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4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42717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4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4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4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43页).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第 39 页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Technical Standards for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henzhen(试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二一三年一月目 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规定34.1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与任务34.2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34.3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44.4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45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45.1建设项目分类及出行率45.2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65.3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65.4交通需求

2、分析75.5路网交通影响评价85.6公共交通影响评价105.7慢行交通评价105.8停车设施及交通组织评价115.9交通改善措施及评价126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要求136.1通则136.2摘要146.3项目概述146.4现状交通分析146.5相关规划分析156.6交通需求预测分析166.7交通影响程度评价176.8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196.9结论与建议197建设项目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要求20附录A 建设项目交通出行率参考值22附录B 交通服务水平分级26本指引用词说明30条文说明311 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是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和审查的

3、技术性规范文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在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等方面可参照本指引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引。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引。CJJ/T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三号)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3 术语和定义 CJJ/T 141-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4、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CJJ/T 141-2010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CJJ/T 141-2010,定义2.0.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减建设项目负面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CJJ/T 141-2010,定义2.0.2建设项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

5、ion Project根据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CJJ/T 141-2010,定义2.0.3出行率Trip Generation Rate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床位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CJJ/T 141-2010,定义2.0.4新生成交通需求New Traffic Demand Generation by Construction Projects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生成的全部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

6、需求是指由项目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CJJ/T 141-2010,定义2.0.5背景交通需求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评价范围内现状已建成项目和其他新的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CJJ/T 141-2010,定义2.0.6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值。CJJ/T 141-2010,定义2.0.7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Indicators of Traffic I

7、mpact Assessment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的指标。CJJ/T 141-2010,定义2.0.8长路段Long Continuous Road Link长度超过1.5km,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CJJ/T 141-2010,定义2.0.9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The Redundant Capacity of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round Projects 在一定服务水平下,建设项目周围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以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富余运力。CJJ/T 141-2010,定义2.0.10建设项目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8、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建设项目的交通设施布局、交通组织流线和管理方案,包括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道路、机动车停放等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以及与建设项目红线范围外道路、公共交通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相衔接的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4 一般规定4.1 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与任务4.1.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从微观层面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实现建设项目交通组织与项目周边城市交通运行的协调。4.1.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任务: 在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相关交

9、通规划,提出改善对策和措施,消减建设项目对城市交通的不良交通影响,保障交通安全、有序运行。4.2 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4.2.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各层面法定城市规划以及相应层面交通专项规划为依据。4.2.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落实深圳市的交通发展政策。4.3 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评价年限;(2)进行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3)分析评价范围内现状、各评价年限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4)分析交通需求;(5)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程度;(6)对建设项目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及评价范围

10、内的交通系统,提出改善建议,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7)提出评价结论。4.4 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4.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采用的基础资料应完整、准确、有效,开展的交通调查应真实、合理,并符合本指引的有关要求。4.4.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与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同步或提前进行。4.4.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除应遵循本指引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深圳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指引的规定。5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5.1 建设项目分类及出行率5.1.1 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交通出行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5.1.2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将深圳市建设项目划分为11个大类,大类划

11、分的名称和代码如表5.1.1所示。表5.1.1建设项目大类划分及代码大类名称住宅商业服务办公场馆与园林医疗学校交通工业混合其他大类代码T01T02T03T04T05T06T07T08T09T10T115.1.3 在大类划分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中类划分,深圳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的名称和代码见表5.1.2。5.1.4 可在中类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的交通出行特征划分至小类。5.1.5 建设项目出行率参数至少应取值到中类,并在分析汇总同类地区不少于2个类似项目样本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在缺乏调查样本时,可参考附录A取值。表5.1.2 建设项目中类划分大类中类说明名称代码名称代码住宅T0

