至拒绝了很多朋友的靠近。通过平时的一些自查和周 围人的观察,很多人都曾建议我去尝试心理方面的咨询,接受相关治疗。但是父母并不接受我的这些情绪,更无法容忍我有 可能得“精神病”这个念头。他们会不断用言语刺激我,诸如“你太矫情了”“闲得慌,干脆退学去干脏活累活,就什么事 也没有了。”甚至对我说你得抑郁症关我什么事。他们从未答应带我去做个检查,还是学生的我也没有能力。至今不知如何 排解。 置顶 赞同 当下来看,心理问题可能还是少部分年轻人才接

26、受的一个概念,而我们的父辈往上似乎并不会正常看待,像我的妈妈,在她 的观念里,心理疾病并不是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正常的事情,她甚至否认心理疾病的存在,我一次次想要和她探讨相关的 问题,但她一直是回避态度,在她的观念里,心理疾病都是矫情的人用来掩饰自己脆弱的借口,她总是说我们那个时候怎么 没有人有心理疾病?我认为这也是污名化的一种体现。我认为之前人们忙于发展生产力所以没有时间来注重心理方面的问题, 所以有所忽略,而在现在的中国,我们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可观的程度,足以支撑我们去关注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 而因为发展的落后,我们国内心理学体系发展的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加完善恰恰能说明这一点,正因

27、为美国生产力发展快 于我们,所以他用来发展心理、精神方面的时间也比我们靠前,自然比我们完善,综上可以说明我们现在才开始研究心理问 题并不是因为他不重要、反而是因为他足够重要而需要足够生产力水平的支持才能达到。 是啊,你说的很正确,记得我抑郁刚确证的时候,我妈很嫌弃我,觉得我什么都没经历还搞个抑郁症出来,其实我自己确诊 我抑郁症我也是没办法接受的,我自己都嫌弃这个症状在我身上发生了,包括到现在我还是会不敢提自己病史,这大概就是 我最深处觉得抑郁是比较矫情,羞于见人的,我要改变自己对这种并的观念看法,以平常心来对待 从生病到现在差不多 1 年半,我一直都没放弃研究心理学,对心理学有很大的兴趣,希望

28、自己在未来能在国内的心理学方 面有所发展出路 置顶 今年 6 月患了中度抑郁症,还出现了很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在医院做了物理治疗后才很快好转。但是家里人和亲戚朋友却 觉得是我想太多、不够坚强、吃不了苦,甚至有些人一听说我患过抑郁症就觉得我做什么都很奇怪。前几天跟妈妈吵了一架, 第二天她就说要再带我去看医生,她说是因为我病还没好所以才会发脾气,以前百依百顺的人怎么现在会发脾气了呢?可是 难道不正是因为以前百依百顺压抑自己才导致的抑郁症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反而成了不正常了 | 我也是哦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最严重住院了,然后出院都现在一年多差不多两年了,现在继续吃药巩固,(偷偷告诉你 我快要完全停

29、药了) 记得刚诊断那时候妈妈说 我经历了什么?最后还搞个抑郁症出来,说自己经历了那么多都没事之类的话, 大概就是我太矫情之类的。 现在我基本走出来了,自己是最大的力量,心理治疗师是我的拐杖,然后坚持吃药, 我的爸 爸妈妈 从来都不是我好起来的心灵支柱,我的状态就是找心理治疗师说出自己的故事,不开心的,愤怒的,生气的,甚至 是在别人眼里看来怪异不可理解的,都没关系, 要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才能和外界和解, 家人之间的矛盾 无可避免, 有时候你可以试着改变自己 我的一个例子,以前我总是因为家里环境脏乱差生气,生他们的气,后面我告诉我自己这就是我的家,脏乱差不是我一个人 可以控制的,我就接受吧,我就是

