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809701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郑 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第四书,教学 目的,教学 重点,郑 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退出,作者 简介,背景 简介,译文,内容 述评,艺术 赏析,思考 练习,资料 链接,教学目的,学习郑板桥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能够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体会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明白如话的艺术风格。,返回,教学重点,返回,一、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 二、体会本文平易近人,不加雕琢,明白如话的艺术风格。,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 江苏兴化人,三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少时读书于江苏仪征二十岁学填词,二十六岁设塾教学,业余时间研究诗文书画。他生活十分清苦。开

2、始以卖画为生。他中秀才后,四十岁才中举人,四十四岁考取进土。先后当了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目睹当时社会许多黑暗他的一些施政措施,遭到豪绅的排斥,终在 乾隆十八年去职。 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很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书法“板桥体”(他自称六分半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他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擅长水墨,极少设色。他的治印艺术虽不及书画艺术影响大,却是他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特定形式,他在一幅画卷中常用印5-6方,最多则11-12方。郑板桥的诗书画印,一般赞之为四绝。他的书画一向为人民所喜爱。,返回,背景简介,郑板桥出生时,其家道已经衰落,家境十分贫寒.再

3、加上他三岁上其母亲汪夫人即逝去,先后被其乳母费氏、继母郝氏以及姑母所抚育,因而,他幼年生活是极其不幸的。早年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同情弱小关爱他人的品质,这成为了他后来亲民、爱民思想的深厚基础。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年及50岁的郑板桥始做范县县令。他在范县主政五年,为官清正,秉公办事,除恶邪,革旧弊,暗查明断,同情贫苦,深受范县人民爱戴,至今仍有“郑板桥是清官,不图银子不图钱”的民谣。 本文就是他在令范县任上写给堂弟郑墨的一封家书。,返回,内容述评,返回,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甚至于“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的观点。猛烈地抨击了当时“士”人之无德无行

4、,虚伪、丑陋的品质,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堂弟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如对于佃户要尽主客之礼,不要有贵贱之分。并且要关心、善待他们,体现了他的亲民、爱民思想。至今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四段: 第一段嘱咐家人置办农具,作农事,善待穷亲戚朋友。 第二段赞扬农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的功劳,抨击“士”人的无德无行,虚伪和丑陋。 第三段表明要关心、善待佃户,并要以主客相称,不要有贵贱之分,人人平等的主张。 第四段告戒家人不要贪求田亩,多求便是占人产业,提出平均的思想。,一、感情真挚、坦率,平易近人,有如促 膝对坐聊家常话,娓娓动情,感人至深。 二、语言清新自然,晓畅易懂,无论是议 论还

5、是抒情,随手写来,不事雕饰,毫无滞碍。 大量使用口语,明白如话如 “忍气吞声”、 “捱人笑骂”,读来生动自然,琅琅上口。,艺术欣赏,返回,思考与练习,一、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这段话的理解,并说说这种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二、 本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郑燮“仁”的思想? 三、 对“板桥家法”,今天如何看?,返回,面对“世上连阡越陌,致百顷有余者”的土地兼并现实,板桥本人也无可奈何,无法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实。但他本人则坚持自己的经济原则、政治立场:“风俗偷则不同为恶”。并将此规定为“板桥之家法”,要求其弟贯彻执行

6、,决不多占田地,展示了一个“仁者”的坚定意志和与世俗抗争的不妥协精神。,1以民为本 尊重农民。 2亲民爱民,同情贫弱。 3主张人生平等,反对贵贱等级。 4平均土地。 5刻守经济原则,坚持政治立场(板桥家法)。,在这段话中,郑板桥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农民对社会的贡献,猛烈地抨击了当时“士”人之无德无行,充分体现了作者重视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的民本思想。这种观点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相关链接,返回,作者逸事,作者介绍,相关图片,教学参考,相关评论,扩展阅读,相关评论,所为家书忠厚垦挚,有光禄庭诰、(颜之推)颜氏家训遗意。(清史列传郑變传) 所刻寄弟书数纸,皆老成忠厚之言,大有光禄庭诰、(颜之推

7、)颜氏家训遗意,异乎放荡以为高者,信贤者之不可测也。(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郑變),返回,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郑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至郑板桥1693年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直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板桥天资聪颖灵悟,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能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

8、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塾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作者介绍,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他有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先勾出石的外貌

9、轮廓,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尤其是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画竹是“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改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作者介绍,返回,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来历,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

10、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

11、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后来这段文字传了出来,人们感慨其中富含的哲理,便写成横联挂起来,“难得糊涂”一词也就越传越广。,作者逸事,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一天,东乡大集,他一身秀才打扮,以卖字画做幌子,私访民情。 一位叫王老实的老汉,拿起一幅牛画,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然后又说起雁拔毛说儿子结婚用钱,硬借他卖牛的五贯钱之后又不认账的事。旁边的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沾小便宜的一些传闻。郑板桥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了吧。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我只要你一头牛钱。还可以赊给你

12、,待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王老实将信将疑的把牛画拿走了。 果然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一天,王老实家里真的有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而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非要向王老实买那张牛画。,郑扳桥卖画,作者逸事,王老实答应了他,并且让他直接把钱交给那个叫“傅谋关”的秀才。雁拔毛按照王老实指给他的地址来到县衙,把门的听说找“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把他打发走了。雁拔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挂在了正堂。可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

13、” 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啊”。 雁拔毛惊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来,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就是为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作者逸事,郑板桥画扇,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

14、,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在扇面上画上青竹、幽兰、秋菊、寒梅,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作者逸事,罢官赠诗,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

15、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作者逸事,返回,相关图片,清 作者:郑板桥(此画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此画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出,以枯笔淡墨勾石,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依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郑板桥故居,郑板桥故居,为纪念郑板桥,宏扬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的精神和诗书画艺术,2002年,范县在位于辛庄乡境内的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内,开发建设了郑板桥纪念馆,2003年9月份正式开馆。郑板桥纪念馆占地28亩,属仿明清式建筑。主体工程有三绝堂、幽逸廊等。三绝堂展示的主要是郑板桥先生的生平及诗书画成就。三绝堂门前广场由青石铺就,广场中心位置有一郑板桥先生雕像,雕像是由一整块高5米的汉白玉石雕塑而成。后半部为江南园林式建筑,有假山、回廊、太湖石、人工湖等。整个建筑总投资50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塑像,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