12、1独立联立式住宅TSZ-011独立联立式住宅普通住宅TSZ-012普通住宅、安居房配套宿舍TSZ-013集体宿舍、集体公寓廉租房TSZ-014廉租房、原住民自建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TSZ-015经济适用房商业T02专营店TSZ-021专卖店、小型连锁店等综合性商业TSZ-022综合型超市、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市场TSZ-023批发或零售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等服务T03娱乐TSZ-031娱乐中心、俱乐部、休闲会所、活动中心、迪厅等餐饮TSZ-032餐馆、饭店、饮食店等服务网点TSZ-033邮局、电信、银行、保险、修理、中介咨询等对外服务的分理处或营业网点宾馆与酒店TSZ-034宾馆、酒店、

13、旅社、招待所办公T04行政办公TSZ-041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的办公场所科研与企事业办公TSZ-042科研院所、设计、研发中心等商务办公TSZ-043金融、商务办公场所场馆与园林T05影剧院TSZ-051电影院、剧场、音乐厅等文化场馆TSZ-052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会展场馆TSZ-053展览馆、会展中心等体育场馆TSZ-054比赛场馆、训练场馆、综合性场馆、健身中心等游憩场馆TSZ-055城市公园、休憩广场、游乐场、旅游景区等医疗T06社区医院TSZ-061诊所、社区医院、体检中心等综合医院TSZ-062各级各类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等专科医院TSZ-063疗养院TSZ-06

14、4疗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学校T07高等院校TSZ-071大专及以上院校中专及成教学校TSZ-072中专、职高、特殊学校及各类成人与业余学校一般中学TSZ-073以走读为主的高中、初中一般小、幼、托TSZ-074以走读为主的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寄宿制中、小、幼、托TSZ-07570%以上学生寄宿学校的中学、小学、幼托园、所交通T08客运场站TSZ-081交通客运站、客运码头、客运枢纽等货运场站TSZ-082货运站、货运码头、物流中心、仓储设施等加油站TSZ-083停车设施TSZ-084 社会停车场(库)、公共汽(电)车停车场(库)工业T09工业TSZ-091混合T10混合TSZ-100使用功

15、能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建设项目大类的建设项目,如多功能综合楼、城市综合体等其他T11市政TSZ-111非交通市政设施,如水厂、变电站等其他TSZ-112农业建筑、军事建筑等特殊建筑5.2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1)功能类型、规模等指标符合表5.2.1所列条件的建设项目;(2)新建直接通道连接城市主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的所有建设项目。表5.2.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表建设项目类型建设项目规模/指标1住宅类中心城区:新增建筑面积 3万平米其他地区:新增建筑面积 5万平米2. 办公、商业、服务类中心城区:新增建筑面积 1万平米

16、其他地区:新增建筑面积 2万平米3. 学校、医疗类所有单独报建的学校、医院4. 交通设施类客货运场站、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停车场5其他各种类型新增配建机动车停车位200个注:中心城区的具体范围按照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包括福田、罗湖、南山等区,必要时将根据城市规划与发展情况作适当调整。5.3 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5.3.1 评价范围(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需求、周边道路功能等级及交通运行状况等因素确定,将可能受到显著影响的道路或交叉口均纳入评价范围。(2)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至少应包括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围合的区域,若项目地块周边即为主干路,

17、则评价范围至少应包括建设项目邻近的次干路或交通性支路围合的区域。(3)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根据特定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扩大评价范围。5.3.2 评价年限(1)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性质和规模、投入使用的年限、周边地区交通发展情况、相关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年限等因素综合确定。(2)启动阈值以建筑规模界定的建设项目,其评价年限应符合表5.3.1的规定,其他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的评价年限,应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5年。表5.3.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序号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交通影响评价年限15正常使用初年251.正常使用初年 2.正常使用第5年注:正

18、常使用初年即建设项目建成后基本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年份,一般为建成投入使用后14年;当建设项目正常使用第5年超出了正在执行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年限时,可用规划目标年限作为交通影响评价年限。(3)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除评价整体项目的评价年限外,还应评价各分期工程投入正常使用的年份。5.3.3 评价时段(1)一般应选取评价范围内整体交通运行高峰时段作为评价时段。(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以前者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当两者不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均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5.3.4 评价日(1)应选取评价范围内整体交通运行最不