30、住在这脏乱差的环境里面,所以我也随她们一样随意一点,脏乱差我也不发脾气 置顶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我发现包括我在内,很多的抑郁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尽量的去伪装,不去表现自己真 实的情绪,我们不希望让周围的人看出我们心理上的异常。主要原因就是当别人听到“抑郁症”的时候,首先就会觉得我们 是精神病,脑子不正常、这也是“污名化”的一个现象。直接会导致我们不敢让家人知道,害怕异样的眼光,害怕去医院确 诊,往往耽误了正常的治疗。| 置顶 赞同 个人认为过于大型的强制性的解释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太过于呆板,如果可以调动大家对心理学的兴趣,让人们自 觉去了解,这样效果是远超前者的,主动去了

31、解的话,我们会更多的思考,去理解,我觉得可以从大学生开始去了解,然后 由我们去传播。| 置顶 隔壁单元的一个奶奶搬来快 5 年了。长年一个人在家带孙女。有很多心事、也没有人可以倾诉。去年开始抑郁还出现幻觉。 要带她去看医生就是不愿意。今年很严重自杀过一次。留守老人真的很孤单,希望她的女儿能多陪着自己的母亲。 置顶 例子:高中时很好的朋友患了抑郁症,一度严重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但为了不让其他同学发现,她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自己 伪装成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只会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地哭泣绝望。 解决方案:需要让大众知道所谓变态心理学只是一个称谓,变态二字也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变态,应客观把他当成

32、疾病对待而不是以一种鄙视畏惧的态度。 患者的话应不要惧怕进行咨询乃至治疗。只有逐渐推广这种心理学专有名词的概念,让人们从电影,书籍等多样化形式了解 其相关症状,相信能减少人们对该问题的污名化理解,也让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减轻。 例子:高中时很好的朋友患了抑郁症,一度严重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但为了不让其他同学发现,她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自己 伪装成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只会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地哭泣绝望。 解决方案:需要让大众知道所谓变态心理学只是一 个称谓,变态二字也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变态,应客观把他当成疾病对待而不是以一种鄙视畏惧的态度。 患者的 话应不要惧怕进行咨询乃至治疗。只有逐渐

33、推广这种心理学专有名词的概念,让人们从电影,书籍等多样化形式了解其相关 症状,相信能减少人们对该问题的污名化理解,也让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减轻。 阳光就可以站胜病魔 置顶 在一些农村的地方有些人会因为受到一些比较深刻的惊吓,导致心理和生理上会出现一些相对于之前比较大的异常,甚至出 现了找不到原因的疾病,周围的人几乎都会认为是“遇见鬼”了。其实我认为这种时候应该去寻求一下心理学的治疗。减少 “污名化”,社会大众都应该具备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对周围人更加宽容有爱一点。 置顶 赞同 抑郁症 现今社会仍对这一问题抱有极大的偏见,认为这部分人是矫情的,脆弱的,动辄放弃生命的,以至于某些患者经受

34、这种氛围 感染,都消极的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抑郁症的起因有很多,甚至是遗传性的,器质性的,或经受某 些环境刺激诱发,他们缺少能够感到快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情绪低落,以至于影响正常机体功能,社会生活(并不绝对, 很多患者仍具有高功能) 对抑郁症缺乏一定的了解,主观情绪使然,造成了对抑郁症的污名化现象,都是消极的社会因素,我们应该进行一些适当的 教育科普,增进对其相关了解,让大家意识到,这种症状并非是矫情脆弱使然,甚至我所知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其实非 常坚强,可以勇敢的面对内心巨大的怪物,若是身边有抑郁症亲友,对待他们,不可鄙弃排斥,不必特殊对待,也不适合过 分同情怜悯,真诚

