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_刘福家.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4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_刘福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_刘福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_刘福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_刘福家.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Small 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innovative research -A bank loans with an exampl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A thesis Submitted to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y Liu Fujia (Business Admin

2、istration) Thesis Supervisor: Professor Zhou Dongsheng January 2014 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撰写成硕士学位论文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以 A 银行文化创意贷为 例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 或集体己经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3、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 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 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 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 密 口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4、书。 不保密 sf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V )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身 导 师 签 名 : 用 系 2 曰 期 丨 4 年 月 卩 曰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小企业的 迅猛发展对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商业银行作为促进我国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补充,她的成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金融市场 存在的空白,较好的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融资需求。 近几年,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立并蓬勃发展起来,然而经 济总量这块大蛋糕是有限的,竞争者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实力不足者难以健康持续 发展。要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中

5、小商业银行应加强好自身 的经营管理,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跨入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也只有这样才能 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中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当今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正发生 着曰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产品已远不能满足当前情况下个人和企业的需要, 整个社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已变得愈加精细化 和专业化,金融产品正从传统的批 量化逐步向个性化和私人化转变。要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 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已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通过对 A 银行文化创意贷产品的探讨,介绍了 A 银行文化创意贷产品的 研究和开发过程,分析了其在开发过程中

6、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分享了其在文 化创意多个领域取得的成绩,籍此希望为处在内外交困的竞争环境下的中小商业 银行提供一些借鉴,为其在竞争中做好产品创新研究、形成具备独特优势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 新理论。主要研究方法为文 献索引法、实例研究法。基于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研究,并结合 A 银行文化创意贷产品加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鼪创新;信贷 ; 文化创意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has undergo

7、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for jfinancial support but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Small 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s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her establishment, to some exte

8、nt, to fill the gaps exist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better meet the financing needs of small and medixun enterprises and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s mushroomed established and flourished, however, the total economy of this big cake is limited, increasi

9、ng competi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insufficient strength difficult fo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gain a foothol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trend, Small 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good management, good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into the blue ocea

10、n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only way to finance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survive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trend, good innovative financial products have become the only way for the fiitxire development of small

11、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s. Today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inancial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consumer and business demand is undergoing rapid changes, traditional financial product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the n

12、eeds of the entire community for financial produc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and specialized, financial products are gradually transition personalized and priv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mas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A bank credit products, introduces the cultu

13、ral and creative lending bank A product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t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olution ideas, share thei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 many areas achievements,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in the beleaguere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14、 for small 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s to make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research in the competition, formed a unique advantage,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is the small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Citations law, case

15、 study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A bank lending products to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innovation; Credit; Cultural and creative len

16、ding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4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5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7 1.3.1 研究 A 容 . 7 1.3.2 研究方法 . 8 1.3.3 研究框架 . 8 第 2 章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理论概述 . 10 2.1 金融产品创新概念 . 10 2.1.1 创新概念 . 10 2.1.2 金融创新概念 . 10 2.1.3 金融产品创新概念 . 11 2.2 中小商业银行进行金融

17、产品创新的目的 . 11 2.3 中小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则 . 14 2.4 中小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基本流程 . 15 2.4.1 识别和评估客户需求 . 15 2.4.2 了解和分析对手产品 . 16 2.4.3 挖掘和植入特色优势 . 17 2.4.4 流程规划和风险分析 . 17 2.4.5 产品开发和反复测试 . 18 第 3 章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背景、现状和策略 . 20 3.1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背景 . 20 3.2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 21 3.3 中小商业银行金触产品创新策略 . 24 3.4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策略的选

18、择原则 . 25 第 4 章 案 例 分 析 : A 银行文化创意贷 . 28 4.1 A 银行文化创意贷及开发过程 . 28 4.1.1 A 银行文化创意贷业务简介 . 28 4.1.1 A 银行文化创意贷开发背景 . 29 4.1.2 A 银行文化创意贷市场定位 . 30 4.1.3 A 银行文化创意贷开发过程 . 31 4.2A 银行文化创意贷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32 4.2.1 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及资质难以评价 . 32 4.2.2 文化创意企业缺乏有形的担保措施 . 33 4.2.3 文化创意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手段单一 . 33 4.2.4 缺乏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务人员 .

