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1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42302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10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第 9 页脑电图诊断学及脑电图仪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志芳脑电图仪器EEG机是将微弱的脑电讯号进行放大,然后通过记录装置把波形描记下来的一种电子仪器。根据所记录的导程数(道数),EEC机可分为4、8、12、14、16、18等导程,但常用者为8及16导程。还有附有记录心电图、呼吸曲线、眼动图、肌电等生理记录,并可连接示波器、脑电自动分析装置等。正常脑电活动差约为5100V,因此EEG机放大率要在一百万倍以上才能将脑电记录下来。EEG基本结构主要由输入、放大、调节、记录和电源等五个部分组成。脑电图机的结构和使用一、输入部分:、导联选择(总导、分导) 、定标及

2、电阻测定二、放大部分:差分放大、要求低噪音、漂移小。三、调节部分:、增益(总、分)、时间常数(时值)、滤波、干扰抑制四、记录部分:、走纸速度、阻尼(机械)、零位五、电源及稳压装置:输入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导联选择、定标及电阻测定三部分。l、导联选择 脑电活动通过放置于头皮上的电极和电极连接线导入电极盒。再由每个导联选择开关选择在头部上任何两个电极(或其中一个与耳垂)连接成一个导联,然后输入前置放大器。导联选择器有自由选择式和固定式两种。前者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所需导联。而后者是在机器制造时或调试时即按一定的导联排列组合而成,操作时只要拨动其总开关就可得到某一类型导联形式,应用起来极为方便。2、

3、定标装置 EEG机的各种记录笔事先必须有相同的摆幅高度,才能对以后描记下来的脑波进行波幅测定。EEG基本标准电压是采用波幅1厘米时相当于100V。3、电阻测量装置 用来测定电极与头皮皮肤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一种装置,它可以测量两个电极之间或一个电极对地之间的电阻。一般头皮电阻在20千欧(k)内符合要求,少于5k更好,若电阻值过大容易产生干扰或造成波形失真。放大部分 EEG 是种0.560cs低频波,其电压一般为5100电流讯号,必须经过放大(约一百万倍)。这就要求EEG机放大倍数要高、抗干扰能力强、漂移小、噪声低等各种性能。EEG机的放大器是由前置放大器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其特点是对同相讯号(如交流

4、电)抑制,异相讯号(如脑电等生物电流)放大,从而达到抗干扰目的。实际上由于电路两半边元件总是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同相讯号也并非完全抑制,而仍有一定强度讯号输出。反映EEG机对同相讯号的抑制和异相讯号的放大性能,常用异相和同相讯号的放大倍数比值辨差比来衡量,对EEG机来说辨差比越大越好,一般要求在5000以上。EEG机在没有输入讯号时应是一直线,若放大器内元件不合格,通电后基线在缓慢地移动称为基线漂移,要求放大器漂移不大于1一2rnm。噪声是一种不规则快波波形,也是由于放大器内元件产生,一般不大于3。前置放大器输出的脑电讯号经过后级功率放大,从而推动记录笔的运动。调节部分 在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有一

5、系列调节装置,其作用主要是选择一定范围频率和波幅的脑波讯号输入至后级放大器,而且尽量不失真。主要有增益、时间常数和滤波等。1、增益调节器 从EEG波形分析而言,描出的脑波笔的偏转以0.52cm幅度为宜,笔偏转太大波形失真,而太小肉眼不能识别。而增益调节器在EEG机放大能力基础上,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或减少放大倍数(即增益)以适应EEG描记的需要。2、时间常数(时值) 也称低频滤波器,是指输入端输入一个方波,其波幅从100%下降到37时所经历的时间。时间常数越大,波幅下降越慢,有利于慢波显示,反之,时间常数越小,波幅下降就越快,对低频率讯号的衰减就越大,慢波不易显示。一般心电图记录采用时间常数为

