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软件手册(学生)(3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30647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联达软件手册(学生)(3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广联达软件手册(学生)(3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联达软件手册(学生)(3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联达软件手册(学生)(39页).doc(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联达软件手册(学生)-第 36 页广联达钢筋、图形软件实训课程目 录目 录1第一部分 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第一章 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概述3第二章 软件使用初体验2.1 软件绘图学习的重点点、线、面的绘制42.2 软件操作流程5第三章 实际案例工程操作3.1 工程的建立63.2 建轴网183.3 柱构件的定义和绘制203.4 梁273.5 板333.6 砌体结构393.7 其它层的绘制443.8 筏板基础473.9 基础梁493.10 零星结构513.11 汇总计算和查看钢筋量55第二部分 图形算量软件GCL2008第一章 GCL2008概述62第二章 实际案例工程操作642.

2、1案例工程展示和界面介绍642.2流程介绍652.3新建工程652.4新建楼层682.5量表702.6计算设置和计算规则702.7轴网712.8柱(定义)742.9柱(绘制)762.10梁(定义和绘制)802.11梁(对量方法)842.12板(定义和绘制)852.13坡屋面部分(异形梁和板的定义)852.14坡屋面部分(梁的打断和板的分割)882.15坡屋面部分(定义斜板)922.16楼梯932.17墙932.18门窗过梁962.19内装修992.20外装修1012.21室外部分构件处理1032.22基础构件处理1052.23表格输入和报表预览108第一部分 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第一章

3、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概述1.1 GGJ2009算什么量,如何算量 在整个建筑行业,随着业内竞争的加剧,招投标周期越来越短,预算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算法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我们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快速准确的算量,方便准确的软件辅助计算工具也成为业内人士高效工作的迫切需要和良好助手。GGJ2009软件综合考虑了平法系列图集、结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以及常见的钢筋施工工艺,能够满足不同的钢筋计算要求。不仅能够完整的计算工程的钢筋总量,而且能够根据工程要求按照结构类型的不同、楼层的不同、构件的不同,计算出各自的钢筋明细量。1.2 GGJ2009软件的算量思路GGJ2009产品通

4、过画图的方式,快速建立建筑物的计算模型,软件根据内置的平法图集和规范实现自动扣减,准确算量。内置的平法和规范还可以由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设置和修改,满足多样的需求。在计算过程中工程造价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计算和校对,达到钢筋算量方法实用化,算量过程可视化,算量结果准确化。1.3 软件做工程的构件绘制流程使用GGJ2009做实际工程,一般推荐用户按照先主体再零星的原则,即先绘制和计算主体结构,再计算零星构件的顺序。 1.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绘制顺序,能够更方便的绘制,更快速的计算,提高工作效率。对不同结构类型,推荐用户的绘制流程如下;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

5、;框架结构:柱-梁-板;框剪结构:柱-剪力墙板块-梁-板-砌体墙板块;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2.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推荐使用的绘制流程为:首层-地上-地下-基础。说明:本手册所编制的内容和绘制计算的流程均为针对一般工程和样例工程推荐的方式,不是必须遵循的操作流程。用户在做实际工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绘图顺序和算量思路。第二章 软件使用初体验2.1 软件绘图学习的重点点、线、面的绘制GGJ2009主要是通过绘图建立模型的方式来进行钢筋量的计算,构件图元的绘制是软件使用中重要的部分。对绘图方式的了解是学习软件算量的基础,下面概括介绍软件中构件的图元形式和常用的绘制方法。2.

6、1.1 构件图元的分类工程实际中的构件按照图元形状可以划分为点状构件、线状构件和面状构件。1)点状构件包括柱子,门窗洞口、独立基础、桩、桩承台等;2)线状图元包括梁、墙、条基等;3)面状构件包括现浇板、筏板等。不同形状的构件,有不同的绘制方法,对于点式构件,主要是【点】画法;线状构件可以使用【直线】画法和【弧线】画法,也可以使用【矩形】画法在封闭的区域绘制;面状构件,可以采用【直线】绘制边围成面状图元的画法,也可以采用弧线画法以及点画法。下面主要介绍一些最常用的【点】画法和【直线】画法。2.1.2 【点】画法和【直线】画法1.【点】画法:适用于点式构件(例如柱子)和部分面状构件(例如现浇板)。