19、33 3.3 A 银行文化创意贷开发所遇到问题的对策 . 34 4.3.1 找准定位,确定突破点 . 34 4.3.2 深入行业调研,创新担保方式 . 35 4.3.3 评估关键风险,确立风险缓释 . 35 4.3.4 多方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专才 . 36 3.4 A 银行文化创意贷成功案例介绍 . 36 3.5 A 银行文化创意贷的评价与启示 . 38 3.5.1 A 银行文化创意贷的评价 . 38 3.5.2 A 银行文化创意贷的启示 . 38 第 5 章 结 论 与 展 望 . 40 5.1 尉仑 . 40 5.2 不足与展望 . 40 参考文献 . 43 M . 46 第 1 章绪论

20、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 1 研 究 背 景 2013 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逐步加大、上海自贸区的开闸试水、存 款保险制度的反复论证和民营银行及网络金融的不断获批进入,整个中国的金融 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银行业作为整个金融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 环,目前也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冲击。随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不断加深,激烈 的竞争将会成为今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常态,以往五大行和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 业银行独大的状况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些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曾一度成为掣肘整个中国经济发展 的顽疾,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此项问题得到了一定程

21、 度的缓解。作为中小企业的一份子,中小商业银行近些年也是在五大行和几大股 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的夹缝中艰难谋求生存,作为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一环,虽 然中小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普遍较短,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我们发现,近几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却走入了一个瓶 颈区,同几大行相比,其产品和服务对客户,尤其是大企业客户并不具备很强的 吸引力,难以 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外资行相比,理财产品和个人业务又不够健 全和灵活,同样无法吸引高端个人客户的青睐。种种迹象表明,走传统银行业发 展的老路已经无法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站稳脚跟了,摆在中小商业银行面前 的发展问题己逐步凸显

22、。(表 1.1 为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表现) 表 1.1 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表现 1. 1. 2 研究意义 在中国,商业银行构成了整个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一环,商业银行的一举一 动都关系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所以从商业银行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整个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状况。 进入 2000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态势,商业银行的 创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无论是从银行卡的种类和样式、信用卡的种 类和功能的推陈出新,还是个人信贷业务的不断丰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快速 发展以及各类个人和公司理财产品的不断涌现,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商业银行的创 新业务正在带动着整个金融业的不

23、断发展和进步 1 。 近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的向纵深化程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结 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小企业在这过程中正不断的崛起,其迅猛发展之势也不 断地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2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促进我 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在结 构 调整阶段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由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而带来的市场 空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需求。尤其近几年来,国 糕是有限的,竞争者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实力不足者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内有四 大 国有银行垄断市场和众多金融机构对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外有外资银行强有

24、力 的挑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竞争环境下,中小商业 银行如何加强好自身的经营管 理,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跨入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无论对中小商业银行自身, 还是对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 1.1 为 2013 年底我国各类商 图 1.1 2013 年底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数量图 Fig. 1.1 Quantity of all kinds of commercial banks at the end of 2013 in China 当今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正发生 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产品已远不能满足当前情况下个人和企业的需要, 整个社会对

25、金融产品的需求己变得愈加精细化、专业化,金融产品正从传统的批 量化逐步向个性化和独立化转变 13 。要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 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己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如何辩证及客观的看待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产 品创新,对促成银行业良性运转,促进整个金融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都有着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 2 . 1 国外研究综述 创新理论首次被提出是源自 1912 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 概论 4,之后对创新的研究经历了 20 世纪 50 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 70 年代的系统开发阶段和

26、 80 年代之后的研究阶段。 而金融创新作为创新理论的 个分支,也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5。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国际金融创新主要围绕如何逃避各国的金融控制和资本 管制,欧洲债券、欧洲美元和平行贷款都是该时期的创新产品。 20 世纪 70 年代的国际金融创新主要围绕着如何防范汇率和利率变动造成的 风险。浮动利率票据和货币远期交易等都是该时期的创新产品。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前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该时期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融资 方式方面,主要包括由一系列短期票据发行而形成的票据发行便利这一循环融资 方式、货币和利率的约定互换、只转让权利而不转让义务的期权合约

