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759180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第一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J. L. Austin)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言有所为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与句子,而是通过词与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语言理论实际上应该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因为:(1)句子形式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想了解某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说话者通过这句话所完成的行为;(2)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把句子看成言语行为的一部分来研究,可以为解决一些哲学上的争论提供依据。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 (locution

2、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与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所谓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讲这句话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则是言外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效果。根据奥斯汀的研究,他把施事行为作如下分类:(1)裁决型 (verdictives)、(2)行使型 (exercitives)、(3)承诺型(commissives)、(4)行为型(behavitives)、(5)阐述型(expositives)。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观点加以修正与发展。塞尔认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所有言语实践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

3、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他指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utterance act);(2)指称与述谓,也就是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3)施为性言语行为 (illocutionary act)。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eh Act Theory)以上,我们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下面我们将讨论,言语行为理论欠缺所导致的语用失误。(1)话语行为方面的问题话语行为:“指的是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何兆熊2000:97)。塞尔认为除了奥斯汀提出的行事动词外,一些语言手段如词序、重读、语调、标点符号、语气等也能表达出一句

4、话的言外之力。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可能就会在这些语言手段上发生语用失误。例1:重读位置掌握不好,将industry, dictionary的重音误放在第二个音节上。例2:在请求别人时用错了语调。学生对教授说:“Wouldnt it be a good idea if I postpone the defence?”时用了降调。此时,学生请求教授延长答辩日期,本应足够的礼貌。可是降调的使用使得教授觉得学生不是在请求自己而是在命令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不然。话语行为中的任何小的毛病都会对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这些毛病会影响英语本族语者对你话语的理解程度,并使话语命题

5、表述不清,不能产生你所预期的言后行为。(2)命题行为方面的问题命题行为是指“通过所指词语与谓词所实施的谈及与谈述这两种行为”(何兆熊2000:97)。马冬曾经指出在命题行为方面的失误主要涉及指称的失误与表述的失误。(马冬2006:74-75)例3:两个学生想定一间房,对旅馆工作人员说:“Lets have a double room.”例4:一位同学对另外一位同学说:“Can I go to your house tomorrow.”例5:We were driving too fast and knocked the kid down. (说话人是当时的驾车者)例6:Lets invite

6、the monitor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to sing a song.例3中:Let us可能包括听话人,也可能不包括,而lets一般情况下包括听话人在内。将旅馆职员也包括在订房人之列,显然是不恰当的。例4用错了指示词,此处用come 更能缩小二者之间在心里上的距离,增加亲密感。例5中第一人称复数用来代替第一人称单数,虽然是汉语中表谦虚的用法,但在此处却有推诿之嫌。例6中班长与学生会主席本指一个人,但两个the却指不同的人。以上例子反应了指称所造成的命题行为失误。命题的表述错误主要涉及用错谓语、时态、词序、句型、主语谓语之间配合不当

7、等。例7:Your car is looking good.例8:I prefer some small TV programs.例9:There are many farmers come to cities.例7为时态错误,应使用looks,否则,所表述的言外之力就不是赞扬,而有被迫赞扬的感觉。例8为选词错误,应使用short。例9为句型不对,显然将汉语的结构带入英语中。应为:There are many farmers who come to cities.(3)取效行为方面的问题语用失误的例子告诉我们言语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其实际效果与说话人所期待实现的效果大为不同。例10:Hello,

8、is Mr. Wang there, please? Yes.例11:Are you busy recently?Yes, very. Ive been working on an English play that will be put on next week.例12:Can I hav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boss? There may be some problem.例10如果只回答yes,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看似已经表达准确,即自己就是对方要找的人,但是这只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种会话方式,其结果只会使对方不断追问。例11说话人想实现的取

9、效行为是外籍教师接受学生的请求,说话人误认为字面意义相同的汉英言语,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因而只注意了语言形式或意义,忽略了受话者由于文化不同而无法准确地把握言外之意。例12中,听话人想用这种中国人常用的委婉方式表示拒绝,但是这种言语行为的言后行为却很难实现,原因在于英语文化中不存在这种用法,对方会认为问题解决后,就可以进行采访,因此会追问是什么问题,能否解决。第二 礼貌原则 (Politeness Theory)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共有6条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

10、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利奇的这一原则是以英语国家或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然而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思维方式。顾曰国根据汉语言

11、文化的有关礼貌的渊源提出了汉语言文化的4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同时还总结出了汉语言文化的5条准则:(1) 贬己尊人准则:谈及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及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尊。(2)称呼准则: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拟亲属称谓是中国人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运用雅言,用温与、委婉的语言表达,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4)求同准则:尽量减少与对方观点、情感上的不一致。“恭敬不如从命”,以取得与谐一致的效果。(5)德言行准则:多为别人着想。在行为上减少别