6、11.5秒,肌电图为0.1秒,EEG为0.3秒。3、滤波(高频滤波器) 是用各种容量的电容器把较高的不需要的脑波频率成分过滤而保留低频成分的装置。滤波分成15、30、60和关器档(每一种型号机器不一样)前三档分别是代表频率为15、30、60Hz 时衰减(比原来幅度)30左右,第四档(关)代表滤波不起作用。不用或选用较高频率滤波器时,描记出来的波形高频成分多,因而显得比较尖锐,当选用较低频率滤波器时,高频成分衰减大,描记出来的波形就比较圆钝。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以达到良好的描记效果,一般EEG滤波放在60或30Hz处为宜。记录部分 EEG的记录有笔记录、示波器显示及打印和磁带录像等。但

7、现在常用的为前两种。1、墨水笔记录 由一个恒速(0.5、1、1.5、3、6厘米秒)电动机推动记录纸,进行定时的波形描记,常用纸速为1.5及3厘米秒。6厘米/秒用于观察交流电讯号,而0.5厘米一般用于校验机器时。2、示波器显示 适用于长时间监视的特殊检查如睡眠诱发等,可以节省纸张。3、记录器的性能指标:(1)阻尼 是指记录器在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反方向作用力的表现。又可分为电阻尼和机械阻尼两种,前者系指由记录器活动部分切割了固定磁场而感应的电流所产生的阻力,后者指记录笔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尼和油阻尼。阻尼过大或不足均会使记录器的频率响应改变而导致波形失真。如阻尼不足时波形出角过大,阻尼过大时则波形圆

8、钝。故阻尼应调至适中状态为宜。(2)频率响应 EEG的频率响应要求在60Hz 以内,幅度差不应超过10。(3)线性 系指记录笔在规定的偏转范围内,在不同位置和输入相同讯号时,记录笔偏转幅度的变化关系,要求其幅度不应超过10%。(4)零位 系指当记录器上加上一定的电压以后,笔就偏转到某一位置,当电压消失时笔回到原处,即“零位”。如由于某种原因使笔回不到原处,就产生了“零位误差”,一般应在1毫米以下。(5)电源及稳压 EEG机是一种低频、高放大倍数的仪器,要求有稳压装置,使电压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0%。临床脑电图脑电图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诊断工具之一,主要反应大脑皮层功能变化。由于检查方法简便,对患者

9、毫无痛苦与危险,目前正在为临床日益广泛采用。它对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有较为肯定的诊断价值。脑电图的成分脑电图是用安放在头皮上的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将大脑一群群神经细胞的自发综合电活动,放大约一百万倍后所做的记录。临床脑电图学就是根据这种记录曲线变化的波幅、频率、波形、波的表现方式及分布和位相关系,对脑部病变提供诊断及预后估计的参考。一、 波幅:系指一个波由波顶至波底的高度,以微伏(V)为单位。波幅代表神经细胞群新陈代谢强度。脑生物电位差极小,人脑电的波幅为51000V。一般为10100V。二、频率(周期):系指1秒钟内脑波的周期数,以周秒(cs)表示。频率的倒数

10、就是周期,即指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以毫秒(ms表示。 脑电图曲线按其频率的高低分类,并以希腊字母命名,可分为:、(alpha)波: 频率813 cs,平均为10 cs,波幅10100V的正弦形波,以枕区为最明显,波幅最高,其次为顶区。波波幅呈周期性增高或减低,这种周期性变化称调幅。波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如情绪紧张,注意力集中、睁眼、声音剌激等均可使其抑制(减弱甚至消失)。、(beta)波:频率1430 cs,波幅530V的波。波主要在额、中央区明显。情绪焦虑或兴奋时,波可增加。肢体活动时又可使波抑制。多种镇静类、止痉类药物如利眠宁、鲁米那、眠尔通等均可产生波。平时记录中,当