27、和基于借贷 利率对冲的远期利率协议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各类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涌现, 国际证券化融资方式得 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基于前期对金融管制的放松, 90 年代中后期多种风险不断 暴露,促使国际金融界加强了对金融市场创新业务的监管,以此规避全球性的金 融风险。 进入 21 世纪后,全球金融的发展不断深化,融合不断加剧,整个金融业发展 的水平己显著提高,全球金融结构相互影响并相互渗透,已逐步呈现出结构趋同 化趋势。在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资本市场在 国与国的竞争之中已显得尤为重要,并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类交易及 金融软件的不断应用和传播,各国

28、的金融工具已经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金 融制度和金融结构也受其影响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现代化己成为了低成本 和高流动性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其对整个全球金融业造成的破 坏性影响,人们也在开始逐步反思金融工具的应用和金融创新背后所隐藏的巨大 风险和破坏力 6。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金融创新的起步则主要源自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 断深入,我国在逐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 , 金融创新也逐渐 活跃起来,而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也正是当时金融领域最深 刻的变革 7。 我国的金融创新总体上经历了 1977-1980 年的金融创新开

29、始阶段, 1981-1987 年的金融创新发展阶段, 1988-1993 年的金融业沟谷、调整阶段和 1994 年以后的 金融创新深化阶段,其金融创新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金融制度的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立了中央银行的制度,并将金融管理由计划管制转变 为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开始了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各种如存款准 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开始启用,同期的外汇改革更是实现了人民 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金融机构的管理已经逐步向市场化迈进。 (2)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创新 2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的金融机构已经不再是四大国有银行独大的局面 了,随着我国金

30、融机构股权结构的变化,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纷纷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参与竞争,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在发生 着重大的变化。 (3) 金融业务的创新 伴随着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等的不断发展,各类型创 新金融工具开始不断涌 现,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渠道愈加广泛,各类型的信贷产品 也开始不断涌现,国际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信托融资、委托债权融资、结构化 金融产品等不断融合演变,形成了各色各样的金融创新产品。金融业务和产品的 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产生的重大的突破,整个金融创新向着混业和深度融合的 方向纵深发展 8。(图 1.2 为由金融创新引发的金融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趋

31、势图) 图 1.2 金融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趋势图 Fig. 1.2 The trend of deep mix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4)文化创意领域的金融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在风 险控制方面,张伟认为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银行对文化产业缺乏足够的了解, 大部分银行将文化产业界定为高风险行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贷款经常发生 惧 贷 现象 9 。陈西华认为银行在选取风险评价指标时,侧重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以及速动比率等指标;银行在产权不明晰、抵押担保品价格难以评 估的前

32、提下, 很难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_。 针对这种情况, Rbbert 和 Riding 研究 发现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完善的中小文化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为文化企业信 贷融资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文化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于孝 建认为中国银行偏好固定资产抵押,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 大多数文化企业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 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12 。 李华成比照欧美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认为中国银行现有金融产品基本上服务于 传统产业,重视有形资产,大多数文化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对抵押和风险控制的 要求,银行借贷机制和上市融资机制不适应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文化产业

33、 13 。 另一部分学者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特征和产业政策角度出发,研究金融对文 化创意产业的影响。陆岷峰、贾旭东研究发现虽然文化类财政拨款每年都在递增, 但是,财政投入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文化创意产业亟需 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 14 。然而,周早弘等分别研究江西和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状况,发现当地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顾虑重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 到资金的制约 15 。究其原因,罗靓认为,文化企业自身规模小,无形资产的价值 较难确定、同时缺少合格的抵押品,收入波动比较大,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原因 之一 1 马树华认为文化产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障碍是文化产业的现金流运行规律 难以与现行金融体系运行模式实现有效对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