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政道路道路平面方案 .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777616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浅谈政道路道路平面方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2年浅谈政道路道路平面方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浅谈政道路道路平面方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浅谈政道路道路平面方案 .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1 路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本线形线平面的基1. 路线 route of road 路线 -指道路中线; 线形-道路中线 的 空 间 形 状 ;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1. 路线 route of road 路线的平面 horizontal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路线纵断面 vertical -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绽开;大路横断面 cross-sectional -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1. 路线 route of road 1)平面线形 horizontal alignm

2、ent 要素 曲率为零的线形 . 直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 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 缓和曲线; 2 )直 线 tangent 3) 圆 曲 线 circular curve 4) 缓 和 曲 线transition curve 可以作为缓和曲线的有: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双纽曲线,常用的是回旋曲线;线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形2. 平面线形组成 1 )直线 tangent 的特点: 1 )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洁; 2 )线形简洁,简洁测设; 3 )直线路段能供应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大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肯定长度的直线);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3、2. 平 面 线 形 组 成4 ) 从 行 车 的 安 全 和 线 形 美 观 来 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惫;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 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量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生眩光; 5 )只能满意两个掌握点的要求,难与地势及四周环境相协 调;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面线形组成 2 )直线的标准规定: 1 )直线最大长度 德国20V;前苏联 8km;美国 3mile ; 总的原就:大路线形应与地势

4、相适应,与景观相和谐,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纳长的直线线形时,为补偿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详细情形实行相应的技 术 措 施 ;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 面 线 形 组 成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 面 线 形 组 成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 面 线 形 组 成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面线形组成 2 )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 adjacent curve in one direc-tion - 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A. 当 60

5、km/h 时,直线 以 km/h 计)为宜 B. 当40km/h 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2. 平面线形组成 2 )直线的最小长度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 reverse curve -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 当 60km/h 时,直线 以 km/h 计)为宜 B.当 40km/h 时,可参照上名师归纳总结 述规定执行 C.特殊困难四级15 m 3.1 路线平面的第 2 页,共 27 页基本线形2. 平面线形组成断背曲线:相互通视的同向曲线间如插以短直-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6、- -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线,简洁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简洁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设计中应尽 量 避 免 ;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 面 线 形 组 成3.1 路 线 平 面 的 基 本 线 形2. 平 面 线 形 组 成 3.2 圆 曲 线1. 概述 1 )圆曲线线形特点: 1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 R 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 2 )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3 )视距条件差,简洁发生交通事故; 4

7、 )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 车 舒 适 等 特 点;故 常 采 用;3.2 圆 曲 线1. 概 述 3.2 圆 曲 线1. 概 述3.2 圆 曲 线2. 设计标准 2 )平曲线长度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从驾驶员操纵便利、行车舒服性以及视觉要求来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大路按 6s 行程长度掌握;条件许可的按9s掌握: LS:LY:LS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 23.2 圆曲线2. 设计标准 2 )平曲线长度)小转角时的平曲线长度当大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 时,曲线长度往往看上去较实际长度为短;由于在曲线两端邻近的曲线部分被误认为是直线,只有在交点 邻近的部

8、分才能看出是曲线,这就会给驾驶员造成急转弯的错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2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曲线圆3.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1 )一般情形下宜采纳极限最小半径的 48倍或超高为 24的圆曲线半径; 2 )地势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 )地势条件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纳极限最小半径; 4 )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 , 使 之 构 成 连 续 、 均 衡 的 曲 线 线 形3.2 圆 曲 线3.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5 )应同纵面线形相协作,应防止小半径曲线与

9、陡坡相重叠; 6 )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依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掌握条件反算,并结合 标 准 综 合 确 定;3.2 圆 曲 线4. 圆曲线的运算 1 )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 3.3 缓和曲 线1. 概述 1 )缓和曲线的线形特点 缓和曲线 -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 连 续 变 化 的 曲 线;3.3 缓 和 曲 线1. 概 述3.3 缓 和 曲 线1. 概 述3.3 缓 和 曲 线1. 概述 3 )缓和曲线的挑选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

10、入圆曲线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程 l 自转弯开头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名师归纳总结 标 准 规 定 缓 和 曲 线 采 用 回 旋 曲 线 ;3.3 缓 和 曲 线第 4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概述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5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6 )时,几乎没有差别; 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增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 加得快些; 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就减小的 最慢;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三种

11、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 此外,也有使用n 次n3)抛物线、正弦形曲线、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国标名师归纳总结 准 规 定 的 缓 和 曲 线 也 是 回 旋 线 ;3.3 缓 和 曲 线第 5 页,共 27 页1.概述3)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3-6 3.3 缓和曲线2.设计标准3.3 缓和曲线2.设计标准3.3 缓和曲线2. 设计标准 3 )缓和曲线的省略 大路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s RRP 四级大路 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F R 小 RP R临R RP 且满 足A 、 B 、 C条 件 之 一四级大路 A:P 大-P