7、操作方法:第一步:在“构件工具条”选择一种已经定义的构件,如KZ-1;第二步:在“绘图工具栏”选择【点】;第三步:在绘图区,鼠标左键点击一点作为构件的插入点(只有鼠标指针显示为“”才能绘制),完成绘制。说明:1)选择了适用于点式绘制的构件之后,软件会默认为点式绘制,直接在绘图区域绘制即可。例如在构件工具条中选择了“框架柱”之后,可直接跳过绘图步骤的第二步,直接绘制。2)对于面状构件的点式绘制,例如:板、筏板等,必须在有其它构件(例如梁和墙)围成的封闭空间内才能进行点式绘制。2. 【直线】画法:主要用于线状构件,当需要绘制一条或者多条连续的直线时,可以采用绘制【直线】的方式。操作方法:第一步:在

8、“构件工具条”中选择一种已经定义的构件,如框架梁KL-1。第二步:左键点击“绘图工具条”中的【直线】;第三步:用鼠标点取第一点,再点取第二点可以画出一道梁,再点取第三点,就可以在第二点和第三点之间画出第二道梁,依次类推。这种画法是系统默认的画法。当您在连续画的中间需要从一点直接跳到一个不连续的地方时,请点击鼠标右键临时中断,然后再到新的轴线交点上继续点取第一点开始连续画图。直线绘制现浇板等面状图元,采用和直线绘制梁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要连续绘制,使绘制的线围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形成一块面状图元,绘制结果如下。2.2 软件操作流程在进行实际工程的绘制和计算时,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简化来说,按实

9、际功能和构件绘制顺序,操作顺序如下; “绘图输入”部分,通过建模算量是软件主要的算量方式,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定义构件画图(查量)。对于水平构件,例如梁,绘制完图元,设置了支座和钢筋之后汇总计算成功,即可查量。但是对于竖向构件,例如柱,由于和上下层的构件存在关联,上下层绘制构件与未绘制构件时的计算结果不同。也就是说,对于竖向构件,需要上下层构件绘制完毕,才能通过相关联构件之间的扣减,准确计算。第三章 实际案例工程操作3.1 工程的建立3.1.1 新建工程3.1.1.1 分析案例图纸结构总说明3.1.1.2 新建工程 1.启动软件,进入如下界面“欢迎使用GGJ2009”;2.鼠标左键点击欢迎界

10、面上的“新建向导”,进入新建工程界面,如下图所示;工程名称:按工程图纸名称输入,保存时会作为默认的文件名;本工程名称输入为“样例工程”;损耗模板: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本工程以不损耗为例; 计算规则:包括“03G101”和“00G101”两种选择 。其中03G101包括03G101-1、03G101-2;04G101-3、04G101-4;06G101-6;08G101-5; 本工程以03G101为例;汇总方式:针对报表部分的汇总设置,分为“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一般预算时使用)和“按中轴线计算钢筋长度” (一般施工现场下料时使用);本工程选择“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3.点击“下一步”,进入“

11、工程信息”界面,如下图所示;在工程信息中,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决定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影响搭接和锚固的数值;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情况进行输入,会链接到报表中。本样例工程的信息输入如上图。结构类型:根据结施-01,第一章 本工程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防烈度:根据结施-01,第三章 第2节 抗震设防烈度 8度;檐高:根据建施-1,第二章 第11节 本建筑物高度为檐口距地高度18.6米;抗震等级:根据结施-01,第三章 第2条 抗震等级为二级;4.点击“下一步”,进入“编制信息”界面,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填写相应的内容,汇总报表时,会链接到报表里。5.点击“下一步”,进入“比重设置”界面,

12、如下图所示,对各类钢筋的比重可以进行设置。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直径为6的钢筋,一般用直径为6.5的钢筋代替,这种情况,需要把直径为6的钢筋的比重修改为直径6.5的钢筋比重,直接在表格中复制、粘贴即可。6.点击“下一步”,进入“弯钩设置”界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钢筋的弯钩进行设置。图中可勾选的项目“箍筋弯钩平直段计算按构件抗震考虑”,如果选择上,软件会按照06G101-6计算。7.点击“下一步”,进入“完成”界面,这里显示了工程信息和编制信息,如下图所示。8.点击“完成”,完成新建工程,切换到“工程信息”界面,如下图所示。该界面显示了新建工程的工程信息,供用户查看和修改。练习1:根据实训图纸,按照

13、广西的规则,在GGJ2009软件中完成新建工程部分。3.1.1.3 计算设置工程设置中的6个页面都是对工程信息和工程中用到的参数等进行设置的,比重设置、弯钩设置和损耗设置一般不用修改。计算设置中包含计算设置、节点设置、箍筋设置、搭接设置和箍筋公式。1.计算设置计算设置部分的内容,是软件内置的规范和图集的显示。包括各类构件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钢筋计算结果;软件中默认的都是规范中规定的数值,和工程中最常用的数值,按照图集设计的工程,一般不需要进行修改;有特殊需要时,用户可以根据结构施工说明和施工图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修改;例如下图截取了柱计算设置中的一部分;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默

