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中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组织.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72714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中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组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护理学中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组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中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中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组织.ppt(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定 义,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致感染性疾病 传播的几率: HBV 6.0-30.0% HCV 0.4- 6.0% HIV 0.25-0.4%,护生在学校就缺少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 在临床实习中缺乏职业安全的教育与指导, 又由于实践经验少、以及技术上的生疏,使其锐器伤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加强安全防护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

2、有效措施之一。,一、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零下20度时可存活20年,在37度时可存活7天,在55度时仍然能存活6小时 。但是,加热到100度10分钟可使其失去传染活性 。 传播途径:经血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患者血液、唾液、胆汁、乳汁、尿、精液内均含有病毒,但所含

3、的乙肝病毒含量是很低的。,生活密切接触传染乙肝,主要指的就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可能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皮肤黏膜有破损,接触到乙肝患者的血液而感染乙肝。,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 )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e 抗原(HBeAg )和 e 抗体(抗HBe 或HBeAb )、核心抗原(HBcAg )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抗原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就叫“大三阳”。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4、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就叫“小三阳”。,1982年,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 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母婴传播(通过胎

5、盘、分娩、哺乳等),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已证明:,共同工作、劳动,一般生活接触,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主要攻击机体的 T 淋巴细胞;病毒在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37度时,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和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 病毒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r 射线不敏感;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 。,离体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

6、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h,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断复制,仍可以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h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h,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 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AIDS可分为三期: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窗口期 潜伏期 临床表现期,指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或5个月,很少超过6个月。 目

7、前国际公认的窗口期是6个月。 窗口期血液HIV抗体 检测为阴性。,窗口期,潜伏期,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无症状时期,称为“潜伏期”。 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15年以上,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可能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HIV病毒的种类、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人体感染HIV后的营养、健康状态等有关。,临床表现期,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常见症状: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恶

8、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艾滋病症状,艾滋病症状,被针头刺伤后 是否会感染HBV 等传染性疾病?,讨 论,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通常包括: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 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等。 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及浓度等。 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接触频率和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即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处理后而制成。,乙肝疫苗,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

9、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1、接种时间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 2、接种人群,乙肝疫苗,3、接种疫苗前,常规进行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测。 4、,乙肝疫苗,5、乙肝疫苗加强针就是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

10、水平。这时注射的乙肝疫苗就称之为乙肝疫苗加强针。,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乙肝疫苗,接种禁忌:,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体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机率也就更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薄弱。 操作行为不规范。 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抢救应急状态。 医疗操作环境的影响。 护士针刺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二、针刺伤的原因,不安全的设备 不良的环境 不安全的动作,针刺伤的预防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行为。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提供防护物质上的充分保障。 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建立健全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时间 使用前 使用中 使用后,丢弃前 丢

11、弃中 不合适的废物处置,使用前损伤,非感染危险 例如:抽完药物重新盖帽的针尖。 预防 单手重新盖帽技术。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使用中损伤原因,构成感染危险 抽血或注射后,从患者身上拔除针头 静脉注射后,拔除带翼针头 穿刺中,拔除导管芯 转移血样到试管 断开与针尖连接的辅导静脉管路 手术中传递刀片 缝合中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穿刺中, 拔除导管芯,戴手套;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 不要直接传递 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预防使用中损伤,护士在接触患

12、者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伤口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使用后、丢弃前损伤,构成感染的危险性 例如:使用后重新盖帽 抽血或注射后从注射器上移 去未盖帽的针头。 运输使用过得静脉输液器和未盖帽的注射器。 放置在床边的桌子、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使用后、丢弃前损伤,原因: 拆卸一次性注射器再利用 预防: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不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 使用后将针头放入一次性锐器收集盒内。,分离使用过的 注射器

13、针头,禁止使用双手重新盖帽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预防使用后、丢弃前损伤,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必需时应使用单手 保护技术重新盖帽针尖,四 个 禁 止,丢弃过程中损伤,构成感染的危险性 如:针头从装满利器的收集箱中突出 预防 在尖锐物被丢弃前,每次应检查尖锐物收集箱,以确定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 更换新的一次性锐器收集盒。,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预防不恰当丢弃导致的损伤,将针尖和其它尖锐物品丢弃在一次性锐器收集盒内。 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给他人料理。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人无法接触接触到的

14、地方。,废弃物处置产品,收集箱 允许同时丢弃注射器和针尖; 密封不渗漏、不穿破的黄色收集盒。,三、针刺伤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处理、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感染控制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伤口应用消毒液侵泡或涂抹消毒。,包扎伤口。应使用防水敷贴。,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保持镇静,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使用抗菌肥皂立即冲洗接触部位,报告和记录损伤患者姓名、器械和环境,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 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第1针30g 第2、3针各10

15、g ; 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预防性用药 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针头所刺伤,应在4h内,最迟不超过24h进行预防用药,可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给予预防。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也可采取预防接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接种,可预防某些血液性疾病(如乙肝等)的发生。,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行相应处理。 注 意: 在最初612周内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

16、套。,相关管理层领导应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 做好伤者的心理疏导,以增强护士战胜恐惧、战胜疾病的信心。 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评估体系,尽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护理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重视护理人员的健康干预,还包括接受安全教育、接受免疫疗法,提供必须的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以及因职业安全因素病后得到赔偿的权益等措施。,护士心理干预,讨论: 某护生在治疗室配制液体时不慎被安剖划破手指,此时她应该怎么处理伤口? 处理后,她的带教老师让她为某床患者拔针,在为患者拔针后,因患者突然移动,她将针头扎入自己另一个手指,请问,她会感染HBV等传染病吗?为什么?,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