19、利的日期作为评价日。(2)当可明确判断工作日为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高峰日时,选择工作日作为评价日;当难以判断时,按工作日、非工作日分别叠加评价时段的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选取对交通系统最不利日作为交通影响评价日。5.4 交通需求分析5.4.1 交通需求分析应与评价范围内法定城市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的交通需求分析相衔接。5.4.2 交通需求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新生成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动、静态交通需求和相应的背景交通需求;(2)评价范围内各评价年限的交通需求。5.4.3 交通需求分析所采用现状基础数据、规划前景和交通模型软件应取得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认可。5.4.4 评价年评

20、价范围内的通过性交通需求和现状已有建筑的交通需求,应采用“四阶段”交通预测法进行预测,或通过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可的交通模型平台取得。5.4.5 评价年评价范围内被评价建设项目和其他拟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需求均应采用“四阶段”交通预测法进行预测。5.4.6 应对评价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利用、各类交通设施、交通管理与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交通运行状况调查应包括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和背景交通的高峰时段,各时段的连续调查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5.4.7 交通需求分析中采用的出行率、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等参数,应通过对2个以上与被评价建设项目区位和功能类似的建筑调查取得;在缺乏可靠的调查样本时,可参考相

21、关交通规划中的数据,但需对参数选取进行说明。5.4.8 对于综合开发项目,在交通需求分析时,应根据项目建筑功能构成和相互关系,综合考虑其不同功能之间的内部交通出行对交通需求影响。5.5 路网交通影响评价5.5.1 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前后路网机动车交通服务水平的变化,来确定建设项目对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影响是否显著,即对有本建设项目和无本建设项目(即背景交通情况)两种情况下,评价年限评价时段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5.5.2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使评价范围内机动车交通量增加,导致项目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任一进口道的交通服务水平发

22、生变化,且背景交通服务水平和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符合下列任一款的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各类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指引附录B的规定。(1)信号交叉口、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及无信号单环道环形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5.5-1的规定;表5.5-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AD、E、FBCDE、FEFFF(2)除无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外的无信号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5.5-2 的规定;表5.5-2 无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

23、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一级二级、三级二级三级(3)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三级的无信号交叉口,应首先进行信号灯设计,并按照信号交叉口交通影响判定标准重新计算后判定;(4)无信号多环道环形交叉口,应根据环道交织区服务水平变化判断其机动车交通影响,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5.5-3的规定。表5.5-3 长路段、交织区、匝道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一级四级二级三级四级四级5.5.3 当建设项目机动车交通对评价范围内的长路段、高速公路交织区匝道的交通影响程度符合表5.5-3的规定,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各类长路段、高速公路交织区、匝道机

24、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指引附录B的规定。5.6 公共交通影响评价5.6.1 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主要对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评价,出入口步行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200m500m之间取值,对于城市中心区等公共交通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宜取步行范围的相对下限;对于城市外围区,宜取步行范围的相对上限。5.6.2 对于住宅类或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如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时其出入口步行范围内没有公共交通(含轨道)站点,则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5.6.3 当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交通(含轨道)站点,在评价时段,停靠线路的背景交通剩余载

25、客容量为负值或者建设项目新生成的公共交通出行量超过相应背景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5.6.4 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Pr (人/h)应按下式确定:Pr(SiOi)60/fiCi 式中:Pi 公共交通(公交或轨道)线路i的剩余载客容量(人/h);Si - 线路i为可接受服务水平时的载客率(%); fi - 线路i评价时段发车间隔(min); Ci - 线路i的单车载客量(人); Oi - 线路i在项目最近公共交通站点的评价时段实际载客率(%)。5.6.5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导致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

26、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5.7 慢行交通评价5.7.1 对慢行交通的评价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除对慢行设施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外,还需从慢行设施的安全性、便利性、环境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5.7.2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导致评价范围内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5.7.3 若评价范围内建设项目新生成的自行车交通所必经的道路未设置自行车道,且建设项目新生成的自行车交通加入后路段上的自行车交通流量超过1000辆/日,同时道路上的机动车流量超过2000辆/日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需新建自行车道。5.7.4