14、认为最常用的“全部伸入基底弯折”,还提供了“角筋伸入基底弯折”的选项;基础插筋弯折长度,内置了规范规定的数值,点开后可以看到规范的相关内容,有特殊需要时,也可以在表中进行修改;计算设置的所有内容,都是按照类似的方式,把规范和图集中的参数和规定放在软件中,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一方面使计算过程更加透明,另一方面也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2.节点设置在节点设置部分,将图集中的节点都放到软件中,供用户选择使用。例如以柱的节点中“顶层边角柱外侧纵筋”的节点为例。软件内置了图集中所有的节点形式,默认为最常用的B节点。这样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如果是按照最常用的节点形式,就不用再进行选择和设置。如果用户的实际

15、工程使用的是其它的节点,就可以在这里选择其它的节点进行计算。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节点中的锚固和弯折的参数进行输入,满足更多的需求。4.搭接设置对算量过程中用到的钢筋的搭接形式和定尺长度进行设置,用户在做工程之前,可以根据结构施工图的说明,进行相应的修改。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按照软件默认的方式进行即可,因为软件默认的是常用的方式。练习2:根据实训图纸,完成计算设置部分。3.1.2 建楼层新建工程完成后,下一步建立工程的楼层。从“工程信息”界面切换到“楼层设置”界面,根据结构图纸进行楼层的建立。楼层设置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楼层的建立,二是各楼层缺省钢筋设置,包括砼标号的设置,钢筋

16、锚固和搭接的设置以及各构件保护层的设置。如下图所示;3.1.2.1 建立楼层 在软件中建立楼层时,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层高和起始位置;1.基础层底设置为基础常用的底标高,顶标高到位置最高处的基础顶;2.基础上面一层从基础层顶到该层的结构顶板顶标高;3.中间层从层底的结构板顶到本层上部的板顶;分析图纸结施-4可以知道,本建筑有基础层,-1层、首层、2层、3层、4层、机房层,共7层。首先在上图中所示的“楼层建立区域”,根据图纸来建立楼层,依据从下到上的顺序。软件默认给出首层和基础层。对于本样例工程,结合结施-4中楼层表和结施-3以及结施-11,楼层建立过程如下;1.分析图纸结施-3,基础层的筏板厚度为

17、1000,在基础层的层高位置输入1,板厚按照本层最常用的筏板厚度输入为1000;2.鼠标放在基础层所在的行,点击“插入楼层”,插入第-1层;输入层高为3.55米,板厚按照图纸结施-8输入常用的板厚180;3.结施-10,首层的结构底标高输入为-0.1,层高输入为3.9米,板厚本层最常用的为100;4.鼠标左键选择首层所在的行,点击“插入楼层”,添加第2层,2层的高度输入为3.9米,最常用的板厚为100;5.按照建立2层同样的方法,建立35层,可以按照图纸把5层的名称修改为“机房层”。各层建立后,输入的结果如下;说明:1.首层标记:在楼层列表中的“首层”单元列,可以选择某一层作为首层。勾选后,该

18、层作为首层,相邻楼层的编码自动变化,负的为地下层,正数为地上层,基础层的编码为0,不可改变;基础层和标准层不能作为首层;2.首层底标高,是指首层的结构底标高。3.1.2.2 楼层缺省钢筋设置楼层建立完毕后,下面针对每层的缺省钢筋设置进行修改,“楼层缺省钢筋设置”是用来设置绘图输入部分,新建的构件缺省默认的属性值。以首层为例,在楼层列表中选择首层行,然后在下方的“楼层缺省钢筋设置”中进行输入和修改。1.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修改各构件的抗震等级;软件默认的为工程设置中的抗震等级;2.根据结构总说明中的砼标号说明,修改首层的各种构件的砼标号;3.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软件默认为规范规定的

19、锚固和搭接长度;4.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各类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注意:a.例如钢筋的锚固为(34/38),表示直径小于等于25的钢筋锚固长度为34d,直径大于25的钢筋的锚固长度为38d;b.“( )”括号表示是软件默认的数值,用户手动修改时,要把括号及内容删除,输入实际需要的数值。在首层输入相应的数值完毕后,可以使用右下角的“复制到其他楼层”命令,把首层的数值复制到参数相同的楼层。本结构中首层到顶层的参数均相同,可以一次性复制到其他几个楼层。各个楼层的缺省钢筋设置完成后,就完成了对工程楼层的建立,可以进入绘图输入进行建模计算。在工程设置部分的计算设置界面,显示了软件内置的平法图集和结构规范的设置,