12、小 0.10m; B: V 80km/h,R大/R 小 1.5 C: V 80km/h,R 大/R 小 2 3.3 缓和曲线2. 设计标准3)缓和曲线的省略 城市道路1 ) V 40km/h 时,可省缓和曲线 2)大于V40km/h 时,R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R 时,可省,表3 7; 3.3 缓和曲线-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3. 缓和曲线的运算 1 )回旋曲线的几何要素 2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 线 的 计 算3.3 缓 和 曲 线3. 缓和曲线的运算 1 )基本型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运算: 3.3 缓 和 曲 线3. 缓

13、和曲线的运算 2 )曲线主点桩号运算: ZH 桩号 JD 桩号 -T HY 桩号 ZH 桩号 +ls QZ 桩号 HZ 桩号 -L/2 YH 桩号 HY 桩号 +Ly HZ 桩号 YH 桩号 +ls JD 桩 号 QZ 桩 号 +J/2 3.3 缓 和 曲 线3. 缓和曲线的运算 3 )回旋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3.3 缓 和 曲 线3. 缓和曲线的运算 1 )定义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为超高;目的: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服性;范畴:ZY YZ 或 HY YH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

14、levation 2)超高坡度 1)最大超高坡度 极限 最 小 半 径 时 )由 平 曲 线 半 径 计 算 公 式 3 1 可 得3.36 当 0 时,在产生滑移的极限状态 u 时故 受 横 向 滑 移 限 制 ic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2)最小超高坡度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大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样; 3)超高坡度的确定 任意半径时)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应依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大路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5、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件、自然条件等经运算确定;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 超 高superelevation 3 ) 超 高 方 式1 ) 公 路 无中间带的大路 a 边轴旋转 b 绕内边缘旋转,简称 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c 绕外边缘旋转; b有中间带的大路 绕中心分隔a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带边缘旋转; c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名师归纳总结 分别式大路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大路分第 7 页,共 27 页别 予 以 处 理 ;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绕内边缘旋转抬肩、外绕中至ig 、全绕内至ic 适用于新

16、建大路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绕内边缘旋转抬肩、外绕中至ig 、全 绕 内 至ic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绕中线旋转抬肩、外绕中至ig 、全绕中至ic 适用于改建大路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绕中线旋转抬肩、外绕中至ig 、全 绕 中 至ic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绕外边缘旋转抬肩、外绕外至水平 、全绕外至 ic 适用于特殊大路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 超 高superelevation

17、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超高 superelevation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3.10a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如图用于窄中间带的大路;绕中心分隔带边缘旋转,如图3.10b ;各种宽度不同中间带的大路均可;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如图3.10c ;用于单向车道数大于四条的大路 3.4 弯道的超高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2 城市道路 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

18、立的超 高 横 断 面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 高 superelevation 4 ) 超 高 缓 和 段 superelevation runoff 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 坡 的 过 渡 段 称 为 -超 高 缓 和段 ; Lc 设 于 圆 曲线 的 两 端 ;为了行车舒服和利于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需加以规定;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1. 超高 superelevation 留意: 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纳 5 的倍数,并不小于 10m; 当线形设计须采纳较长的回旋曲线时,横坡度由 2%或 1.5%)过渡到 0%路段的超高

19、渐变率不得小于 1/330 ;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畴内进行,但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为保证排水、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名师归纳总结 一 区 段 范 围 之 内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第 8 页,共 27 页1. 超高 superelevation 5)超高值的运算超高缓和段上各断面处的路基外缘、内缘、中线与路基设计标高之高差c 叫-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超高值;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运算如表 314 所列公式;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 宽2. 加宽 curve widening 1)定义汽车

20、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 加 宽 又 称 弯 道 加 宽;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2. 加 宽 curve widening 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2. 加宽 curve widening 3)标准规定 平曲线半径 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大路加宽值表 3.15 ; 四级大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大路采纳第 1 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大路采纳第 3 类加宽值; 对不常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大路,

21、可采纳第 2 类加宽值;城市道路加宽值见表 3.16 ;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2. 加宽 curve widening 3)加宽缓和段 transition zone of curve widening 当平曲线R250m 时,一般在弯道内侧圆曲线范畴内设置全加宽;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匀称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名师归纳总结 宽值为零逐步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为-加宽缓和段;第 9 页,共 27 页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2. 加宽 curve widening 4)加宽缓和段的长度LJ 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应按渐变率1:15且10m 的要求设置;设置超高缓和段lC