27、若评价范围内建设项目新生成的自行车交通所必经的道路已设有自行车专用通道,如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叠加后,自行车通道上的非机动车交通量超过850辆/小时-米,则需要对自行车通道进行改、扩建。5.7.5 若评价范围内建设项目新生成的步行交通所必经的道路未设置人行道,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需加建人行道。5.7.6 若评价范围内建设项目新生成的步行交通所必经的道路已设置人行道,但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该人行道的交通服务水平,在商业区低于C级或在居住区低于B级,则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步行交通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指引附录B中表B.0.7的规定。5.7.7 若

28、路段或平面交叉口未设置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天桥或地道),当进入交叉口总人流量达18000人次/h;或交叉口某一进口的过街行人流量超过5000人次/h且同时其双向交通量超过1200辆/h;或进入环形交叉口总人流量达18000人次/h且进入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超过2000辆/h时,应当考虑设置立体人行过街设施。5.8 停车设施及交通组织评价5.8.1 建设项目应合理设置停车位、上下客位、装卸货泊位等设施,当建设项目配建的停车位、上下客位、装卸货泊位等设施的设置标准不符合现行深圳市城市规划规划标准与准则的配建要求且无合理依据时,则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5.8.2 应综合考虑建

29、设项目对外交通需求特征、周边道路交通条件、上层次规划要求等因素,按照安全、便捷、高效、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建设项目的出入口数量、布局和对外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评价。5.8.3 如建设项目报审方案中的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配置明显不符合相关交通发展政策、法定规划或者相关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应判断该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5.9 交通改善措施及评价5.9.1 应根据相关交通规划和建设项目自身情况制定交通改善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并解决建设项目原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当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时,必须对评价范围内相关交通设施提出改善措施建议。5.9.2 交通

30、改善措施一般包括对建设项目内部交通系统、外部交通系统、内外交通衔接等进行改善或优化的措施,必要时也可包括调整建设项目规划布局等方面的建议。5.9.3 若所提的改善措施需调整相关交通规划或建设计划,应对改善措施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5.9.4 当提出的交通改善措施可行且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下列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为可接受:(1) 机动车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低于表5.5-1、表5.5-2和表5.5-3规定的显著影响指标。当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F或四级时,经过改善后交通运行指标不降低;(2) 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交通站点停靠线路背景交通剩余载客总容量大于或等于

31、建设项目新生成公共交通出行量。当背景交通剩余载客总容量是负数时,改善后剩余载客总容量不降低;(3) 建设项目新生成的停车需求能在项目内部平衡或解决方案可行,不会对评价范围内其它建筑的停车造成负面影响;(4) 交通系统改善后能满足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运行要求。5.9.5 当无法通过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使得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本指引第5.9.4条(1)(4)款的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为不可接受。5.9.6 对交通影响程度为不可接受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消减建设项目停车位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建议,必要时可提出调整建设项目规模、功能或其他规划指标方面的建议。6 交通影响评

32、价报告书编制要求6.1 通则6.1.1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摘要、项目概述、现状交通分析、规划交通条件、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结论与建议等内容。6.1.2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数据详实、图文并茂。6.1.3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的图纸: (1)项目区域位置图;(2)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图;(3)建设项目总平面及交通组织图;(4)项目周边现状土地利用图;(5)项目周边现状交通条件图;(6)项目周边现状交通运行状况图;(7)项目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图;(8)项目周边规划交通条件图;(9)评价年无本项目路网交通流量及运行状况图;(10)

33、项目交通需求分布图;(11)项目新增交通量在路网上的分配图;(12)评价年有本项目路网交通流量及运行状况图(改善前);(13)总体交通改善措施图;(14)评价年有本项目路网交通流量及运行状况图(改善后);(15)建设项目交通组织及出入口布局优化方案图;(16)项目到达/离开车流交通组织建议图; (17)道路交通改善措施详细方案图。6.2 摘要6.2.1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摘要部分应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本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最主要的内容、方法、结论和建议。6.2.2 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交评工作来源、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评价范围和年限、项目交通影响程度、交通改善措施及效果,结论与建议等。6.3 项目