20、包括计算设置和节点设置。软件默认的初始值是按照平法的要求或者规范规定的内容进行显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计算设置和节点设置进行修改,满足不同结构设计的需求。另外箍筋设置、搭接设置和箍筋公式,也是供用户在使用软件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练习3:根据实训图纸,完成楼层建立。3.2 建轴网楼层建立完毕后,切换到“绘图输入”界面,下面就要进行建模和计算部分的操作。首先,需要根据结构图来建立轴网。建立轴网的目的,是用来绘制结构构件时,确定构件的位置。3.2.1 轴网的定义 1.切换到绘图输入界面之后,软件默认为轴网的定义界面,如下图所示;2.查看建施-3,一层平面图。该工程的轴网是简单的

21、正交轴网,上下开间在9轴11轴之间不同,左右进深相同。 3.点击“新建”,选择“新建正交轴网”,新建“轴网-1”。4.输入下开间;在“常用值”下面的列表中选择要输入的轴距,或者在 【添加】按钮下的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轴网间距,点击【添加】按钮;按照图纸从左到右的顺序,下开间依次输入4800,4800,4800,7200,7200,7200,4800,4800,4800;本轴网上下开间在9轴11轴不同,需要在上开间中也输入轴距。 5.输入上开间;鼠标选择“上开间”页签,切换到上开间的输入界面;按照同样的做法,在“常用值”下面的列表中选择或者在添加按钮下的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轴网间距,点击“添加”按钮

22、;上开间依次输入为4800,4800,4800,7200,7200,7200,4800,4800,1900,2900; 6.轴网自动排序;由于上下开间输入数值不同,需要使用“轴网自动排序功能”对轴号重新排序;输入完上下开间之后,点击轴网显示界面上方的“轴号自动排序”命令,软件自动调整轴号与图纸一致。 7.输入左进深;鼠标点击“左进深”,切换到“左进深”的输入界面;按照图纸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输入左进深的轴距为7200,6000,2400,6900; 8.可以看到,右侧的轴网图显示区域,已经显示了定义的轴网,轴网定义完成;下一步要绘制轴网。 练习4:根据实训图纸,完成轴网的建立。3.2.2 轴网

23、的绘制1.轴网定义完毕后,点击“绘图”按钮,切换到绘图界面。 2.弹出“请输入角度”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定义轴网需要旋转的角度。本工程轴网为水平竖直向德正交轴网,旋转角度按软件默认输入为0即可。 3.点击“确定”,绘图区显示轴网,绘制完成。 3.2.4 小结与延伸1.设置轴网的插入点:轴网的绘制,可以针对插入点进行设置,使用轴网定义界面的“设置插入点”功能,选择轴网中的某一点为绘制时的插入点;2.“旋转点”绘制轴网:如果轴网的方向与定义时的方向不同,需要做整体旋转时,可以使用“旋转点”绘制的方法;3.轴网的编辑:轴网绘制完毕后,如果需要对轴网图元进行编辑,可以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功能;4.辅

24、助轴线:为了方便绘制图元,软件提供了辅助轴线功能;现在辅助轴线作为常用的工具条,在每种构件的图层都可以使用,便于用户绘图和编辑具体操作请参照文字帮助。练习5:根据实训图纸,完成轴网的绘制,并练习辅助轴网的绘制。3.3 柱构件的定义和绘制3.3.1 框架柱的定义3.3.1.1 矩形柱的定义分析图纸:查看图纸结施-13中的柱表来定义框架柱。轴网绘制完成后,软件默认定位在首层,按照结构的不同部位划分,一般先绘制首层,先进行首层框架柱的定义。1.在绘图输入的树状构件列表中选择“柱”,点击“定义”按钮;2.进入框架柱的定义界面后,按照图纸,先来新建KZ-1。点击“新建”,选择“新建矩形柱”,新建KZ-1

25、,右侧显示KZ-1的“属性编辑”,供用户输入柱的信息。柱的属性主要包括柱类别、截面信息和钢筋信息,以及主类型等,这些决定柱钢筋的计算,需要按实际情况进行输入。下面以KZ-1的属性输入为例,来介绍柱构件的属性输入。3.属性编辑名称:软件默认按KZ-1,KZ-2顺序生成,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手动修改名称。此处按默认名称KZ-1即可;类别:柱的类别有以下几种,框架柱、框支柱、暗柱和端柱,对于KZ-1,我们在下拉框中选择“框架柱”类别;截面高和截面宽:按图纸输入“600”,“600”;全部纵筋:输入柱的全部纵筋,该项在“角筋”“B边一侧中部筋”“H边一侧中部筋”均为空时才允许输入,不允许和这三项同时输