12、人的代价,增大对别人的益处,而在言语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有德者必有言。徐盛桓在礼貌原则新拟(1992) 一文中提出利奇的礼貌原则的局限性:礼貌原则主要是由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婉转含蓄因而也就减低了贬损、对立与分歧的话语,但未能覆盖其他一些常见的言语中礼貌(或不礼貌)的现象:六对“尽量少、尽量多”过于绝对:对可能涉及的第三方未能够重视。基于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的新构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促进各方的关系:注意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注意自身:第一,说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不说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第二,话语通常倾向于较为谦让。尊重对方:第一,说符合对方

13、身份地位的话,不说不符合对方身份地位的话;第二,对于对方,话语通常倾向于较为尊重或客气。尊重客气的程度:同对方尊长或同他们跟自己疏远的程度成正比。同对方付出代价的程度成正比。同对方要求他人付出代价的程度成反比。考虑第三方:第一,充分注意到交际时在场的第三方,不说影响到他们的身份地位的话,如果有需要,可以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话;第二,充分注意到话语中提及的第三方,不说影响到他们的身份地位的话,如果有需要,可以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话。(2) 运用礼貌策略积极策略:说适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消极策略:说适度中与的话中西方语用的不同,主要是对于不同准则的偏好。Leech曾指出中国文化偏向于谦虚准则,而

14、英语文化则首先考虑一致准则。例13: A: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B: Oh, no, far from that. 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此例中,中国学生对外教的赞扬,首先选择了谦虚准则,但在英语文化中,他们会用“Thank you.”来回答,即倾向于一致准则,用这种回答方式来表示与对方观点一致。例14:一位黑人研究生被派去采访一位家住内城的黑人家庭主妇。男主人出来开门,微笑着对来访者说话。Husband:So youre gonna check out maol lady, hah?Interviewer: Ah, no,

15、 I only come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They called from the office.(男主人的微笑顿时消失,一言不发地走开,去叫他的妻子) (赵云利 李成华2007:76)此例中的语用失误也是由违反了一致准则造成的。研究生没有注意被采访者是黑人,用的是黑人英语,自己也是黑人,也应当用黑人英语。采访者忽视了这一事实,却用了标准英语。如果采访者能遵守一致原则用“Yea, Ima git some information”,来回答,就会成功交际。在交际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三点:1.注意自身一方2.尊重对方3.考虑第三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社交语用失误。例

16、15:Mark Twin once said to a woman sitting opposite to him:“You are really beautiful, Madam.”“Im sorry, I really cannot flatter you in the same terms as you do to me,” the woman replied arrogantly. “That does not matter,” Mark Twin commented, “any way, you can 1ie as I do.”这位女士的话与马克吐温的善意的赞美是不与谐的,没有给对

17、方面子或尊重,不符合对方在交际中所处的赞扬者的地位,造成了语用失误。相反,马克吐温不愧是幽默大师,他没有选择伤害对方面子的直接的反唇相讥,而是采用了拐弯抹角的迂回方式使女士造成的不与谐得到了平衡,而且语气平与,无形中使对方自讨没趣。例16:小王:李林,你身体不舒服,我帮你买饭吧。李林:好吧。反正你自己也要买饭的。(曹春春1998:73)此例中李林没有给予对方适当的尊重,他的话使自己得益,使对方吃亏,违反了得体原则,造成了社交语用失误。例66:得知Brown得了癌症,小李对Brown的妻子说:“I am very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husband has got H

18、odgkins disease. It is incurable and most people die of it. Im sorry you are going to be a widow.”此例中小李的话虽然符合事实,但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同时违反了同情准则,引起了对方的反感,没有达到预表同情的目的。例17: (John will have his birthday party next week. Both Mary and Tom are his friends)John: Tom, will you join my birthday party next week?Tom: I

19、will, if Mary wont.Mary与Tom都是John的朋友。但Tom不愿意见到Mary,因此在会话中提及了第三方Mary,但是Tom没有对交际中所涉及的第三方对听话者的影响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得John非常为难,最终使交际陷入困境。第三 面子保全理论( Face-saving Theory)一九七八年,英国学者Brown与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Brown与Levinson的礼貌理论通常称

20、为“面子保全理论”( Face-saving Theory)。“面子保全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这种典型人具有两种特殊的品质:面子(face)与理性 ( rationality)。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他们把面子分为消极面子( negative face)与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类。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干涉了听话人行动自由的那些言语行为,如命

21、令、请求、提醒、建议、劝告、威胁与警告等。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表明他不关心听话人的感情、需求等,如表示不赞同、批评、蔑视、抱怨、指责、侮辱、反驳等。其“理性”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典型人所具有的推理、判断能力与为达到既定交际目的而选择、采用最佳策略的能力。Brown与Levinson认为对于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估算都包含以下三个因素:(1) 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2) 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3) 特定的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