34、概述6.3.1 项目背景。主要包括:本交评工作的来源、目的和要求等。6.3.2 建设项目概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位置、地块范围、主要规划设计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业态、方案要点、建设计划等。6.3.3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主要包括:报告编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交通规划;建设项目相关的政府审批文件、论证材料;其它相关资料。6.3.4 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及其确定依据。6.3.5 评价范围。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及其确定依据。 6.4 现状交通分析6.4.1 现状土地利用情况(1

35、)应说明建设项目的现状用地情况,改扩建项目还应说明现状建筑使用功能、建筑规模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布局、停车设施、出入口、交通组织等;(2)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其他地块的现状开发建设情况。6.4.2 现状道路交通条件(1)现状道路条件。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路网结构布局,主要道路的功能等级、断面型式、车道数、路况条件,以及现状路网是否与规划一致等。(2)现状交通组织。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路网中主要道路、交叉口及主要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和控制管理情况;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地块现状对外交通组织路径。(3)现状交通运行。应说明交通调查方案,并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相关调查资料,说明评价范围评价时段道路交通运行情况,

36、包括道路及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服务水平等。(4)现状道路交通条件评价。应说明现状道路交通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等。6.4.3 现状公共交通条件(1)轨道交通条件。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特别是建设项目地块周边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运营情况、离本建设项目的步行距离等。(2)常规公交条件。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特别是建设项目地块周边的常规公交场站、线路及运营情况、离本建设项目的步行距离等。(3)现状公共交通条件评价。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特别是建设项目地块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及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6.4.4 现状慢行交通条件(1)应列明评价范围内行人及自行车交通设施情况,包括位置、类型、规模、服务水平等;(2)

37、应说明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6.4.5 现状停车情况(1)应说明现状评价范围内特别是建设项目地块周边的停车供需情况;(2)应说明现状停车方面存在问题。6.4.6 现状综合评价(1)应对评价范围内现状交通条件进行小结。(2)应分析现状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及其原因。6.5 相关规划分析6.5.1 用地规划情况。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用地规划情况,并重点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在建及近期拟建的其他建设项目情况。6.5.2 道路交通规划。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规划路网结构布局,主要道路的功能等级、断面型式、车道数,以及交通组织管理方面的规划。重点说明与现状相比的主要变化情况。6.5.3 公共交通规划。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

38、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公共交通场站等)相关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说明评价年限预期的公共交通服务情况。应提供规划的公交场站、轨道线路及站点布局图。6.5.4 停车设施规划。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建设项目地块周边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情况,包括公共停车场(库)的位置和规模等。宜提供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图。6.5.5 慢行系统规划。应说明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行人及自行车交通设施规划情况,包括位置、类型、规模等。宜提供行人及自行车交通规划图。6.5.6 其他相关规划。应说明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其他规划。6.5.7 规划条件小结。对各评价年份的路网条件、公交条件、慢行条件等进行小结。6.6 交通需求预测

39、分析6.6.1 背景交通量预测(1)应说明背景交通预测的过程和模型软件;(2)应说明交通小区划分情况,并配以交通小区划分图;(3)应说明“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量分配”等预测过程所采用的模型和参数。(4)应采用图表的形式列明评价年限、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各主要道路和交叉口各转向的交通流量,改扩建项目还应列出项目地块出入口的交通流量;(5)应在道路网上绘制背景交通流量分布图。6.6.2 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析6.6.2.1类似项目出行特征(1)应选取2个以上(含2个)类似项目进行出行特征调查,并说明类似项目的位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等情况以及选取其作为类似项目的依据或基本考虑。(2