26、入。角筋:输入柱的角筋,按照柱表,KZ-1此处输入“4B22”;B边一侧中部筋:输入柱的B边一侧中部筋,按照图纸,KZ-1此处输入“4B20”;H边一侧中部筋:输入柱的H边一侧的中部筋,按照柱表,KZ-1此处输入“4B20”;箍筋:输入柱的箍筋信息,按照柱表,KZ-1此处输入“A10100/200”;肢数:输入柱的箍筋肢数,按照柱表,KZ-1此处此处输入“4*4”;柱类型:分为中柱、边柱和角柱,对顶层柱的顶部锚固和弯折有影响,中间层均按中柱。在进行柱定义时,不用修改,在顶层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自动判断边角柱”功能,来判断柱的类型。其它箍筋:如果柱中有何参数图中不同的箍筋或者拉筋,可以在“其它箍

27、筋”中输入;新建箍筋,输入参数和钢筋信息,来计算钢筋量;本构件没有,不输入;附加:附加列在每个构件属性的后面显示可选择的方框,被勾选的项,将被附加到构件名称后面,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例如把KZ-1的截面高和截面宽勾选上,KZ-1的名称就显示为“KZ-1 600*600”。说明:在GGJ2009中,用A、B、C、D分别代表一、二、三、四级钢筋,输入“4B22”表示4根直径22的二级筋;软件中箍筋输入时可以用“-”来代替“”输入,输入更方便;KZ-1的属性输入完毕后,构件的定义完成,下面进行图元的绘制。练习6:根据实训图纸,完成柱构件的定义。3.3.2 矩形柱的绘制框架柱KZ-1定义完毕后,点击“

28、绘图”按钮,切换到绘图界面。定义和绘图之间的切换有以下几种方法:1.点击“定义/绘图”按钮切换;2.在“构件列表区”双击鼠标左键,从定义界面切换到绘图界面;3.双击左侧的树状构件列表中的构件名称,如“柱”,进行切换。切换到绘图界面后,软件默认的是“点”画法,按照结施-13中柱的位置,点式绘制KZ-1。鼠标左键选择2轴和E轴的交点,绘制KZ-1;【点】绘制,是柱子最常用的绘制方法,采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其它名称为KZ-1的柱。练习7:根据实训图纸,完成首层柱构件的绘制。3.3.3 圆形柱的定义和绘制3.3.3.1 圆形柱的定义以KZ-4为例介绍圆形柱的定义,大部分属性是和矩形柱一致的,相同的就不做详

29、细描述,主要介绍与矩形柱有差别的内容。点击“新建”,选择“新建圆形柱”,软件按顺序生成KZ-2;名称:把KZ-2修改为KZ-4;半径:输入圆柱的半径,根据柱表,KZ-4的直径为850,此处输入半径为425;全部纵筋:圆形柱只有全部纵筋的输入,KZ-4此处输入为8B25;箍筋类型:圆柱的箍筋类型有螺旋箍筋和圆形箍筋两种供选择,KZ-4此处选择圆形箍筋;3.3.3.2 偏移绘制柱KZ-4定义完毕,切换到绘图界面,用【点】画法绘制图元。图纸中显示,KZ-4不在轴网交点上,不能直接用鼠标选择点绘制,需要使用“shift键+鼠标左键”相对于基准点偏移绘制。把鼠标放在B轴和4轴的交点处,显示为;同时按下键

30、盘上的“shift”键和鼠标左键,弹出“输入偏移量”对话框;由图纸可知,KZ-4的中心相对于B与4轴交点向下偏移2250,在对话框中输入X=“0”,Y=“-2250”;表示水平向偏移量为0,竖直方向向下偏移2250;X输入为正时表示相对于基准点向右偏移,输入为负表示相对于基准点向左偏移;Y输入为正时表示相对于基准点向上偏移,输入为负表示相对于基准点向下偏移。点击“确定”按钮,就绘制上了KZ-4,如图所示;首层柱子定义和绘制完毕后,绘图结果如下图。练习8:完成柱偏移练习。3.3.4 小结和延伸1.框架柱的绘制主要使用【点】绘制,或者用偏移辅助【点】绘制;上面讲的柱子中心都在轴网上,如果有相对于轴

