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45126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络(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络-第 8 页绪言一、单项选择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素问B、灵枢C、难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逢源答:B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A、刘渡舟B、杨继洲C、孙思邈D、内经E、滑伯仁答:C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A、唐代孙思邈B、北宋王惟一C、晋代皇甫谧D、明代杨继洲E、元代渭伯仁答:D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孙思邈、皇甫谧D、王惟一E、滑伯仁答:C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答:D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答:D二、多项选择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

2、著作是()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答:C、E三、填空题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答:华佗夹脊穴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答:铜人模型,考试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答:杨继洲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答:皇甫谧四、判断题1、灵枢又称针经。(对)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对)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对)5、“

3、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错)第一章经络总论一、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E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A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D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

4、后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答:B5、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答:A6、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答:B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A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C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D10、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B、

5、没有专属的腧穴C、无表里配属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E、不直属脏腑答:B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答:D12、十二经别分布的顺序特点是EA.离、合、出、入B.离、合、入、出C.离、入、合、出D.出、入、离、合E.离、入、出、合答:E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B14、经脉在复部分布由内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

6、肾经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答:A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答:B16、足少阳胆经是()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A17、足厥阴肝经是()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B18、心中是()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B19、胸中是()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

7、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C20、鼻旁是()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A21、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答:C2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D23、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

8、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C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A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答:D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前缘B、内侧中线C、外侧后缘D、内侧前缘E、外侧中线答:E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A、下肢外侧后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下肢外侧前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内侧后缘答:E28、阴经是指()A、六

9、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部经脉答:A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答:C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答:D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答:C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A、丰隆B、内关C、大包D、公孙E、支正答:C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

10、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答:C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D、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答:D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C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B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A38、十二经脉的

11、别络均从()分出A、络穴B、俞穴C、募穴D、原穴E、郗穴答:A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其源是指:A、膀胱B、胆C、胞宫D、脑E、脉答:C40、十四经流注,是在十二经脉流注的基础上,再加上:A、冲、任B、督、带C、督、任D、阴阳维脉E、阴阳跷脉答:C41、十二经脉流注起于:A、肺B、胃C、肾D、心E、肝答:A4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其流注交接有一定次序。以下交接次序不正确的是:A、膀胱肾B、肝肺C、三焦胆D、脾心E、大肠心包答:E43、下列各项,经脉未按十二经脉循行流注顺序排列的是:A、脾、心、小肠经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经D、肾、心包、三焦经E、三焦、胆、

12、肝经答:C44、在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阳胆经答:D45、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几寸前后交叉:A、9寸B、8寸C、7寸D、6寸E、5寸答:B46、任脉的别络散布于()A.胸部B.腹部C.胸腹部D.胸胁部E.以上都不是答:B47、行于腰腹,主约束诸经脉的是()A、带脉B、阴维脉C、阴跷脉D、任脉答:A二、多项选择1、“一元三歧”的经脉是: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E、维脉答:A、B、C2、冲脉称之为()A、气海B、髓海C、小海D、血海E、十二经之海答:D、E3、足三阳经是指()A、大肠经B、小肠经C、胃经D

13、、胆经E膀胱经答:C、D、E4、手三阴经是指()A、肺经B、肝经C心经D、脾经E、心包经答:A、C、E5、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点是()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B、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C、无统摄有关经脉气血作用D、无协调阴阳作用E、对经脉气血无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答:A、B6、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A、前额头痛B、头重隐痛C、两侧头痛D、后脑头痛E、发热头痛答:A、C、D7、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A、奇穴B、阿是穴C、募穴D、十四经穴E、交会穴答:A、C、D、E8、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BCE)A、根据五行学说B、根据阴阳学说C、根据经脉循行部位D、根据脏腑功能E、根据脏腑相络属关系答:

14、BCE9、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BDE)A、带脉络B、脾之大络C、冲脉络D、督脉络E、任脉络答:BDE10、十二经别循行分布规律为:()A、离B、入C、出D、输E、合答:ABCE11、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A、脏腑B、头面C、阴阳D、躯干E、手足答:ACE12、三、填空题1、()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为“阳脉之海”,()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称为“阴脉之海”,()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血海”。答:督脉,任脉,冲脉2、足厥阴经与()经互为表里,手少阴经与()经互为表里。答:足少阳经,手太阳经3、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次序是()在前,()居中,()在后。答:足厥阴,足太阴,