11、睁眼波抑制时波常可显示,而且波幅增高。频率高于波的波又称为快波。、(delta)波:频率0.53 cs波。、(theta)波:频率47 cs波。 频率低于波的波与波又称为慢波,在正常人中可见于患儿至儿童期,以及睡眠期间,在成年人清醒时在额颞区,也可少量出现。三、波形:脑电图按其波形常可分为下列几种:1、正弦波:如典型的波、波等属此型。2、棘波(又称峰波)其上升、下降均陡,每波持续时间2080ms,棘波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过度兴奋的表现,多见癫痫病人。棘波的位相向上者为阴性棘波,向下者为阳性棘波。两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时称为多棘波,见于癫痫大发作。14及6 cs正相棘波,常于浅睡期出现,以颞枕区明

12、显,见于植物神经性发作,也可见于正常青少年中。3、尖波(又称锐波): 其上升陡下降斜。每波持续时间80200ms,波幅100 V以上居多。与棘波相比,尖波是神经细胞放电的同步性不完全的结果,可见于癫痫病人。三相(尖)波是由一个波幅较大正相波和其前后各有一小的负相波所组成,常出现于肝昏迷前期,血氨升高时。4、棘-慢波:是有由棘波和后面跟着一个约200ms500ms的大慢波(多数为300ms)所组成的综合波。 属刺激性病理波,多见于癫痫病人。持续性3cs棘-慢波为癫痫小发作特异性波。5、尖-慢波:是由尖波和后面跟着一个5001000ms的大慢波所组成的综合波。属剌激性病理波,多见于小运动性发作。6

13、、多棘-慢波:是由26棘波和后面跟着一个慢波所组成的综合波,常为肌阵挛性小发作的发作波。7、梭波(又称纺锤波):频率约14cs的波,常出现于睡眠中期。8、顶尖波(又称驼峰波):主要为负相尖波,以顶区最明显。小儿常成对出现,形似“驼峰”,故又称驼峰波,此波常出现于睡眠浅睡期。9、K综合波:是由12cs大慢波跟着几个低波幅615cs波所组成。这是在睡眠中期被突然刺激(声音、针刺等)所诱发的觉醒反应波型。10、懒波: 是指病侧正常脑波如、睡眠波减弱或消失,提示该侧大脑半球病变。1l、平坦波(又称电平波):为各种频率脑电活动明显抑制,几乎呈一直线。见于大脑严重损害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极度昏迷。12、爆发性

14、抑制活动: 是指在平坦波背景上,突然出现高波幅慢波、尖波或棘波群。见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广泛性损害病例。四、根据波的表现方式可分为: 、节律性波:是指有比较恒定频率和波形重复地出现的活动。如正常成人典型、节律属此类。、节律紊乱波: 是指无恒定频率和波形,无优势节律,而为散在性间歇性出现。如婴儿痉挛症中常见高峰节律紊乱波型。、阵发性活动:即在主要节律背景上,突然发生波幅、波率、波形的改变并呈阵发性发放者。常见于癫痫病人。 五、波的位相: 系指在某一时刻在纵轴上变化的方向。向上称为负相波(阴性波),向下称为正相波(阳性波)。两波在同一时刻变化的差异称为位相差,它可分为: 、同步:两半球相应区的脑波在

15、任何时刻变化方向都相同。、异步:两半球相应区的脑波变化方向不相同,但并不完全相反。、位相倒置:两个相邻区的脑波在同一时期方向相反。六、根据波的分布可分为:局限性:脑波在某一区域经常出现者。一侧行:脑波限于一侧半球出现者。对称性:脑波左右两侧半球对称出现者。弥漫性:脑波两侧半球各区广泛性出现者。正常脑电图成年人与小儿的脑电图是不同的。一、 成年人脑电图:、清醒脑电图:基本节律常为1010.5cs 波。以枕区为明显,其次为顶区。其波幅平均为50V,以左侧稍低,调幅佳。在前半球可见少量波幅为520V波,以颞区多见;有少量低幅波,以额区为甚:有些人在额区尚有少量低幅波。以波为明显的节律性波,在睁眼等感