31、线偏心的柱,则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偏心的设置和修改; a.使用柱“属性编辑”中的“参数图”,进行偏心的设置,再绘制到图上; b.或者绘制完图元后,选中图元,使用“绘图”菜单中的【查改标注】来修改偏心。具体操作请参考软件内置的文字帮助中的相关内容。2.【构件列表】功能;绘图时,如果有多个构件,可以在“构件工具条”上选择构件,;也可以通过“视图”菜单下的【构件列表】来显示所有的构件,方便绘图时选择使用;3.【镜像】功能;本层一部分结构是对称的,可以使用“绘图”菜单下的【镜像】功能,来进行对称的复制,这样可以成倍的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操作步骤请参照文字帮助;4.如果需要修改已经绘制的图元的名称,可

32、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a.【修改构件图元名称】功能;如果需要把一个构件的名称替换为另外的名称,例如要把KZ-6修改为KZ-1,可以使用“构件”菜单下的【修改构件图元名称】功能,具体操作请参照文字帮助; b.选中图元,点开图元属性框,在弹出的【属性编辑器】对话框中显示图元的属性,点开下拉名称列表,选择需要的名称;5.【构件图元名称显示】功能;柱构件绘制到图上后,如果需要在图上显示图元的名称,可以使用“视图”菜单下的【构件图元显示设置】功能,在图上显示图元的名称,方便查看和修改;6.柱的属性中有标高的设置,包括底标高和顶标高,软件默认竖向构件是按照层底标高和层顶标高,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构件或者

33、图元的标高;7.构件属性中的其它箍筋,除了可以输入箍筋外,还可以输入其他各种形式的钢筋,供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具体的输入方法请参照本备查手册“零星结构”部分的“直接输入法”中的介绍。3.4 梁参照结施-5,“3.800梁平法施工图”。说明:在软件中,框架梁和楼层板一般绘制在层顶,这也是因为梁以下面的柱为支座,板以下面的梁为支座,绘制在层顶,更体现构件的受力关系,便于计算锚固。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定义楼层时,每层从层底的板顶面到本层上面的板顶面。现在,按照这个原则和定义的层高范围,我们把位于首层层顶的框架梁,即3.800的框架梁绘制在首层。3.4.1 梁的定义分析结施-5,图中的梁按类别分,有楼

34、层框架梁和非框架梁,以及A、B轴间的屋面框架梁;有一端悬挑和两端悬挑的梁;有变截面的梁。下面先介绍梁的定义,然后再逐个介绍不同种类的梁的绘制和原位标注钢筋信息输入。3.4.1.1 楼层框架梁的定义下面我们以KL-1为例来讲解楼层框架梁的定义和绘制。在软件界面左侧的树状构件列表中选择“梁”构件组下面的“梁”构件,进入梁的定义界面,新建矩形梁KL-1。根据KL-1(9)图纸中的集中标注,输入属性编辑器中各属性的值。名称:按照图纸输入KL-1(9);类别:梁的类别下拉框选项中有7类,按照实际情况,此处我们选择“楼层框架梁”;截面尺寸:KL-1的截面尺寸为250*500,截面宽度和高度输入250和50

35、0;轴线距梁左边线的距离:按照软件默认,保留“(125)”;用来设置梁的中心线相对于轴线的偏移,软件默认梁中心线与轴线重合,即250的梁,轴线距左边线的距离为125,此处KL-1中心线与轴线重合,不用修改;跨数量:名称输入“KL-1(9)”后,自动取“9”跨;箍筋:输入A8100/200(2);箍筋肢数:自动取箍筋信息中的肢数,箍筋信息中不输入“(2)”时,可以手动在此处输入“2”;上部通长筋:按照图纸输入“2B22”;下部通长筋:输入方式与上部通长筋一致,KL-1没有下部通长筋,此处不输入;侧面纵筋:格式“G或N+数量+级别+直径”,KL-1没有侧面纵筋,此处不输入;拉筋:按照计算设置中设定

36、的拉筋信息自动生成,没有侧面钢筋时,软件不计算拉筋。软件默认的是规范规定的拉筋信息,见框架梁的计算设置第15项。练习9:根据实训图纸,完成首层梁构件的定义。3.4.1.2 屋面框架梁和非框架梁的定义对于屋面框架梁和非框架梁,在属性的“类别”中选择相应的类别,其他的属性与框架梁的输入方式一致。结施-5上名称为WKLn的梁是屋面框架梁,选择相应的类别,并按上面介绍的楼层框架梁的定义进行属性值的输入。以L8(2)为例来介绍非框架梁的定义及梁的标高调整。根据不同的类别,定义本层所有的梁,输入属性信息。3.4.2 梁的绘制梁为线状图元,直线型的梁采用【直线】绘制的方法,比较简单。1.KL1、KL2采用【