22、时, lJ lC ; 设置缓和曲线lS 时, lJ lS ;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2. 加宽 curve widening 5)LJ 内加宽值的过渡方式 1 )直线比例法:处理简洁粗造,不圆滑美观,适用于一般二、三、四级公路;3.4 弯 道 的 超 高 与 加 宽2. 加宽 curve widening 2)切线法:适用于四级大路人工构造物路段;为排除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线与圆曲线起、终点的明显折点,采纳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后边缘线圆弧相切的方法;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2. 加宽

23、 curve widening 3)插入高次抛物线的方法:路面边缘线圆滑、顺适,适用于高速大路、一级大路以及对路容有较高要求的 二 级 公 路;3.5 行 车 视 距1. 视距 sight distance 的意义及其种类 3.5 行车视距1. 视距 sight distance 的意义及其种类 3.5 行车视距1. 视 距 sight distance 的 意 义 及 其 种 类 1 ) 定 义视距-指从车道中心线上 1.2m 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 0.1m 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是确保行车安全、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服性的重要措施;2)种类 停车

24、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 视 距 等 五 种 ; 3.5 行 车 视 距2. 视 距 标 准 及 运 用3.5 行 车 视 距2. 视距标准及运用 3 )会车视距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准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需的安全视距称为-会车视距;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由三部分组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4 )视距标准的采纳 1 高、一级大路应满意 S 停;因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且高速

25、大路和一级大路的车道数均在 4 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 2 二、三、四级大路,一般应满意S 会;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纳停车视距,但必需实行分道行驶的措施;3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大路,应依据需要并结合地势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5 )大路视距的保证 1 )横断面上视距保证 如 SzSzo 行车轨迹至障碍物的距离 视距 2 )图解法确定视距切除范畴 按肯定比例绘制弯道平面图,并示出行车轨迹线位置;在轨迹线上从弯道两端相连直线上距曲线起点 或终点) s 的地方开头,按 s 距离定出多组视线 11、2 2、33、 、 1010 等;

26、 绘出这些视线的包络线 内切曲线)即为视距曲线;量出相应断面位置的横净距,即可按上面的方法确定相应断面上的视距切除范畴;除平曲线上考虑视距外,在竖曲线上也 有 保 证 视 距 的 问 题 ;3.6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1.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组合原就 路线的行车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和谐而有比例地交替,路线直曲的变化应缓和匀顺;平面曲线的半径、长度与相邻的直线长度应相适应;直与曲线组合得当,能提高线形的行驶质量,故协作不好的线形应予防止;尽量使用直线,但过长的直线并不被认为是好的线形,特殊是过长的直线易使名师归纳总结 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难以精确目测车间间距从而滋生事故;

27、第 11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6平面线形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衔接的组合与1.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1 )圆曲线的组合它的组合有同向曲线、反向 曲 线 、 复 曲 线 等 ;3.6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2. 曲 线 与 曲 线 的 组 合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63. 平面组合线形 1 )简洁形曲线当一个弯道由直线与圆曲线组合时叫简洁型曲线 simple curve单圆曲线) 3.6 平面线形的组合衔与接3. 平面组合线形 2 )基本形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次序组合的曲线称

28、为基本型;用于:高、一、二、三级中, R RP 留意:满意几何条件3.6l :L:l :左右A 的取值符合有关 要 求R/3 ) A R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面组合线形 3 )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用于:山区大路二、三级中,地势、地物受限制的路段 必需满意的几何条件:2 0 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连接点邻近最小 0.3V 的长度范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 3.6 平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面组合线形 4 )S 形曲

29、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 型曲线;要求: S 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 A1 与 A2 宜相等;A1/A2)应 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有条件 A1/A2)宜 1.5 ,当 A2 200 时, A1 与 A2 之比应小于1.5 ;组R1/R2 ) 2 为宜 3.6 平面线形的合与衔接3. 平面组合线形 5 )C 形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形式称为 C型曲线;用于特殊地势条件下;两个回旋线参 数 可 相 等 , 也 可 不 相

30、等 ; 3.6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面组合线形 6 )复合形曲线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复合型曲线;复合型的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一般以小于1:1.5 为宜;用于受地势或其它特殊 原 因 限 制 时 ;3.6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面组合线形 7 )复曲线 复曲线 compound curve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 lF 0 )或插入缓和曲线 lF 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3.6 平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面组合线形 1 圆曲线直接相连的组合形式

31、lF 0 ,ls 0 )即按直线圆曲线 R1)圆曲线 R2 直线的次序组合构成;用于四级大路中;或其它各级大路中,同时满意lS 和 lF 的省略条件时采纳,即其大、小半径均应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3.6 平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面组合线形 2 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 lF 0 ,ls 0)即按直线缓和曲线 A1 圆曲线 R1)圆曲线 R2 缓和曲线A2 直线次序组合构成;用于除四级大路以外的其它各级大路中,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当仅满意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3.6lF 的