16、觉刺激时,可明显抑制。老年人波频率稍有减慢,波数量略有增多这是正常现象。睡眠脑电图:一个睡眠周期可分为二时相:1、非快速眼动相(NREM):又可分为4期:I期:检查者生倦睡,波减少,波幅降低,并出现低幅波、波。此后进入浅睡期,检查者入睡但较浅。波逐渐消失,出现多量低幅波。在顶中央区间隙性出现两侧同步性高幅顶尖波。期:检查者进入中睡期,慢活动增多,频率变慢,波幅增高,并于两中央区出现梭波。并逐渐波及额区及顶区。此期如给予检查者突然声音刺激,可出现K综合波。期:检查者进入较深睡眠,脑电图上出现弥漫性高幅波,其量占2050%,顶尖波减少甚至消失。IV期:检查者深睡,EEG上弥漫性高幅波占50以上,梭

17、波消失。2、快速眼动相(REM): 为最深睡眠期。此时检查者伴有眼球震颤、肌电消失、心跳和呼吸不规则,叫醒后多数人声称在做梦,脑波表现为低幅慢活动及间歇性低幅快波。一个成年人睡眠78小时计,大约出现3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1.52小时,其中慢波相约11.5小时,接着为快速眼动相睡眠约20分钟左右。然后又进入第2个睡眠周期,周而复始直至觉醒。二、小儿脑电图: 小儿的脑波与成年人不同,它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其特点是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波逐渐减少,波逐渐增多。新生儿的脑电图,主要为低幅波,其上常叠加有730cs波,表现为不规则。不同步、不对称,以中央、顶区为明显。3个月时枕区较规则2050

18、V活动已占优势, 以枕区为明显。到1岁半时,枕区除波外,还间歇性出现89cs波。4岁以后枕区以规律性79cs明显占优势。47岁时波幅上升到最高值,平均为75,其后波幅开始缓慢下降。89岁枕区节律为89cs,活动基本消失,但枕区散发性个别34cs慢波仍可出现,1213岁时除前半球有稍多波外,脑电图已基本上达到成年人波型。小儿睡眠脑电图基本同成年人,但是年幼小儿在思睡期及觉醒时常可出现阵发性高波幅慢活动,不要误认为癫痫波型。常见几种疾病脑电图一、癫痫脑电图: 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价值较高。、常见各种癫痫类型脑电图特征:1、癫痫大发作: 为抽搐性全身性发作。发作以突然意识丧失开始,接着出现强直一阵挛性

19、抽搐,发作后昏睡。发作时强直期为节律性812cs多棘波发放,以额、中央区明显。在阵挛性抽搐可出现棘波与慢波交替或混合,每一个棘波相当于一次阵挛性抽搐,每一个慢波相当于发作后肌收缩松弛。发作后昏睡期出现平坦活动或低幅波,以后随着意识的恢复,脑电图恢复至发作前的波型水平。2、失神小发作:为非抽搐性全身性发作,表现为突然短暂意识丧失,无先兆,无抽搐,不跌倒,呆立、凝视,典型小发作常在612岁发病,发作时可见阵发性高波幅3cs棘-慢波,波幅可高达200V以上,通常以额、中央区明显。若出现高波幅1.52.5cs尖-慢波,则为小运动性发作,后者多见于6个月至6岁小儿,常伴智能障碍。3、精神运动性发作:为非

20、抽搐性局部发作,病灶90%位于一侧半球颞叶。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持续性规律性高波幅46cs活动,有时可以在一侧颞叶或及其邻近区域有局限性棘波或尖波,后者有诊断性定位意义。4、局限性癫痫: 发作时,在相应病灶区出现波幅逐渐增大的10cs左右棘波,持续几秒钟至几十秒钟以后,频率逐渐减少,形成棘-慢波,最后出现低幅慢波或平坦波。如抽搐发展到全身则脑电图同大发作。5、婴儿痉挛症:最常发生于4月2岁的幼婴儿。临床表现为短暂、急剧、点头拥抱样阵挛性发作,伴智能减退。发作时出现突然波幅变低的1420cs快波或同发作间期;表现为持续性高波幅不规则、不同步慢波、棘波、尖波、棘、多棘-慢及尖慢波,波型杂乱称之