37、直线】绘制即可。2.对于E轴上,1-2轴之间的KL3,其中心线不在轴线上,除了之前讲的采用“shift+左键”的方法偏移绘制之外,由于KL3与两端的框架柱一侧平齐,可以使用【对齐】功能。首先,在轴线上绘制KL3(1),选择“修改”菜单或者“修改工具条”上的【对齐】-【单图元对齐】命令;将KL3的上侧边线与柱的上侧边线对齐;选择完【单图元对齐】命令后,选择柱上侧的边线,再选择梁上侧的边线,对齐成功。3.对于悬挑梁,如果端点不在轴线的交点或其他捕捉点上,可以采用偏移绘制的方法。也就是采用“shift+左键”的方法捕捉轴线以外的点来绘制。绘制2轴的KL5,两个端点分别为B轴、2轴交点向下偏移x=0,

38、y =-900-125,E轴和2轴交点向上偏移x=0,y=600+125;鼠标放在B轴和2轴的交点,同时按下shift键和鼠标左键,在弹出的“输入偏移值”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数值,点击确定,这样就选定了第一个端点;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第二个端点来绘制KL5。4.对于非框架梁,4到5轴之间竖向的L1,两个端点位于两端的框架梁上,并与之垂直,可以采用捕捉“垂点”的方法,来绘制L1。在捕捉工具栏中选择“垂点”; 选择L1下方圆柱位置的端点,鼠标移到上方端点处的框架梁上,显示垂点的捕捉,选择垂点,绘制完毕。5.对于5到6轴之间竖向的L2(1),两个端点位于两端框架梁的中点,可以采用捕捉“中点”的方式来确

39、定直线的端点,进行绘制;选择“捕捉工具栏”中的“中点”,鼠标移到A轴WKL1的中点位置,显示中点捕捉的标示,点击鼠标左键选择该点,确定了直线梁的起点;鼠标移至B轴KL4的中点,点击中点,确定L2的另一个端点,绘制完成。练习10:根据实训图纸,完成首层梁构件的绘制。3.4.3 提取梁跨梁绘制完毕后,图上显示为粉色,表示还没有进行梁跨的提取和原位标注的输入。由于梁是以柱和墙为支座的,提取梁跨和原位标注之前,需要绘制好所有的支座。1.对于没有原位标注的梁,可以通过提取梁跨来把梁的颜色变为绿色。在GGJ2009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提取梁跨,一是使用【原位标注】,二是使用“跨设置”中的【重新提取梁跨】

40、,第三,可以使用【批量识别梁支座】的功能。【批量识别梁支座】的功能与【重新提取梁跨】不同,其区别请参考本备查手册第三部分新特性与重点功能中相应的章节。2.有原位标注的梁,可以通过输入原位标注来把梁的颜色变为绿色。软件中用粉色和绿色对梁进行区别,目的是提醒用户哪些梁已经进行了原位标注的输入,便于用户检查,防止出现忘记输入原位标注,影响计算结果的情况。练习11:根据实训图纸,完成首层各梁跨的提取。3.4.4 梁的原位标注梁绘制完毕后,需要进行原位标注的输入。梁的原位标注主要有:支座钢筋、跨中筋、下部钢筋、架立筋、次梁加筋,另外,变截面也需要在原位标注中输入。下面以B轴的KL4为例,来介绍梁的原位标

41、注输入。一、首先是上部和下部钢筋信息的输入,有两种方式。1.在绘图区域显示的原位标注输入框中进行输入,比较直观;2.可以在“梁平法表格”中输入。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原位标注】,选择要输入原位标注的KL4,绘图区显示原位标注的输入框,下方显示平法表格。绘图区输入:按照图纸标注的KL4的原位标注信息输入;“1跨左支座筋”输入“3B20”,点击回车键“Enter”确定;跳到“1跨跨中筋”,此处没有原位标注信息,不用输入,可以直接再次点击回车“Enter”键跳到下个输入框,或者用鼠标选择下一个需要输入的位置;例如选择“1跨右支座筋”输入框,输入“3B20”,点击回车“Enter”键;跳到“下部钢筋

42、”。此处需要注意:1.输入后点击回车键跳转的方式,软件默认的跳转顺序是左支座筋,跨中筋,右支座筋,下部钢筋;然后下一跨的左支座筋,跨中筋,右支座筋,下部钢筋;2.如果用户想要自己确定输入的顺序,可以鼠标选择需要输入的位置,每次输入之后,需要点击回车键或其他方框确定;原位标注输入后,平法表格显示如下;二、KL4第3、4、5跨存在侧面构造钢筋,需要在原位标注输入的表格中输入。在“侧面钢筋”的“侧面原位标注筋”钢筋中输入“G2B14”;软件自动生成拉筋,按照规范为“A6”;三、KL4的3、4、5跨存在次梁和吊筋,如上图。次梁宽度,软件自动识别;次梁加筋,按照总说明中第十章第5节第(3)条,次梁每侧设

