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8645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第 7 页追寻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孙绍振先生曾指出:作文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的确,作文教学应回归到学生的生活本真状态,注重人性,关注内心,让学生自由畅说,用我手写我心,从而使它真正还原到本真状态。一、失落关怀:学生习作怎么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当我们在审视孩子们的作文时,我们不免感慨:孩子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 1、在胡编乱造中失真。为了取得高分,突出中心,情深动人,有的学生不惜让

2、父母暂“死”一回,以求得一个“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使自己能在这样的逆境中成才。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和孝顺,宁可先让父母离婚一次,自己想办法促成他们复婚。有的让他的教师昏倒在讲台,有的让同学被车撞死等等举不胜举。2、在模仿抄袭中失真。时下,铺天盖地的“优秀作文选”成了学生写作的守护神。他们会在习作时不假思索地搬用其中的内容与格式。于是,根本就不需要亲自去留心观察自然,真切地体验生活。“优秀作文选”这百宝箱,连思想都为其准备好了。因此,在小学生习作中背文应试抄袭现象屡见不鲜,成了见怪不怪的事实。3、在追求章法中失真。作文要讲技巧,自然会使学生不敢轻易落笔。“人贵直,文贵曲”,“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3、等等,都会使学生觉得作文“写真”太简单,没花头,要写的好,就必须把作文编得离奇曲折才行。于是提起笔来,“真情实话”反而成了作文的大忌,唯恐避之不及。 4、在堆砌词藻中失真。学生不在言语规范上下功夫,不在言语的准确性、约简性、情趣性上下功夫,而是一味地搜集各种优秀片断,进行组合。七拼八凑的语言,无病呻吟,生拉硬扯,而学生自己的语言,却游离于文章之外。二、追寻关怀:学生作文为什么?反思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习作目的的偏离性。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应试上,考什么就练什么,使作文成为一种与心灵不相干的单调、机械、乏味的应试训练。2、个性体验的浅薄性。虽然儿童并不缺少生活,但

4、不少孩子并不善于感受生活。生活虽然是精彩的,但因为缺乏体验、感悟,反映在作文中就成了一笔干巴巴的“流水帐”,失去了生活原有的气息和芬芳,也失去了生活经历的个性特征。3、情感蕴藉的缺失性。我们的作文教学,始终偏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把作文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的技巧,学生也就只能写出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特点、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4、读写割裂的缺陷性。 众所周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着落。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附、相互促进的,自广东特级教师先生提倡“

5、读写结合”以来,无数事实证明了读写结合的成效。但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 就读而言,一是学生没有读,他们几乎不读课外书。当前社会,娱乐资讯渗透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学生知道的恐怕是“超女”、“快乐大本营”,有多少孩子在读课外书?二是学生不会读。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庖丁解牛”,将文章的主题、词句加以条分缕析,“读吧”、“悟吧”比比皆是,殊不知这“读、悟”的背后有多少“习得”?更别说是习作方面的适时适度渗透。 就写而言,一是阅读教学中缺少练笔。当前,即使是名师的课堂尽管有写的训练,但大多也是在文末写点心得,课堂中孩子的迁移、仿作,课堂中学生的组句、构段、谋篇等结合少之又少

6、。试想,作为主阵地的阅读课堂漠视了写的训练,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能很好地练好学生的作文吗?二是阅读中练笔缺少有效评价。学生即便有了练笔,老师在评价时大多匆匆而过,偶尔有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鲜有融内容与方法为一体的中肯评价。 三、回归本真:寻求作文教学的绿色意念因此,消除学生习作的畏惧感,拓宽自由习作空间,营造愉快、宽松、自由习作氛围,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指导小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责任。(一)回归本真的主体观 1、描摹本真的生活。 描摹本真的生活就是记录儿童成长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学习、记录他们的生活,记录

7、着成长中的普通与平凡。遗憾的是现在的习作指导却“戴着新理念的帽,拿着的却是旧船票,登上的是新课程的客船”。试想,这之间的断层旅客(学生)如何跨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习作就有了基本的保障。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武进高级中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高中紧张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参观时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激动的喊声和惊叹的目光至今浮现在我眼前。回来后一首首小诗在他们笔下颤动,一行行文字在他们指间跳跃,我看着一篇篇发自肺腑的文章,不由得感叹:是啊,美,就在孩子笔下。我们班的王祁同学这样写道:来到这儿,美,是呈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字。到处都可以看到挺拔的杨树、松树、随风飘扬着柳