21、为高峰节律紊乱脑电图波型。6、肌阵挛性癫痫:以学龄期小儿发作多见。临床显示两侧对称性肌阵挛发作,以上肢、头部及躯干多见,下肢少见,多数元意识障碍。发作期或间隙期可见多棘(26)慢波发放。声、光刺激常可诱发此类发作。7、植物神经性发作:常见临床发作类型有发作性头痛、腹痛、头晕、呕吐等植物神经性症状。发作期出现阵发性弥漫性46cs活动,频率逐渐减少,最后变为2cs活动或出现阵发性弥漫性慢活动及伴棘、尖波发放,以枕颞部明显。间隙期出现阵发性慢活动及尖、棘波,以颞明显。、临床意义:1、 脑电图有助于对癫痫的诊断, 在发作间隙期其阳性率为5060%。如经适当诱发试验,阳性率可高达8090,故脑电图正常不

22、能完全排除癫痫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各类癫痫发作间期,若脑电图显示有棘波、尖波、棘-慢或尖-慢波、多棘-慢、阵发性活动发放,称为痫性放电,结合临床可考虑癫痫的诊断。2、脑电图有助于癫痫的分类。对于局限性癫痫,脑电图有助于定位。3、脑电图有助于和其它疾病的鉴别:如癫痫与屏气发作、热厥、单纯性昏厥、癔病、低血糖发作进行鉴别时有帮助,后者脑电图大多正常。4、脑电图有助于判断癫痫的预后:脑电图正常一般预后好,相反脑电图呈高峰节律紊乱,1.52.5cs尖-慢波或多灶性癫痫放电,则提示预后差。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寄生虫等。、脑电图特征:天幕上占位性病变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肿

23、瘤周围大多有一侧性或局灶性多形性或活动,部分伴有病灶处慢波位相倒置现象。表浅较大的占位性病变,如脑膜瘤等可显示局限灶脑电活动降低,出现低波幅不规则活动。大脑深部肿瘤如垂体瘤、脑室及松果体、颅咽管瘤等可出现阵发性、活动,部分为局限性改变。二、天幕下占位性病变,包括小脑、桥脑、桥脑小脑角、第四脑室等占位性病变。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慢活动变化,当颅压增高明显时常出现阵发性两侧同步性高电位活动发放,有时可以前后或左右交替偏胜,尤其以两枕区或两枕额区为明显,这种慢活动常可因睁眼而抑制,因过度换气而增强,无定侧价值。脑电图有上述变化,结合临床有颅压增高现象,且无明确皮层定位体征情况下,可有间接

24、的定位价值。三、临床意义和注意点: 、脑电图对幕上尤其是大脑半球凸面的占位性病变诊断阳性率较高,约为7090,幕下占位性病变阳性率较低,约为45%左右。因此,脑电图正常不能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电图对颅内占位性病变可帮助定侧、定位,但不能定性。因在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炎症等情况下,也可产生类似的脑电图变化,若脑电图为局限性变化,可考虑进一步作头颅CT、MRI等项检查,或者随访观察,以便变明确诊断。部感染性病变脑部感染性病变包括由细菌或病毒性所致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等疾病。、脑电图特征: 在急性期中,大脑各部出现弥漫性高电位活动,少数为弥漫慢波基础上有局灶改变,偶尔还可见局限性慢波(表

25、明皮层病变虽然为弥漫性,但某些区域受累较严重)。病情较轻或在病程早期,异常活动可以主要为活动,或为正常脑电图。在急性期中如果伴有临床抽搐,脑电图易出现痫样放电,而且异常程度也增加。由潜伏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包涵体脑炎,脑电图可见周期性阵发性高幅多节律慢波,有时伴有尖波、棘波,通常810秒钟出现一次,这种波型到疾病晚期则趋于消失。由单纯庖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脑炎,脑电图除具有弥漫性慢活动外,常见颞区有周期性间隔12.5秒的多节律慢波,有时伴尖波、棘波,这可能与此类脑炎过程易累及颞区及边缘系统有关。二、临床意义和注意点: 、可帮助诊断脑部感染性病变,但不能区分脑炎与脑膜炎,也不能定性。脑电图正常

