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类: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校本特色(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8781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类: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校本特色(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课程类: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校本特色(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类: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校本特色(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类: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校本特色(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课程类: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校本特色利用资源优势 彰显校本特色摘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每个学校各自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课程创新,力图做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过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过程。关键词:开发内容 有效实施 体现实效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和研究学校课程的具体实施,而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主开发,促使学校、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责任再分配的民主化课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但有利于扩大学校课程的自主权,更有助于充分挖掘各校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强课程的适应性。我校是一所特殊的乡村学校,位于民营

2、经济飞速发展的温岭泽国牧屿,从地理位置上看,应属于城乡结合部。但由于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其中上规模,上档次的就有“宝利特”鞋业,“浙诺尔”鞋业,“五洲”鞋业,“奥利莱”鞋业等企业,随着乡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从事鞋业加工及其他工作,据统计,牧屿常住人口为3万多,而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有5万多,现在每年还有大量外来人员来到牧屿务工。来牧屿务工的人员大多举家迁移,家长纷纷要求其子女进入泽国三小就读,全校学生来自五洲四海,说起家乡,不仅有许多荡气回肠的动人传说,有许多古朴美好的地方民俗,而且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物产美食,家乡的风土人情,让每个学生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留心间

3、。在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中,我们学校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开发探索出乡韵这一校本课程。一、走出盲区切实开发校本课程的内容众所周知,学校不单是一个组织,各校有各校的特点,每个学校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因素分析,它决定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斯基尔贝克也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理出来,或者从对儿童的理解中感受出来。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我们学校也曾在这方面走过一段弯路,后来事实证明,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以校本课程开发

4、与研究为引发点,引发校本研究,强化校本培训,创新校本管理,才是真正适合我们泽国三小所需的课改渴求。我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河北、河南、宁夏、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重庆、等数十个省市、直辖市,以及浙江省内各个市区县。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省份都有独特的方言、服饰、充满人情的礼仪和各种有趣的民俗故事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更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们,也许并未能真正领略家乡

5、之美。注重乡土文化的整合与开掘的校本课程,怎能不激起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培养乡土的亲和感和自豪感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们积极邀请教研室有关专家、社会人士和家长一起进行资源的评估,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门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们在全校外来学生中围绕各地地域特色展开调查、记录、总结。经过整理加工,反复修改、几易其稿,终于形成了乡韵这本具有较高课改水准的校本教材。二、智能整合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的关键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有了专门的教材后,我们就开始实施课程了,可上了几个星期课后,许多教师心里头直犯嘀咕:“这个课“怪怪”的

6、,“四不象”,既不像语文课,又不像科学课,其它课都有参考书,这种课却什么也没有。”这一连串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面对这个困惑,该如何解决呢?我们教科室几位教师一起探讨后,最后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程研究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寻找出具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佳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1、与学科整合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妥善处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传统的课程中分科化的教学将知识单列起来,人为地割断了系统间的联系,将会极大地限制生思维与能力的

7、拓展,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经历一种研究体验,必须研究学校的特色需要、学校教师的条件、学生的特长需要。才能真正体现“以校为本”。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有着独特的弹性,给了我们巨大的探索空间,例如各地的服饰、剪纸等也是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将这些资源引进课堂以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资源的加工改造,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我们还可以依托有趣的习俗,以此为学生语文学科习作的资源,如“婚丧嫁娶”、“重阳为何登高”、“端午为何裹粽子”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小事都会成为同学们探究的对象。也是学生接受熏陶,感受乡情,培育真情的一次洗礼.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只有充分借用学生已有的技能,灵活运

8、用乡韵这一本教材,改进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将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美。2、与实践整合我们在校本课程实施时,教师利用自身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活动与学科学习的“一体化”整合,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让学生去动手动脑,积极思考,获得最真实的感悟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调查与走访中体验感悟。上因特网,上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请教父母等等。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2)动手操作的应用性

9、学习;(3)调查研究的体验性学习;(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3、与研究整合为充分调动全校教师乡土校本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课题组长负责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全体教师理论学习,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订购书籍,鼓励教师“充电”学习等。首先,教师的行动研究成为推动校本教研的第一要素,我们在前期内容搜集中,通过调查、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运用资源来教学可谓是顺手拈来,出口成章。其次是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的一种主动要求和需求。校本课程展示了各层面人才的“原有水平“,实际上,教师各有各的风格,各有

10、各的潜力,问题就在于何种诱因下才能发挥,校本课程在无“条条框框”的约束下,教师们不得不对照新课改理念来反思、学习、消化,这个过程就是课改精神理论深化的过程,教师们的培训成为一种主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师们旧有教学观被挑战、质疑、冲击。第三是促进了校本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发展。申报课题,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管理和评价,以课题来凝聚教研力量,发展教师,是管理治校的明智之举。教师在实践中摸索的第一手材料,总结得出的宝贵经验成了校本教研的基础。三、多元评价全面体现校本课程的实效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为使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具实效,

11、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否能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才能的发展”这三点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在评价形式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自主参与与互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尊重、赞赏、等待、帮助”等先进的教学行为来规范落实教师校本课程的执行意识;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常规,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来调动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热情。让学生有一个经历的过程,参与的过程,在经历与参与中体验学习的愉快,感受成功的幸福。1、研究档案评价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能与教学相分离

12、,成长记录袋符合了这一需要,因此被广泛地使用。它是对学生作品的系统收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地更新,以反映个人的点滴进步。成长档案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队员的自主发展。2、成果展示评价学校、班级定期举行讲故事、小论坛、小制作等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对成果发布会作定性激励性评价。3、学期结束评价这一环节包括学生上课的出勤率、课业完成情况等系统综合结果。校本课程开发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资源,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我们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我们不会消极等待,我们将继续求索,奋力拼搏,理论上求“新”,实践中求“真”,方法上求“活”,坚持发展以人为本,坚持开发以校为本,从而彰显校本特色。参考文献:包育彬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5 季苹论课程结构(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小学管理 2001年02期任宝利 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北京教育 2003年06期-第 4 页小学课程类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