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8 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9882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8 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8 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8 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8 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重点冲关练8 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第 - 6 - 页高考重点冲关练 8遗传现象中的异常分离比【常考角度】1.准确记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从而分析两对基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对应训练T1、T2、T6)2.熟练记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从而分析产生异常分离比的原因。(对应训练T4)3.正确区分自交和自由交配问题,正确运用配子比例或基因频率分析正常分离比的变形问题。(对应训练T3、T5)1.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不同基因(A1,A2)效应相同,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高

2、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的品系种类及比例分别为()A.9种,112242211B.5种,14641C.4种,9331D.4种,1221【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高产品系和低产品系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1A1A2A2和a1a1a2a2,两个纯系杂交,F1基因组成为A1a1A2a2,F1自交得F2,F2中除了高产品系和低产品系外,还有含有3个显性基因、含有2个显性基因、含有1个显性基因的3种品系,共5种品系,比例为14641。2.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

3、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A.1紫1鲜红1蓝B.1紫2蓝1鲜红C.1蓝2紫1鲜红D.2蓝2紫1鲜红【解析】选C。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可知蓝色品种为双显性个体,紫色品种为一显一隐个体,鲜红色品种为双隐性个体。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后代基因型应有4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蓝2紫1红。【加固训练】某植物株高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每个增效基因的累加值相等。最高植株74 cm,最矮植株2 cm,让二者杂交,F2中株高56 cm的植株所占比例为()A.1

4、/4B.1/8C.3/8D.1/16【解析】选A。设这2对基因为A、a和B、b,则最高植株基因型为AABB,最矮植株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自交得到F2,9A_B_3aaB_3A_bb1aabb。最高植株AABB 74 cm,最矮植株aabb 2 cm,二者相差4个显性基因,高度差72 cm,则1个显性基因效应为18 cm,株高56 cm的植株含有3个显性基因,为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41/2+1/21/4=1/4。3.与果蝇眼色有关色素的合成受基因D控制,基因E使眼色呈紫色,基因e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

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B.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C.F2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D.若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红眼白眼=81【解析】选D。根据纯合亲本杂交,F1子代紫眼全为雌蝇,而红眼全为雄蝇,可知与这两种颜色相关的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故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A项错误。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DdXEXe,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也只有一种,为DdXeY,B项错误。F1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dXEXe、ddXeXe、ddXEY、ddXeY,既有雌性也有雄性,C项

6、错误。由F1基因型可知F2红眼果蝇中雌性为2/3DdXeXe、1/3DDXeXe,雄性为2/3DdXeY、1/3DDXeY,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可利用配子来求,红眼雌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情况,即2/3D、1/3d;红眼雄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有两种情况,即2/3D、1/3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有8/9D_、1/9dd,与性染色体上基因结合之后,后代红眼白眼=81,D项正确。4.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做缺失(正常用A+表示,缺失用A-表示),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同源区同时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可育,缺失纯

7、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应。某遗传研究小组对皖南地区一种家鼠做了实验,让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统计所有F1性状,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XY同源区)()表现型有尾无尾F1数量(只)雄家鼠500雌家鼠4846A.仅从一代杂交结果中还不能判断发生缺失的染色体类型B.题中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与尾的有无相关的基因会随之丢失C.亲本与尾有关的基因型是:XA+XA-XA+YD.让F1雌雄家鼠自由交配,F2成年家鼠中有尾无尾=61【解析】选D。据表格分析,雌鼠雄鼠=21,说明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导致XA-Y致死,故A错。如果尾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则雌雄都会出现有尾和无尾性状,故尾相关

8、基因在X染色体上,但是不随着X染色体的缺失而缺失,故B错。子代雌鼠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无尾为显性性状,子代没有无尾雄鼠,说明无尾基因必然在缺失的X染色体上,假设无尾基因为B,则亲本与尾有关的基因型是:XA+bXA-BXA+bY,子代为1XA+bXA+b(有尾)1 XA+bXA-B(无尾)1 XA+bY(有尾)。让F1雌雄家鼠自由交配,即XA+bXA+b(1/2)XA+bY,子代都有尾;XA+bXA-B(1/2)XA+bY,子代XA+bXA-B(无尾)比例为1/21/4=1/8,XA-BY(致死)比例为1/21/4=1/8,故实际子代XA+bXA-B(无尾)比例为1/7,F2成年家鼠中有尾无尾=6

9、1,故D正确。5.(2015阳江一模)拟南芥(2N=10)是植物中一种模式植物。其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A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与晚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基因a情况如图一所示。据图回答(起始密码子:AUG、GUG;终止密码子:UAA、UAG、UGG):(1)据图一所示(箭头方向代表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a基因突变成A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突变后生成的多肽链长度的变化是,原因是。(2)为了进一步研究A基因的功能,科学家选了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为材料,进行转基因研究。对照组用已导入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实验组用已导入的农杆菌感染。成功导入后再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各得到

10、100株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幼苗,植株的开花率随发育时间的统计结果如图二所示,则实验组是曲线,在32天时,该曲线所示的开花率未能达到100%,原因可能是。(3)A基因的表达受到3号染色体上的M基因的抑制。已知M基因对a基因没有影响,用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培育早花纯种,后代(F1)植株开花的表现型及比例为。F1早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比例是。【解析】(1)根据图中mRNA及其模板链的碱基组成可知,基因模板链中一个碱基A替换成了C,对应的密码子由UUG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GG,使翻译提前终止,形成的多肽链长度变短。(2)研究A基因的功能,应观察导入A基因与否对生物开花率的影

11、响,实验组应用已导入A基因的农杆菌感染。A基因可使植株开花提前,图中曲线代表实验组。部分植株细胞内的A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量不足会造成开花率的降低。(3)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后代将出现9种基因型,A_mm表现为早花,其余类型均表现为晚花,二者比例为313。F1早花植株(1/3AAmm、2/3Aamm)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2/31/4=1/2。答案:(1)替换变短mRNA中突变位点对应的密码子由UUG变成了UGG,UUG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UGG是终止密码子,所以该突变会导致肽链长度变短。(2)A基因部分植株细胞内的A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量不足(3)

12、早花晚花=3131/26.(2015衡水二模)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组别亲本F1表现F2表现突变品系1野生型有色素3/4有色素,1/4无色素突变品系2野生型无色素1/4有色素,3/4无色素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无色素3/16有色素,13/16无色素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2)为鉴别第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

13、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第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纯合子占。(3)若从第、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从第、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解析】(1)由“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可推知无色素的基因型为A_B_、aa_,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

14、。由品系1品系2F1(无色素)3/16有色素、13/16无色素,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野生型纯种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1野生型(AAbb)F1有色素(A_bb)3/4有色素、1/4无色素,可推知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2)由第组实验可推知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组实验遗传图解如下:综合上述遗传图解分析可见:第组F2中无色素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第组实验遗传图解如下:则F2无色素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1/16+2/16)/(13/16)=3/13。(3)第组实验的图解如下:由第、组遗传图解可知:第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第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从第、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同理可推知从第、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4)“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可转换为如下图示:答案:(1)aabb(2)AABB3/13(3)1/35/9(4)如图(全对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