26、不能排除脑部感染性病变。 多次检查对判定病变趋向可提供帮助,如果脑电图异常慢波逐渐消退,出现正常波型,提示预后好。如果慢波持续不消失,或出现痫样放电,甚至出现平坦波,提示预后差。脑外伤脑电图、大多数轻度脑外伤,在24小时内描记脑电图是正常的。少数有弥漫性波或波,但恢复迅速。急性脑挫伤在伤处出现局限性慢波或懒波。严重时表现为弥漫性异常变化。二、外伤后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或开放性损伤后所致脑脓肿可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变化,般显示局限性、波,但如血肿大,表浅,常可出现局限性脑电图电活动抑制现象。三、在颅脑外伤后,脑电图若出现痫样放电,提示有可能或者以后可能有外伤性癫痫,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外伤

27、性癫痫脑电图早期多为弥漫性变化,晚期癫痫波发作具有定位意义。脑血管疾病脑电图、动静脉畸形: 幕上大型动静脉畸形脑电图变化与占位病变相似,对较小的动静脉畸形不能显示,对幕下动脉瘤不能发现。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70%是血管瘤破裂所致。出血前脑电图大多正常。出血急性期为弥漫性慢活动,但出血后12天内可有血管破裂的一侧半球脑电异常变化,有定位意义。三、脑出血:大多发生在内囊区,急性期脑电图变化主要为弥漫性活动,以颞、中央区明显,很少伴痫样放电。随着病情好转,弥漫性异常程度逐渐减轻,病侧半球局灶性改变显得突出,但在数周或数月后可完全消失,但临床上仍可能遗留有偏瘫。四、脑栓塞:急性期可出现局灶性慢波,波

28、幅在发病初期可增加,可能与脑水肿有关,数天或数周后可消失。若有因栓塞所致脑组织坏死,则慢波要数月后消失。五、脑动脉硬化症:明显者,波变慢,出现、波,多数EEG正常。脑病脑电图脑病系一大类具有脑炎样症状,而无感染的大脑病损。其致病因子是多方面的,现介绍几种常见脑病EEG特征:、肝性脑病:早期时EEG常有轻度改变,出现较多波。肝昏迷前期,EEG除广泛性波外,可出现较特征性三相波,可能与血氨升高有关。在肝昏迷时EEG为非特异性活动。当肝昏迷恢复后,EEG也随此恢复原有脑波水平。二、肾性脑病:轻者可出现波频率减少,波幅降低,伴波。重者波消失出现弥漫性、波或出现以两额为明显阵发高幅活动,有时伴痫样波。三

29、、C0中毒性脑病: 急性期可见不规则弥漫性慢活动。随着昏迷程度不同,EEG异常程度也随此改变。有时在意识完全正常后慢活动还可持续几天,持续时间长短与昏迷时间呈正比。一般病人的EEG异常在12周内恢复和消失。四、缺氧脑病:如EEG为波或伴少量活动,则预后佳。当EEG出现爆发抑制或平坦波时,则预后极差。当出现或活动为主变化时,则预后较难断定,需多次重复记录才能得到初步结论。精神病脑电图各种精神病的EEG异常是非特异性的, 对诊断意义不大,但重复检查可观察其稳定性、退化性或进展性。精神病患者如EEG异常明显时要考虑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炎、脑病、癫痫、脑瘤等。儿童行为障碍部分可显示双侧弥漫活动,但EEG变化程度与其行为不正常程度无任何关系。老年性痴呆患者EEG常有异常改变,表现为频率减慢,出现活动,波减少,严重时、波消失为广泛、活动。 当疾病早期或病情较轻时,EEG也可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