40、)应提供类似项目交通出行特征调查数据,包括类似项目的建筑基本情况(各类功能建筑的面积、停车泊位数、停车收费情况等)、项目交通出行特征(交通出行高峰日和高峰时段、高峰时段的交通发生和吸引量、交通分布、交通方式构成等);(3)应总结类似项目交通特征参数。6.6.2.2建设项目交通生成量应结合建设项目使用功能、服务对象、类似项目出行特征,说明建设项目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交通出行率取值依据,列明相应的交通生成量。6.6.2.3建设项目交通出行分布(1)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分布结果及确定依据。(2)应提供建设项目交通分布图。6.6.2.4建设项目交通方式划分(1)应结合建设项目使用性质、使用对象和类似项目出

41、行特征说明建设项目出行结构取值依据;(2)应说明建设项目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交通出行方式分担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和分担人次,机动车应列明车次。6.6.2.5建设项目机动车交通量分配(1)应说明交通分配的方法和步骤;(2)应采用图表的形式列明评价年限、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项目交通量在各主要道路和交叉口各转向、项目地块各出入口的交通流量分布情况。(3)应采用图表的形式列明评价年限、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项目交通量和背景交通量叠加后,各主要道路和交叉口各转向的交通流量分布情况。6.6.2.6建设项目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应说明评价年限、评价时段建设项目公共交通需求总量和分布情况。6.6.2.7建设项目慢行

42、交通需求预测(1)应说明步行交通需求总量和分布情况,绘制主要步行期望线图;(2)应说明自行车交通需求总量和分布情况,绘制主要自行车交通需求期望线图。6.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6.7.1 交通组织方案评价(1)应当对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提出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应涵盖车辆及行人交通出入口的数量、布局、开口大小,交通流组织等内容。(3)除要求建设项目交通组织方案满足各类规范要求之外,还需从交通组织与交通需求特征的适应性、内外交通的协调性、交通环境品质的营造等方面进行评价。6.7.2 路网交通影响评价(1)无本建设项目情况下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应根据第6.6节的预测结果,计算无本建设

43、项目情况下,评价年限、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各平面交叉口、长路段、高快速路交织区、匝道的服务水平。(2)有本建设项目情况下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应根据第6.6节的预测结果,计算有本建设项目情况下,评价年限、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各平面交叉口、长路段、高快速路交织区、匝道的服务水平。(3)交通影响程度判断应对有、无本建设项目情况下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第5.5节的规定,判断建设项目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程度。6.7.3 公共交通影响评价(1)应说明评价年限、评价时段建设项目周边(出入口步行范围内)公共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服务状况,计算公共交通剩余容量;(2)根据第5.6节的预测结果和第4

44、.6节的规定,判断建设项目的公共交通影响程度,并说明存在的问题。6.7.4 慢行交通设施评价(1)应以图表显示主要步行交通源、地铁车站、常规公交站点、步行期望线、实际步行路线等信息等。(2)应说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设施的供给与满足交通需求的程度和便利性,并说明存在的问题。6.7.5 停车设施评价(1)应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的交通发展策略、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程度,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要求,选取适宜的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分析项目中不同功能建筑的停车泊位、上下客位、装卸货泊位等停车设施配置要求。(2)应说明建设项目停车设施的供给是否符合上述要求。6.7.6 内外部交通组织评价应说明内、外部交

45、通组织方案是否安全、合理和便利,并说明存在的问题。6.8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6.8.1 出入口布局及内部交通设施优化(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设施布局。6.8.2 外部交通(评价范围内)改善措施(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设施改造;(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交通控制管理改善;(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内容宜包括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场站改善及交通接驳设施改善等方面;(5)自行车、行人和无障碍交通系统的改善措施。6.8.3 交通改善措施评价(1)对评价范围内,在有本建设项目且采取改善措施的情况下,各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或服务水平进行评价;(2)确定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为“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评估结论及相应建议;(3)确定保证建设项目“可接受”需采取的交通改善措施。6.9 结论与建议6.9.1 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和建议应包括:评价结论、必要性改善措施和建议性改善措施。6.9.2 评价结论应明确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明确采取交通改善措施后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是否可接受,以及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