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9489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9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第 8 页 净化目标 集约内容 优化环节 谈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摘要】第一课时因学生学习有效而精彩。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全文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净化学习目标,集约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学生在第一课时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方法,稳步发展和提升语文素养。【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段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正文】 语文课,不因文本的独特魅力而精彩,不因教学过程环环紧扣而精彩,也不因老师的教学智慧而精彩语文课,因学生而美丽,因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有效发展而精彩。语文课因受到课堂固定教

2、学时间的限制,总是被人为地分割成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或更多课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于学生学习整篇文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有效的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效的第一课时还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能为形成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的精彩蓄积力量。总之,从备课到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有效着眼,从学生的学习有效发展着手,体现以“生”为

3、本的教学思想,第一课时所承载的教学任务会得到有效落实。一、净化学习目标 重视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首先应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入手。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因此,面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首先在于帮助学生制定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 笔者曾在宁波市农村“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中执教了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步而行: 第一步,解读天火之谜。

4、笔者首先认真研读了单元目标和全册目标体系,其次熟读了天火之谜和同单元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发现它们主题相同,由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启迪学生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另外,笔者还深究课后习题,天火之谜有4道课后题,分别是复述课文、描红临写汉字、读词造句和借助重点句概括段意,这4道课后题从写字、用词、段意概括的方法和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上,指明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准备相关资料。课文涉及很多科学名词,比如避雷针、雷暴、富兰克林等,很多学生对这些科学名词是陌生的,课堂上可能会突然发问,怎么办?只有全面准备!比如,笔者为了了解富

5、兰克林,买了富兰克林传,争分夺秒看完全书。果然,书中有一些趣味事例,比如富兰克林妻子被电击和俄国科学家被雷电击毙等事例,如果合理利用定能帮助学生理解“靠近”一词,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三步,了解学生情况。笔者除了揣摩一般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仔细查阅了余姚实验学校的网站,阅读了该校五年级学生的有关习作,尽最大可能了解学生的语文学情。 在以上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制定课时目标时,笔者把“复述课文”的终极目标进行分解,第一课时完成第4自然段即“风筝实验”的复述,第二课时在此基础上完成全文的复述,具体的第一课时目标如下: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脉;2.简

6、单介绍“风筝实验”的过程,通过换词比较、资料引入品味“靠近”的准确,揣摩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科学精神;3.媒体渲染,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正是这种净化了的预设目标,促使笔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第一课时天火之谜的操作过程中,每一句引导语每一个精心设计有了明确的指向。正是对这些单而不简的学习目标的准确把握,有效实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和激情。 二、集约教学内容重视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还应尽量减少人为分割课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相对个别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给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班级授课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它

7、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语文课往往受到这种局限性的影响,语文老师常常经受划分课时的困惑:“一文两课时”,这课时该如何分配?是否非得把所有阅读课文的第一课时都定位于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初读、了解大意、理清文脉?非得把精读课文、感悟理解、内化运用都放到第二课时去完成?如何弱化班级授课制带给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怎样促使课时界定后,收到课堂教学“课虽分,理不断,思不断,情不断”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依据教材的深浅层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目标的预设,把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尽量均衡地、合理地分配,从而进行课时界定,较为科学

8、。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课堂容量和足够深度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仍以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为例。细读文本后,笔者罗列了许多教学内容:(1) 帮助学生认识“暴、劈、炸”等10个生字并书写,理解“无稽之谈、安然无恙”等8个新词。(2) 指导学生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3) 帮助学生读通顺课文,并指导有感情地读完全文。(4) 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给文章分成三段。(5) 指导学生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6) 在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7) 在熟读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凭借“放、攥、靠近”等动作词简述“风筝实验”。(8)

9、 在熟读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人们的取笑”对烘托富兰克林科学精神的作用。(9) 在熟读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风筝材料的介绍对富兰克林人物形象升华的作用。(10) 在熟读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关于天气等情况描述对反衬富兰克林科学精神的作用。(11) 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有声有色复述天火之谜。(12) 撷取富兰克林传的有关章节,以使富兰克林的形象留驻学生心间。(13) 指导学生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以上列举的教学内容,前11项是由教材产生的,后两项则是教师依据教学经验和了解的学情所创生的。该如何集约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课时界定呢?教师们一般都是把精读感悟、品味

10、语言文字放在第二课时,即教学内容中的第7、8、9、10条在第二课时充分展开、落实。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第二课时“复述揭开天火之谜的全过程”的训练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这不仅无法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第一课时的任务又显得相对较轻。另一种分配是把课文的品读、感悟、复述分割开来,第一二三自然段在第一课时教学,第二课时主要品读第四自然段和复述“风筝实验”,可这种方法很显然地把两段联系紧密的文本生硬地割裂了开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曾说,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不应该退回到“一般应该教什么”的“生产”,而应该关注“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笔者条分缕析,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实际上

11、需要教什么”的方案渐渐清晰,列表如下:第一课时“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课时“实际上需要教什么”1. 部分词语的学习,尤其是第四自然段中的生词新词。2. 读熟全文;感情读第四自然段。3. 了解文章大意。4. 读懂第四自然段,揣摩表达方法。5. 简说风筝实验过程。1. 剩余部分的词语;造句。2. 感情读全文。3. 串联段意说主要内容。4. 读懂第三自然段,感受侧面烘托的作用。5. 复述全文。6. 推荐阅读富兰克林传。从实际教学过程来说,选择课文教学内容不光要考虑“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还要思考“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无论课文篇幅长短,无论文本主题深浅,笔者不仅探寻特定环