8、丝的柳树,各种各样的花,碧绿的草坪、亭台、小桥、喷泉等建筑构成了幽雅的校园景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呢?金晶同学写的是:在这里我看到了时间就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凡是做的都得对,凡是记的都得背,凡是学的都 得会以及怕苦莫如 在学校做一位好学的学生,在社会做一位守法的好公民等名言,使我体会到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多严格呀,他们的志向多远大呀。还有的学生写女生宿舍、餐厅、图书馆、操场等孩子们的发现、孩子们的感受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所表达的情感也是那样朴素、纯真。2、抒发本真的情感。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尊重儿童

9、期,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自己在上口语交际课说说广告让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引导他们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灵感受,倡导他们:“我以我手写我心”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笔下生花。在他们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习作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摘录几条精彩广告与大家共同欣赏:游淹城公园,观千年神韵。韩宁一日三枣,青春不老。常食大枣,使你长生不老。王怡楠一天“好心情”,天天好心情,好心情雪糕!李佳舜苹果圆又大,红红

10、的外皮,黄黄的肉,咬一口,想两口,既补钙,有美容,不信你来尝尝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殷妍天下仙境何处寻,请君漫游五彩池。刘颖新华人寿,是你永远不变的朋友。一份承诺,一世真情。金晶苹果醋,味道好,酸酸甜甜真好喝。黄岷鹞3、反映本真的思维。 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和最清澈的,孩子的作文应该是他们鲜活思维的直接反映。“鲜明、生动”应该是小学生的文风。记得先生曾经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中,要注意表现学生的本真的思维: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平实”,不要“跌宕” (二)构建开放的过程观 1、走进自然,在缤纷的自然中放飞灵性。人是自然

11、之子,广袤的自然给人以启迪、灵感和智慧。“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是许多文人墨客的一生追求。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徜徉,许多枯涩的概念可以化作可视、可触、可闻、可感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让孩子们在直观中感知,在快乐中体验。春天的校园,生机盎然;夏天的绿荫,怡人心田;秋天的果实,硕果累累;冬日的飞雪,飘飘洒洒。这一切的一切,儿童极易产生心理共鸣,形成创作动机,老师如果敏锐地抓住契机,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就能较好地进行习作活动。做到语文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易于动笔且乐于表达。需强调的是,教师应巧妙地把握好促成学生表达的机会,切勿简单机械地处理,命令学生为表达而观察。这样,极易导致孩子恐惧、

12、厌恶。 2、经历实践,在多彩的活动中丰盈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同理,习作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中,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非常重要。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产生倾吐的欲望。 小学生生性好动,有趣的手工制作会使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些简易而有趣的实验也深受孩子们喜爱;节日的活动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在成人心目中单调平常的家务劳动,在孩子们的手下也会变得曲折多姿。3、跨越学科,在相互的交融中拓展视界。 教育部要求课程改革“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综合课程,

13、减少学科门类,同时强调学科之间联系,重组课程内容。”同理,小学作文教学应跨越语文学科,将触角伸至其他学科,可以更好地拓宽习作的视界。比如结合常识学科的自然实验。学生做了实验后,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小作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坚持发展的评价观有这样一个例子:老师教学生看图写话,第一题,画面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学生写的是“哥哥在种树”,结果被判为错,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第二题,画面上有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小孩,学生写的是“庄稼丰收了”,结果又是错,答案是“小朋友捉

14、蝴蝶”。在这两个例子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最佳答案,但绝不是错误答案。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多用鼓励性语言,以一种谈心,讨论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感受到老师的爱,激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批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次习作而言,评价贯穿始终。比如作前让孩子收集材料,让孩子去敏锐观察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评价,因为这本身就是孩子这次习作的基础,更是良好的习作品质。我经常利用晨会时间在班上朗读学生习作,

15、着力营造一种氛围,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作文得到了同学们的重视和赞同。首先,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敬佩的眼神,说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同学们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这时的小作者总是激动万分。我还在班上编辑班级作文集。鼓励学生多写作,让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作文入选,让每个学生都想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细心指导,然后将其中的佳作积极向校报,广播电台及各级报刊推荐,以多方展示学生佳作,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尝试着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学生对同学的批语往往比师改的批语更感兴趣,积极性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增强了,互相研究学习的风气也变浓了。作文教学应该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习作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指导小学生用原汁原味的童言,原汁原味的童趣和童心,描述一幅幅自己亲历的快乐童年时光,向成人展示了本该了解却很少知晓的校园生活画面,反映了这些孩子重要的生活侧面和真实思想境地。引导学生我手写吾心,酣畅淋漓,至情至理,使学生写出“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文章,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定会出现杜牧所描绘的那种“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果满枝。”的可喜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