32、省略条件而不满意lS 的省略条件时采纳;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3. 平面组合线形 3 卵形曲线 lF 0 ,ls 0) 即按直线缓和曲线 A1 圆曲线 R1)缓和曲线圆曲线 R2 缓和曲线 A2 直线次序组合构成;用于除四级大路以外的其它各级大路中,当 lF和 lS 的省略条件均不满意时采纳; 3.6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连接3. 平 面 组 合 线 形3.6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 面 组 合 线 形 复 曲 线 1 3.6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 面 组 合 线 形 复 曲 线 2 3.6 平 面 线 形 的 组 合 与 衔 接3. 平 面 组 合

33、 线 形 复 曲 线 3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1. 设计要求和组成 1)平面交叉设计的一般要求: 1 )高等级大路大部分采纳立体交叉,其它等级大路采纳平面交叉; 2 )平面交叉范畴内行车速度原就上与该大路运算行车速度一样; 3 )交叉口宜挑选在地势平整、视线开阔地方; 4 )尽量采纳正交;斜交时交 叉 角 度 应 大 于 45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1. 设计要求和组成 1)平面交叉设计的一般要求: 5)交叉路段宜用直线,当采纳曲线时,应保证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半径;6)平面交叉范畴内应设置标志; 7 )交叉口范畴内应保证规范要名师归纳总结 求的视距要求; 8)交叉口范

34、畴纵断面应平顺,复合行车和排水第 14 页,共 27 页的要求;3.7 路线的平面交叉1. 设计要求和组成 2 )平面交叉 at-grad intersection 组成:1)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共同部分; 2 )交叉连接段;与-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交叉口紧连的出入口道路;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3 )附加车道;为提高交叉口通行才能,并改善其使用功能,在交叉口连接部另设置的供转弯车辆行驶的车道; 4 )交通岛、导流路;在交叉口范畴内,为掌握和疏导交通路径而设置的交通岛和导流路; 3.7 路线的平面交叉1. 设 计 要 求 和 组 成3.7

35、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 类 及 平 面 布 置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 类 及 平 面 布 置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类及平面布置 1 )加铺转角式 intersection with widened corners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类及平面布置 1 )加铺转角式 intersection with widened corners 一般适用于交通量不大、速度不高和转弯车辆少的交叉路口;特点:路口的每一转角,都用圆曲线展宽各个转角,使右转车辆可以沿着原先的右侧车道,顺当地转入右转岔道的右侧车道,削减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其右

36、转车速一般在 1025km/h 范畴内;边缘应采纳的半径,按表 3-24 、表3-25 选 择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类及平面布置 2 )分道转弯式 channelized intersection 适用于交通量不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三岔及四岔路口,是一种极广泛采纳的形式;特点:一般实行设置导流岛和划分行车道,以及增设左转或右转附加车道等措施使车流渠化;转弯车道或名师归纳总结 附加车道宽度一般为33.5m,转弯车道平曲线部分宽度如表交3-第 15 页,共 27 页26;3.7 路线的平面叉-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资料整

37、理 仅限学习使用2. 分类及平面布置 3 )加宽路口式 flared intersection 漏斗式 适用交通密度较大的交叉路口,常采纳增设转弯车道和变速车道等措施来加宽交叉路口,借以提高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特点:左转车道可作左转车辆减速和等待左转的专用道,而不致阻碍直行车辆;当平面交叉角小于 60 ,或当右转弯交通量大,所需车速较高时,应设 置 右 转 车 道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类及平面布置 4 )环形交叉 rotary intersection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 类 及 平 面 布 置 4 ) 环 形 交 叉 rotary inters

38、ection 亦称转盘;适用当多条道路 两条以上 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总量为 5003000 辆/h 时,左、右转弯车辆较多,且地势开阔平整,就 可 考 虑 采 用 ;3.7 路 线 的 平 面 交 叉2. 分类及平面布置 1 )环形交叉特点:全部交叉的道路都不能直接贯穿;交叉口设置具有肯定宽度的环形车道将各交叉岔道相互连通;无论是直行车辆仍是左转弯车辆,都要先驶入环道环行一段路程,再从环道右转进入预定的去路;驶入环道或驶出环道的车辆都只能右转,环道上的车流都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车流; 3.7 路线的平面交叉2. 分类及平面布置 2 )中心岛中心岛直经,应与进入环道的运算行车速度相适应,最小20m,最大120m;环绕中心岛的环道长度,在理论上应大于各相邻岔道之间的各段最小交错长度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