43、3组箍筋,在工程设置的计算设置中相应的项进行输入6,软件在这里就会自动去计算设置中的数值;吊筋位置输入各次梁处的吊筋信息;吊筋锚固取计算设置中设定的数值,软件默认为20*d。四、KL4的3、4、5跨存在变截面,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输入变截面跨的截面尺寸。*说明:上面介绍时,采用的是按照不同的原位标注类别,逐个讲解的顺序;在实际工程的绘制中,可以针对第一跨进行各类原位标注信息的输入,然后再输入下一跨;也可以按照不同的信息类型,先输入上下部钢筋信息,再输入侧面钢筋信息等。在表格中就表现为可以按行逐个输入,也可以按列逐个输入。另外,梁的原位标注表格中还有每一跨的箍筋信息的输入,默认取构件属性中的信息,

44、如果某些跨存在不同的箍筋信息时,就可以在原位标注中对应的跨中输入;存在有加腋钢筋时,也在原位标注表格中输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它位置的梁进行原位标注的输入。练习12:根据实训图纸,完成首层各梁的原位标注信息。3.4.5 查看计算结果前面的部分没有涉及到构件图元钢筋计算结果的查看,主要是因为竖向的构件,上下层没有绘制时,无法正确计算搭接和锚固,对于梁这类水平构件,本层相关图元绘制完毕,就可以正确计算钢筋量,可以进行计算结果的查看。首先,选择“钢筋量”菜单下的“汇总计算”,或者在工具条中选择【汇总计算】命令,选择要计算的层,进行钢筋量的计算。然后就可以选择已经计算过的构件进行计算结果的查看。1.

45、通过【编辑钢筋】查看每根钢筋的详细信息;选择“钢筋量”菜单下的“编辑钢筋”,或者在工具条中选择【编辑钢筋】命令,选择要查看的图元,还是以KL4为例;钢筋显示顺序为按跨逐个显示;如图所示,第一跨的计算结果,“筋号”说明是哪根钢筋,“图号”是软件对每一种钢筋形状的编号;“计算公式”和“公式描述”对每根钢筋的计算过程进行的描述,方便用户查量和对量;“搭接”是指单根钢筋超过定尺长度之后所需要的搭接长度和接头个数。【编辑钢筋】的列表还可以进行编辑,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钢筋的信息进行修改,然后锁定该构件;2.通过“查看钢筋量”来查看计算结果;选择“钢筋量”菜单下的“查看钢筋量”,或者在工具条中选择【查看钢筋

46、量】命令,拉框选择或者点选需要查看的图元,可以一次性显示多个图元的计算结果;图中显示构件的钢筋量,按不同的钢筋类别和级别列出,并对选择的多个图元的钢筋量进行合计。练习13:汇总计算,查看计算结果,并对量。3.4.6 小结与延伸1.梁模型的建立,一般采用定义-绘制-输入原位标注(提取梁跨)的顺序进行;梁的标注信息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定义构件时在属性中输入梁的集中标注信息,绘制完毕后,通过原位标注信息的输入来确定梁的信息;2.一般来说,一道梁绘制完毕后,如果其支座和次梁都已经确定,就可以直接进行原位标注的输入;如果有以其他梁为支座,或者存在次梁的情况,需要先绘制相关的梁,再进行原位标注的输入;

47、3.梁的原位标注和平法表格的区别;选择“原位标注”可以在绘图区梁图元的位置输入原位标注的钢筋信息,也可以下方显示的表格中输入原位标注信息;选择“梁平法表格”时,只显示下方的表格,不显示绘图区的输入框;4.应用同名梁:如果本层存在同名称的梁,原位标注信息完全一致,就可以采用【应用同名梁】功能,来快速的实现梁原位标注的输入;具体操作请参照文字帮助中的相应内容;5.梁跨数据复制:把某一跨的原位标注复制到另外的跨,可以跨图元进行操作;复制内容主要是钢筋信息;6.梁原位标注复制:把某位置的原位标注钢筋信息复制到其他位置,输入格式相同的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复制;7.梁的绘制顺序,可以采用先横向再纵向,先框架梁,再次梁的绘制顺序,以免出现遗漏;8.捕捉点的设置:绘图时,无论是点画,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