35、,理解,耐心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置顶 建议构建一个心理咨询的平台,适当的收取咨询费用,对被咨询者的信息以及交流做到保密。现在社会压力大,有条件,或 者自己选择主动寻找咨询的人很少。我自己就不会去医院,不知道为什么,面对面交流会有羞耻感。在网上就不一样,直接 讲重点,不需要担心对面是谁。这样会很方便! 置顶 昨天中午看到新闻,此前引发关注的川师大杀人案有了新的进展。公安局的鉴定通知书公布,凶手被鉴定为“患有抑郁 症负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这则鉴定引起了争议。一种观点是,这将抑郁症与杀人粗暴地联系起来,有误导和污名化 之嫌。 案件还没有最终定论,我们也缺少细节的还原,故暂且不做评论。但一直以来,

36、精神与心理问题的污名化现象十分 严重。媒体容易粗暴地将一些行为归因于当事人的精神与心理问题,而忽视背后更错综复杂的因素。大众也容易对精神与心 理类问题以偏概全。 最可怕之处在于,无论那猜疑、嫌弃、不信任的目光是来自他人还是自己的内心,对精神和心理问题 的歧视、偏见与污名都会阻碍我们直面问题,使我们被伤害的更久 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置顶 我一个前前同事。公司原因,被辞职,然后之后听说过他一些事情。到处发表不实言论,说被 XX 监控,XX 不仅监控他手 机还监控电脑,安排间谍在他身边跟踪他,他后面找不到工作都是 XX 在作梗。期间看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觉得可能是

37、闲 的,才会胡思乱想,还一度给他介绍工作,然后他可能觉得我也是 XX 同伙,说是把工作机会给他朋友(实际是不是我也不 知道,反正没有人去面试),自己不方便过去。总之很多很奇怪的想法与作为。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压力问题导致,在 一个快节奏的城市,独自一人,没有一个知根知底的好友,父母不在身边,回到家里,父母的不理解,导致自己有压力不会 缓解,开始自我逃避,找外界原因。又因为大家对心理的一些误解,导致他排斥心理疏通,每天活在压抑,妄想之中。我觉 得最好的办法是真正的把心理学引入常规课程(小时候记得有心理健康课程,但是都沦为语文数学类似主课程的幌子),把 心理概念普遍话,进行全民教育,让大家可以正视心

38、理健康,心理有疾病是努力应对,积极解决而不是以为躲藏,害怕别人 发现。| 置顶 依稀还记得小学上画画课,有一次,老师叫我们画竹,我画的竹叶子比普通的大很多,老师就骂我猪脑袋,一直叫我改,我 没改,他就一直骂我猪脑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问题,非得要跟他们画一样的竹子吗?他们就没见过 那种叶子大的竹吗? 置顶 赞同 例子:正如同小时候被家长扣上了”笨蛋“的帽子,然后孩子就会一直认为自己确实笨就不好好学习了。 解决:注意言语、不要语言暴力给别人扣帽子。 置顶 例子 看到置顶区里面有人谈到厌学的问题,不管是大学的现在存在的迷茫区还是高中那段时间为了高考,自己都会有些压 抑难受,但我不

39、会对爸妈说或者对周围同学诉说吧,担心打扰到别人或者别人不理解 措施 推广心理学在学校的传播教育 让更多人能够理解 置顶 赞同 因为经历了两次高三,所以对周边同学在高考压力下的变化也有所了解。很多在高压下出现的焦虑状态、抑郁情绪。这让他 们睡不着、听不进去课、读不懂文字。却也因为家长那一句句“你就是想太多。”而错过了最佳的就诊时间,甚至有些家长 觉得安定医院就是治疗“疯子”的地方。 虽说高考已过,但留下来的“后遗症”仍然在他/她们再次遇到应激事件时爆发出来。所以,真的希望能够推动社会去正确 认识心理疾病,消除病耻感,去除污名化。 置顶 那还是在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大,家长与老师只看重了成绩,而很少关注身体与心理,导致的结果是朋友沉默寡言,很多 时候说出来的话都带着比较极端的厌世情节,以至于后来高考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更多的人提起来都只是在用“神经病”, “傻瓜”之类的词汇,虽然已经分开了很久,现在他也好多了,不过我想那段日子在他心里算是比较疼的一段回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