15、足少阴4、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外络于()。”答:脏腑,肢节5、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交接。答:手足末端,头面部,胸中6、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主里,()主表。答:阴经(属脏),阳经(属腑)7、四总穴歌所载:“(),(),(),()。”答: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8、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答:手足末端9、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答:头面部10、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交接。

16、答:胸中11、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走()。答:胸手12、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阳经从()走()。答:手头13、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阳经从()走()。答:头足14、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阴经从()走()。答:足胸腹15.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次序,肾经经气流注入()。答:心包经16、与手厥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答:手少阳经17、足厥阴经属()络()。答:肝胆18、能调节六阳经经气的是()脉。答:阳维脉19、能调节六阴经经气的是()脉。答:阴维脉20、能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是()脉。答:阴阳跷脉21、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答

17、:任脉络脉22、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答:督脉络脉23、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答:脾之大络24、经脉“内属于(),外络于()”。答:脏腑、肢节25、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椎棘突下。答:第7胸第四腰26、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走手;手之三阳,从()走头;足之三阳,从()走足;足之三阴,从()走腹。”答:胸手头足四、判断题1、在腹部:“距正中线0.5寸是足阳明胃经,2寸是足少阴肾经,4寸是足太阴脾经”。(对)2、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对)3、经络理论只

18、对针灸临床有指导作用。(错)4、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对)5、巅顶头痛与督脉、足厥阴经病变有关。(对)6、经穴就是分布在十二经脉上的穴位。(错)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错)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对)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对)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对)11、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腑络脏,阳经属脏络腑。(错)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

19、十五络脉”。(对)13、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错)14、在机体患病的时候,经络也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对)15、奇经八脉都是纵行。(错)16、阴阳跷脉能调节肢体运动,四眼见开合。(对)17、与足少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手太阳经。(错)18、奇经与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对)19、跷脉的功能关系到人体的活动与睡眠。(对)20、足厥阴肝经注于肺。(对)2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次序是: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错)22、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的经脉是手少阳三焦经。(错)23、“是动则病”意指本经脉变动异常就会发生的疾病。(对)24、治疗大肠腑病时应取下合穴上巨虚

20、。(对)25、哑门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第1颈椎下。(错)五、名词解释1、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2、奇经:“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从而表明奇经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3、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为“一源三歧”。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5、六合:阴经的经别于其表里的阳经的经脉相合,由此把十二经脉合为6对,称为六合六、简答题1、经络

21、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部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2、简述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其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3、写出十二经脉逐经相传的传注次序。十二经脉的传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22、,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系统。4、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十二经脉中六阴经在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下肢内侧位足三阴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按立正姿势,大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为手足前、中、后3个区域,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为: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5、奇经八脉有何生理特点及功用?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不同,其

23、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属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其作用特点: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溢和渗灌的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犹如江、河之水。6、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少阴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第二章腧穴总论一、单项选择1

24、、骨度分寸中,腘横纹到外踝尖折为()寸:A、16B、18C、13D、19E、12答:A2、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8寸B、9寸C、5寸D、13寸E、12寸答:A3、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分寸是()A、14寸B、15寸C、12寸D、13寸E、10寸答:B、4、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A、4寸B、5寸C、6寸D、8寸E、9寸答:B5、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A、4寸B、5寸C、6寸D、8寸E、9寸答:D6、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A、原穴B、下合穴C、五输穴D、八脉交会穴E、络穴答:B7、下列特性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A、原穴B、俞穴C、八会穴D、八脉交会穴E

25、、郄穴答:E8、以两手虎口交叉定取列缺,属于:A、动作标志取穴法B、食指同身寸法C、简便取穴法D、手指同身寸法E、骨度分寸取穴法答:C9、阴经的输穴在五行属()A、木B、火C、土D、金E、水答:C10、阳经的井穴在五行属()A、木B、火C、土D、金E、水答:D11、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称为()A、络穴B、输穴C、原穴D、俞穴E、郄穴答:A12、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腧穴称为(C)A、络穴B、输穴C、原穴D、俞穴E、郗穴答:C13、拇指同身寸是指:(E)A、以患者拇指第一节的长度作为1寸B、以患者拇指第一节的宽度作为1寸C、以患者拇指第二节的长度作为1寸D、以患者拇指第二节的宽度作为l寸E、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答:E1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B、络穴是指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的腧穴C、华佗夹脊穴是指胸椎各棘突下旁开05寸处的穴位D、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