12、境下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达成课时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还探寻为使特定环境下的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既定的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这样,在较合理划分课时的同时,往往收获“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三、优化教学环节重视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每个教学环节的优化。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在语文教学优课论中指出,优课的教学程序有三个层面,即“宏观定段”、“中观定序”和“微观定步”。第一课时关注每个教学环节的优化,实际上就是“微观定步”的层面。周老师是这样阐述“微观定步”的:“对每一阶段的每一程序,须作出精心的步骤设计,使教学程序再分解,使教程真正落到细处实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3、反思当下语文课堂的第一课时,在“微观定步”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忽视了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或有一定程度预习的事实存在;二是预习检查的内容、指向、目标定位等不够合理,费时较多;三是忽略了处理单元训练重点与只重视课文内容概括训练之间的关系;四是长久进行“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质疑问难”的操作,必然会导致学生审美上的疲劳。首先,不妨以“展示学生预习成果”替代“激趣导入”。我们应该正视事实,当学生发到新的语文书时,与文本的接触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能肯定的只是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选学课文加了一句话,询问了学生预读了几遍课文,得知学生已经读了三遍左右,随即问学生:老师来考考大家,没加话前的原

14、话是怎样的?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待学生回答正确后,又请学生说出加了话后的话,交流谁在何种情况下添加的。乍一看,过程十分简单,寥寥数语,深究之,一举数得。意识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付出;操作上,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程度,调整相关教学设计,从而更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时间和效果上,因为学生受到老师的肯定,兴趣被激发,无需“激趣导入”的环节,初读检查无需再进行浅层感知这一环节,所以省下的时间可以让其余环节展开更详全。其次,不妨以“实际需要检查”替代“一股脑儿检查”。教育专家指出:“小学语文,姓语,也姓小。”这可见课堂上重视学生“姓小”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然而,目前高段语文课堂中,老师们很少尊重“

15、姓小”这个现实,常常一堂课下来,不是呈现全文生字词集中教学,就是没有字词教学。这也可能是学生经常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第一课时中,我们要思考,哪些字要引起学生重视?哪些词语学生朗读时可能会读不准?哪些字词是达成第一课时目标的拦路虎?怎样操作才能提高时间效率和合乎教学规律? 这些问题决定第一课时字词教学的定位。笔者认为,总的策略是:规律呈现,读准字音,方法渗透。黄铁成老师的普罗米修斯在这一板块设计尤其成功: 检查字词,分板块出示,发现规律 (1)逐步出现词或词组 第一组:领袖 吩咐 狠心 惩罚 饶恕 鹫鹰 第二组:驱寒取暖 气急败坏 风吹雨淋 挽弓搭箭 第三组: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斯 火神 赫

16、拉克勒斯 (2)师:第一组词语,指名读,评价要求:读准,声音响亮。 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 四字词语,读起来都很有节奏。 (3)第三组是一组关于人物名字的词,教师提醒学生:由于音译的关系, 外国人的人命经常可以读得轻快、连读。 疑难字词集中呈现,然后分散理解,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再次,不妨以“教师引说主要内容”替代“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的,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的认识,并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学生熟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和文脉有整体的感知这是必要的,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表述主要内容也是必要的。这种训练,久

17、而久之,就会形成能力。但,这种训练可以在第一课时进行,也可以先在第一课时伏笔,再在第二课时总结呈现。天火之谜叙事清晰,故事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起因是文章的第一段,写的是在人们心目中雷暴一直是个可怕的东西。经过是二至五自然段,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结果是最后一个段落,写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造福人类。课后第4题安排学生借助课文语句概括段意的训练,结合天火之谜简单明了的内容,清晰的叙事线索,笔者把这一训练安排到第二课时重点进行,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文脉。这样,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在第二课时顺利概括主要内容作了有效的铺垫。 最后,也不妨以“精妙切

18、入”替代“顺段序而教”。教学是一个由整体出发、深入局部,再回归整体的过程,第一课时的解决重点环节,如果是为解决全文重点而设计的第一阶梯,那么,这就降低了学生认知接受上的难度,这种设计这种操作便值得推广。当然,第一课时的解决重点环节,在设计上和操作上涉及一个切入点的问题。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选准第一课时的深读突破口,在教学中既是给学生一个“支点”,也是给全文成功教学一个“支点”。学生能借助这个“支点”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教师凭借这个“支点”对课文进行“庖丁解牛”式解读,层层深入,四两拨千斤。笔者在选择天火之谜的教学切入点时,反复斟酌,发觉富兰克林的

19、“风筝实验”是架构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文本经验的绝佳桥梁。从“风筝实验”切入,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完成第一课时乃至全文的教学,预设中会水到渠成。笔者的具体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边默读边划出富兰克林如何放风筝的语句,在校对所划语句后,请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富兰克林实验的步骤,然后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词语练说实验过程,待学生基本把握了段落内容,开始引导学生品味“靠近”的准确,开始揣摩风筝材料介绍的作用和天气描述的作用,从而感受到富兰克林伟大的科学精神,最后看图详细复述“风筝实验”。 语文教学的目的,为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原则,进行高段阅读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策略的探索,能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更加绚丽多姿,我们语文老师可能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生命的律动。 参考文献:1. 周一贯:教学优课论2. 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