22、osition)Brown与Levinson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礼貌则是指说话者采取某种语言策略以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听者面子带来的威胁,从而顺利达到交际目的,即礼貌具有策略性。Brown与Levinson还提出5种礼貌补救策略,分别为:(1)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5)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1) 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a. 情况紧急例18:楼上掉下个花瓶,提醒楼下的过路人:“Watch out!”。b. 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相当小,或可能没有威胁例19:提供:H

23、ave a cup of tea.例20:建议:Lets have a lunch.c. 说话人的权势显然高于听话人例21:老板对员工说:“Can you get your report ready for tomorrows Committee Meeting?”(2) 积极礼貌策略Brown与Levinson提出了十五个积极礼貌策略,如:寻求一致,避免不与,假设有共同点,表示伙伴关系,提高说话人的兴趣,注意听话人的需要与夸张自己对听话人的兴趣、赞同、同情等。换句话说,积极礼貌策略就是向听话人套近乎。a. 宣称双方共同点例22: Thats a good idea. Why it never

24、 occurred to me?b. 表示双方互相配合例23: I wont do it if you dont.c. 使受话人的想法、希望得以实现例24:I am quite fond of you.例25:How smart you are!(3) 消极礼貌策略Brown与Levinson提出十种消极礼貌策略,包括说话迂回,模棱两可,尊重对方,避免突出个人,表示悲观,道歉,减小对对方的强加等。消极礼貌策略以回避为基础。a. 说话迂回例26:Can you get me a doctor?b. 留有余地例27:Somebody has broken the vase.c. 减轻说话人的负债感

25、例28:Let me help you with your suitcase. Im going up stairs anyway.例29:It wouldnt be any trouble; I have to go right by there anyway.d. 道歉例30:I hope it will not take too much of your time.例31:Im sorry I didnt come to upset you. But thats a fact.(4) 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Brown与Levinson提出了十五种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策略:暗示、

26、夸张、暗喻、模糊、反语、低调修辞、修辞反问、同义反复等。a. 暗示例32:The room is cold. (把电暖气打开)b. 低调修辞例33:A: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y?B: Nothing wrong with her.(i.e. I dont think she is very good.)c. 同义反复例34:A woman: My husband doesnt stir a finger to help me with the housework.A man: Women are women. (女人总是唠唠叨叨)d. 夸张例35:快过年了,丈夫从超

27、市回来。妻子问:“Is there many people in the supermarket?”丈夫回答到:“There are a million people there.”(5) 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说话人不使用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因此,说话人的意图不一定能被听话人理解,听话人可以装作没有听见或看见。George Yule 曾以借笔为例说明了怎样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假如你去参加一次重要的学术报告,拿出笔记本准备做笔记,却发现忘了带笔。你认为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可能会有多余的笔。如果你想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你可以装作在口袋里找笔。我们知道西方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而中国人的价

28、值观则是建立在集体主义之上的。因此在面子观上中西方还是存在差异的。例36:西方人认为提议、邀请等言语行为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面子,因此,一旦这类言行遭到谢绝,发话人就不再坚持下去,以确保对对方的礼貌。西方人对邀请、提议等言语行为的会话方式通常呈现出如下这样一种“三部式”会话方式: 发话人:提议/邀清等 回话人:谢绝提议/邀请等发话人:停止提议/邀请等而中国人在回话人谢绝提议/邀请等言语行为后通常不会立即罢休,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言行,这样一来,中国人在这类语境中的会话方式实际上是“多部式”的: 发话人:提议/邀请等 回话人:谢绝提议/邀请等 发话人:再次提议/邀请等 回话人:再次谢绝

29、提议/邀请等发话人:坚持提议/邀请等回话人:接受或最后谢绝提议/邀请等(廉洁 1996:60-61)我们应当了解西方人的面子论,从而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例37:A: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B: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A: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30、a good rest.B: Youre not my mother, are you?这段对话是发生在A (一个中国学生) 与B (一位美国留学生) 之间的。中国人听了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觉得这是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是B最后的回答显然是很不愉快的,因为他觉得A在第二轮对话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是多余的,冒犯了他的个人独立自主,从而威胁了他的消极面子。A的话带有明显的“强迫”性质,造成了一种不给人留余地的感觉,而恰恰西方人最重视的就是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例38:在街头,你想抽烟,但是没带火柴,于是你想向旁边的陌生人要根火柴,那么你是说:“Got a match, mate?”还是“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give me a match?”呢?我想前者要合适的多,首先,借根火柴的行为对对方的强加性很小;此外第一种说法可以缩短两人的心理距离,是种套近乎的策略。第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